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95节
“我早说过,西凉人反复无信,那庞德又是马腾父子旧部,更加不可信。”
“陛下就不该信任那张松,更不该重用那个庞德啊。”
几人是骂骂咧咧,将兵败的责任,又全都推在了张松和庞德身上。
“可恨啊,父皇就是太过心软,将来若是我掌权,必杀此二人!”
曹丕咬牙切齿,亦是宣泄着愤怒。
一直不吭声的司马懿,却是一声无奈叹息,拱手道:
“殿下,现下说这些话也无济于事,形势到了这般地步,殿下不可立于危墙之下,得及早抽身而去呀。”
曹丕神色一怔,愤怒变成了茫然,抬头不解的目光看向了司马懿。
“汉军数十万大军不日将兵临城下,关中已无险可守,长安城看似坚固,实则是一座死城。”
“哪怕我军主力尚在,长安城也定然守不住,早晚还是要失陷。”
“倘若殿下身在长安城中,将来城破之际,殿下岂非是置身于了险地?”
司马懿道出了原由。
曹丕恍然大悟,司马懿这是在劝他尽早离开长安,脱离这座必破之城,以免将来身处险境。
“那…那我何不劝说父皇,放弃了长安及关中,西退凉州,或是南退益州?”
曹丕还心存侥幸,显然不愿离开长安这花花世界。
“没用的。”
司马懿摇了摇头,叹道:
“如今的陛下,已不是当年那个敢于弃守许都,退往关中的陛下。”
“其实当初蒲坂关失守,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弃守潼关,全军即刻撤回长安。”
“可陛下呢,却偏偏执意要守渭口,仍抱着侥幸心理,妄图依托渭水阻挡刘备。”
“可陛下也不想想,连黄河天险都挡不住刘备,何况是区区一条渭水?”
分析过一番后,司马懿接着道:
“陛下连潼关都舍不得弃,长安乃我大秦帝都,乃是关中心脏所在,陛下又怎么舍得弃?”
“殿下若是向陛下进言,劝陛下放弃了长安,只怕陛下非但不会听劝,反而还会责骂殿下。”
“这自讨没趣之事,殿下何必去做呢?”
曹丕沉默下来,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的计划不可行。
“是啊,今时不同往日,父皇已不是当年那个拿得起放得下,从谏如流的父皇了……”
曹丕摇头一声叹息,眉宇间透露出无可奈何之色。
“可父皇若不肯放弃长安,我这个太子又如何抽身而去?”
“我总不能背着父皇,独自逃离长安吧?”
叹息过后,曹丕无奈的目光又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嘴角微微上扬,一抹诡色闪过。
“适才不是提到了庞德么,这就是殿下的机会。”
“现下陛下对庞德心生了猜疑,自然也就对西凉人的忠诚,也心生了猜疑。”
“殿下可以监视坐镇凉州人,并为我大军筹措战马补充骑兵损失为名,主动请缨前往陇西坐镇。”
“如此一来,借着陛下对西凉人的猜疑,殿下不就能名正言顺,不动声色的抽身而去,提前离开长安这座死地了么?”
司马懿笑眯眯的献上了一道脱身之计。
曹丕恍然明悟,脸上疑云尽散,笑道:
“仲达,你果真乃吾之子房也,好,就依你之计,吾明日便向父皇请命,脱身前往陇西避险!”
第468章 兵战于外心战于内,丞相此计高明!身份尴尬,反曹是他唯一出路!
