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37节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都破了!王都破了啊,城墙上全是秦军呐!”那人勉强说完,却是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武安君和昌平君两人面色凝重,却不知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便问向一旁的副将,“怎么回事,好好说清楚。”

  “将军!这人是上一批给王都发军报的军人,刚入了城内,就嚷嚷着要见将军,我见这般情形,心知有急报,于是领的他来见你,可没想却是这般的急报!”

  “王都破了?”项燕低声自语,回想起这几日秦军的奇怪动作,一切都了然了,这是在使着障眼法啊。

  “起来,好好说话!”项燕心中抱着一丝期望,怒喝了一声。

  那趴在地上的士兵,闻言抬起了头,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见到的说了一遍。

  原本一起送军报的还有两人,三人骑马来到王都下,却见大门紧闭,还未等出声询问,就听得城墙上箭矢之声大起,顿时有两人被射中马下。

  他心中大惊,正想着呵斥间,就有人开了城门,有一批人追了出来。

  他们穿的都是秦军的军服,他心中大惊之下,便扭头就跑,日夜兼行,侥幸之下,才活着到了陈地。

  “城墙上的是楚军服饰,追击你的是秦军?”昌平君开口询问。

  那人呜咽着点了点头,谁都知道大秦破了城,可是要屠城的,却不知自家老小是否还活命。

  一旁的副将,拱手道:“将军,这人乃是末将妻弟,信得过。”

  项燕愤怒不已,伸手直接把桌子上的茶盏摔了出去,“好你个王翦,使这等阴招!”

  “可,这里透着蹊跷啊,秦军怎么去的寿春?”昌平君发现了问题。

  项燕一想也对,“拿舆图来。”

  副将连忙去拿,摊在桌子上,几人围着想要找到秦军天降的路线。

  可主要路途,都有楚军把守,秦军是如何做到悄无声息的?

  项燕不解,副将也不理解,倒是昌平君指着齐国道:“有无可能,秦军借道齐国,直奔寿春?”

  齐楚相交,若是秦军从齐国借道,还真有可能抵达楚国。

  可齐王建虽然昏庸,可怎会借道给秦国?

  往年两国交好,主要是国土未接,可现在,秦国都要打到齐国边界了,齐王真敢借道?

  不怕灭了楚国后,齐国遭殃吗?

  想到这些,项燕摇了摇头,“不可能,齐王建虽然是个废物,可他的算盘打的叮当响,就等着我们两国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去年那一批青铜的物资采购,卖给谁的心里都清楚。”

  昌平君一惊,“武安君说的那批青铜,可是景家卖给齐王的?”

  项燕点点头。

  去年齐王遣人来楚国采购青铜,打着包票说是自用,绝无开战之心。

  景家的族长做主,做了这笔生意。

  当初项燕是坚决反对,这笔物资若是运往秦国,对于大楚,可是大大的不利。

  可大王为了招揽景家,也就答应了这笔生意。

  在负刍看来,有武安君项燕坐镇,秦国不过是手下败将,若是可以促成生意,既能赚一笔,又能拉拢景家,自然是一举双得。

  最终,齐国还是拿走了青铜。

  可过了两个月,却听得秦国举国上下,在打造什么马具,秦国哪里来的什么青铜?

  这不明摆着是齐国卖过去的么?

  齐王看秦国输了,害怕楚国壮大,于是从中牟利给秦国输送了战略物资。

  好在,秦王嬴政好大喜功,搞了个什么马具,浪费了这批青铜,倒是让项燕松了口气。

  想到这里,项燕下了结论:“齐王建这般左右平衡,是断然不会让秦国借道,拿下寿春,楚国大半疆土都要丢失,剩下的就要打齐国了!”

  那这秦军是从哪来的?

  总不能是地里长出来的吧?

  一旁的副将,指着淮水说,“将军,有无可能,秦军走的是淮水?”

  联想到子婴来的日子,若是淮水抵达楚国,这还真有可能。

  可淮水上,都是楚国的人,秦军船只建造匮乏,哪有什么战船呢?

  更何况,为何自己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项燕摇了摇头,“不可能,除非楚国除了叛徒,有人反叛了秦国。”

  说到这里,副将忍不住看了一眼昌平君。

  昌平君没有理会这话,指着胃城道:“若是秦军想要从淮水过江,那这胃城定然是不二之选,这城守和屈家关系不错。”

  昌平君虽然身处秦国,回来这半年,已经把楚国大大小小的贵族关系捋了一遍。

  自己亲自出马,帮助负刍解决了楚国的困境,对于胃城的关系,自然清楚。

  “屈家?”项燕低语一句,“屈家忠贞爱国,那就更不可能反叛了。”

  “可将军,我听说,这段时间大王大肆收缴屈家的田产,也杀了不少屈家的人。”

  副将冷不丁补充了一句。

第50章 绝境中的希望,项燕的计谋!

