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01节

  若然…

  若然这曹仁晕厥,那…那这一对关家父子有关第一封答卷的争执,岂不是…岂不是…

  “咕咚”一声,杨仪下意识的深深的咽了一口口水。

  连带着他想到了关麟答出此卷时。

  关羽愤怒的让他重写…

  可他却寸步不让的迎上关羽那几乎迸射出火焰的目光。

  ——“父亲岂不闻,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乖乖的…

  井里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大海;

  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

  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

  那时候的杨仪还感慨,关四公子是真敢说呀,这话也敢对关公说么?

  特别是最后那一句“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那时候的杨仪还觉得,这句话最重了,也是最“无知者无畏”!

  …作为儿子的关麟,怎们能让父亲关羽“从海边往外看,去观览大海,然后知道了自己的浅薄,这样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呢?

  儿子对爹说这种话,已经可以称之为“大不孝”了,这也是杨仪对关麟最初的印象。

  可现在在去品,去细品…

  原来愚蠢的是他杨仪自己啊!

  关麟这哪里是不孝啊,事实胜于雄辩,他是坚持真相罢了。

  反倒是他杨仪与关公…似乎都该无地自容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关公会派信使追回那封信笺,云旗公子这题答对了,那…那还寄什么信笺?』

  ——『云旗公子是对我们这些‘井蛙’谈论大海了!』

  就在杨仪浮想联翩的时候,马车已经等在门前,诸葛亮就要出门。

  似乎是看到杨仪的表情有些古怪。

  诸葛亮连忙道:“威公是累坏了么?”

  “没有。”杨仪连忙拱手道:“下官斗胆,想请诸葛军师先观过云旗公子的第一封答卷后,再…再赴左将军府!”

  唔…诸葛亮脚步一顿。

  既杨仪这么说,那一定是有所缘由。

  诸葛亮也不拒绝,当即又提起了那封竹简,“我路上看。”

  说着话,就大步走出,登上了马车。

  随着马儿“得”的一声嘶鸣,马车驶动,徐徐走远。

  可杨仪,站在这书房里,却宛若双腿灌铅了一半,竟尤自无法移动一步。

  此刻,他的心头剩下了是满满的不可思议与震惊。

  『——难道…』

  『——不…根本不用难道,云旗公子定是提前知道了什么,不对,如此说来,这曹仁与曹纯的刺杀,难道…难道…』

  想到最后,杨仪再度咽了口吐沫,他感觉他浑身上下都在发抖,抖得厉害。

  那边厢…

  诸葛亮坐在马车中,也徐徐展开了竹简。

  乍一看,答案很简单。

  的确是多少带着几分敷衍:

  ——“凑不出就凑不出呗!老老实实的在家睡大觉,根本没必要凑!”

  能这样答卷的,诸葛亮觉得…普天之下,怕也只有这位关云旗了吧?

  而诸葛亮也算是回过味儿来了,怪不得云长要说,这是云旗的敷衍之作,是赌气之作。

  “呵呵…”

  诸葛亮不由苦笑。

  连日的操劳,他的神情极是疲惫,唇边溢出一丝沉重的叹息。

  他感慨道:“这样的小子?云长的力荐?我能教么?”

  可…

  这声音方才扬起,仿若一道亮光闪过,诸葛亮骤然感觉到某种异样突然在心头涌起。

  紧接着,他像是想通了一件事儿,胸中一阵战粟。

  他忍不住再度把目光贴在这答卷上。

  答卷上的文字依旧——“凑不出就凑不出呗……根本没必要凑!”

  可诸葛亮的心境却发生了变化,天翻覆地的变化。

  那方才收到的急报,曹仁晕厥、曹纯殒命的急报,再次快速的闪过脑海,最异样的一点立即就被诸葛亮抓住了。

  他下意识的张口,“云旗这答卷,是笃定曹操会走?可他怎么会判断出曹仁出事儿呢?”

  “刺杀…刺杀?难道…在这封答卷之前,云旗就已经知晓此‘刺杀’之事?所以才…才会有如此敷衍的答案?”

