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第112节
甄士嘉心里都想大骂了,这可是密折,有专门的通道,你说送走,只怕是寻了机会换了里头的东西,自己把密折扣下了,现在说什么驿站不送,这是想让自己背锅,还是想换什么好处?
“贾大人真是说笑了,地方驿站如些惫懒,倒是该好好整治一番才是。不过贾大人没专门的通道吗?如此不小心,倒是让人担心了。万一丢了,大人可吃不了,兜着走了。”甄士嘉笑了,看着似乎一点也不在意。
“是,是,原本是该走专门的通道的,不过,贾大将军也不懂,就急急的让小的快送驿站,想来他以为,这折子就该这么走的。下官倒也不好纠正,省得让大将军觉得下官不念旧情。”贾雨村还是悠悠然的说道,说着又抚平了下襟,“罢罢罢,下官这就回去,让人快送出去,毕竟贾大将军也不懂官样的文章,还是由下官描补一二算了。”
“恩侯这般急切,想来是有大事了。你跟贾大人去把密折拿回来,用我们的通道快走。”甄士嘉若能被一个小小的应天府拿捏,就是白干这些年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下头人也就直接喊了一声,‘送客’。
老管家也忙笑盈盈的过来,几乎是押着贾雨村出去的。拿了那密折,就也没看贾雨村一眼就走了。
和贾赦想的一样,贾雨村在应天府其实干的三年还是很开心的,江南富庶之地,果然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他是失去过一次的人,就算走了贾家的门子重得这一切,但他可不觉得靠着贾家能让他能一路混下去。
况且这几年看下来,贾家明显志不在朝堂,家里最有前途的,也就是一个孙女婿,但那是外人;而贾琏、贾珚,看着是一个步王家的后尘,走军需,要做一代富家翁;一个就是想继承族学,好好教书育人。
至于说贾环、贾琮、贾兰,不仅年纪还小,还有就是,贾环,贾琮都是庶子,贾家向来不怎么抬举庶子,庶子成才,他们也不会顾忌家里。
至于说贾兰,其实坊间的传言很多,期中就是从李纨娘家李府里传出来的,说贾兰根本不是李纨所生,不过是贾珠的一个婢妾所出。贾珠死后,李纨誓死守节,贾家便把那孩子谎称是李纨所生,让李纨至少终身有靠。也是因此,贾政夫妇,对于李纨母子向来冷淡的原由。这也是贾珠的侍妾一个也没留下的原由。全部弄走,中间死一两个,又有谁能知道?
贾雨村看看贾政这一家子,这都是什么人啊?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强大的背景,你们就办一个只考秀才的族学?有时他都替贾家痛心,为什么要把贾瑗接出来,这会子,宫中也得给贾瑗面子啊,结果你们就让她嫁一个从五品的知州?
所以贾赦走后,他拿了那密折匣子,他没看,但觉得有些棘手。因为贾赦把折子给他,就表示,里面没有什么对他不利的。但问题是,他前日就已经送了一个请安折子上京,顺便提了一下,贾家在江南的事。比如大释收买人心,为代善的船坞祭祀,贪天之功;姑苏百姓夹道相迎,翘首以待……
现在他拿这折子怎么办?前天才弹劾了,今天又帮忙送信,让上头怎么想?
这就是一个站队的问题,既然已经站了队,就得好好站队。等着今日,看到甄士嘉他们在贾家墓园吃了闭门羹,他就忙过来了。他觉得自己时间刚刚好。
当然,他也不指着甄士嘉能把自己怎么着,其实也用不着。等着甄家的人走远了,他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立刻写折子,追着之前的折子而去。(久污巴一灵一溜叁肆)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人才
“恩侯这字,当真是万年不变。”甄应嘉看看那折子,忍不住摇头评评,打开密折倒是一怔,竟然说的就是姑苏之事。主要是一僧一道之事,贾赦的官样文章非常之差,写出来几乎就是大白话,但人家好歹也是族学的山长,他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这一僧一道,结伴而行,故作玄虚,而且显是由江南进京之势,所以这回贾家在姑苏有失分寸,也是万不得已,就是想让一僧一道现身,其次也是为了帮帮故人,特此请罪,请陛下圣裁。’
折子里把一僧一道与甄士隐家,林海家,薛宝钗家,贾瑞家的种种都清楚写明,中间还有账目,这些年,单从这些家,得到的银两每一笔,都清清楚楚;顺便还说了薛蟠与冯渊之事,说明贾家帮甄英莲,也是应有之义。
甄应嘉看完,也眉头皱得紧紧的,他不算聪明,但是贾赦写得这般清楚,还有账目,他若不能看出点问题,就是真的白做这些年的官了。不过也鄙视贾赦,中间还要夹带点私货,把薛蟠打死人之事向上报备,回头上头就不能把这事再拿出来说了。真正的小家子气了!
