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69节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可王翦知道,这一次大王的封赏,绝对不会提分封领地的事,谁要是提了,反而会触怒大王。

  王翦想的是,从源头解决问题,既然大王不愿意分,可总有老的一天。

  到时候,真要分封起来,自己的子嗣,必然会受到福荫庇佑。

  只要有这样的奔头,王翦便心满意足了。

  毕竟,谁知道扶苏得过多少年后,才能当上新的大王呢?

  王翦要的,也就是一个奔头而已。

  听完后,王翦心情舒畅,便又喝了一杯酒,看着还在啃鸡腿的子婴,便好奇问道:“子婴啊,你告诉大父,若是你当了大王,这天下该如何分呢?”

  “分?”子婴白了一眼王翦,“天下是我一个人的,谁也分不走。”

  见说话这般霸道,桌子上的众人皆是被他逗笑了。

  这话一出,王翦倒来了兴致,便说:“可你一个人精力有限,如何顾及得了这般多的百姓?”

  “为什么要顾及?百官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王翦闻言,顿时有点语塞。

  是啊,百官不就是干这个的吗?联想到子婴那句名言‘我大秦不养闲人’,这样的观点看来,还真没毛病。

  子婴也啃完了鸡腿,王燕立马拿出手帕替儿子擦着嘴。

  子婴一边享受着服务,见外大父不说话了,一边继续道:“这天下,好不容易才打下来,分封了出去,岂不是开倒车?要不了多少年,又是战乱一片,这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被子婴这么一说,王翦却是答不上话来。

  虽然第一代的分封主可以效忠王室,可第二代、第三代呢?

  残破了几百年的周王朝,不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野心者出现,从而战乱频繁的吗?

  王翦闻言叹了口气,说道:“你与你大父想的一样,天下唯我独尊,可若是这般心态,身边又哪能有一个交心的人呢?”

  王翦说的很委婉,当初他想着要找大王要赏赐,就是害怕大王猜疑,反倒是被子婴说了一顿,便绝了这想法。

  可王翦知道,大王子嗣众多,可真正能交心的人一个也没有。

  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便没了朋友。

  子婴擦干净了嘴巴,便说道:“身为王者,是不需要朋友的,只需要服从。外大父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将军,这点也看不透?”

  王翦愕然,没想到自己这四岁的外孙,说出的话,却这般的有道理。

第94章 朝堂封赏,一门双侯!

  子婴自然知道大父心中的想法,恢复分封制是不可能的。

  可也就因为不愿意分封,到后来也得罪了不少的臣子。

  只是子婴没想到,想要恢复旧制的人,却这般多。

  连自己亲近的外大父,也是这般想法。

  只是他更加聪明,深知大父不可能恢复分封,便把宝压在了父亲身上。

  等着父亲扶苏继位后,再度恢复分封。

  连王翦这等大将,都是这个想法,这朝内的其他功臣,还有多少小心思?

  自然,大父威仪天下,若是不愿意分封,自是没有一个人敢反驳,可这等寂寞无助的感觉,着实孤独。

  “还好,大父有我在。”子婴心中无声低语了一句,便决定,一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支持大父。

  这一顿饭,王翦吃的很开心,侧面打听到了未来储君对旧制的看法,又表明了自己顺从的心思。

  只是子婴不知道,王翦到底找了谁,去撺掇大父来封这个太子。

  如果没记错的话,等到自己继位,也没有选中太子的人选。

  恐怕外大父的想法,这一次是得不到实现了。

  ……

  三日后。

  章台宫内。

  此刻,大殿内部站满了大秦的文武百官,这是迄今为止,人员到的最齐的一天。

  连大殿外,都站满了等待听赏的人。

  项羽和韩信,便站在了大殿外围,按照等级,他们还没有入殿的资格。

  嬴政没让大家等太久,到了时辰便从侧门进了章台宫,众臣眼尖,一眼就发现大王身旁的小公子。

  不少人又想起那日,小公子也是这般被大王牵着进了大殿,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我大秦不养闲人’。

  时间一晃眼,便一年多过去了。

  眼下,这大殿内,可一个个都是大秦的功臣。

  行了君臣之礼后,嬴政便坐在龙椅上,嘴角带着笑,目光扫视着众人。

  群臣心中激动,一个个在等着大王发话。

  良久后,嬴政起身开口道:“自孝公以来,历代秦王矢志不渝,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终在寡人手中,圆了历代先君的遗愿!寡人深知,此一伟业,并非寡人一人之功,乃历代先君及所有忠臣良将共同的努力,才圆了这一宏愿。寡人……替先君们,谢过各位。”

  嬴政说完,望向群臣,双手抱拳,作揖行了一礼。

  以王绾带头的大臣,立刻跪了下去,开玩笑,大王最是操劳,他们哪里受得了大王这礼数?

