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30节

  ——长江中下游,冬季盛行西北风,可如果是在小阳春的这三天,几日暖阳天气后,就一定会刮起三日的东南风!

  这就是——规律!

  也是铁律!

  而很明显,能编纂出这本《物象测天》的人,他就掌握了许多气象、天文、水利相关的规律。

  这正是关麟急缺的。

  此刻的关麟正琢磨着怎么去寻找到这位《物象测天》的作者…

  黄承彦已经轻声张口:“编纂出这《物象测天》的正是小女黄月英…”

  “啊…”关麟与陆逊一惊…

  他俩想到了了庞德公,想到了司马徽,想到了黄承彦,没曾想…这《物象测天》的作者竟然是黄月英这个奇女子!

  这下关麟有些疑惑,“黄夫人的学识不都是学自于荆州的名士么?还有她懂的?老黄你们不懂的!”

  “非也非也。”听关麟的话,黄承彦直接摇了摇手,他取出腰间的酒葫芦,往口中灌了一口酒,一下子神清气爽起来,“庞德公、水镜他们虽也是小女的授业恩师,可论及天文、气象之法,那可是小女从《天》、《地》、《人》三书中学得的,她的师傅是一位婆婆,却也是一位世外高人!名唤——酆公珠!”

  酆公珠…这个名字!

  关麟回忆起来,倒是在前世去汝南灵山旅游时,听说过汝南灵山有个神人著有《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旺》、《大战奇观》,人称——酆公玖!

  他又有个妹妹叫做酆公珠,著有三步奇书《天书》、《地书》、《人书》,囊括天地间一切关巧奥秘,天文地理,水利星象。

  黄月英也曾拜她为师…

  可这毕竟是传闻,关麟也没有特地去求证过…如今这么听来。

  他迫不及待的问:“那这位名唤酆公珠的婆婆,如何何在?”

  黄承彦回答:“早已仙逝久益——”

  这…关麟恍然意识到,那么现在…问题出现了,也解决了,能在天文、气象、水利上给与关麟帮助的就只剩下黄月英了!

  这…

  关麟不由得“吧唧”了下嘴巴,他不由得犯难了。

  现在当务之急问题是,黄月英在巴蜀啊!

  巴蜀距此千里之遥?关麟又走不开,去哪请教呢?

  再说了,这事儿…必须黄月英在襄阳,去亲眼看看现有的气象,以此推断…汛期时的气象、暴雨…

  甚至决堤之处也需要实地考量,万一决不好,直接把襄阳淹了,樊城安然无恙,那可就尴尬了!

  黄承彦不知道关麟在想什么,他侃侃讲述起女儿与女婿有关这天象的故事。

  “当年孔明初拜水镜为师,期间在百工上有一些感悟来请教于我,那一日天降大雨,他刚到我黄家湾,雨就停了,就看到月英忙碌着清理稻场,准备晒粮。”

  “孔明还嘲笑我这女儿,说他头发长、见识短,刚才才下过雨,怎么会有太阳,怎么能晒粮?可我女儿却与他打赌,依中午为限,中午若没有太阳,我女儿便拜孔明为师,若有太阳,孔明需拜我女儿为师,还要帮她晒一个月的粮食…”

  “哪曾想,还不到正午十分,太阳便把稻场晒的热气腾腾,孔明这小子倒也讲信用,就拜我女儿为师,却不曾想,哪里只帮我晒了一个月的粮食,这是一边晒粮食,一边把他也晒成了我的女婿…”

  别说,黄承彦讲述的故事,关麟没工夫听,可陆逊却太有兴趣了…

  他焦急的问:“后来呢…”

  “后来…就是这荆襄朗朗上口的——‘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黄承彦像是开打了话匣子…还打算接着讲这段故事。

  关麟连忙打断,心里琢磨着…

  ——『老黄,这都啥时候的天儿了,你还给这儿水呢?你是要帮我爹水淹七军么?』

  心中这么想,关麟口中却无比关切的问。

  “老黄,你闺女…一般啥时候回来呀!”

  关麟琢磨着要时间不久,就等等…

  哪曾想,黄承彦直接回答:“女大不中留啊,我这闺女,自打嫁给孔明这臭小子后,就从未回来看过我,唉…”

  俨然,关麟的话引得他想到了伤心的故事…

  话聊到这儿,黄承彦感伤了,不聊了,一边起身往门外走,一边吟诵着女儿根据天文气象,为黄家湾的农人编纂的农谣。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看初三,下看十八,立春落雨至清明…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早春晚播田!”