薛蟠之案,真不算是什么事,之前的应天府也知道,这案子不能判得太过。不然,只能拖着。等着薛蟠自己投案。所以那么判,轻是轻了点,但不算罔法,所以贾恩侯当真是胆小如鼠。摇摇头,看向下头人。
“你们可知这一僧一道?竟然闹成这样,怎么我们这边一点风也没透?”甄应嘉倒真不知道,忙问道。他好歹也是金陵总制,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一点风都不知道,回头老圣人问起,他该说什么?
“这些故事倒都听说过,不过是东拼西凑,没想到,竟然被贾家拼凑成图了。这么一看,也的确似与贾家有仇。想着法儿,报复呢!”那谋士也不知道甄应嘉想干什么,忙含糊的笑着。
“先把折子送出去。再着人打听一下,看看那一僧一道是怎么回事,查得细些,回头好报给老圣人、圣人。”甄应嘉顺手把折子放回匣子,准备送出去,但是想想又按住,自己抬头望天,思虑了一下,自己也提笔把从贾雨村处得到密折的原由写清楚,与贾赦的折子一齐送上京去。
“东翁这是……”那谋士有点怪异,这是干什么?平日里,这种文字,也是让他们执笔的,结果这回,他竟然自己写了,也没用专用的格式,就是这折子的说明一般。这就和平日谨言慎行的甄应嘉倒是颇有不同。
“贾化这厮是人才啊!”甄应嘉笑了,回头看了管家一眼,“去,把从外番进贡的珍珠拿一匣子送到贾家,让贾夫人赏玩。”
管家一怔,但也没言语,自己低头出去了。这是跟着甄家几辈子的老人,自不会多说什么。
“东翁这是……”谋士也一怔,似乎没明白甄应嘉的点在哪。
“贾家这么审慎小心,有折子也不找我,也不在姑苏问姑苏知府帮忙寄,却找贾化那厮寄,说的又还是姑苏事,中间只怕也些意味;而贾化估计,他之前已经弹劾了贾家,再帮贾家传书,不是得被人说忘恩负义。想到了,来透话,逼我自己去抢折,然后他便可两边讨好;
贾家退出金陵,其实就是要与我们这些旧家划清界线,有了这折子,他想划都划不成了。应天府把折子用这种方式交到我手中,不得不说,这招真是高啊!”甄应嘉大笑起来。
贾雨村使的其实就是连环计罢了,估计原本,贾雨村就写密折上京,这会子再送贾赦解释的折子,弄不好就要被新帝当成他们唱双簧。
故意透话给甄家,一是向甄家卖个好,二是由甄家送出去,也能让新帝知道,甄家和贾家是绑死的,关系并不是传言中的冷淡;三也是向新帝表明,他个人谁的人都不是,一心忠于新帝。所以这人心思也真的用尽了。
谋士似乎低头琢磨了一会,才想明白一般,捂掌大笑。
“不愧是东翁啊,这都想得到!学生都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个中原由。这位贾大人与贾家、东翁都划清关系,果然忠心一片;而此时,东翁送密折,写明原由,破了贾大人之局,弄不好,就是,贾家在沽名钓誉,贾大人忘恩负义;惟有大人在居中调和,不计前嫌。”
“不过是将计就计,让上面知道,贾家与甄家还是一体,想跑没门。”甄应嘉轻叹了一声。轻轻的摇摇头,“京城乱成一团,他们贾家悠哉悠哉的游历四方,这让人怎能气平。”
谋士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其实他也不太明白甄家现在烈火烹油,至当初老姑太太后,又出了一位皇妃,之前有老圣人的看顾,现在新帝的青睐,可是说,这是甄家三、四十年来最好的时候。
而从信中看,三姑娘在宫中颇受宠爱。而大姑娘,二姑娘写回的信也表达,京中各处争相修园,但是皇家对他们家最为关注,连写几条朱批备注,郊外的园子中秋即可是修好,想来夫人年前即可进京与娘娘团聚,这是多么大的恩典与荣耀,为何甄家非要死死的抓住一个贾家?
