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41节

  “刘先生,黄夫人…元逊一切有劳了——”

  关麟再向藤筐内的刘晔、黄月英、诸葛恪招手。

  这次执行任务的是他们三个,黄承彦毕竟年纪大了,上次飞天熬了一夜,有些伤寒。

  当然,黄承彦没说不去,是关麟一定让他休息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再说了,老年人,千万别出啥事儿了,老胳膊老腿儿的,关麟可赔不起。

  再加上,黄忠与黄承彦一起去,两个古怪且执拗的人凑一起,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说着话,诸葛恪已经驾轻就熟的取出利斧,剁了藤筐附近的几根缆绳。

  因为人数比预想的要多一些,故而刘晔多扔下去几个沙袋,将藤筐中的重量控制在一个可以掌握的范围。

  黄月英则检查着她的机关鸟,没准儿又能派上用场。

  随即…

  热气球开始徐徐升空,因为这次特殊的任务,每一个人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起初升空时,黄忠还有些不适应,不过…这么老了,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飞天嘛,与太阳肩并肩嘛,就掉不下去?怕啥?

  很快,黄忠就适应了这种心往下沉的感觉,他不忘张口缓解下他的心情。

  “哈哈,想不到,黄某能与诸位一道执行这‘前无古人’的行动!咱们四个也算是共患难了,这在军营里就算是同袍了…”

  此言一出,黄月英“噗”的一声笑了,“黄老将军与父亲是同辈,我可不敢僭越称做黄老将军的同袍…”

  “同袍不讲究这些。”黄忠一摆手,丝毫不介意。

  逐渐的升空,要让他感觉到周围的劲风,看到地面上一切的一切不断的缩小…

  “面”最终变成了“点”,整个过程超玄幻!

  这时,“咳咳”一道咳声突然传出,黄忠这才注意到,这个热气球不止他们四个人,角落里还躲着一个,似乎是因为恐高,整个人蜷缩着身子,眼睛都不敢乱瞟…

  害怕呀!

  ——『是五个人!』

  黄忠心头喃喃,这个方才没注意的,或者说是因为恐高,而存在感并不强的家伙,是个中年男人,头戴橘黄色的头巾,像是一个黄巾贼似的。

  手臂粗壮,一看就是习武之人,最特别是五官…有几分英气,几分儒雅,更添得几分悲天悯人的味道。

  偏偏这么一蜷缩身子,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垮了。

  黄忠又努力的回忆了一番,这几日先到江陵,后至襄阳…该见的人也见的差不多了,似乎关麟身边没这号人哪?

  既是共患难,黄忠忍不住问道:“阁下是何许人也?”

  这人连忙回答,似乎是因为周围的劲风,让他的语气有些发颤:“以往便听闻黄老英雄威震荆南…如今更是听闻…”

  这人本想说『如今更是听闻黄老英雄五百步射杀庞德,威震天下…』

  可话才脱口一半儿,黄忠直接打断。

  “那些个不当紧的就莫要说了!”

  “云旗这小子是个缜密的人,非常之时,他既派你进入这藤筐,想必你定是极有用处,说吧?阁下到底是何许人也?此行的任务又是什么?”

  因为黄忠的话,一时间…这本就劲风往来的藤筐内,气氛变得更冷冽了一分。

  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

  ——气抖冷!

  …

  …

第409章 代号为‘九五二七’的行动!

  魏军做事,往往不会顾及百姓的疾苦。

  自打汉水以南,以樊城、郾城、新野城为主的战场风起云涌起,宛城早已开始坚壁清野。

  如今,变故传来,这份坚壁清野无疑做的更坚决。

  大体就是所有的魏军将方圆五十里迅速的席卷,所有的村民、农户悉数迁入宛城,所有的粮食,一律收缴,所有的耕地悉数纵火焚烧。

  当然,南阳本就对曹魏积怨颇深,这中间自有大量村民反抗,可…凡是不肯迁移的,立即就是烧屋拿人。

  整个宛城境内,可谓是风声鹤唳、鸡飞狗跳,大量的人,犹如牛羊一般被赶入宛城之中,到处的村落都是熊熊烈火。

  这过程,便是夏侯楙亲自做的;

  按照曹操的命令,也根据现有的时局,宛城不能给关羽,不能给关家军留下一口吃的。

  就这样,整个宛城内部宛若一个巨大的监狱,数不尽的平民百姓,因为曹魏的一纸告示,悉数成了流民,充斥在这城墙的墙根之下,孤苦无依,到处都是抱怨。

  而几乎同时,宛城的所有兵力悉数都在布防上…

  不会有任何人去安置这些流民,他们仿佛自从被迁来的一刻起,就成为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存在。

  呼…

  一声长长的呼气,此刻的李藐站在城楼上,眺望着那城楼下,源源不断的像是牛马一般被赶入城内的百姓。

  城头的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了一丝丝凉意,仿佛在告诉他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无常与残酷。

  “唉…”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李藐不由得低声吟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后世元代的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当然…也被关麟抄录在赠给李藐的那卷诗集中。

  这时李藐极喜欢的一首。

  只是,此情此景下,吟出这么一句,李藐的心情复杂了许多。

  “李先生方才在吟什么?是诗么?”