  “还有这事?”项燕惊道,“丢了粮草我都没给屈家的人正法,这负刍竟干这等事!”

  昌平君叹息了一声,若真是如此,屈家自然要反。

  当初在陈郢,这屈放就和自己表达了对负刍的不满,到了楚国,昌平君也是着重安抚屈家。

  楚国三大家族,如果可以携手同心,尚且可以与秦国一战,没想到这负刍竟然在背后报复屈家!

  “若是如此,王都陷落应该是真的,武安君,眼下该当如何?”

  项燕扶着椅子,怒其不争,就算秦军经过胃城去了王都。

  可一万守军,怎么也得支撑个两日吧?

  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整个王都直接被人给占了,这让前线的项燕完全陷入被动。

  但,楚国四十万大军还在自己手里,只要能撤出陈地,楚国还有一战。

  略加思索了下,看向副将:“这件事,外面还有多少人知晓?”

  “回将军,刚进城,我就领他来了,这消息是入了营帐才通报的,外面无人知晓。”

  项燕这才松了口气,“昌平君,此地恐怕不宜久留,等到王翦得了消息,一定会想办法扰我军心,到时候正面对敌,我军无法抗衡,得想个法子。”

  “武安君,想必秦军拿下王都人数不多,你差我10万人,我回王都救驾去!”昌平君焦急道。

  项燕望了一眼昌平君,看得出其眼中焦急的神色,可他还是摇头道:“不行,若是十万人马差走,想必王翦必然会大军压境,六十万对上三十万……何况,王都有多少秦军尚不得知。”

  “那怎么办?”

  时间争分夺秒,项燕大脑飞速运转,其实他心中已有计策,可却苦于出口,半晌后他才说:

  “另立新君,所有将士渡过乌江返回江东,他日必可东山再起。”

  昌平君心中一突,武安君这是要放弃王都,放弃楚王啊。

  虽然这是最明智的想法,可项燕的家人都在王都,这一点昌平君是知道的。

  项燕继续道:“我知道昌平君心中所想,你既可以舍弃家人,为了楚国,我项燕依旧可以,眼下情况危急,我等切不可在意这些小事。”

  昌平君一时间竟有点惭愧,他是拿准了嬴政不会伤害自己的家人,才投的楚国。

  可武安君的家人,必然不会遭受这种待遇。

  若是被大秦拿下了,定然会以此要挟武安君投降,其下场不言而喻。

  可封谁当楚王?

  项燕望着自己的眼神,已经说明了答案。

  这不是昌平君的目的,若是自己真的当了楚王,以后如何面对其他人?

  “武安君……楚王之事,暂且免谈,若是我等不去营救,百年之后,也会被人掘坟呀!”

  项燕却是异常坚定,“昌平君,兹事体大,切莫有妇人之仁,我等此去江东,这大楚还有机会,可若是去救援王都,腹背受敌,恐难敌矣。”

  “这营帐外的几十万将士,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渡过乌江?”昌平君反问,“有多少人的亲人尚在王都?若是不试着驰援,军心涣散呐。”

  项燕一愣,自己刚才没发现这点,回头望了一眼副将,从他的眼神中,也得知了答案。

  普通的将士且不提,可这都尉中层将士,他们的眷属大多都在王都,若是真这般弃了,搞不好会军心涣散,给王翦捡了机会。

  想到这,项燕无力地坐在椅子上,叹道:“都闻那王翦不会奇谋,可没想到这般轻易就啄瞎了我的眼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项燕却是没想到,这王翦藏的这般深沉。

  “不,这等奇谋,一定不是王翦所想。”昌平君肯定道:“就算屈放找到他,他也会小心求证,不会这般果决。”

  昌平君认识项燕几十年,对他非常了解,心中断定。

  “那能是谁?难道是嬴政?”

  两人互望一眼,心中皆有答案。

  能有这般魄力的,除了秦王,还能有谁?

  秦王嬴政,果然智谋千里,看来去年赏赐长孙子婴时,就已开始布局。

  等到子婴来当这个统帅,还让人以为这是大父的疼爱。

  想到子婴,昌平君的内心暖了不少,可眼下的问题还未解决,连忙问:

  “想必秦军尚未知晓已经得手,可马上每日叫战的时辰将至,我等得快速想个法子。”

  这么多人的调度,想要瞒过王翦可不是易事,项燕思索了下,“必须得出点血了,若是有人在此牵扯住秦军,有一日的差额,或许,王都尚可解救!”

  可这一日的时间,谁来拖?

  起码项燕就不行,他还要行军打仗,指挥方阵。

  “武安君自管前去,这里我来坐镇。”昌平君立刻请缨。

首节 上一节 37/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