  ——“滴滴哒”

  想到此节…诸葛亮的额前已滴下冷汗。

  他的一只手紧紧的握住了另一只手的手腕,联想到杨仪与战报中均提到的。

  虎豹骑殒命落日谷。

  诸葛亮仿佛一下子更透彻了。

  他轻声吟道:

  ——“这不会是他布下的局吧?”

  …

  …

  无论是汉中,还是蜀中的消息,总是滞后的。

  诸葛亮与刘备尤自惊诧于曹仁与曹纯被刺杀,一死一晕厥时。

  襄樊最新的战报…已经传到了许都,传到了邺城。

  ——满宠、文聘、吕常、牛金悉数殒命。

  ——江夏一战,曹军损失惨重,关家军随时逼近襄樊。

  此刻曹操的四子曹植与主薄杨修正加急从邺城赶往南阳。

  在他们看来,南阳是有一支驻军的,是于禁的兵马。

  杨修提议曹植假借父亲之名调动这支兵马驰援襄樊。

  如此间不容发之际,哪位公子有此魄力,那这公子既为大功!

  晨曦中,巨大的城门关闭着,如同蛰伏的巨兽,两边已经有守门的门吏肃立,因为太早街道上寂静无比,马蹄声变得格外的清晰。

  杨修与曹植疾驰到大门左侧的军营处勒马,一名副将看到两人,连忙躬身道:“末将拜见四公子,拜见杨主薄,不知公子与杨主薄来此,所为何事?”

  曹植道:“我奉父亲之命,来此调兵,此为调兵文书,凡请你即刻点兵出征襄樊!”

  副将道:“公子恕罪,莫说点兵出征襄樊,就是往附近郡县调兵,末将也不敢。”

  “这是为何?”杨修驾马上前。

  这副将道:“于禁将军人在许都,可将军下过军令,襄樊局势危机,汝南城中所有兵士严阵以待,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去驰援襄樊。”

  此言一出…

  曹植面露为难之色,杨修却骂道:“荒唐,四公子就是来此是奉曹丞相之命调兵驰援襄樊,于禁再大,大得过曹丞相么?尔等速速点兵,耽误了襄樊战事,伱担待的起么?”

  副将忙跪下,“主薄恕罪,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耽搁,只是…于将军的军令也不能违抗。于禁将军如今就在许都,若是四公子执意调兵,不妨将丞相的调令交予于将军,于将军势必即刻赶回,到时候由他亲自领兵驰援襄樊。”

  要知道,于禁的兵素来以纪律鲜明著称。

  而于禁本人,在曹操的心目中,乃五子良将之首。

  这从曹操称王时,将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就能看出曹操对于禁的喜爱与器重。

  要知道,差点把孙十万突突干净的张八百,那时也不过封赐了个征东将军。

  徐晃、张郃还是杂号将军。

  由此也可见于禁在曹魏将军中的地位。

  而他持军严整,缴获来的财务从来不允许兵士们私藏。

  他军令如山,在他手下…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也正是因此,纵是曹植与杨修赶到,副将哪里敢私自点兵?

  “此去许都,一来一回至少两天过去了,早已耽搁了救援襄樊的大事儿,再不开门,我先斩了你。”杨修怒喝。

  副将恐惧的说道:“主薄就是杀了末将,末将也不敢违抗军令啊!”

  杨修冷笑,“你以为我不敢?”

  忽然间,剑光闪过,一道鲜血飞溅,喷溅在杨修与曹植的身上。

  曹植大惊,“德祖?”

  杨修却大声朝其它的兵士吼道:“想试试吾剑锋利否?事急从权,曹丞相调兵文书在此,尔等速速点兵!再有迟疑着,杀无赦!”

  一干副将的确看到了这份假冒的文书,连忙惊慌的点兵。

  曹植整个人变得忧心重重,他小声道:“德祖,是不是有些过了?毕竟这文书…”

首节 上一节 301/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