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33节

  他只是说:“怪我,怪我…我先后瞎了两只眼,否则…定也要学妙才般,在边境御敌于国门,让他们知道我大魏不是好欺负的!”

  这时…

  随着宦官高呼:“魏王到——”

  满座的声音悉数停止…

  曹操缓步走到朝堂宝座上,他许久未召开军事会议,今时今刻的他,似乎憔悴了一些,也更阴郁了一些,但…一切的神色从他睁开那双虎目的同时戛然而止,他又恢复了那个霸道、威风的魏王形象。

  “今日召集诸公,有两件喜事,其一是道人左慈与将军姜囧成功的联合江东大族,将荆州江夏的白磷盗至我洛阳城,足足三百驾马车,可谓是将荆州的白磷悉数掏空,从今时今刻起,我大魏正式转守为攻,要以空袭致使许昌、宛城、襄阳、江陵均系于烈焰火海,孤被那关家父子夺走的东西,孤要用两个月悉数将他们收回!”

  曹操的话带来了两个信息。

  其一是搞到了大量的白磷,此消彼长…荆州方向就少了大量的白磷,如果利用好了这个时间差,是能一波反推,将失去的再度给夺回来的。

  其二这批白磷是左慈、姜囧与江东大族合力搞来的,这就意味着…即便如今的东吴亡国,可江东并没有传言中的那般和睦,那些江东大族与关麟的关系微妙的很…想必暗地里也是汹涌的很哪!

  当然,曹操说是这么说,大魏的满朝文武又岂会知晓,这白磷的由来,又岂会知道,他们的王曹操在这件事儿上被关麟与江东大族狠狠的耍了。

  “天佑大魏,天佑大王,大魏神武,大王神策…”当即就有官员拱手大声喊道。

  他这么一喊,当即…满朝诸臣悉数都这么高喊起来。

  曹植站在大臣中的末位,像是对这些“歌功颂德”的喊声不怎么喜欢,默默的低下头,并未发一言。

  这些,也都悉数被李藐看在眼里。

  “好了,今日召诸公来是为了讨论,第二件事儿。”曹操的话还在继续,“汉中之战,我军诈败诱敌深入,文和算无遗策,妙才神勇无敌…半日前孤收到军报,文和与妙才是要收网了,而就在一刻钟前,孤又收到急报,说是已经定军山大捷,我大魏生擒了那刘备的继子刘封,那诸葛亮的弟子马谡…且已经派人加急押运而来…孤今日召见诸位,就是想问问伱们,这刘封与马谡?要如何惩处?是杀?是劝降?亦或者是囚禁?是与那大耳贼交换些什么?今日朝会,诸公皆可畅所欲言…为我大魏进献良策!”

  这…

  随着曹操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这才知晓了此次会议的原因。

  大家伙儿先是彼此互视,似是在用眼神交流,夏侯惇没有眼睛,也无法与人交流,索性先站出一步,大声道:“两年以来,襄樊战事、巴蜀战事,各处告急,此间我大魏损兵折将,曹子孝、于文则、庞令明、满府君、文仲业(文聘)…这一个个骁勇英烈都死在这两年,反观那大耳贼,反观那关羽,却是毫发无损…依臣之见,大王…这根本无需思虑,待得这刘封、马谡送至洛阳,即刻拉出午门,将他们凌迟而死,以告慰大魏这些英烈的在天之灵!以壮哉我大魏军民的士气与战意,更是借此宣告,我大魏与那大耳贼,与那关家父子不死不休!”

  言辞锋利,字字如刀。

  因为夏侯惇的儿子也死在这两年,死在那襄樊战场,死在那关家父子之手…

  故而…无论是刘封还是马谡,夏侯惇是恨屋及乌,恨之入骨。

  他没有眼睛,眼睛里也容不得半点沙子…

  南北对峙,时局如此,那对于双方…就是不死不归,绝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

  被夏侯惇这么说,登时…其它文武纷纷附和,“是啊,是啊…这时候,就是要扬我大魏国威,刘封是大耳贼的继子,马谡是诸葛亮的弟子,拿他们祭旗再合适不过!”

  “是啊,是啊…”

  一干附和声下,似乎,这件事儿根本就没有额外的声音。

  夏侯惇的威望摆在这儿,局势摆在这儿,俨然…谁要是说出个别的意见,那立场就不坚定了!

  “尔等都是这么想的么?”曹操抬高声音问道…

  “大将军说的是…”众人齐声道。

  曹操的眼色略微有些变化,众人没有察觉,唯独李藐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已经知道,曹操的意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间,在这大殿之上,李藐开始放声的大笑,笑声中带着猖獗,带着嘲讽,带着鄙夷…

  笑声中,就仿佛在阐述着一个既定事实:

  『我不是针对某个人,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

第595章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

  ——哈哈哈哈!

  随着李藐的大笑,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悉数都朝他投来。

  很明显,在这大魏宫廷,魏王还在,如此放肆、藐视、嘲讽、鄙夷的笑声,很不合时宜,也很作死。

  但考虑到大笑的人是李藐,那就没事了。

  因为,李藐是夏侯惇的救命恩人,是救下无数曹魏宗室将领的救命恩人,是在曹魏屡立大功的功勋,是曹操眼中的红人,更是将刘备、关麟示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狠人。

  如此多重头衔下,他的大笑…就多出了许多额外的渲染。

  “汉南?你是觉得我的提议有何不妥么?”夏侯惇瞎着眼,可整个人却是转向李藐。

  事实上…如果换做别人嘲笑,夏侯惇定不会这么客气,多半这一句话会改为,『你这厮如此讥笑?是何缘故?嫌活太长了?』

  语气还是格外冷冽,几乎能将对方生生撕开的那种。

  但偏偏是李藐,那可是夏侯惇死掉儿子后,对他关心最多的人,是他的恩人。

  他对李藐说话,永远是带着一种别样“舐犊情深”的味道,就好像是把对儿子夏侯楙的亲情全部都加在李藐身上了。

  “大将军…我之所以大笑是突然想到了一首诗…”李藐开始了他的表演。

  “什么诗?”夏侯惇接着问。

  李藐负手向一侧迈了一步,然后侃侃朗声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唔…

  就在李藐吟诗之际,整个大殿所有人不由得更是诧异,这哪跟哪?如今的情形,怎么与魏王的《短歌行》牵扯上了?

