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94节

  “嗖——”

  映着晨光,沔水山庄后山中,一连两支箭矢呼啸射出,是轻微的顺风。

  射出这一连两箭的乃是黄忠黄老爷子。

  夏侯涓与张星彩目睹了这一幕…

  事实上,这一连月余,黄忠每天都在实验这“复合弓”,夏侯涓与张星彩每天也都会观望。

  夏侯涓的想法是,她要亲眼看看,这个准女婿到底靠谱不靠谱啊…

  一柄弓?扬言射程…五百步?

  这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射程,关麟他…他到底行不行啊?

  这也间接决定了夏侯涓这个准岳母对关麟的印象与想法。

  张星彩说是陪着母亲,可好不容易遇到了黄忠这么个“箭技”高手,一个月缠着黄忠教她弓法。

  要知道,张飞号称“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唯独有一条,张飞的箭法、弓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也是为何,当年刘、关、张去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论时,面对华雄的挑衅,那时的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

  让他们用不擅长的兵器,能展现出能力与与众不同才怪呢!

  也因为基础好,张星彩这一个月的弓技是进步的突飞猛进…两日前试“复合弓”时,黄忠射出了三百八十步,张星彩也射出了三百步!

  只不过准度自不可与黄忠同日而语。

  这已经超过这个时代弓箭的最远射程。

  “四百二十步…四百一十五步!”

  不多时,一名兵士从远处驾马赶来,大声念出黄忠这两箭的成绩。

  惊人的——四百二十步!

  黄忠一捋长髯,他朝着张星彩、夏侯涓感慨道:“关云旗那小子也不算是胡言乱语,如果是大顺风的话,这复合弓的确有可能射出五百步!他所言不虚啊!”

  黄忠的话一处,张星彩兴奋的转向夏侯涓,“娘,你看…我就说云旗不会撒谎,他说能射到五百步,那就一定能射到五百步!云旗弟他就有这个天赋,总是能设计出匪夷所思的发明。”

  黄承彦与刘晔也在观望这一箭…

  黄承彦感慨道:“今天的四百二十步,顺风时的五百步,还真是可怕呀,这也是云旗绘制的这复合弓射程的极限了吧?”

  刘晔微微颔首,却是反驳道:“黄老,其实…还有两种方法能超过极限?”

  “什么?”黄承彦好奇了。

  刘晔则细细的说:“其一,是这复合弓本身,如果按照云旗图纸中,在有关动物筋、胶和不同的木材、丝的制作时,在特定的月份完成特定的工序,或许能够小幅度的提升张力,储藏力量…让射程再提高一些,其二嘛…”

  刘晔的思路让黄承彦颔首,也让黄承彦更好奇,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刘晔的声音还在继续:“另外一种就是将弓弦拉的更远…本身获得来自弓手带来的更多力量…”

  这话才开了个头,黄承彦就摇头了,“你这其一老夫是认同的,可这其二就有些想当然了,人的臂力就这么大,怎么可能…将弓弦拉开到更远呢?若是依照绞机,那岂不是更像是蹶张弩一类的?”

  这边厢,黄承彦与刘晔还在争论这“复合弓”在匠艺上,威力上、射程上的精益求精。

  那边厢,黄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在战场上试试这弓了。

  他转过头朝向夏侯涓与张星彩,“夏侯夫人,老夫已是迫不及待要去战场上试试这弓的深浅,夫人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那准女婿了吧?”

  这本是开玩笑的一句话…

  却是惹得夏侯涓面靥一红,“黄老将军取笑了…”

  一听要往襄阳去,张星彩乐开了花,她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到云旗了…

  莫名其妙的,总是在夜静更阑时会想到他,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迫不及待。

  “娘,咱们快跟黄老将军一道去襄阳城吧,女儿跟着老将军学了一月的弓,也恨不得在战场上试一试呢?”

  战场上试一试是假,张星彩是想向关麟显摆显摆。

  倒是刘晔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直到黄忠与夏侯涓、张星彩要走,连忙走近了几步。

  “黄老将军是要赴襄阳城么?”

  黄忠颔首:“该去见见云旗那小子了!”说到这儿,黄忠望着手中那心爱的“蒙古复合弓”,感慨道:“这弓固然有你们的功劳,可云旗也是功不可没呀!”

  “那…”刘晔眼睛一定,“云旗公子特地交代了,若是黄老将军走的时候,他…让我带一句话给老将军?”

  “什么?”

  “敢请老将军附耳过来…”

  刘晔还卖起了关子…

  只是,当黄忠听到这句话时,他不由得一怔。

  关麟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他还能让老将军的射程增加二十步?

