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02节

  不过片刻…朱灵就带着曹丕与张方离开。

  这里…仿佛在一阵疾风骤雨后,突然又恢复了宁静。

  而直到半刻钟后,关银屏方才赶到此间。

  她身边的人不多,唯有三、四人,且原本都是女兵,从在关家军时,就作为关银屏的亲卫,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一名女兵如实向她禀报:“此处经历了一场恶战,还留下一支断了的小臂…”

  关银屏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呼,伴随着一阵粗重的呼气,她反问道:“人已经离开这树林了吧?”

  “离开了——”

  随着女兵的禀报…

  关银屏的目光方才转向那倒在血泊里的三名官兵。

  她朝这三名官兵喊道:“人都走了,可以起来了…”

  也直到这时,那三名官兵方才从血泊里爬起,这不爬起还不要紧,一爬起之下,胸前的血袋露了出来…且分别被扎了一个大窟窿,窟窿在火把的照耀下格外的醒目。

  “关三小姐…”

  三人齐齐向关银屏拱手。

  其中那为首一人道:“已经按照云旗公子的吩咐,留下了那曹丕随从的一支手臂…只是,我等均有疑惑,既那人是自己人,何必如此?”

  俨然,这一名官兵的询问,也是他身后两人,乃至于是关银屏身边几名亲卫的疑问。

  逢场作戏而已…

  似乎,没必要动真格吧?还断人一条手臂!

  这是一生的影响啊!

  哪曾想,关银屏只是深深的呼出口气,她沉吟了许久方才张口:“其实…这条手臂是…是他求我四弟砍下的!且求了三次!”

  啊…

  众人一惊。

  关银屏却不再继续解释,因为她也不懂…为何张方要这么做!为什么他甘愿付出一条手臂的代价!

  这在她眼里…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整个行动,实在是太疯狂了!

  当然…

  这个行动,或许也唯独关麟能体会到张方如此“决议”的动机!

  因为…

  这份决议中裹挟着两个深重的原因。

  其一,是曹操、曹丕均是生性多疑之人,永远不要小觑他们的疑心;

  其二,是永远不要小觑张方为他伯父,为他爹,为他那数百族人,为他一城的百姓报仇雪恨的决心!

  冤有头,债有主,有的人…从一出生起,就是为了报仇而存在!

  …

  …

第577章 论安心立命,论佛释道

  江夏,安陆城外,是月黑风高,是杀人放火,是阴谋诡计。

  也是一幅星落棋局下…黑白子全新的布局,全新的交锋。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动而不括,出必有成。

  是一次关麟与曹操全新的交锋!

  可安陆城内的一方酒肆之中,却是宁静平和,这里…没有血腥屠戮,没有刀枪剑戟,有的…只是一语入魂的洗涤心灵,是整耳欲聋,直抵内心的激昂振奋。

  包括左慈、葛玄,包括那一个个道人,他们表现的十分安静…

  他们在默默的聆听。

  说起来…

  继“人道渺渺,仙道莽莽…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这等振聋发聩的激昂话语之后,那头戴奇怪面具的“道人”还在侃侃而谈,且越说…越是悠久,越是深远。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那时世间的万万千千黎庶,哪一个没有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周王室被架空,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面对这样一个痛苦,我们民族的未来只会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作为整个民族解题,另外一种,出现伟大的论道先哲们引领我们民族的复兴!无疑,这片华夏土地是幸运的,在先秦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群论道的先哲,纷纷创立了他们的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作为帝王的汉武帝与作为思想大家的董仲舒联起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定儒家为一尊,从此华夏的正统确立了,道家一派彻底沦为旁之…”

  “这时候,我们的学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既两汉经学,但现在又乱了,礼教得不到遵守,再一次礼乐崩坏,这时候…儒家的学者发现,他们无路可走了,他们自己把路给走死了…此情此景下,道家无疑看到了希望,他们觉得…他们理应被捡起来!理应重新获得华夏正统学说的地位…”

  “呵呵…我今日且大胆放言,且斗胆问诸位一句?道家…真的能够解决这世道中所存续的一切的问题么?道家的无为,萧洒,注定…即便是道家再度崛起,可…道家的学说依旧不能阻止我华夏文化的衰落,因为…整个民族,这天底下多数的黎民百姓,他们无法从儒家获取到一方精神寄托,但同样,也无法从道家获得半点精神慰藉,道家的正统,只会让少数文人…能够短暂的获得精神的解脱罢了。”

  这面具道人的语气十分的平和,语速也极尽和缓…

  可偏偏,他吟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那样的振聋发聩。

  而他提到的关乎“道家”一脉的发展,并非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车轮。

  在汉末天下大乱,以儒家为正统的学说彻底没落,礼乐崩坏后,魏晋时期的“玄学”,其实就是“道家”再度被统治者捡起。

  所谓的魏晋风流,只是少数文人精神彻底的解脱,诸如“竹林七贤”,诸如那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

  但这股“玄学”思想下,魏晋风流造成的后果是门阀士族的腐朽,是崇文抑武的渊源,是黑暗时代下避世的思维,也是十万宫女被吃光,五胡乱华的残忍终章。

  从这点上看,单纯道家的思想,并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主宰…

  甚至还致使华夏文化生命无限的接近于死亡!

