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69节

  甚至,曹操也怕了,这祢衡他是既不敢用,也不敢杀…

  于是就把他送给了刘表。

  接下来,便是祢衡在刘表那儿对荆州一众才子的“斥骂”…

  这很容易理解,当年祢衡去荆州刘表开设的“学经堂”,所有人对他爱答不理。

  今儿…祢衡顶着“火出边际”,他再度“王者归来”,自然…他觉得,荆州所有人对他已是高攀不起!

  然而随着他越骂越痛快,他的名字就越大,他本人就越火…

  甚至到最后,公然将刘表写给汉天子的奏书撕毁,说这奏书写的狗屁不通。

  再到后面,刘表也有点儿吃不消了,刘表手下的文官更是怕极了这位。

  于是…

  只能联合起来,把祢衡送到刘表的部将,江夏的黄祖处!

  听到这里时。

  李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关麟讲述的…虽与说书人视角中的故事完全同步,却又几乎是隐晦的、不为人知的一幕…

  李邈整个人惊了。

  他忍不住问道。“那…那祢衡为何最后会被黄祖所杀呢?相传黄祖父子对祢衡极是尊重啊!”

  是啊…

  曹操恨祢衡,却不敢杀祢衡,是担心背上骂名,是担心彻底的站在名士、士大夫的另一面。

  当年在陈留杀一个小小的边让,就差点让他“魏武霸业”彻底掀翻。

  刘表也恨祢衡,更不敢杀祢衡,素来在乎名声的刘表,更担心背上骂名。

  可江夏太守的黄祖,他又不担心这骂名加身么?

  李邈抛出了他的疑问。

  “谁告诉你?祢衡是黄祖杀的?”关麟直接反问李邈…

  李邈一下子愕然住了,“不是黄祖,还能有谁?”

  于是关麟将接下来的故事娓娓讲述。

  祢衡的确很受到黄祖的重视,黄祖所在的江夏位于“抗东吴”的第一线,黄祖手下又没有什么文人,祢衡凭着“火出天际”的名望,到那边很轻松就成为了首席文官。

  所有江夏的文字工作,黄祖都交给祢衡处理,黄祖的儿子更是与祢衡称兄道弟。

  甚至有一次,宴请宾客,黄祖的儿子特地把祢衡请来炫耀,让祢衡以“鹦鹉”为题做一篇文章,祢衡是提笔就写,一气呵成,所有宾客都惊呆了。

  祢衡又一次在江夏扬名。

  可这种时候,祢衡已经习惯“骂人”了,他骂人骂了几年,从一个卑微的白身,骂到了黄祖的首席文臣,如今的他,出口成脏,一天不骂人就浑身难受。

  于是,一次宴会上,祢衡下意识的就称呼黄祖为“死老头”!

  黄祖大怒…

  可祢衡觉得无所谓。

  在他的世界里,因为他骂人,而大怒的人多了,荀彧、陈群、司马朗、曹操、刘表…这些人越大怒,他祢衡越是火出天际。

  于是,祢衡照样骂,像是这几年来的每一天一般,越骂越是起劲。

  哪曾想,黄祖毕竟是武人,到得最后,忍无可忍,他大喊一声“左右,把他拉出去砍了!”

  当然,祢衡不为所动,更没有丝毫恐惧。

  是啊…

  说出过要把他砍了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可他现在不是活的好好的?

  甚至,不仅活的好好的,还活的十分精彩!

  甚至这一次顶撞黄祖,保不齐又一次能让他再度爆火一把!

  只不过,没曾想,这一次…不是闹着玩的!

  真的一刀劈向了他的脖颈。

  祢衡还想张口骂,可脑袋已经掉落在地上。

  ——而属于祢衡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说到这里时,关麟算是把祢衡的故事全部都讲完了。

  李邈听着…只觉得触目惊心!

  当然,他还有疑问,“黄祖最终就没拦一下么?俨然…黄祖方才提及的‘杀他’,不过是气话!”

