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39节

  …

  …

  一艘乌篷船去势如飞,荡开了翻涌的波涛,起伏于一望无际的江面。

  船头,卓恕正在与凌统聊着什么。

  卓恕说:“你呀,枉称是江东的英豪,枉被称做是东吴年轻一辈的翘楚,怎么…在战场上,面对生死存亡时,能死战不退,寸步不让?可面对我妹子,就迟疑再三,扭扭捏捏,活脱脱的像是个大姑娘似的!”

  俨然,辞别了卓荣后,凌统变得心神不宁,而这一抹心神不宁中,最多的是担忧,是对卓荣深深的担忧!

  而卓恕则是目睹了凌统的全部表情,无奈的摇头…到现在,索性把话说开,问问他到底怎么想的?对他妹子有没有进一步的想法?

  凌统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江面…“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我也怕一时冲动,毁了卓荣姑娘的一生…”

  卓恕听出了凌统的顾虑,他连忙解释道:“她救张辽只是出于医者的本心,许多时候,医者的想法是你、我无法揣摩的,我们总是觉得当今天下是魏、蜀、吴的争霸…中间横插个大荆州,可在我妹妹看来,这当今的天下,是万千黎庶,是汉人的天下…是同胞的天下,魏蜀吴终究是要一统的,而在她眼里,每一个汉人都不该被放弃…当然,这种想法很天真、很傻…”

  卓恕的话方才脱口,凌统直接道:“但这想法又很可贵,或许,这也是我为她深深着迷的缘故吧!”

  凌统父亲死的早,死在了甘宁的手上。

  原本他与甘宁不共戴天,可因为两人一起劫曹营的那次,他心头那报仇的坚守突然就松动了一下。

  他觉得东吴皆鼠辈,唯独甘宁是条汉子!

  敢做、也敢当!

  也正是那时起,他凌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立场!

  他是不是该被立场束缚住?

  比如,他在东吴,就不该想去报仇!

  比如,他父亲凌操曾与甘宁各为其主,他们本就是你死我活…这无可厚非。

  以至于如今,卓荣的行为深深的影响着他,卓荣的行为很傻,但…如果放眼天下,在魏、蜀、吴一统后…那些曾经争斗的不都是汉人,又不是胡虏…不是异族,这些受伤的都是同胞啊!为何就不能救呢?

  如果天下本是一统的,大家本只有一个鲜明的立场,那他的父亲又怎会死在甘宁的手上?

  潜移默化中,凌统突然想的就多了…

  经过了在合肥,在淮南,在江夏,在江陵,凌统遇到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儿,他的心态也潜移默化中被影响,甚至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就一定属于“吴”么?

  他是不是也应该属于这凌驾于魏、蜀、吴之上的“汉”呢?

  凌统在历史上被评为“国士之风”,从这个角度,他与卓荣都一样,都有着悲天悯人,超越立场,救济世人的宏愿。

  “你在想什么?”见凌统许久没说话,卓恕好奇的问。

  凌统摇摇头,“我不是不敢向你妹妹表明心迹,实在是这乱世之中,我又经历了如此奇遇,我尚不知回去后将会如何,我的前途未卜,在我身边,或许注定要动荡不安,注定是纷争不断的危途险境啊!我怕…”

  “你怕个毛毛虫!”卓恕直接打断:“你以为所有这乱世的女子都想要安稳、太平?自打华佗神医殒命后,我妹妹何曾安定?她不也是一样动荡不安么?两个动荡不安的人,就不能成为白首不相离的知心人么?也许最后…不是这世道成全你们,倒是你们一起,去影响,去主宰自己,甚至敢于去改变这世道…”

  凌统愁道:“这只是眼下一厢情愿的幻想…婚姻不是这样的!”

  “唉…”卓恕不再说话,只是摇头感慨:“真是一个闷葫芦碰到另外一个闷葫芦,两个人也都够闷的…”

  就在这时…

  突然,前方几艘小船拦住了凌统、卓恕所在的乌篷船的路。

  这让凌统变得谨慎了起来,身子蹲下,手下意识的按在了背后短刀的刀柄上…

  就在这时。

  “将军,你可回来了——”

  对面的船内,几十兵士亢奋的大喊了起来,凌统这才看清楚,来人不是坏人,是他的一干亲卫。

  “你们知道我回来?”凌统惊讶…

  这几十兵士连连点头,你一句,我一句的张口。

  “将军,你可回来了,可想死我们了。”

  “鲁大都督寄信回来说,说将军身受重伤?将军的伤…可…可好了?”

  “将军,你若再不回来,我们都打算散了,分散开来去寻将军!”

  这就是东吴的兵制…

  主仆的身份、将军与部曲的身份是恒定的,凌统的兵只效力于凌统一人,哪怕凌统不再了,这些兵只能被凌统的后人、或是家人继承。

  孙权若要夺过去,必须扶持一个凌统的家人,然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去过度这些部曲的身份。

  “回来了,回来了…”看到一干兄弟,凌统也感慨连连,感慨万千…

  终于回家了呀!

