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24节

  ——『难道…』

  周仓眼珠子一凝,连忙开口:“关公,难道…难道云旗公子…”

  不等周仓把话讲完,关羽一摆手…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说。

  连起来了…

  这下,整个事件,统统都连起来了!

  诚如关索,他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往东城郊的鲍家庄跑;

  云旗这小子,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往西城郊去。

  再联想到,近来关麟发了笔小财,联想到那大肆木材、镔铁的购置,且运往西城郊的山庄,联想到那史火龙、游坦之是借关麟的台,才将这神奇的军械公之于众。

  关羽有理由相信,这事儿必定有这小子参与。

  ——『这小子,竟能将黄承彦拉拢到身边么?』

  关羽越是这么想,竟隐隐还有几分不服气。

  黄承彦,他关羽也见过,可两人脾气不对,话不投机…

  黄承彦从未给关羽好脸色看,关羽何其傲气,又如何会再去拜访他?

  当然,话不投机归话不投机,这位沔南名士,关羽还是钦佩的。

  他是孔明年轻时的半个师傅们,又能培养出才思如黄月英这般的奇女子,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这么去想…

  “黄老邪”也好,“黄承彦”也好,这些就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云旗这小子与黄承彦的这一波合作,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算计着什么?

  可能是出于“受害者”的经验,也有可能是因为被儿子算计的多了,关羽一眼就能看出来,关麟在图谋不轨。

  当然…

  这份图谋未必对荆州不好,但是,关羽敢笃定,这份图谋一定会对这小子大有益处!

  呼…

  这下,关羽总算吐出一口浊气,这一刻的他,像是恍然大悟了一般。

  而同样恍然大悟的也包括马良。

  所有的一切都联系起来,马良的想法与关羽如出一辙…

  他方才还疑惑,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悄无声息的收购到这么多的良木,这么多的镔铁。

  这种能量,绝非一个小门小户可以办到的。

  可如果是黄承彦,那…就果不其然了。

  作为沔南名士,他在整个荆州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又有孔明专程派来的人协助办事。

  别说一些木头、镔铁…

  只要他能想到的,他什么都能搞来!

  也唯独他,能兴建起这么一处“工房”!

  不过…马良眼珠子一定,连忙提醒道:“关公,若这件事儿真的是四公子与黄老…那…”

  关羽知道马良的想法,当即吩咐周仓。

  “周将军!”

  “末将在。”

  “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查了。”

  “啊…”周仓一愣,好不容易有眉目了,又牵连到黄承彦,牵连到四公子,牵扯到了那批军械…

  不更应该查清楚么?

  “这是军令!”关羽的声音不容置疑。

  “喏…喏…”周仓只能领命。

  这事儿,关羽与马良想的更远,既然这事儿涉及到了黄承彦,那不管有没有关麟这小子的参与,都不能再查了。

  黄承彦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孔明的岳父,若关羽公然调查孔明的岳父,这若传到成都成何体统?

  刘备集团内部讲究的,可不止是打打杀杀,更是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情世故啊!

  关羽,岂会是让刘备难堪?

  再加上,虽然这件事儿调查出了些许端倪,但马良的意思,关羽明白。

  ——按兵不动。

  ——静观其变。

  一如上一次洪七公引发的那沸沸扬扬的“合肥赌约”的风波,最后的结局,静观其变的刘备集团,不正是最大的受益者么?

  且看看这件事儿会向怎样的走势发展,也看看这批军械最后会落入谁的手中。

  退一万步讲。

  如果关麟当真参与其中,那正好看看,他这小子又使得什么坏,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念及此处…

  关羽琢磨着。

  ——『突然这件事儿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就在这时…

  ——“报…关将军,门外糜芳太守求见。”

  一名侍卫轻声步入书房,拱手禀报道。

  关羽知道糜芳定是来禀报,与那商贾商谈的结果,正想招呼糜芳进来。

  马良的手却立时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关羽会意…直接吩咐,“领子方去正堂,关某更衣便去!”

  “喏!”侍卫再度拱手,快速退去。

  而等侍卫走远。

  关羽看出了马良的想法,目光幽幽的转向望向周仓这边。

  马良的声音也适时传出,“周将军,今日之事干系重大,牵连甚广,无论是我们提到的人,还是事儿,唯独你、我、关公三人知晓,切不可泄露出去半字!”

  严肃的口吻…

  再加上关羽那一丝不苟的目光,周仓心知此事干系重大。

  当即拱手,“我周仓绝不是那等乱嚼舌根的小人!”

  关羽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周仓的肩膀,此举…表达了他的赞许。

  马良则是一边感慨,一边再望向关羽:“如此…接下来,关公需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静观其变!”

  言外之意是…糜芳那边该怎么说,还按原来的去说。

  这批军械该怎么争取,就按原本的去争取。

  关羽一捋长髯,沉吟了一下,别说…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他其实更有底气了。

  哪怕最后,这批军械哄抬到了天价。

  哪怕是他关羽豪掷千金购得这批军械,当了这大冤种,可这笔钱,也没有落入外人的口袋。

  当然,因为是给云旗这小子做“大冤种”…

  多少还是让关羽的心情有那么一些的落寞!

  怎么…

  这事儿到最后,他关羽…竟给这小子做了“大冤种”呢?

  …

  …

  贼曹掾府。

  糜芳的儿子糜阳带人搬运来了最后欠的一批粮食。

  马秉正带着一干文吏在细细的轻点,盘算…

  时间太短,哪怕是筹措五万斛粮食,难度依旧不小。

  甚至最后这批…根本拿不出粮食了,只能部分用粮食,部分用“金银”代替,当然,这就造成了账目有些混乱,清点起来的难度极大。

  而后世,许多人以为,汉代是没有银子的。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并没有大肆流通于民间,大多作为“官银”使用,还是可以大额支付的,而民间更多流通的是金子与五铢钱。

  五铢钱的价格波动太大,曾经董卓铸小钱,直接让五铢钱的价值一落千丈,一斛粮食能卖到十几万钱。

  所谓《三国志董卓传》中——“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而《后汉书·刘虞传》又记载——“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

  这里记载的,一斛粮食就只值三十钱。

  乃至于,还有类似于公孙瓒,在易京屯了粮谷三百万斛,导致当地粮食的价格更低。

  不过…

  随着如今三分天下局面的出现,近几年来,钱币的价格渐渐的趋于稳定。

  地域间会有差距,但不会相差甚远。

  比如现在,在荆州,一匹绢帛的平均价格要在600-800钱;

  一斛粮食的价钱大致在500钱;

  而20两的金子为标准重量下的“1金”;

首节 上一节 12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