“不明白?”甄应嘉看谋士的疑惑,又接着问了一句。
“贾家不过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再说,看着也胆小如鼠!”谋士实话实话,在他看来,贾家现在与江南,与京中四王六公的割裂都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家有什么?纵是学堂办得好一点,也改变不了他们家啥也没有的事实。一个啥也没有的家族,还要断六亲,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了。
“胆小如鼠是真,只是说他们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就小看了。”甄应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轻轻的摇头,看向了远处,但也没有说下去。
贾家有什么?是啊,有时,他也在想贾家有什么。面上什么也没有的人,四王八公惟有贾家全身而退,老圣人不恨,新帝不烦。单这点,就能让各家羡慕嫉妒恨了。(久污巴一灵一溜叁肆)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人才
“恩侯这字,当真是万年不变。”甄应嘉看看那折子,忍不住摇头评评,打开密折倒是一怔,竟然说的就是姑苏之事。主要是一僧一道之事,贾赦的官样文章非常之差,写出来几乎就是大白话,但人家好歹也是族学的山长,他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这一僧一道,结伴而行,故作玄虚,而且显是由江南进京之势,所以这回贾家在姑苏有失分寸,也是万不得已,就是想让一僧一道现身,其次也是为了帮帮故人,特此请罪,请陛下圣裁。’
折子里把一僧一道与甄士隐家,林海家,薛宝钗家,贾瑞家的种种都清楚写明,中间还有账目,这些年,单从这些家,得到的银两每一笔,都清清楚楚;顺便还说了薛蟠与冯渊之事,说明贾家帮甄英莲,也是应有之义。
甄应嘉看完,也眉头皱得紧紧的,他不算聪明,但是贾赦写得这般清楚,还有账目,他若不能看出点问题,就是真的白做这些年的官了。不过也鄙视贾赦,中间还要夹带点私货,把薛蟠打死人之事向上报备,回头上头就不能把这事再拿出来说了。真正的小家子气了!
薛蟠之案,真不算是什么事,之前的应天府也知道,这案子不能判得太过。不然,只能拖着。等着薛蟠自己投案。所以那么判,轻是轻了点,但不算罔法,所以贾恩侯当真是胆小如鼠。摇摇头,看向下头人。
“你们可知这一僧一道?竟然闹成这样,怎么我们这边一点风也没透?”甄应嘉倒真不知道,忙问道。他好歹也是金陵总制,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一点风都不知道,回头老圣人问起,他该说什么?
“这些故事倒都听说过,不过是东拼西凑,没想到,竟然被贾家拼凑成图了。这么一看,也的确似与贾家有仇。想着法儿,报复呢!”那谋士也不知道甄应嘉想干什么,忙含糊的笑着。
“先把折子送出去。再着人打听一下,看看那一僧一道是怎么回事,查得细些,回头好报给老圣人、圣人。”甄应嘉顺手把折子放回匣子,准备送出去,但是想想又按住,自己抬头望天,思虑了一下,自己也提笔把从贾雨村处得到密折的原由写清楚,与贾赦的折子一齐送上京去。
“东翁这是……”那谋士有点怪异,这是干什么?平日里,这种文字,也是让他们执笔的,结果这回,他竟然自己写了,也没用专用的格式,就是这折子的说明一般。这就和平日谨言慎行的甄应嘉倒是颇有不同。
“贾化这厮是人才啊!”甄应嘉笑了,回头看了管家一眼,“去,把从外番进贡的珍珠拿一匣子送到贾家,让贾夫人赏玩。”
管家一怔,但也没言语,自己低头出去了。这是跟着甄家几辈子的老人,自不会多说什么。
“东翁这是……”谋士也一怔,似乎没明白甄应嘉的点在哪。
“贾家这么审慎小心,有折子也不找我,也不在姑苏问姑苏知府帮忙寄,却找贾化那厮寄,说的又还是姑苏事,中间只怕也些意味;而贾化估计,他之前已经弹劾了贾家,再帮贾家传书,不是得被人说忘恩负义。想到了,来透话,逼我自己去抢折,然后他便可两边讨好;
贾家退出金陵,其实就是要与我们这些旧家划清界线,有了这折子,他想划都划不成了。应天府把折子用这种方式交到我手中,不得不说,这招真是高啊!”甄应嘉大笑起来。
贾雨村使的其实就是连环计罢了,估计原本,贾雨村就写密折上京,这会子再送贾赦解释的折子,弄不好就要被新帝当成他们唱双簧。
