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96节

  “孩儿终是要长大的,母亲哪能一直抱着我?”

  “是是,早晚要长大,别人家的孩子,谁不在娘亲身边,倒是你,一直到处征战,一个操劳国事,一个为国征战,可让我操碎了心。”

  听了这话,子婴心中一阵愧疚,忍不住又抱紧了王燕。

  王燕一边感慨着,一边把子婴放下,便走到一旁的亭子旁坐下。

  便有侍女过来倒上了茶水。

  子婴见母亲眉宇间有些阴郁,旋即问道:“母亲,昨日的礼物不好吗?”

  “好,当然好!”王燕抿了一口茶,笑道:“那象牙翡翠,我让人去城里寻了工匠,到时候给你和你父亲每人打造点个随身玩意。”

  子婴看出自己母亲心中有事,直率问道:“那到底是何事让母亲烦忧?”

  王燕见状,倒是笑了:“你这小机灵鬼,一点小事都瞒不过你。”

  顿了顿,她叹口气道:“昨晚,你父亲又被你大父给训斥了一顿。”

  “为何?”子婴很是奇怪,早上上朝也没听父亲提起,听舅父王贲所说,这监国期间大小事务办理倒还妥当,没理由会被大父训斥啊。

  “还能为何?还不是为了一个‘孝’字。”

  子婴瞬间就明白过来,感情父亲又去为芈家求情了,怪不得会被训斥。

  说到这里,王燕就一肚子苦水:“倒不是埋怨你父亲,只是你大父早就说过,此事莫要再提,我看啊,都怪淳于越,若不是他撺掇‘孝道’,你父亲可不会这般执着。”

  正听着的子婴,突然听到淳于越的名字,倒是一愣,自己的父亲不是监国么,这般忙碌的情况下,每日还有机会见淳于越?

  “母亲,这事……能怪得了淳于越?”

  自己父亲的性格,子婴是知道的,能为芈家求情,实乃正常至极。

  “当然,你父亲每日操劳国事后,还得花上半个时辰来读一遍《论语》,那淳于越时常前来,两人经常研习到深夜!”

  “啊?”子婴很是意外,“淳于越不应该在研究造纸术吗?怎还有这般闲工夫?”

  “这造纸的工坊整个大秦何止千家,还需要研究什么技法?”

  子婴这才意识到,上一次提及造纸术已经是好几年之前,本就是要给淳于越寻个事做。

  没想到,自己虽然躲过了唠叨,可自己的父亲扶苏却是一直研习儒家学术。

  “你父亲这人啊,温润谦逊,这本就是难得的品性,可惜啊,他生在帝王之家……”王燕叹了声,“身为继承人,你大父最是不喜你父亲这点,为娘也是愁啊……”

  子婴闻言也是沉默了,这性格想要改变可就难了,大父虽然不喜父亲这般性格,可这么多子嗣当中,能接班的还真就没有。

  虽是不喜这种性格,可也要横向对比下,大父其余子嗣当中,还真就没有比这更强了的。

  不管怎么看,自己的父亲都是太子的唯一选择。

  想了下,子婴便回道:“母亲,此事不必忧虑,想必假以时日,大父必然会有改观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

  子婴:“啊……?”

  “可若是天天和那淳于越和你父亲在一起,我倒觉得这太子之位有些风险。”

  听到这里,子婴算是听明白了。

  自己的母亲,是担心父亲和淳于越学坏了啊。

  可实际上,若是大秦内部稳定,以自己父亲这样的性格,也未必不是一个明君。

  毕竟,打仗扩充领土这种粗活,可以交给自己来,内部实行仁政,让父亲来。

  正想着呢,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果然王燕盯着子婴笑道:

  “所以,为娘有一事相求。”

  子婴干咳了两声,连忙问:“不是想让我做掉淳老吧?”

  “那怎么行呢?人家毕竟是你父亲的老师。”王燕一脸诧异,脸色忽地转变,嘀咕道:“若是这样,也不是不行。”

  见子婴小脸一紧,王燕捏了他一下,笑道:“为娘跟你开玩笑呢,这事你得想个法子,让淳老忙起来,起码……在你父亲成为太子之前,别再来找他了。”

  子婴这才松了口气,若是让他找人宰了淳于越,这就有点难度了。

  毕竟,他想宰掉徐福,也得好生想个法子,找个合理的理由。

  可若是找点事情让淳于越做,那倒问题不大。

  “母亲,这事孩儿来办吧,我倒觉得这儒学并没有什么不好。”

  见子婴揽了下来,王燕这才放下心来,对于自己儿子这小滑头的点子,她还是相信的。

  “那娘亲可就等着了。”

  ……

  又与母亲赏了会花,子婴便回了房间。

  想要找个理由让淳于越忙起来,子婴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毕竟淳于越乃是大儒,有大作用之人。

  若是再让他去研习什么计法,真就浪费了。

  子婴想了下,便有了主意,既然想要淳于越忙起来,自然要忙个五到十年的时间。

  打定了主意后,子婴便朝着嬴政的书房而去。

  到了跟前,却听见嬴政愤怒的声音响起:

  “粮草不足?我大秦,真就连一点粮草都没了吗?”