  这时,随着“踏踏”的脚步声,曹植也登上了城楼,他没听清楚方才李藐在吟出些什么,只是看模样,像是在感怀作诗…

  提到诗,曹植可太有兴趣了。

  “李先生快快再吟出一遍,也让晚辈听听,品评一番…”

  在曹植看来,李藐的诗词造诣是远在他之上的。

  当然,曹植不知道的是,李藐的诗词出自唐宋元明时期,那一个个“神乎其技”的名字。

  只是…

  “哈哈…”李藐摆手道:“方才我非在吟诗,只是在感叹,短短的一日之内,这宛城就迁入了七、八万的村民,这些村民变成了流民,民心不稳,我担心他们会不满,会闹事,会哗变哪!”

  李藐随口找个了话题,把方才对民生的感慨转移了过去。

  曹植也望向这些百姓,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伤,“父亲还是比我要狠的多,为了彻底断了那关羽的粮,不惜派夏侯楙带两万人去坚壁清野。”

  说到这儿时,曹植望向了那城郊之外焚烧的良田、农舍…

  还有一切无法带走的财富、钱粮…

  表情愈发的感伤了起来。

  李藐还适时的劝慰他,“是有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局势使然…这也怪不得丞相,怪不得文远将军,更怪不得夏侯将军!”

  李藐的话多少让曹植的心情宽慰了一分。

  他继续道:“方才李先生问这七、八万村民变流民,会不会哗变?我想…应该不会吧,毕竟此间宛城是我大魏的军事要地,本就有七千驻军,何况…夏侯子林又带来了两万援军,这些都是宗室的兵,应该能稳住局势。”

  随着曹植的话,李藐在暗自计算着,如今宛城的防护力量。

  原本就有七千驻军;

  夏侯楙又带来两万宗室兵马;

  再加上,曹植也从洛阳带来了两千人,其中还混入了李藐的三百来自“鹦鹉”的死士。

  还要算上坚壁清野,如此这般加持之下,三日之内…怕是关羽未必能破城啊!

  一想到这儿,李藐表面上平静,可心头不由得露出深深的担忧!

  说起来…

  李藐只是将这边的情况想方设法传到关麟手里。

  却并不知道关麟的计划。

  再加上,在这陌生地方,李藐人生地不熟,又去哪里寻找丐帮的弟子询问呢?

  故而,他整个心情也是悬着的,觉得这个局…怕这关家父子不好破呀!

  呼…

  心念于此,李藐止不住的又吁出口气。

  曹植见状接着问:“李先生没上过战场,有些紧张也情有可原,不过…不用担心,宛城提前部署,以逸待劳,那关羽攻不进来!倒是…”

  说到前面时,曹植语气颇为昂然,可随着最后一个“倒是”,他的话锋一变,语气中添得了几许茫然与无措。

  他突然沉吟道:“等这一战结束,才是真正的考验…安抚民心…怕是不轻松啊!这也是父亲派我与李先生来此的原因所在吧!”

  随着曹植的话落下,李藐微微颔首,心里嘀咕着。

  ——『这曹操思虑的还是缜密啊!』

  ——『让夏侯楙来坚壁清野,以牺牲民心的代价换取这一场战役的胜利,却让仁慈善良的曹植在战后安抚民心…』

  ——『思虑不可谓不周全、不缜密啊!』

  诚如李藐所言…

  曹操老了,可霸气未脱,却…也因为这些年大魏的杀戮而遭受到无穷无尽的反噬。

  现在的他,变得更中庸了一些,对于暴乱,对于民间疾苦…不是再单纯的“铁血镇压”,而是选择稍微和缓一些的“一手棒棒糖、一手狼牙棒”的手段。

  派曹植来…又岂不是对他的一次大考呢?

  正议论着,“踏踏”的脚步声再度传出,是夏侯楙,似乎他是刻意来寻曹植与李藐的。

  看到曹植与李藐,夏侯楙直接道。

首节 上一节 741/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