故意透话给甄家,一是向甄家卖个好,二是由甄家送出去,也能让新帝知道,甄家和贾家是绑死的,关系并不是传言中的冷淡;三也是向新帝表明,他个人谁的人都不是,一心忠于新帝。所以这人心思也真的用尽了。
谋士似乎低头琢磨了一会,才想明白一般,捂掌大笑。
“不愧是东翁啊,这都想得到!学生都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个中原由。这位贾大人与贾家、东翁都划清关系,果然忠心一片;而此时,东翁送密折,写明原由,破了贾大人之局,弄不好,就是,贾家在沽名钓誉,贾大人忘恩负义;惟有大人在居中调和,不计前嫌。”
“不过是将计就计,让上面知道,贾家与甄家还是一体,想跑没门。”甄应嘉轻叹了一声。轻轻的摇摇头,“京城乱成一团,他们贾家悠哉悠哉的游历四方,这让人怎能气平。”
谋士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其实他也不太明白甄家现在烈火烹油,至当初老姑太太后,又出了一位皇妃,之前有老圣人的看顾,现在新帝的青睐,可是说,这是甄家三、四十年来最好的时候。
而从信中看,三姑娘在宫中颇受宠爱。而大姑娘,二姑娘写回的信也表达,京中各处争相修园,但是皇家对他们家最为关注,连写几条朱批备注,郊外的园子中秋即可是修好,想来夫人年前即可进京与娘娘团聚,这是多么大的恩典与荣耀,为何甄家非要死死的抓住一个贾家?
“不明白?”甄应嘉看谋士的疑惑,又接着问了一句。
“贾家不过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再说,看着也胆小如鼠!”谋士实话实话,在他看来,贾家现在与江南,与京中四王六公的割裂都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家有什么?纵是学堂办得好一点,也改变不了他们家啥也没有的事实。一个啥也没有的家族,还要断六亲,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了。
“胆小如鼠是真,只是说他们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就小看了。”甄应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轻轻的摇头,看向了远处,但也没有说下去。
贾家有什么?是啊,有时,他也在想贾家有什么。面上什么也没有的人,四王八公惟有贾家全身而退,老圣人不恨,新帝不烦。单这点,就能让各家羡慕嫉妒恨了。(久污巴一灵一溜叁肆)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亮肌肉
此时欧萌萌坐在车里发着呆,刚刚虽说她从容的从人群中走过,但心里却真的打起鼓来。她又回想清虚观打醮一节。自己果然错过了什么!
之前为教女儿,查资料看红学家们各有说辞。但打醮这章有三件事是一致的。一件是元春为何要让他们打三天平安醮;二就是贾家打醮,周边送礼;三,张道士为什么要为宝玉提亲。
原书里说的是,元春出了一百二十两,要打三日平安醮,倒是很奇怪。有人说,元春这是以平安醮为由,让民间忆起荣国公府两代国公的功绩,以提元春在宫中的地位。
欧萌萌当时没多想,但现在处下于红楼的世界里,她不禁会问,元春会这么做吗?一个在宫中十多年,从女官到贵妃,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这里头全都是历练。想想看,当初她一个女孩,在宫中多年,再轻狂,也不至于做这种蠢事。
另一个说法就是,求和。一个宫中的老人,自比外头人更知道宫中的态势。老圣人和新帝之间的斗争,她希望谁赢?当然是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家里,全是老圣人的人。夹在中间的元春,自是想让娘家的人回到新帝的阵营中来。这平安醮的用意,就是想拉拢新帝与娘家的关系。不过,家里没有人理解,破了元春的好意。
这个可能性其实之前,欧萌萌觉得比上一个高。更像一个在局中小女人的想法。但是来了之后,她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小。
元春能不知道自己娘家这些人,蠢得跟猪一样?出这种哑谜,那不是找刺激?还不如每月逢二、六进宫和他们说清楚,跟着新帝有肉吃。而贾家哪有什么风骨,在元春进宫之后,他们肯跟老圣人才怪,所以元春会特意弄个平安醮来,让他们搞个世纪大和解?
