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85节

  曹操一如既往的冷待张辽,一如既往的将卓荣关押,可并没有丝毫惩罚他们的意思。

  如此这般,这借刀杀人之计怕是…失败了!

  生性多疑的曹操竟然没有做进一步的行动——

  这是鲁肃神思的症结所在。

  就在这时。

  “大都督…”诸葛瑾匆匆赶来江夏安陆城,遥遥望见鲁肃,就急呼:“不好了…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

  一时间,鲁肃的眉头不由得深深的凝起。

  他能从诸葛瑾那疲惫的神情与惆怅的面颊上看出,一定是出天大的事儿了。

  果然。

  很快,鲁肃手中的木杵掉落在地上,半个时辰后,鲁肃下意识的捂着胸口,身体久违的感受到一股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好…好像啊…”他语气悲怆的张口。

  “大都督是说?什么好像啊?”骆统好奇的问。

  鲁肃艰难的张口,“这借刀杀人之计好像啊,好像啊…”

  诸葛瑾一怔:“大都督的意思是,凌统将军是被冤枉的?”

  鲁肃长吁一口气,“是不是被冤枉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我太了解主公,一旦被他认定为敌人,那…那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的…公绩…公绩一门忠烈,怎么就…怎么就折在这借刀杀人的计略之下?”

  言及此处。

  呼…

  又是连续的几声长吁,鲁肃在沉吟,在权衡…

  正是因为太了解孙权了,他才知道,才深深的清楚,这种时候就是他鲁肃致信一封回去,也于事无补。

  甚至还会激怒这位东吴的国主!

  非黑即白,凌统的身上已经被孙权深深的标榜为“黑”了…已经先入为主了,那么他的想法就会根深蒂固。

  那么…那么?

  “不行…”

  终于,沉吟了许久之后,鲁肃还是艰难的握紧拳头。

  “大都督?”诸葛瑾与骆统异口同声。

  “现在,咱们往襄阳去…”鲁肃凝眉感慨道:“如果有一个人还能救凌公绩,那…那一定是那关云旗!”

  是啊…

  陆逊…以及陆家族人,不就是在必死的局面下,被关云旗救下的么。

  他既能救了陆逊,就一定…一定又办法能救得了凌统。

  哪怕,哪怕需要他鲁肃配合,鲁肃一定…一定不遗余力。

  ——凌统不能被冤死了!

  ——哪怕凌统投身荆州,也决不能让因为曹魏的借刀杀人,而身死东吴,而亲者痛,仇者快!

  说起来,鲁肃与凌统的父亲凌操是有深交的。

  或者换句话说,鲁肃身为淮泗流寓一派的领袖,他与整个东吴所有的大族,所有的土著武人都有深交。

  不夸张的说,凌统是他看着长大的呀!

  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故人之子冤死在孙权的手中?

  “快,备马,今夜就出发,往襄阳城,往襄阳城——”

  鲁肃的语速已经变得急促,他整个脸上写满的就是四个字——间不容发!

  …

  …

  因为抓捕凌统用的是周循的兵。

  也因为东吴的大军悉数聚集在合肥等军事要塞,吴郡能出动也唯独有周循的这支万人的兵马。

  故而刑室里的审讯,吕蒙也全权交给周循。

  作为周瑜的儿子,作为孙权亲口封予的骑都尉,周循与其父周瑜一般无二,为人正直,嫉恶如仇…

  最看不惯朝秦暮楚、两面三刀的小人行径。

  ——叛国!

  这等行径,更是直击周循心头的痛点,让他对凌统这个东吴的少年将军充满了鄙夷。

  这还是周循第一次审问犯人,他端着步子走到桌案后坐下,有些不知该骄矜还是该从容的生涩。

  这间屋子是天牢中的审讯室,不像是外面的公堂,却比公堂给人的压力更大,室内因为小而暗,显得阴气森森。

  墙上有重枷、有皮鞭、有洛铁…

  两边立着光着膀子的精壮刑吏,他们冷漠的表情,似乎在告诉犯人,无论你是大都督还是上将军,在这里身份都是平等而卑贱的!

  “带凌统!”

  随着周循的声音,凌统缓步走进刑室,身后还跟着押送的刑吏,因为忌惮他的武艺,凌统的身上加着五、六处枷锁与铁链,他整个人行进的十分笨拙。

  不过,当他看到周循那鄙夷的目光时,凌统还是微微怔了一下,惊诧与茫然交错,脱口而出,“怎么不是吕子明?”

  周循冷笑:“吕将军毕竟与凌将军并肩作战多年,严刑拷问这种事儿,熟人怎么能下得了手?我就不同了,凌将军是少年一辈中的翘楚,武艺非凡,我虽借着父辈的荣耀,领了这骑都尉之职,可与你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只是,不曾想…吴侯待你不薄,你竟要背叛东吴,由我来审你,再合适不过!”

