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93节

  这中间的时间,徐晃就在操练这支雍凉兵…

  怎么破偏厢车阵,怎么破连弩…

  他问过了无数个存活下来的虎豹骑勇士,也问过经历过那场“伏牛谷”战役,逃回来襄樊的兵勇…

  在大量的情报支撑下,徐晃甚至制作出了一台简易的偏厢车。

  继而…推演出了偏厢车车阵的唯一弱点,那便是太依赖地形,如果在狭长的地形下,偏厢车阵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类似于谷口。

  可若是在平原上,想要用战车将几万人的兵马团团围住,这根本不可能。

  所以…偏厢车阵只能挡住正面。

  弱点,则是骑兵斜插入侧面,从背后进攻,便能给与偏厢车阵致命一击…

  还有…连弩。

  连弩最大的射程不过三十余步,掌握这个弱点,那就好办了…只需要将军阵推至前方,让两百步射程的弓箭,以弧形往车阵中间射击…

  偏厢车阵与弩阵,登时就会全盘被摧毁。

  徐晃素来是个谨慎的人…

  更何况这次面对的对手是河东的老乡关羽。

  故而,在确定了大致的战术之后,他反复的演练,甚至制定成了第二套方案,用架木板的方式,让骑兵通过斜上的木板跃过那偏厢车,跳入敌军的军阵。

  甚至,徐晃还准备了第三套方案,他特地备了一支敢死队,浑身装满鱼油与可燃物,只要他们冲到那车阵处,火矢射下…那便是一场大火,足以将关羽的车阵悉数摧毁。

  战前,情分儿上,唠归唠!

  可一旦开打,徐晃就会尽全力…

  当然…

  虽然曹操给他的任务是拖住关羽。

  可很明显,徐晃在面对这个“老朋友”时,是有一些想法的…

  山西第一勇烈之争?凭什么就是你关羽与张文远在争?

  他徐晃不是山西人么?

  只不过,徐晃破关羽的三套方案…理想是无比的丰满…

  但现实却很骨感。

  高手过招,本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何况是关羽与徐晃这样统兵的顶尖高手。

  徐晃的战法是足够破了偏厢车阵,连弩阵…

  可事实上,关羽压根就没打算用这个!

  当关家军侧翼最外围的一千兵士,他们穿着明光铠齐刷刷的转身面向突袭而来的敌军骑士。

  护心镜造成的持久的致盲效果,瞬间就反转了原本的战局。

  当曹军骁骑最靠前队伍的马匹被强光晃得跌倒之后,后面的骑兵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与空间…

  整个后面的骑兵迅速的将前方坠地的骑士踩踏…

  然后他们也被强光给晃倒。

  快!

  太快了!

  快到,一排排的骑兵跌倒在地,被马儿践踏,失去生命…只是发生在一瞬之间!

  快到这样的事情,正在不断地、持续的上演!

  快到,关家军的弓箭从天而降时,这些侥幸从马蹄的践踏中活下来的骑士,方才睁开眼睛…就看到了除了强光之外…漫天的箭矢!

  当箭矢,因为“致盲”无法格挡时…结局只有一个,万箭穿心…穿膛而过!

  可以说,曹军整个从两翼突击的几千骑,根本就没有碰到敌人,已经全军覆灭。

  这是侧面战场!

  正面战场亦是如此…

  关羽似乎早就料到徐晃的想法,曹军步兵逼近之时,整个偏厢车悉数调转,原本的车头,变成车尾…

  原本的左侧车厢变成右侧…而右侧,站立在车厢上的是一个个弓弩手…

  他们无有例外穿着那整齐的明光铠,先是绚烂的光线从他们的胸口处的护心镜射出,致盲敌人的瞬间,他们手中那拉满弦的弓箭,已经“嗖嗖嗖”的爆射而出,一枚枚箭矢如蝗虫过境!