  ……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锤!”

  “春风有雨病人稀,雨打五更日晒水!”

  随着黄承彦的话,他已经徐徐走远了…

  关麟也不去喊他,他太了解这老头了,这老头想一出是一出,喊也白搭…

  只是,他这话…关麟简直听了个寂寞。

  他与陆逊彼此互视,一脸的茫然,还是关麟当先问:“伯言兄?你能听懂?”

  “第一句…好像是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其他的嘛…”陆逊摇摇头,俨然,也是一知半解。

  得了…

  关麟叹出口气,他现在对这些谚语、农谣不感兴趣。

  他唯对一件事儿,望眼欲穿。

  那就是——求求了,天上就给我掉下来个黄月英吧!

  ——社会我英姐。

  ——没她,水淹七军,不成型!

  这边厢,关麟望眼欲穿的盼着黄月英。

  那边厢的寿春城,“噗”…今日一早,张辽猛地吐出一口鲜血,鲜血殷红…

  也就是这时,他注意到了他伤口的变化,本已结痂的伤口,突然多出了许多脓疮,这让他又一次回想起当初卓荣说的话。

  ——“谁告诉你这烙铁?就一定能避免四六风了?使用烙火防止‘四六风’的病患中,最终能活下来的,绝不超过一半!”

  这…

  这…

  张辽望着他的伤口,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身体迅速的糟糕。

  说起来,昨日还请战的他,今日就已经…

  “难道…”

  “难道,我真的会因为这‘四六风’死去么?”

  当任何人直面死亡时,都不会像是当初慨然无畏的吟出那“生死有命”四个字时…那般坦然!

  …

  …

第350章 司马懿:我若不为他做事,会死!

  绞痛,全身冰凉,迸沁着冷汗。

  每天总是有那么一段世间,特别是晚上,张辽会痛的呲牙咧嘴,痛的五官错了位。

  他不畏惧死亡,可没有办法就这么直视生死;

  更没有办法接受自己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这病榻上。

  想想,何其讽刺?

  威震逍遥津,率八百兵士击溃十万东吴兵马,威震天下的张文远,最终倒在了病榻上,死状惨烈!

  这在后人议论起时,会如何说?

  会说他张辽是天谴,是报应么?

  不过是几日,张辽的身体外表看不出什么,可本已痊愈的伤口,开始流出脓,就像是一百只老鼠在撕咬,在不断的滋生新的感染。

  而作为山西人,最是能抗。

  一如关羽能抗住刮骨疗毒时的痛苦,张辽一句不吭,其实,他私下里去医署看过,因为隐瞒了身份,医署的大夫只看了一眼,便摇头、摆手。

  大夫告诉他,这是烙铁之后,身体中残留的铁锈引发的又一次感染,如今的是战时,每年因为这个死掉的军士,足足有上万人。

  张辽悲壮的走出了医署,他回到了自己的营盘,他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件事儿告诉曹操。

  可他还是最终忍住了,他最后的希望,就是自己能死在战场上。

  “倒是不知道卓荣那女大夫…带着那凌统赴荆州拜访仲景神医,最终…可医治了这脓疮?”

  张辽不由得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报…”一名亲卫从门外闯入,张辽耳朵敏锐,听到脚步声时就已经做出正襟危坐之相,从外面看来,就仿佛物是没事儿人一般。

  张辽知道这是不治之症,故而,他的疮口只有寥寥几个最心腹的亲卫知道,他不想让太多的亲卫担心,从而阻止他上战场。

  哪怕死,他也要死在战场上。

  “何事?”

  “子健公子要赴洛阳,派人来问张将军,是否有书信要传往中原,子健公子可以代为转交。”

  随着亲卫的禀报,张辽一摆手。“没有书信,替本将军谢过子健公子的好意——”

  “诺!”亲卫再度退出…

  张辽的后背已经满是汗珠,他的额头更烫的厉害,这份烫是身体本能的反应…是身体在与病魔做抗争,张辽的身子骨还是足够的强硬。

  只是…

  这么坚持,能坚持过三、五天?

  可能坚持过三五载么?

  “丞相在何处?”不等那亲卫迈步走出这里,张辽急问。

首节 上一节 630/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