  面对这很傻很天真的提问。

  关麟一摊手,“拦了呀,可有卵用?”

  “因为想杀祢衡的人太多了,他们知道黄祖说的是气话,可他们更知道,这是杀祢衡最好的机会!”

  “祢衡这辈子靠骂人而名声大噪,但,他何曾想过,那些被他骂过的人,表面上不敢得罪他的人,暗地里却有多么的恨他?也正是为此,这些文人,岂会等黄祖收回成命?岂会等黄祖的儿子去阻拦行刑,他们要的,就是寻觅到一个时机,然后把祢衡杀了!”

  讲到这儿,关麟感慨道:“方才你还说,祢衡痛骂曹操,是壮哉、壮哉!”

  “可人生一世,白驹过隙…一个人的奋斗,无外乎是为了家门的光耀,可…到最后祢衡光耀了门楣么?祢家如今在平原郡排得上号么?”

  “祢衡的故事,除了像你李邈这样的人会为他鼓掌、叫好,会为他的遭遇惋惜、同情外,还剩下什么呢?世人只会把他当成是一个笑话…一个靠骂人短暂名声大噪,最终却自作自受的笑话罢了!”

  言及此处…

  关麟本不想继续说了,因为再说,难免就要涉及到这位“蜀汉第一喷子”李邈的身上。

  在关麟看来,他跟这李邈就不熟。

  祢衡这“三国第一喷子”倒下了,不妨碍李邈这位“蜀汉第一喷子”崛起…

  你爱死死…

  爱咋咋地。

  然后,关麟一甩手就走了…

  很潇洒的走了。

  轻轻的招手,不留下一片云彩。

  可…李邈却一个人蹲在河边,他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忘记了时间…

  关麟记得,第二天,他来得胜桥听书时,这货竟还在这儿蹲着。

  第三天,关麟好奇,不会真有这样的“大傻缺”,还在那儿蹲着吧?

  结果是,李邈不在了。

  关麟还喘出口气。

  可没曾想,他一回头,李邈就站在他身后,跟个鬼魂一般,他一把就抓住了关麟的双手。

  委实吓了关麟一个哆嗦…

  就在关麟的惊恐中,李邈用那极致沙哑的声音,语重心长的告诉他。

  ——“我悟了!”

  ——“若非你告诉我真相,我岂能这般…大彻大悟!”

  ——“悟了…悟了…悟!了!”

  …

  …

第131章 让诗人曹植,做魏世子

  李邈悟了。

  李邈真的悟了。

  这就像是一个执拗的人,他的世界是极致狭隘的,他会一直钻进属于他的牛角尖里,看不到外面的人和事。

  甚至,排斥其他人一切的想法和建议。

  这样的人,最难改变。

  这样的人,不撞南墙,是绝不会回头的。

  而改变他,有且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让他看到“他自己”悲催的未来。

  最好是有一个,如同“他影子”一般的存在,成为鲜活的、血琳琳的例子。

  无疑,关麟讲述的“祢衡”,这个例子就足够鲜明,足够血琳琳。

  当然,关麟的讲述,李邈可以选择不信的。

  但…

  事实上,从关麟讲述出“鲁国的孔融家缺梨么?”

  从关麟讲述出“琅琊王氏吃不上鱼么?”

  从关麟反问他,“吴郡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还需要藏橘子带给母亲么”时…

  李邈已经无法不相信关麟的话。

  更有甚者,有关祢衡的故事,关麟说的是栩栩如生、且滴水不漏啊!

  ——阴谋算计,鬼魅伎俩,欲擒故纵…

  这般极其复杂纷呈的人生,岂是能人为编出来的。

  李邈已经信了关麟。

  他相信祢衡的死,是一个接一个“利用”,当然,这对祢衡本人而言是悲催的!

  也正因为这一抹相信。

  因为关麟口中,那祢衡故事的真相,李邈对自己正在且将来要走的路,产生了怀疑…深刻的怀疑。

首节 上一节 169/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