  却听王绾的声音响起:“陛下,当初是您下令,这楚、齐之地,可三年内免交赋税,眼下……粮草确实不足啊……”

  子婴闻言,并未停下,直接迈了门槛,进了书房。

第133章 各地儒生竟敢骂始皇?

  大秦的左右丞相,李斯和王绾此刻都在书房内。

  两人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看情况,显然大父发了一通火,两位丞相只能装死闭口不言。

  嬴政正发着火,却见子婴走了进来。

  顿时换成了笑脸,问道:“怎的,不去多陪陪你母亲,又来找大父了?”

  见始皇这般口气,王绾和李斯低头互相望了一眼,皆是松了口气。

  “好险,若不是小公子前来,今日还不知道怎么收场。”李斯心中默默想着。

  “今日一早已陪了母亲半日,闲来无事,又想来找大父。”子婴边解释着,边朝着书桌走去。

  自从嬴政下了令后,这书桌旁的椅子就换的格外的大,足够子婴和嬴政坐在一起。

  见自己的孙子过来,嬴政便直接将其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腿上。

  感受着腿上的重量,嬴政笑道:“你这再长个几岁,恐怕大父就要抱不动咯。”

  子婴侧过头,望向台下的两位丞相,又看了大父桌子上的诏书,问道:“大父,何故发这般大的火?”

  “哼!”听到子婴问这些,嬴政又冷下脸来,对着台下两人努了努嘴:“这两位丞相告诉朕,这粮草短缺,连个三十万的移民口粮都凑不出来。”

  早上在大殿内,大父下了国策,要迁民三十万前往百越。

  这迁民自然是官家包了口粮的,毕竟,大多数愿意背井离乡的人,都是穷苦百姓。

  可听大父这般说,这三十万人的口粮,竟然凑不出来?

  要知道,子婴可是带了三十万大军,挖了小一年的灵渠,也没听说这粮草不够的啊。

  见陛下开了口,李斯立刻解释道:

  “陛下,臣等无能,这百越之战、驰道的修建,倒是消耗了不少国力。”

  子婴听完就明白了,一方面大父在修通往各地的驰道,这工人虽然可以征发徭役,可这口粮得官家提供。

  再加上自己四处征战,倒是让粮草捉襟见肘。

  这李斯和王绾,也借着这个难题,不想给这三十万的移民提供沿路的口粮。

  吃不饱,这可真是个自古以来的难题。

  恐怕得到两千年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眼下,若是惊的航海队能回来,想必这几千万人口的粮食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可惊到底何时能回来,或者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这个粮草问题,子婴也没有个好办法。

  倒是王绾这时候建议道:“陛下,臣等建议,实在不行……可让这些百姓自行前往,粮草自备。”

  嬴政听了这话,就皱起眉头。

  能去移民的都是什么人?

  哪一个不是穷苦百姓,他们若是能凑够粮食,又何必要远离故土?

  再加上到了地方,他们还得自备建房,这段时间内,又不能开垦荒田,哪里有吃的?

  纵使这百越之地物产丰饶,可也架不住这么多张嘴啊。

  想到这里,嬴政大手一挥,道:“都别建议了,这三十万移民的粮草,我大秦必然要提供,若是不够,就找这些个六国旧臣去收!朕说的是免除百姓三年的赋税,可没说连这些个士族大家的赋税也一并免掉,这时候不出点血,还等到什么时候?”

  王绾和李斯两人互望一眼,见始皇这般说,便回道:“是,陛下!”

  若是这般,这粮草问题,还真就可以解决。

  楚国和齐国虽然灭国,可小公子这两仗打的太漂亮了,两国的根基,压根就没有怎么损伤。

  可不像赵国,整个士族阶层土崩瓦解。

  解决了这件事,两位丞相终是松了口气。

  可嬴政接下来一句,倒让两人吓的直接跪了下来。

  “朕听过,这六国旧地,不少人背地里骂朕残暴无能、祸国殃民?”

  王绾和李斯一听,吓了一大跳,这等话,他们虽有听过,可却没当回事,可陛下先开口,则是他们的失职,两人便立刻跪了下来。

  连声道:“陛下恕罪,臣等失职,这就去详查。”

首节 上一节 96/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