  面具道人娓娓描述出一副“玄学”占据主流学说后…

  时代的强权从儒学手中接替,过度道风流潇洒的篇章,再发展到黑暗残忍的地步。

  一幅幅血腥屠戮的画面,仿佛…是世人即将经历的那般!

  经由他口中娓娓诉说,汇聚成了一幅幅图谱…悉数印在左慈、葛玄,还有那许多道人的面前。

  其实…

  左慈毕生所愿就是助道家战胜儒家,让他的“丹鼎”一派成为主流,可他时时也会思索,“无为”的思想?真的适合治国么?真的适合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么?

  如今,经由眼前面具道人的描述,左慈仿佛感悟到了一些。

  也看到了一些他憧憬世界里,道家战胜儒学后…并不理想的治国景象。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些,是因为“玄学”也好,“道学”也罢,他们都没有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既…这世间黎庶安心立命的大问题!

  世间黎庶依旧是没有获得一方精神家园!

  面具男人环望了眼前的这些人一眼,他还在侃侃讲述,“所以?你们以为道家的对手是儒家?道学的对手是儒学么?不…你们错了,道家的对手从来就不是儒学,而是经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华的佛学,是洛阳城建起的白马寺,是短短几十年来就发展壮大,信徒每日成倍递增的佛学!”

  “所谓‘儒’、‘释’、‘道’…‘释’本身学说中的欺骗与虚妄,才是道家发展,必须面对的最强大对手!也是道家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关乎存亡兴衰的一环!”

  这…

  当这一番话吟出,左慈、葛玄,还有许多人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佛学?‘释’,他们并不陌生。

  事实上,自从白马寺在洛阳兴建起,各地屡有佛家寺院兴起,甚至有包括“笮融”在内的许多名士大力兴建佛寺。

  诸如洛阳大佛、会稽金刚山如来佛,苏州虎丘山灵霄寺大佛…

  毫不夸张的说,佛家在汉末早非萌芽阶段,已经在迅速发展。

  但…发展是一回事儿。

  成气候,又是一回事儿。

  至少现在为止,道家还从未将这所谓的“佛学”当做过威胁!

  ——『秉死”、“轮回”、“因果报应”』

  ——『这些,真的能威胁到道家…威胁到儒家么?乃至于成为正统么?』

  左慈不由得在内心中深深的自问。

  无疑,面具道人的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语,直击他的心灵,让他仿似打开了一盏新世界的大门!

  也让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对佛家一派的揣摩上,这不揣摩不要紧,以揣摩之下,抽丝剥茧,一系列的细节积水成河,左慈的眉宇肉眼可见的深深凝起,神色无常、忧虑!

  倒是与此同时…

  酒肆内一方雅间之中,一个清俊的男子眼眸微眯,手中端起的茶盏深深的扣下。

  是陆逊…

  他隔着漏开的门缝,忍不住用目光望向那正堂还在侃侃讲述…

  讲述儒道,讲述佛道,阐述‘儒’、‘释’、‘道’的面具男人。

  终于,陆逊忍不住发出极轻极细的感慨。

  “‘儒’、‘释’、‘道’…云旗啊云旗,就怎么…会连这个也懂呢?你似乎…没有机会接触这个吧?”

  的确…诚如陆逊的感慨,那面具道人不是别人,正是关麟。

  而如关麟所讲,历史上…在魏晋“玄学”彻底的将华夏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际,这是一段至暗的历史。

  而庆幸的是,华夏的文化没有在这段至暗的历史里消亡、瓦解,华夏的思想领域…在这个时期遇到了来自“飞饼”国的佛学思想。

  白马寺中,大量佛经中的词语无法翻译成汉语,这是因为华夏思想中缺这一块儿。

  再加上…

  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土壤。

  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

  亦适合当权者加强思想统治的需要,更为处于苦难中的广大人民指引了一条精神上的自我解脱之路!

  至于,它是不是具有欺骗性的?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首节 上一节 1102/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