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04节

  也感受到了关羽心境的复杂与难堪…

  马良连忙劝慰道:“总归是虚惊一场,如此皆大欢喜,曹仁晕厥,曹操归来,蜀中局势立解,云旗的答卷自也相得益彰…如此这般,精准无误的答卷…孔明的关门弟子舍云旗?还能有谁呢?”

  是啊…

  这已经不是答卷了,而是标准答案!

  至少这第一道题,已经从搪塞、胡闹变成了“鬼使神差”般正确且标准的答卷了吧?

  孔明又岂会心头不悸动一下呢?

  关羽重重的捋着长髯,因为心头发颤,捋动胡须的手都变得坚硬了起来,因为用力过猛,还捋断了几根。

  断须…往往很疼。

  可现在的关羽,根本感觉不到,这一抹疼…比起心头的震惊与羞愧,差太远了。

  等等…

  关羽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厉声道:“周仓何在?”

  周仓匆匆的道:“末将在!”

  “杨仪手中还有关某写给孔明的亲笔书信!”关羽连忙吩咐,“你即刻派人去追,要快,务必将那书信收回!”

  啊…

  周仓一怔,杨仪已经走半天了,又都是加急,哪里好追。

  可看着关羽那急迫的目光。

  周仓心知干系重大。

  连忙答应一声,就去安排。

  反倒是关羽,他的脸色五味杂陈,不派人追…又能怎么办?

  如今…

  蜀中的局势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迎刃而解;

  关麟这胡闹、搪塞的答卷成了标准答案;

  如此说来…

  关羽那封信,特别是其中那句“此子孤傲,脾性七分像关某,况其答卷之时正与关某置气,故而,答卷中多少有些搪塞、胡闹,望孔明不要介意…”

  介意?

  呵呵,这还介意个锤子啊!

  若是这封信再传到孔明的手中,就不只是让孔明笑话他关羽“儿女情长、关心则乱”那么简单了。

  怕就要变成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父不慈、子不孝”的故事了。

  …

  …

  室内热气蒸腾,烧开的药…冒着浓浓的白烟。

  李邈额头上束着新换洗过的温烫的粗布,他坐在桌案前以手支额。

  哪怕挨了最狠毒的打,浑身上下,因为粗布的热敷而痛楚不已,可他只是紧紧蹙着眉头强忍疼痛。

  这些粗布均是刘桢为他换的,本想让他舒服一些,可肉眼可见…浑身的淤青使得李邈愈发的痛不欲生。

  “忍着点儿…”刘桢从酒注里拿住热好的酒,他将酒洒在他的丝帕上,然后将一副草药也裹在其中,旋即十分熟练的用丝帕覆盖在了李邈右腿处的小腿上,迅速的缠了个节。

  这处小腿…

  正是被张星彩踩折的地方。

  “啊…”

  终于,酒水的辛辣,与草药所带来的刺激,触碰着李邈的每一根神经。

  他忍不住叫出声来。

  这些,的确可以消毒、消肿…

  却也让李邈的痛处,短时间内变得更痛,他一口咬住枕头,面目已经痛苦不堪。

  刘桢今年不过三十五岁,正直而立之年。

  若非因为平视“甄妃”而被发配、流落到此,归家无门…他又岂会做这个?

  说起来,刘桢除了博学有才、警悟辩捷外,对君子六艺,以及“医术”都有一定的研究。

  需知…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太学,还是其它官学,亦或者是私塾,除了在教授学子学业之外,中医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修课。

  最基本的草、药、思、辨、望、闻、问、切,是学子必须掌握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古代…病病求医是不现实且不可能的。

  许多地方,十里八乡也未必能寻到一位良医。

  亦或者远途郊游,别说良医了,药都买不到。

  也正因为此,氏族子弟从小就要学习辨别一百种以上常用草药。

  田野里常见草药如夏枯草、紫云英、马齿苋、一点红、长春花…这些对应治疗何种疾病,必须耳熟能详。

  作为昔日的尚书令刘梁的孙子,这般简单的医理,刘桢自是如数家珍。

  总算是将该包裹的地方都包裹住了。

  刘桢看着浑身粗布包裹的李邈,不由得摇了摇头。

  感慨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此言一出,李邈抬眸,像是突然来了精神,他接上了最后两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呵呵,阁下是以物喻人,以松柏喻人…这是刘桢的诗?阁下与刘桢相识?”

