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73节

  见子婴这般说,嬴政倒来了兴趣。

  “寡人统一六国,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却不知这孔雀王朝能抵挡多久。”嬴政眸光闪动,还真是来了一番兴趣,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眼下,四周强敌尚有,这百越和匈奴乃是头等敌人,这孔雀帝国,先让他逍遥几年。”

  百越匈奴,这些个都是未来大秦必然要讨伐的对象,眼下,大秦带甲百万,国力强盛,正是四处拓展疆土的好机会。

  孔雀帝国既然存在,也不急于一时,嬴政盯着自己的孙子,想听听他的意见,便问道:

  “你若为王,这两地如何征伐?”

  子婴毫不犹豫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两地风俗迥异,这等征伐,还需从长计议,只是现在天下刚定,自当是整顿朝纲,以安民心。”

  子婴记得,大秦南征百越,可是出兵五十万之众,最后花费了巨大的伤亡才打下来的。

  虽扩充的疆土,却也削弱了大秦的国力,如果用这种方式打下疆土,子婴自然是不想的。

  如果让他来统帅,一定要三思而后动。

  至于匈奴,子婴心中也有了一丝想法,只是眼下还没有实践的机会。

  嬴政很是意外,刚才自己孙子还说要打什么孔雀帝国,到真让他选打谁时,却想着休养生息。

  不过细想下,嬴政心中宽慰,对子婴的评价更高了一分。

  大秦,需要的不是一个战争狂魔,眼下,六国一统,国内户籍人数,估摸超过了三千万之众。

  这等庞大子民治理,也是极费心思,眼下战乱刚过,自当是需要休养生息一番。

  毕竟,嬴政自己的愿望,也是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既得了天下,自然要好好治理,总不能留下个烂摊子给子孙吧。

  想到这里,嬴政便回道:“此事,寡人记下了,最近事务颇多,你也多陪陪父母。”

  虽然嬴政不太待见扶苏,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若是扶苏能像子婴这般,今日的太子何须别人劝谏?

  子婴回道:“那是自然。”

  爷孙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嬴政便又回了书房内。

  刚入房内,等待许久的蒙毅便求见。

  “大王,田建已经到了西城,只是属下去询问,他却死活不说。”

  前几日,蒙毅从后胜口中,得到了重要情报,在齐王田建下令伏击之前,确实有一个人来报信,只是未知那人的样貌。

  蒙毅便找到了正主,把田建调回咸阳,好生询问。

  嬴政微微颔首,又问道:“其他的调查如何了?”

  踌躇了片刻,蒙毅开口道:“现已查明,唯有国夫人,在此期间内,出了咸阳城,去向不明。”

  咸阳城内的高官众多,蒙毅也是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才寻到了蛛丝马迹,这等大事,自当是谨慎小心。

  最终确认了,国夫人真的出过咸阳,蒙毅这才赶来汇报。

  嬴政叹了口气,道:“好生盘问田建,这事必须得坐实了,若是不招,便饿着吧。”

  “诺!”

  待到蒙毅离去,嬴政心中微叹:“这等军国大事,为何一个妇人会知晓?”

  不用想,肯定有人口不择言,泄露了军机,只是嬴政不知道,到底多少人参与了其中。

  这等后顾之忧,子婴年岁尚小,自然不知道如何防备,可嬴政却不想放过这帮人。

  一个国夫人,还不够!

  若真的查明了谁参与了,自当一个不留。

  嬴政眼眸闪动,捏紧了茶杯,低声道:

  “离秋,若真是你……可就别怪我不念及旧情了!”

第100章 王绾和李斯的商讨

  朝堂议事结束,得到封赏的大臣一个个兴高采烈,回家后,便有开席摆宴来庆祝。

  可李斯和王绾,却未这般庆祝。

  毕竟,臣子们都得了封赏,可大王的名号还未想到啊。

  他们深知,这个才是最头等的大事,今日各方相邀的宴席便一一推却了。

  王绾哀叹一声,望着眼前的李斯,忍不住叹道:

  “通侯,这大王的尊号,你可有主意?”

  距离大王安排任务已经过了三天,都到了交差的日子,可王绾和李斯尚未想到好办法。

  一听丞相王绾这话,李斯也是极为头疼,寻思了下,说道:“大王平定天下,这等功绩自古未有,真是不好定夺,我看叫‘天王’如何?”

  到了东周,为了和其他王室区别开来,这周王室便用了‘天王’的尊号。

  李斯觉得,既然难选,那就延用旧制便可。

  可王绾一听,便摇着头道:“‘天王’,岂不是说大王和那孱弱的周王室一样?这怎么能行。”

  大王朝堂上说这平定六国,乃是先祖和群臣的功劳,那都是客气话,你若真是当真了,这差事也就办砸了。

  王绾身为老牌贵族,虽然习惯旧制,可却看得更透。

  李斯闻言,也不答话,反正你是丞相,我只是廷尉,这天塌了还是得你来扛。

  见李斯又不发言,王绾斟酌道:“古有天地人三才,自有天皇、地皇、和人皇,你看,叫做人皇如何?”

