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13节

  关羽与徐庶走在这忙碌的街道上。

  看着百姓们、兵士们奋力的重建家园,也看着傅士仁永远身先士卒,凡事亲力亲为…关羽不由得朝着徐庶感慨道:“说来也可笑,我与士仁在涿郡便相识,一路随大兄南征北战走来,我从未正视过他一眼,可短短的几个月,他又是下襄阳,又是破许昌,再加上防范飞球纵火,身先士卒废墟重建…这总总,都让关某刮目相看哪!关某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自打大兄嘉奖这士仁起,将他列为在子龙之前的第四个兄弟起…这士仁就焕然一新,再与往昔不同了!”

  “其实…士仁将军真正的改变,不是在主公嘉奖士仁,而是…”徐庶顿了一下,继而浅浅的说道:“是自打士仁与糜子方还有云旗公子义结金兰后,士仁的人生轨迹就已经完全不同了…”

  说到这儿,徐庶望向那挥汗如雨的傅士仁,又看了看如今谦逊许多的关羽,不由得感慨道:“云旗公子总是有这种魔力,能改变周围的人…能让周围的人都变得更好,更是无懈可击…”

  “是啊!”关羽一捋长髯,“有时候,这臭小子的本事,便是我这做父亲的也佩服得紧…有时候,便是我也疑惑,这些东西…他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因为灾后重建,关羽与徐庶把话题渐渐引到了关麟身上。

  恰巧…

  徐庶正好也有关乎关麟,关乎江东的事儿,要与关羽商量,于是,他接着说。

  “云长,我这里还有一条关乎云旗的,近来…云旗在江东的动作不可谓不大,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重新丈量土地,让他那二哥糜子方接管整个江东的商业,这些对百姓而言自是欢欣鼓舞,人心所向,可对于那些大族而言,那就是另一层意思了…对他们,这些做法…是灾难哪!云长莫要忘了,昔日的孙策便是栽在这些大族之手…依我之见…”

  徐庶是有些担心关麟。

  只是,他这话才说了一半,却被关羽挥手止住,“孙策死于大族之手是因为太过自负,吾儿云旗夙来谨慎,从不做冒险之举,那些大族想要对付他?怎会如孙策那个匹夫般简单?”

  说到这儿,关羽笑了,一边笑,他反问徐庶,“元直,关某问你,以你之见…我与那些大族比?谁更难对付一些?”

  这个…

  徐庶一愣…

  关羽接着捋着他的长髯,笑着问:“你不必隐瞒,直说无妨…”

  徐庶摇了摇头,旋即连忙回道:“云长说这话就说笑了,那些江东的区区大族,如何能与君侯相提并论呢?”

  “你不用高捧我…如今于我而言,面子、高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羽说着最释然、洒脱的话,可他的笑仍在继续,“不过,与那些江东鼠辈比起来,关某自恃是比他们要强一些的,故而…连我都在这云旗这小子手上屡屡吃瘪,更何况是这些江东鼠辈?哈哈,依某之见,这些江东鼠辈一个个…早晚会被云旗握在手里,狠狠拿捏。”

  关羽的话异乎寻常的笃定…

  就仿佛,江东内部的发展与动向,他了如指掌,信心十足!

  果然…关羽的信心是有缘由的。

  就在他的声音刚刚落下之际,周仓快步赶来,见到关羽与徐庶,连忙行礼,“二将军、徐军师…”

  “江东那边,怎样?”关羽直接问道。

  其实,哪怕他对关麟始终胸有成竹,也笃定那些江东大族不是云旗的对手。

  可私下里,他依旧派出了不少人暗中保护云旗,也暗中观察那些江东大族的动向。

  但凡这些人敢对云旗不利,那关羽的“大刀”是可以千里袭人的。

  “二将军…”周仓如实禀报,“刚刚得到消息,那些大族已经开始配合云旗了,似乎是因为云旗公子在江东发掘出三处矿脉,让这些大族眼馋的很…以此相诱,这些大族逐利,权衡利弊…纷纷站在了云旗公子这边,如今无论是土地的征收、还是税赋的变革、北伐的筹措、南方海路的开辟,他们均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云旗公子!”

  这…

  周仓的话,对于关羽而言,是意料之中。

  可对于徐庶而言,却是带有几分惊诧了。

  诚然,他从来没有质疑过关麟,可这小子的行动也太快了吧!

  继云长、子方、士仁之后,云旗又、又、又、又一次改变了一些人,还是曾经的敌人,后来的不服之人,云旗改变了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的动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还是熟悉的味道啊!

  ——『不曾想,短短的一个月,云旗公子竟定了这江东的人心。』

  徐庶还在感慨。

  “哈哈哈哈…”

  关羽已经发出爽然的大笑。

  徐庶拱手:“知子莫若父,还是云长…”

  他本想再赞许关羽一番…至少“教子有方”这样的辞藻,是可以用的…

  “元直,你就莫要赞我了。”关羽一手搭在徐庶的肩膀上,“如今许昌城百废待兴,北伐的大业、三兴大汉的重任中,这中原的成败均押在你、我肩上,在这份大业完成之前,关某就不听那些个赞誉了!云旗说过…满招损、谦受益…现在,还远没到该自满、骄傲的时候!”