  口中更是颂道:“此乃大王高瞻远瞩,我等只是尽些绵薄之力。大王万岁!大秦万岁!!”

  身后的百官,立刻跟着喊道:“大王万岁!大秦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整个章台宫仿佛都在这呼喊中,宛若龙鸣一般,殿外没有资格入内的大臣,一个个心怀激动,他们知道,这代表着封赏开始了。

  嬴政开怀大笑,大手一挥道:“都起来吧。”

  转身坐下,嬴政继续道:“今个不议朝事,只论这平定六国期间内,各位的功劳,当然,人人有功,灭楚时,各位捐粮缩衣,这些寡人都看在眼里。可功劳总有大小之分,尔等的功劳寡人也都一一记下,今个就是兑现的时候。”

  众人闻言,心情激动,大王可是说了,人人有功,想当初,节衣缩食的时候,可没人有怨言。

  只是众人没想到,这等功劳,大王都记在了心上。

  群臣望向了台上的赵高,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黄色的布帛,想必里面就是写着主要良臣封赏的诏书了。

  被这么多大臣望着,赵高也挺起了脊背,能给这些人宣赏,也让赵高倍感荣幸。

  嬴政看着众人的神情,笑道:“赵高!”

  “臣在!”

  赵高心中窃喜,这等激动的时刻,自己将要宣读封赏,这是何等的荣耀?

  “把诏书给子婴吧。”

  “啊?”赵高心中来了个大大的问号,可手上却是不敢停留,双手举着把诏书递给了小公子。

  以往都是自己宣读诏书的,没想到大王竟然给了小公子,赵高内心虽然嫉妒,可也不敢反驳。

  子婴一愣,望向自己的大父,见大父笑着望着自己,只得无奈接下。

  “这种粗活,竟然让我做……”内心吐槽了一句,子婴便把诏书拿在了手里。

  台下的群臣,也是窃窃私语。

  “哎呀,是小公子宣读,真是荣幸啊。”

  “糟了,我那名字那般繁杂,若是小公子不认识可怎么办啊?”

  “那你就改名吧,要不功劳赏赐就是旁人的了。”

  “改就改吧……也算是小公子赐的名……”

  ……

  诏书内的内容,是大王亲自写的,连赵高都没见过。

  自然不知道,到底给谁封了什么官。

  见子婴打开,便也伸个脖子想瞧一瞧。

  子婴往前走了几步,伸手打开诏书,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见那诏书内,竟然不是写在布帛上,反而是贴了个白纸在上面。

  望着这色泽白润的纸张,子婴估摸着,便是淳于越上次过来邀功的改进产品了。

  没想到大父喜爱,竟然直接贴在了上面,这让子婴觉得这神圣的诏书,倒是有了些滑稽样。

  可子婴这一笑,让台下众人不知所措,竟也跟着笑了起来。

  本来凝重的气氛,在子婴这一番操作下,倒是和睦了起来,可紧跟着,子婴的声音便响起:

  “王贲听封!”

  王贲一喜,立刻单膝跪下,道:“臣在!”

  要知道,越靠前面,说明封的官越大,王翦和蒙武已经提前封了侯,那剩下的功劳中,最大的就是王贲。

  “骁勇善战,屡破强敌,实乃我大秦军中脊梁,封通武侯,食邑九千户!”

  九千户!

  群臣震动,这可是离万户侯仅仅一步之遥啊,要知道最近封万户侯的还是吕相国,这么多年,连王翦都没有封为万户侯。

  可见,这万户侯的难度有多大。

  “谢大王!”

  王贲心情激动,立刻叩首谢恩,一旁的群臣也都心中震撼,一门双侯啊,王家这是要腾飞啊。

  可一想到父子俩的功劳,又觉得正常,这都是应得的,连台上的小公子,也都是王翦的外孙啊,这等关系,王家真的是当之无愧大秦第一豪门!

  “蒙恬听封!”

  “臣在!”

  子婴没有停歇,继续往下读道:“忠肝义胆,国之基石,封九原侯,食邑八千户!”

首节 上一节 69/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