  “我已经对你们说过,我不曾见到什么密信,也不曾使用过雕版,至于那山中之人的证词,更是子虚乌有,一派胡言,是诬陷…若尔明智,现在该严刑拷问的是那山中之人,他们才是叛国之人,我是冤枉的!我…我恳请面见主公,我亲自向他解释,他一定会…会…”

  周循不屑:“凌将军不用搬出主公,我就是奉主公之命来查案的,你这案子,人证、物证俱在,动机也有…不是你叛国?难道还有他人?”

  “你是听不懂人话么?”凌统怒目瞪向周循。

  周循一拍桌案,“速速招认你是如何与曹操联络的?东吴可还有曹操的细作、党羽?那女医者究竟是曹操的人还是关羽的人?招,速招——”

  “你若执迷不悟,还是不招,那就别怪本公子严刑拷打,本公子最痛恨的就是尔等叛国之人!”

  周循的骤然发难,让做着记录的文书官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凌统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解释,或者说,他意识到…他这诬陷是难以洗白了!

  他只能默然不语…

  周循则是望着凌统,心里暗自考量,他该如何摆布凌统。

  日前,在衙署之中,吕蒙曾与周循有一番密语。

  吕蒙当先提出了他的顾虑,“这案子不是不好审,而是凌统素来有国士之名,若是打的重了,屈打成招,难免引起民愤,可若是好言相待,怕他吐不出实情。”

  这时…周循亮出了一张白绢,他在上面写上“杀伐”二字。

  这是孙权的原话——杀伐决断,悉数由你!

  吕蒙微微一惊。

  周循则轻轻的点过这二字,告诉吕蒙,“主公赐予吕将军这‘杀伐’二字,这二字便是有千钧之力,岂能云淡风轻?就是在牢狱中严刑拷打,打死了这叛国者,主公也不会怪罪!吕将军无需顾虑!”

  ——『杀伐决断,悉数由吾?』

  也正是这一番话,伴随着吕蒙的思虑,他无比放心的将这项审问“凌统”的重任交给了周循,他也意识到周循…这个同为小一辈翘楚人物,对更出色的凌统深深的怨恨!

  当然,这种时候…

  是不是假公济私已经不重要了。

  “杀伐”二字已经代表着一切。

  只不过…

  吕蒙哪里知道,周循这话,周循的一切行为,也是有人教他这样说,这样做的。

  又是一张大网——

  又是一局暗潮涌动的珍珑棋盘——

  谁为棋子?

  谁又为执棋者?

  …

  …

第381章 纵南行,挥手去,直捣沧海会有时!

  襄阳城的官署体现出一种真正“风雅之人”才有的广博,整个官署到处都遍布着一个“雅”字!

  从‘沐雅雨’、‘品雅鱼’、‘赏雅女’的画像;

  到伯雅、中雅、季雅的酒器。

  这些,无一不显示出了曾经这里的主人刘表,是个附庸风雅,喜好座谈的人。

  关麟本在观察着大小不一的酒樽。

  诸葛恪站在一旁解释道。

  “公子看这酒樽,其实这襄阳饮酒的规矩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刘表发明出了三个酒杯,分别是伯雅、中雅、季雅,装酒分别为七升、六升与五升,酒量好着饮‘伯雅’,酒量次者饮‘季雅’,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别的地方…能饮酒者,人称千杯不醉,在这襄阳城,则会称之为有‘雅量’!”

  诸葛恪提到的这些襄阳“酒”文化,关麟倒是有所耳闻。

  只不过,关麟的思绪不在这边,他反问诸葛恪,“伯雅、中雅、季雅…酒器都不一般大,如何能一碗酒端平?这才是刘表败亡的原因吧?”

  一声感慨,关麟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他问诸葛恪,“不说酒了,近来,我听说东吴出事儿了,孙权派吕蒙把东吴的少年将军凌统给抓起来了?你是江东人,消息该比我更灵通些?此事当真?”

  诸葛恪颔首:“的确有此事…凌统突然就被查出了勾结曹魏,并且有确凿的证据、人赃并获,背上了叛国之罪,整个凌府所有男人都被捉拿,所有女人就地幽禁。”

  “看看。”关麟感慨道:“我当初就说,因为一个卓荣,已经引起了曹操与孙权的猜忌,而无论是张辽还是凌统,孙权与曹操都能大作文章,他们也的确都作文章了,可孙权的反应比曹操更剧烈十倍…孙权比曹操更多疑啊!”

  “我在想…”诸葛恪有些疑惑不解:“明明曹操才是生性多疑,可他对东吴施以的‘离间之计’毫无行动?反倒是吴侯,这次的反应这么大…若是我…即便要拿下凌统也断然会调查清楚,万一错怪了…岂不是…”

  不等诸葛恪讲完,关麟感慨道:“若是会调查清楚,那就不是孙仲谋了…再说了,当局者迷…而单纯从这‘离间’术上来看,曹操这边无疑做的更精妙…人证、物证出现的都太巧了,也太缜密了,哪怕是我都不得不信!而设计出这等手笔,这等计谋…让我想起了那故去的荀文若、郭奉孝。”

  不论关麟想到谁,诸葛恪还是斩钉截铁的说:“凌统是不会背叛东吴的…他是国士!”

首节 上一节 685/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