  这…

  关羽的话又一次打从心底里触动到了徐庶。

  也使得徐庶不由得暗叹。

  ——『云长啊云长,你究竟是被云旗改变的多少啊!』

  就在这时…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匹快马在官道上疾驰,宛若一道旋风般行至许昌城内,从装束上来看,是蜀军的装扮。

  那么,这快马定然是来自巴蜀。

  “君侯…”

  马上的信使在询问过守城兵卒二将军的位置后,直接赶至关羽这边,看到关羽,直接呈上一则信笺。

  这是一封家书,是刘备亲笔撰写的。

  “主公发家书给君侯,遥盼君侯亲启。”

  “大兄的信。”关羽下意识的吟出一句,继而迅速的接过家书,然后缓缓展开…

  前面的内容,无外乎是询问“最近过的如何?”“压力大不大?”“北境的曹军是否难缠?”“荆州的军务、政务一切顺利么?”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寒暄了。

  可到最后…刘备竟用整整一段写到了一个特殊的人——刘封!

  且用不少篇幅阐述出他过往的功勋,以及…刚刚发生的,他在阳平关大捷,扬我军威,军心大振。

  起初,关羽看着这家书是高兴的,因为阳平关若破,那蜀军直指汉中,到时候…由汉中出祁山,进取雍凉、拿下长安,控制关中…此为第一路;

  他关羽从许昌北上,进取中原,直逼司隶,营救天子,此为第二路;

  至于第三路,则是由关麟从江东北上…分取淮南与徐州,釜底抽薪!

  这是昔日诸葛孔明定下的“隆中对”的进阶版…

  如此三路齐进的构想一旦完成,那南北对峙的局面势必旦夕间改变。

  冉冉火德下的“汉”将再度雄雄燃烧于中原大道之上。

  只是…

  偏偏在这信笺之中,关羽察觉到了几许深意,这使得关羽突然就默然了不少。

  “主公写了什么?”徐庶见关羽脸色微变,连忙问道。

  “呼…”伴随着一声粗重的呼气,关羽感慨道:“大兄写到,继子刘封在阳平关大捷,大兄还写出了刘封此前的总总功勋…言外之意…”

  说到最后,关羽语气踟蹰了…像是突然就犹豫了。

  徐庶是绝顶聪明之人,透过关羽的话,刘备的信,他自然知晓…刘备的意思。

  这是…刘备接着家书询问云长,对于刘封的态度…

  这…

  徐庶不由得揣起下巴,这件事儿其实很敏感,因为…按照礼法,继子是可以继承大位的!

  在汉成帝时期,此举也是有先例的。

  那么…

  徐庶立刻抬头,眼眸深深的凝起,望向关羽,“云长,你的意思是?”

  呼…罕见的,关羽又一次的长吁一口气,继而他沉吟道:“螟蛉之子?岂可继承大统乎?”

  无疑…这一句话,表明了关羽的态度。

  且因为关羽素来光明磊落,他吟出这一句话,也完全没有背着任何人,甚至…他就是要把他的态度给表明出来,让大兄听到。

  倒是唯独徐庶,他微微的咬了下牙关,他接过关羽手中的那封家书,郑重的默念了一遍。

  然后,这件事儿…使得他的心里像是多出了一块儿不大不小的疙瘩…

  再三踟蹰后,他也轻吟道:“若如此…那这阳平关一战,他刘封不能胜啊!”

  说这话时,他的眼芒中多出了许多意味深长。

  是啊,如今的局势大好,可千万不能因为这“世子”之争,葬送了如今兴汉的大优局面!

  …

  …

  汉中战场,阳平关,这座由曹操加固过的天下雄关,地扼蜀道咽喉,气势恢宏,巍峨险峻。

  遥遥观之,关楼巍峨耸立,飞檐翘角,气势磅礴。

  在夕阳的余晖下,关楼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更显得威严而神秘。

  这些…仿佛都在应证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倒是此刻的阳平关外,蜀军军营,硕大的“封”字军旗迎风猎猎,整个军营中,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士们正一个个伫立着,军容整齐,守卫森严。

  这是刘封的兵马,是从刘备收他为继子后,他就不断征召、扩充的兵马…如今,南征北战,是一支骁勇的军团。

  “哈哈哈哈…”

  遥遥就能听到,此刻中军大帐内刘封那放肆的大笑声高高的扬起。

  “幼常,还得是你啊…”刘封难掩心头的兴奋之情,他大笑着道:“阳平关外…麋鹿在前,破阵在后,这仗打的轻松啊…”

  诚如刘封所言…

  就在这阳平关一战的开端,要破阳平关,当先要做的是突破至阳平关下,可此举…并不轻松!

  因为阳平关外…夏侯渊设下了三处据点,这些据点互为犄角,守卫森严,按理说…刘封仅仅两万先锋部队,要攻破这三处据点并不轻松。

  可在他的军师马谡的谋略下,刘封找到了此地大量聚集的麋鹿…然后通过诱导,使得麋鹿受惊当先冲向了魏军的据点。

  直接将魏军的阵型冲来,然后…便是刘封的大军紧随其后,几乎是轻而易举的攻破了这三处据点。

  斩敌数千倒还是其次,一战可谓是将这支先锋军团的士气激昂到了顶点,也顺利的抵达了阳平关下。

首节 上一节 1113/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