  不怪李邈问出这么一句。

  刘桢来这里时,除了一句“李先生,你受苦了!在下来晚了”外…从未自报家门。

  只是在用行动在表达着他的善意。

  他不说话,李邈也不说话。

  他给李邈治伤,李邈就任凭他治,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贱命一条,爱咋咋地的感觉。

  不过…

  此刻,听到这两句词,李邈谨慎了起来。

  他不由得回想起,昔日…他决定“踏上这刀山”后。

  他将关麟约到一处四寂无人之所。

  然后…关麟对他进行了一番重重的叮咛与嘱咐。

  “曹操生性多疑,想要获得他的信任,难如登天,想要利用他挑拨起曹魏的纷争,那绝无可能,所以…能选择的人唯独是曹操的公子。”

  “曹丕阴狠,城府极深,表面上做出一副忠汉的模样,背地里比谁都想要篡汉。偏偏他忠汉的表象下,引得…无论是颍川氏族、河北氏族,均鼎力相助。若曹操薨,曹丕继位,想要引起各氏族的纷争,想要挑拨宗室的内斗,难如登天…而曹彰有勇无谋,野心勃勃,很容易被人利用!助其争世子难度极大,且不易掌控!所以,我们能选的人唯有曹植。”

  关麟说这番话,是基于曹丕用“九品中正制”笼络世家大族,从而称帝这个事实。

  从曹魏的角度来说,九品中正制从长远看,促成了三家归晋,促成了司马家氏族王朝的建立,是一步“弊大于利”的棋。

  但从近来看,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的确…短暂的使得曹丕获得了氏族广泛的支持。

  使得,曹魏在对抗蜀国、吴国时,能够得到世家大族源源不断的助力。

  这点…对现如今的“孙刘联盟”太致命了。

  关麟要做的,就是把这蹚水彻底搅浑…

  让以颍川氏族为首的豫州氏族与北方氏族对立。

  让以曹丕为首的宗室与曹植为首的宗氏剑拔弩张。

  曹魏越乱,蜀汉才越有机会。

  曹魏越早乱,蜀汉的机会…才会来的愈发的凶猛!

  说到底,蜀汉就这么一波人,青黄不接的问题,不是他一个关麟能够从根本解决,就算两个矿打九个矿,拖下去,关麟熬不起!

  而李邈,他对关麟的话自是奉若神明。

  他只问,“那等我到北境后,该如何加入到曹植的阵营!”

  关麟的回答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于是,关麟就向他提出了许多名字。

  比如“杨修”,比如“吴质”,比如“刘桢”,比如“司马懿”,比如“丁仪”…这些人,都可以作为他进入曹丕、曹植阵营的敲门砖。

  换句话说,其实未必一定要加入曹植阵营,加入了曹丕阵营,从中作祟,反而更容易把这蹚水搅浑。

  也正是因为关麟的话,此后…李邈格外留意他提到的这几个人。

  比如,这些人的文章、这些人的辞赋,如今的李邈已经是如数家珍。

  甚至,不只是他们,就连曹操,就连曹丕、曹植的诗词,李邈亦是倒背如流,又经过关麟的讲解与特殊训练,如今李邈的鉴赏能力,可见一斑!

  此刻…

  刘桢一开口,李邈就道出,这是刘桢的词…

  “阁下认识刘桢?”刘桢一下子警惕了起来,连忙问道。

  “哈哈哈…”李邈笑了。“读过他几首辞赋而已。”

  “那先生觉得,刘桢此人如何?”刘桢接着问。

  李邈摇了摇头,直接评价:“思健功圆,清新刚劲,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二等货色!”

  李邈说刘桢是二等货色,刘桢反倒是放下了那颗警惕的心。

  他反问:“那何人堪为一等?”

  李邈顿了一下,“荆州、巴蜀,无人辞赋可堪一等!”

首节 上一节 20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