而依着她的想法,一个入宫十年,空有贵妃之位,还有未有子嗣的人,已经26岁了,这时不该是求子吗?打什么平安醮?大热的天,说花钱请他们避暑看戏,都算是个理由。所以曹公的想法,果然非正常人能理解的。
至于说第三个问题,张道士提亲,十五岁,家资颇丰,女儿生得好,张道士就觉得这是天赐的良缘。
而红学家们觉得这红果果的说的就是薛宝钗,于是想到王夫人不在,薛家母女在,于是老太太巧拒了,由此,借宝玉的婚事,贾母与王夫人之间的斗争白热化。
一个借女儿贵妃之势占了上峰,一个占着府中长辈的大势,所以比较而言,两方其实是平手。
但老太太和王夫人在贾家的态势,不就是老圣人与新帝在朝堂之势。一个年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一个年轻,有后手,随时可以打一记回旋镖,借着儿女,演一出‘似曾相识燕归来’。
所以啊,年老有手段又如何?比不过年轻力壮啊!她都想给那谁写封信了,让他看看,何必呢,退休不香吗?
所以原著里,贾母败了。她败的原由是她是贾家的老太太,于是她装聋作哑,忍气吞声了。
欧萌萌能赢,是因为她知道剧情,她所做的,就是绝了贾家的后患,她才是为了贾家将来好。当然,重点是她一点也不在意宝玉和元春怎么看她,于是王夫人败得彻底。想挟子自重,也不看看你儿子是不是我孙子。
无论当初和现在,欧萌萌其实关注的点,一直都不在众人送礼这一节上。而今天,她亲历了,突然觉得,这一节里,最重要的,只怕就是送礼这段了。
这种彰显贾家地位,大家一拥而上,书中其实两段这样的描写。若是清虚观这段不好理解,其实从头想第一段就很好理解了。那就是著名的秦可卿葬礼,各家路祭的牌子,北静王的亲临。感觉上,贾家办葬礼,全城都得跟着哭,以显示贾家之权势。可是贾家真的有这个权势吗?
于是红学家们就开始猜秦可卿的身份,觉得这个路祭,是给背后的身份面子。
那个古话也说了,‘人死如灯灭’。后世的戏里也说了,‘人一走,茶就凉’!她所知的,义忠亲王死了,秦可卿也死了,这时做这个算什么?
“母亲,到了。”车停了,贾赦忙过来掀开了车帘。
“行了,我又不是七老八十。”欧萌萌扒开他。
“您以为您不是?”贾赦哼一声,还扶好了车阶,小心把手举得高高的,让欧萌萌扶着他的手下车,“坐轿多好,看这劲费的。”
“坐着国公夫人的八抬大轿有什么意思,生怕……”她拍开他的手就坐在车辕上,小心的踏在最下的一阶,再站起,步最下一阶,十分的矫健。不过没说完,就想到刚刚没思虑完的清虚观打醮,贾家全套的礼乐的出行,有心人就知道,老夫人奉贵妃之命,带着儿孙去清虚观打醮,那么不送礼才怪吧?
等着众人来送了礼,这时书中写道:‘贾母才后悔起来,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我们不过闲逛逛,就想不到这礼上没的惊动了人。”’于是第二日就惫懒起来,不再去了。
这一段其实写得非常有意思了,(原著29章)原著里,说他们去清虚观里,特意写了他们出门的排场,包括贾母的八抬大轿,还有一群丫头们你挤我,我挨着你的各种乱。但也无一不表明,他们打醮的排场,贾母不知道吗?那时,她“才后悔”这“才”字就用得极妙了。
而第一个送来三牲祭礼的,就是冯紫英的冯将军家!
所以红学家们才有多方的揣测。
欧萌萌浅笑了一下,轻轻的摇摇头。所以她是傻子啊,这些人利用秦可卿的葬礼,在向新帝展现肌肉啊!用秦可卿的死表达了他们对新帝的善意;用陪祭,让新帝知道,他们人多势众,一乎百应。
后来清虚观的原由不知道,但是那一次,应该也是一次对皇家的回应,那次就是亮刺刀了。所以老太太早早的回去。而那之后,元春就失宠了。
所以这回,他们家在这儿祭祖,甄家第一个跑来随祭,然后其它人跟上。
这回的招术,就是和书里的打醮一样,看着贾家春风得意时,一个个的过来提醒老太太,你跳不了船,我们也不会让你跳船。只要自己不想撕破脸,就得就范。
只不过,书中那时的贾家没有翻身之力。没想到自己根本不会搭理他们,但是这种做法虽说老套,却还是有用的,若心智略差一点,就真的被他们挟制住了。所以还是被他们小看了。(久污巴一灵一溜叁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奇怪的红线
上一篇:亮剑从复制神枪手能力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