  李斯闻言,却是摇着头,“哪有人皇的说法,要叫也是泰皇啊。”

  天地人三才,这些都是孔子说的,可人皇这样的称呼,实在过于平庸。

  何况,人皇这尊号以往便有人用过。

  在李斯看来,这个尊号终究未突破‘人’这个层次,倒不如升华一点,直接叫泰皇。

  泰山为五岳之首嘛,这也是孔子说的。

  这样一改,立刻格调便上去了一截。

  可谁知王绾听闻,立刻拍着手叫道:“好好好,‘泰皇’啊,‘泰皇’妙啊。李廷尉果然学识渊博,走,我等立刻去禀报大王去。”

  “啊?”

  李斯一愣,平日里王绾可是最瞧不上自己的,毕竟,人家是秦国世家贵族,自己这等楚国来的小吏,对方压根看不上。

  就算是自己封侯后,这种观感也未改变,怎么今个自己这等建议,却是这般上心?

  可仔细寻思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啊。

  天皇和地皇这般叫不合适,唯有泰皇适合。

  毕竟,大王想要超脱周王室,自然不能再用‘王’了,得升上一级,那不就只能叫‘皇’了嘛。

  王绾拉着李斯,急匆匆地来到王宫书房找大王汇报。

  等到了门口,却见书房内大王真和子婴笑呵呵地在试着衣服。

  嬴政把新的玄袍穿在身上,当着子婴的面,抖擞了下衣裳道:“子婴,这玄袍如何?”

  这是子婴娘亲王燕,连夜缝制的玄袍,让子婴送给大王试一试。

  毕竟,大父定了个吉日来宣布自己的尊号,并颁布秦律和新的文字典范等。

  这也算是朝堂上的大事,作为儿媳妇的王燕,便连夜加班,缝制出了一套。

  不过,说实话,王燕虽学了一些刺绣功夫,可做出来的玄袍着实不合格。

  子婴细看之下,就发现几处缝合地方过于粗陋,不够精细,不过在远处观看却也看不太清。

  于是嘴上笑道:“合适,这衣袍和大父太合适了。”

  见自己孙子这般说,嬴政也是颇为高兴,王燕他是知道的,哪里会缝制衣物?

  能有这般心意便已足够,一回头见门外王绾和李斯站在一边,便招手让二人进来。

  行了礼后,嬴政展示着玄袍道:“寡人这身玄袍如何?”

  见大王这般说,两人都是老狐狸,立刻能猜想出这是子婴送的,至于是谁绣制的,便不好猜。

  既然是孙子送的,那还能有差?

  虽然李斯眼尖,已经看到玄袍几处缝合的漏洞,这等就算不合格,得裁掉重新制作的。

  可嘴上却夸赞:“大王,这衣袍真是合体啊。”

  一旁的王绾也是附和着:“大王,这等缝制工艺,实乃巧夺天工之妙啊。”

  嬴政闻言,当即开怀大笑道:“这是子婴的母亲为孤缝制的。”

  两人闻言,便又是一番恭维夫人王燕的手艺。

  一旁的子婴,此刻却是紧绷着脸,这衣裳缝制的好与不好,他当然知晓。

  母亲连夜缝制的衣袍,有几处连在一起,导致衣袍都不太协调,紧张的王燕要连夜裁掉重新缝制。

  可子婴见状,却是直接打断道:“母亲,若是绣制的合体,岂不是更加奇怪?只有这种残次工艺,才能证明是你亲自缝制的啊。”

  王燕闻言,脸庞微红,可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便未修改。

  到了王绾和李斯这,却成了‘巧夺天工’的技法。

  子婴心中暗自感叹:“果然,还是当大王好,这马匹被拍的‘啪啪’响。”

  嬴政笑着伸手打断二人的恭维,反问道:“你二人来这,可是尊号有了进展?”

  李斯望了一眼王绾,王绾见状便开口道:“大王,我等一致商讨,可用‘泰皇’为尊号。”

  李斯见状松了口气,可嬴政一听却没了笑容,皱眉道:“‘泰皇’?这名字听着甚是古怪,寡人是要与五岳之首比肩?”

  王绾立刻回道:“回大王,当初李廷尉说出这个尊号时,我也问了相同的问题。”

  李斯心中一紧,暗骂道:“老家伙,果然在这等着我。合着大王是笑脸就是咱们的功劳,大王不满就成了我一个人的事?”

  于是立刻找补道:“大王,臣这‘泰皇’尊号,取自五岳之首之意,总比丞相的‘天王’要更加适合。”

  王绾眉头一皱,没想到李斯竟还反击过来,正想着如何反驳,嬴政却不耐烦地打断了。

  “‘天王’?这等旧制称呼,如何彰显出寡人的功绩?”

首节 上一节 73/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