  “啊…”

  “啊…”

  整个曹军顷刻间就倒下一片。

  不等曹军反应过来,手持连弩的关家军士竟是迅速的向前。

  仗着身后那强光的掩护,他们迅速的行至连弩的射程之内,接下来就是用他们身上护心镜…更近距离,更强的光束攻击,以及连续不断地连弩发射。

  “嗖嗖嗖——”

  破空之声响彻整个战场!

  崩溃…

  徐晃这支雍凉兵马从冲锋到崩溃只是一个瞬间。

  徐晃闭着眼…

  却已经听到关羽的喊杀声。

  “生擒徐晃者,连升三级,赐千金——”

  “杀呀——”

  “杀呀——”

  呼啸的喊杀声传来,整个过程…从光束到箭矢,再到连弩、到最后的冲杀…几乎没有超过百息的时间。

  太快了…快到徐晃久经沙场,也尚来不及反应。

  终于…

  意识到如今的局势后,徐晃迅速的下达撤军的指令,只是…还是因为强光,殿后的甲士一击即溃…

  关家军中,那些手持连弩的兵勇,早就蓄势待发,一边追击,一边不断地射出连弩…

  这种从后背爆射出的连弩…痛击的是曹军的软肋。

  对曹军的破坏力是毁灭性的。

  一时间,曹军——兵败如山倒!

  说起来也讽刺,关羽与徐晃在华盖伞下,整整畅聊了整整一个时辰,可徐晃从出击到兵败,整个过程甚至没有超过一刻钟。

  败的狼狈…

  败的仓皇,也败的无比屈辱。

  大胜的关羽,他没有让兵士们去追击,他显得无比淡定…

  一边捋着长髯,一边回忆起了关银屏将这两千明光铠交给他时说的话。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此原理作用于阳光的话,就是……”

  很明显,刘晔告诉关银屏的,关银屏是听不懂,却一字不差的全部都转述给了关羽。

  关羽自然也没听懂,可这不重要。

  因为关羽不懂的事儿多了。

  他看家护院、卖红枣时,何曾懂如何带兵?如何领兵?如何征战?

  这些年,关羽能达成现如今的成就,完全归结于他强大的悟性与学习能力。

  因为是关麟设计,刘晔改造出的明光铠…

  关羽毫不迟疑的直接穿上,然后…开始亲自尝试。

  首先,让五个亲卫一起上与他对打!

  五个不是关羽的对手…

  又招呼来了十个!

  十五个也不是关羽的对手,最后增加到了二十五个…考虑到关羽的亲卫也都是万里挑一的兵士,以往关羽一个对上二十五个,已经是极限。

  可这一次,他竟轻松的战胜了这二十五个亲卫。

  之后又加到三十个、四十个、五十个…

  关羽均不可思议的战胜了他们。

  俨然,关羽是越战越勇…

  可到最后,关羽就是再勇,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这多出整整一倍的战力,绝不是他武艺的突飞猛进,就是因为这“明光铠”…

  在详细询问过这五十名亲卫后,他们告诉关羽…是这明光铠上面的镜子,总是不经意的晃到他们的眼睛…

  让他们根本就无法正常进攻。

  原来,那什么“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说人话…就是这“明光铠”上的铜镜会“反光”,会晃的人睁不开眼睛啊!

  关羽又试了几次…

  这下,他懂了,也悟了…

  甚至找到了太阳的高度与反射角度的关联!

  如此…就简单了。

  举一反三,是关羽最擅长的,他当即想到的是,如今面临的难题,如何在两军交战中战胜徐晃?

  这道题,因为这明光铠,就可以一下子简化成,如何合理的利用这“明光铠”上的“护心镜”,如何在两军对垒时,拖延到太阳升起或降落的高度可以将光通过镜子反射到正面敌人的脸上。

  之后,关羽与一干亲卫做了大量的尝试…

  终于大致能判断精准,太阳的高度,以及双方排兵布阵的角度…

  这时候,关羽突然就对那什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那一大段话有了一些理解。

首节 上一节 493/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