  要知道…现在的四百二十步,理论上顺风时的五百步都已经是极限了…是很极限的数字了!

  这往后每多一步都极其困难,更何况是二十步…

  还有…

  ——『二十步?』

  ——『二十步么?』

  因为这一句话,黄忠不由得想到了他的儿子,想到了他救下儿子所差的这二十步!

  …

  …

  (Ps:好长的铺垫,终于明儿要到战场了。)

  (今天家里小朋友过生日,就不加更了,后半篇没改错别字,明儿早改!)

第386章 锤子而言,它的眼中只有钉子!

  偃城作为樊城与宛城之间的城池,这还是两年前关羽“绝北道”时修筑的翼城,用以驻扎兵马。

  尚未完工,就被曹军占领了,然后大肆加固与樊城互为犄角。

  因为城池的形状如同“青龙偃月刀”中的“偃月”,故而取名偃城。

  这两年来,襄樊战场风起云涌,打了无数次,可以说…这偃城是除了襄阳与樊城外,一个被忽视的“风暴眼”。

  如今,曹魏派在这里的守将名唤胡质,区别于新野城中虽是陈矫做太守,可于禁已经私下里接管。

  这里的太守胡质压根都不知道徐晃就屯兵在附近的北澨( shi)山中。

  此刻的胡质,这位长江、淮河一带的大才子,毫不知晓即将发生的一切,他尤在侃侃而谈,向手下的文吏讲述,他曾经的高光时刻。

  “当年,那张辽张文远在赴合肥前,曾与其护军武周产生矛盾,张辽将军就想让我去做他的护军,我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他,张辽不解就来质问我,我则告诉他,何谓‘管仲、鲍叔牙之交?’”

  “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这样的交情才能长久啊。也正因为我这番话,张辽与武周重归于好…这些多亏我的这番话!故而张文远他威震逍遥津,自也少不得我的功劳!”

  胡质一边说一边颇为嘚瑟,一干文吏连连称赞:“太守颇为‘留侯’之风啊!”

  胡质本还想嘚瑟一下,哪曾想,就在这时,一名兵士匆匆赶来:“禀太守,大军…有大军夜袭,如今正在攻城。”

  胡质闻言一惊:“啊?攻…攻城?”

  他的声音方才落下,门外呐喊声响起,胡质的脸色都变了。

  偃城下,无数关家军已经先登上城,这偃城是关家军修筑的,他们太熟悉了…城池不高,城墙也不坚固,兼之敌军在城楼上驻守的不过寥寥十几人。

  直到关家军已经有兵士先登上城…曹军才姗姗来迟。

  赵累警惕的注意着周围,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他都会第一时间撤离。

  直到“嘎吱”一声,城门大开,俨然关家军已经夺下了闸门。

  赵累都能清楚看到敌军的太守胡质在城楼上一边跑一边惊慌失措的高喊:“来人,来人,迎敌…迎敌…啊…”

  赵累亲眼看到胡质被关家军的先登勇士一刀毙命,这直到这时,他方才卸下了所有防备。

  “嗖”的一声,赵累拔出长枪:“随我冲,破城——”

  …

  距离偃城仅五十里处的关家军主寨,此间留守的周仓,都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谁在攻城?我何时派人去攻城了?”

  周仓凝着眉,一旁的兵士连连摇头,他们也是一头雾水。

  “报…”这时一名斥候来禀报,“周将军,是新野方向左军寨的赵累将军带兵去强攻偃城?”

  这…

  周仓摸了摸脑袋,他是个武人,一时间有些没转过弯儿来。

  赵累驻守的是新野城方向的关家军军寨?怎么反倒是带兵来攻偃城了?

  啥情况?

  周仓下意识的敲着脑门,按理说,他是个武人,赵累也是个武人,他应该能理解对方啊?可现在,周仓的脑门上就写着两个字——离谱!

  倒是很快…

  周仓回过味儿来,“不对,二将军严令,不许攻城…不好,得…得把赵累劝回来!”

  说到这儿,周仓连忙问:“今日是哪位将军在外围巡逻?”

  “是…是关三小姐!”

  随着兵士的回答,周仓的眉毛凝的更紧了,他那低沉的话吟出:“偃城起火,大举攻城,三小姐…怕是一定会去一探究竟!”

  当即,周仓就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可千万莫要有埋伏啊!』

  当即,周仓额头上汗珠都流下来了,他连忙下令,“即刻点兵,往偃城,带回赵累、三小姐——”

  …

  偃城已破,赵累割下了曹军守将胡质的人头,趾高气昂的率军进城,他来到城楼上,从这里已经能看到那遥遥的宛城地界。

首节 上一节 69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