  李藐的声音还在继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还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特别是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李藐特地加重了语调,像是另有所指,又像是意味深长。

  反观夏侯惇,哪怕是说到这里时,他尤是一头雾水,还是觉得…这啥情况啊?现在在谈论的是如何惩处马谡与刘封的问题,这跟《短歌行》有什么干系。

  程昱却仿似听懂了李藐的意思,他不漏声色的用余光望向曹操,看到曹操那起初异样,但很快就变得坚定与笃信的神色,他轻轻地呼出口气,他意识到:

  ——『这李汉南又要赢了!』

  就在这时,曹操张口了,他重复着他这首诗篇的最后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归心!”

  俨然,他一下子就听懂了李藐的意思。

  但他却依旧是明知故问道:“今时今刻,李先生吟出此篇怕是另有深意吧!”

  “大王明鉴…”李藐拱手道:“我在想,昔日大王高唱此《短歌行》时,我大魏何其豪迈?怎生如今却又这般谨慎、小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呵呵,周公为得天下贤才,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可如今,不过是擒到两人,诸公却要劝大王杀之而后快…我大魏何以沦落至此?大王的心胸何以沦落至此?连一个在敌阵中的贤士都不能相容么?”

  呃…这…

  李藐的话让满座文武一片寂然。

  诚如他话中提及的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这是讲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成语「握发吐哺」的典故。

  曹操短歌行中的那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正是基于此“握法吐哺”而创作。

  李藐的话音不减,“昔日大王陈留起兵,诸公那时就追随者,整个大殿中怕是不足十一吧!可整个大殿中,诸公哪一个没有为大魏的王霸之业尽过一分力?呵呵,今时今日的马谡,不正如曾经的诸公么?诸公容不下一个马谡,难道就忘了,大王…大魏曾经在袁绍、袁术、吕布、刘表溃败后,是如何容下诸公的!”

  呼…这…

  随着李藐的话悉数吟出,满座寂然一片。

  乃至于…气氛烘托到这儿了,不少文吏竟是羞愧的低下了头。

  的确,诚如李藐所言,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来自袁绍、吕布、袁术、公孙瓒、刘表的故吏…

  若是兵败就要斩首,若是大王曹操嫉恶如仇,那整个大殿中,怕是超过半数的文吏、武将都已丢了性命,哪还有他们站在这里。

  由彼及此,这般去想,在处理马谡、刘封这件事儿上,他们是有些浅薄,有些目光短浅,有些苛刻了!

  很明显…夏侯惇也被说服。

  再加上说话者是李藐,夏侯惇更是不会言辞反驳…

  事实上,无论李藐说什么,夏侯惇都会支持的!

  “说…说得好!”

  他只是吟出这三个字予以表态…

  反观曹操,他的嘴角微微的咧开,露出一抹淡淡的欣慰之色。

  他想的与李藐想的不同,如果是在两年前,曹操断然不会丝毫犹豫的斩此二人,将他们的尸首挂于辕门,以鼓舞三军士气…

  可现在,两年来大魏死的人太多了,背叛的也太多了,文臣、武将…数不胜数。

  现在的曹操…在很多时候,都体会到兵将的稀薄,体会到身边没有称心的武将,这不是个好兆头啊。

  现在的局势,也不允许大魏…或者曹操肆意任性,肆意杀戮——

  想到这儿,曹操张口道:“李先生所言不错,孤昔日就提及过,孤与袁绍最大的区别,便是孤要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则所向披靡,无所不可…今朝,若是孤与大魏都不能容几个降将?那天下之智力从何而来?周公吐哺从何而来?更谬论天下归心?孤是如此心胸狭窄之人么?”

  “大王圣明…大王海纳百川,大王比之周公更加礼贤下士!”

  听过曹操的话,李藐再度拱手道。

  曹操则是扬起手,有些颓然的昂起头,“满座士大夫,唯李先生一人清醒,也罢…如何惩处那马谡与刘封,就依着李先生的提议吧…这件事儿,就悉数由李先生负责!”

  “喏…”李藐回应一声,“大王如此圣明,将来,我大魏反攻南地,万千贤良必定望风归降…一统在即,大业必兴!”

  听着李藐的话,曹操最后深深凝视了他一眼,然后转身,迈步离殿。

  待得曹操一走,包括夏侯惇在内的所有文武悉数围住了李藐。

  “汉南哪…若不是你这一番话,我夏侯惇怕是除了瞎了眼,心也要瞎了…大魏意在一统,不能太过小家子气,更不能一意孤行,人才该降降,该用就得用…哼,他关麟能劝降我大魏的文武,我大魏如何不能吸纳他南地的人才,汉南你说的对!”

  说到这儿,夏侯惇顿了一下,“待得那刘封、马谡押解到洛阳城,本将军亲自去劝降他们,让他们为我大魏效力!”

  “是啊…是啊…”

  “大将军所言极是…”

  “有李先生的见解,有大将军的明哲,有大王的果断,大魏必兴…大魏必兴!”

  夏侯惇威望极高,他这么一说,又是一干纷纷的议论声。

首节 上一节 1133/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