五日后,长安城。
二十万大军,陆陆续续进抵长安城东。
此时,曹操已利用九万兵马,以长安为中心,构建了一道防线。
其中六万兵马驻扎于长安城内,以阻挡汉军对他这座秦国帝都的进攻。
另外三万兵马则驻军于长安城北,渭水南岸。
这三万军团,一方面是为与长安城形成犄角之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守住渭水渡头,确保长安水运粮道不断。
刘备进抵长安后,便针锋相对,从渭水向南连营七里,对长安及城北犄角大营,形成了威逼之势。
春末之际,两军于长安一线,形成了对峙之势。
汉营,皇帐内。
一座长安沙盘已筑好于大帐之内。
刘备负手而立,听取着法正对长安城防的讲解,与众臣商讨着攻破长安之策。
“看曹操这架式,应该是舍不得放弃长安,要赌上全军死守不退。”
“可惜,长安城地处平原,四面无险可守,以他区区九万兵马,又岂是守得住的?”
“臣以为,我们当利用我兵多优势,分兵扫荡渭水两岸诸城,将长安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同时我们还要分出骑兵,劫袭秦军渭水粮道,以断绝曹操来自于陇西及益州的粮草补给。”
“伪秦兵少而我军兵多,曹操纵然知晓我军意图,在这关中平原之上,定然也不敢,也无力分兵抵挡。”
“以此战略,不出三月,长安必破!”
法正以竹棍指着沙盘,将自己破长安的方略,详详细细的道了出来。
刘备微微点头,众臣也皆是表示赞同。
毕竟长安已不同于潼关蒲坂关。
潼关有山险,蒲坂关有黄河之险,秦军只要占据这两地,就能将你大军堵在东边无计可施。
哪怕你有百万大军,你也施展不开,无用武之地。
长安不就同了。
这是一座位于关中大平原上的城池,四周无险可守,一马平川。
汉军完全可以主力在长安与秦军主力对峙,却分出数路精锐步骑,扫荡长安南北诸城,肆意劫袭你渭水粮道。
你曹操根本无力可挡。
你分重兵去救,留守长安城的兵就得减少,长安就有可能守不住。
若分兵少,非但救不了,还等于去送人头。
失去了地利的优势后,秦国在国力上的差距,在此已是尽显无疑。
“孝直的方略朕以为可行!”
刘备点头首肯,目光转向萧方:
“丞相,孝直的这道方略,你以为如何?”
萧方微微一笑,点头道:
“臣也以为,孝直的方略可行,陛下可即刻下旨实施。”
“不过…”
话锋一转,萧方羽扇却又一指长安城:
“我们也可以双管齐下,或许用不着耗上三五个月,长安城就能不攻自破。”
不攻自破!
这四个字听的刘备精神为之一振,立时从萧方的话中,听出了某种深意。
萧方定然另有奇策。
“怎么个不攻自破,还请丞相明言?”
刘备满眼期许,迫不及待的问道。
众臣好奇的目光,亦是齐聚向了萧方。
“陛下不要忘了,我们兵临长安城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
“此刻长安城必已是人心震恐,对伪秦,对曹操丧失信心,想要另谋出路者,当不计其数。”
“倘若陛下能对这个人示恩笼络,便能在长安城内,凝聚起一股相当可观的反秦力量。”
“这一股力量若是运用得当,未必不能里应外合,助我们提前拿下长安!”
萧方羽扇一指长安沙盘,不紧不慢的将这一道计策道出。
帐中一片沸腾,众人神情惊喜,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丞相此计,乃是一道攻心之计!”
“自古用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丞相计策远胜臣的方略啊!”
法正向着萧方一揖,是由衷的佩服。
刘备哈哈一笑,大赞道:
“好好好,朕就知道,景略你必定有奇策。”
“那朕就双管齐下,用孝直之计削长安之外,用丞相之计谋长安之内!”
破长安的大计就此定下,接下来之事,就是选定可以笼络招抚的人选。
萧方便将事先拟定好的名单拿了出来。
这份名单上的人,多为关东人氏,有的是在曹操退往关中之时,就已在关中任职,也有的是不少当年追随曹操退往关中的曹家旧部。
这些人当中,除了荀氏这种大半族人皆追随曹操西退关中之外,大部分只是个人身在秦国,而家族则留在了大汉境内。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