  终于能再去拜见他的老娘,去见到他的部曲,他的族人!

  就在这时,突然…一名亲卫哭泣着吟道:“少将军,不好了,少将军的家人与族人都…都被吴侯给…给软禁起来了!”

  此言一出…凌统的眼眸骤然变的疑惑,变得充斥着担忧。

  仿佛,刹那间他就意识到了什么——

  “她们在哪?她们可好?”

  只一个瞬间,凌统的语气就变得慌张与凌乱,变得担忧与焦急。

  吴侯对他的家人动手了?为何呢?

  凌统的眉紧紧的凝起,这位吴侯的手段,凌统纵年轻,也是有所耳闻的——

  …

  …

第355章 农夫与蛇东郭与狼,劳动人民与仙女

  绵竹关,这里是蜀中通往成都最后一条关隘,是巴蜀最后一条屏障。

  不过,自打刘备进攻刘璋后,这里就再无任何战乱,甚至再往前推两百年,这里依旧相安无事。

  正是因此,绵竹关鲜有修葺,故而现在看起来整个关隘已经有些斑驳。

  不过因为经常有商贾出入,因而沿街倒还算是热闹。

  却在这一日的黄昏之际,本已关上的关隘大门,竟神奇的开了,只见…瞬间一匹飞马入关,却不停歇,而是直接沿着中道,笔直的穿越关城。

  马儿一边在飞驰,马上的人一边大喊:“大捷,大捷,三将军瓦口大捷,杀敌三万!将曹军悉数困于八蒙山中。”

  这是来自宕渠的战报,打下了瓦口,就打通了蜀道的陆路!

  让蜀中与巴中连接在了一起,相当于是打通了北上的门户。

  当然,一般情况下,寻常的捷报是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除非…事先有交代。

  张飞早有交代,为了振奋蜀中军心民气,此番避开水路,就走陆路,沿途遇到集镇,都需要唱报捷传…

  甚至,张飞故意将杀敌的三千说成三万,不过是一个数字,可给此间百姓带来的信心与气场是截然不同的。

  这也是张飞从《斗战神·张飞本传》中反复冥想,悟出来的一计——树上开花,虚张声势!

  许多人听到这大捷…各个议论起来。

  虽然这里是绵竹,距离成都近,距离前线的宕渠还很远,可这捷报传来的讯息,还是足以这里的百姓心头泛起一些浪花。

  ——『刘皇叔治下,又是废除人头税,又是摊丁入亩,又能打胜仗,这日子有盼头,有希望啊!』

  而很快,绵竹关再度关上,快马已经远去,消失不见踪影!

  但仅仅只过了半个时辰,仿佛蛰伏巨兽一般绵竹关的大门再度敞开,又是一匹马儿飞驰,马上的人大喊:“大捷,大捷,襄阳城大捷,关家四郎诛敌三万五,攻下襄阳城!”

  这次,是来自荆州的战报…

  也是刘备、法正授意的,迅速将消息传往蜀中诸葛亮处,且沿途唱报。

  这下,原本黄昏归家的百姓们又纷纷走出门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再度传出。

  “这是怎么了?接连大捷?”

  “荆州那边,就连襄阳也攻下来了?那…那曹操的老家许都,还有屏障么?”

  “是啊…这么打下去,曹操要没了吧!”

  “还是关公厉害啊…”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传出,“你没听到,是关家四郎立大功么?是那关云旗,上次一把火焚了十万曹军的关云旗!”

  随着这个声音的传出,议论声更多。

  “哎呦…这么算下来,当年周瑜赤壁一把火烧了曹军,也不过如此吧?”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曹操命里犯火——”

  一句句的声音传出,街头巷尾,茶摊酒肆议论纷纷,但无疑,蜀中百姓深受鼓舞!

  那边厢,不过几个时辰,两匹快马…一前一后,气喘吁吁的到了军师将军的府门前。

  第一个信使翻身下来,脸色冷峻,今夜值守的是马谡,他迎面而来,因为已经入了夜,他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来急件,懒懒散散的问:

  “何事?”

  “三巴战报…”

  ——『噢…定然是曹军迁徒百姓的战报!』

  心头这么闲,当即,马谡提起了一分精神,让人领信使去面见军师,马谡也洗了把脸,打算跟过去。

  哪曾想,刚刚披上披风,又一信使赶来。

  马谡还觉得奇了怪了,急件都凑到一块儿了!

  只听得这信使直接报道:“荆州大捷。”

  啥?

  马谡并不知道关羽是诈死,连忙接过信使的急报,只见急报的封面上,两个硕大的朱漆出现了他的眼前——大捷!

  马谡顿时身子一震,满眼的惊讶,大捷?荆州大捷?荆州哪里来的大捷?

  二将军不是命悬一线?荆州不是危如累卵,不是间不容发么?

首节 上一节 639/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