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21节

  “这样一来,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崇祯帝也趁召见他的时候,当场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随后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决。”

  “听闻崇祯杀了袁崇焕后,皇太极大喜过望,后金也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不久又在受降的明朝边军中获得红夷大炮的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与明朝分庭抗力。”

  崇祯:朕怎么感觉截获的书信像是满清栽赃陷害的,中了满清的圈套。

  现在他站在旁观者角度,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他的问题所在。

  有袁崇焕在,满清只能龟缩关外,休想踏入山海关一步。

  而且怎么可能那么巧合,袁崇焕给满清的书信就被明军截获了,这一看就是满清故意的。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身处局中,看不清形势的话,确实容易中了敌人的诡计。

  既然如今已经识破诡计,那他就不可能再犯错了,袁崇焕是对付满清的一张王牌,不能轻易折损。

  如今的袁崇焕还在山海关驻守,他担心袁崇焕因为主播的话生出异心,当即就书信一封送去山海关,让袁崇焕安心驻守山海关。

  袁崇焕:老夫就这么死了?如此明显的离间计,陛下怎么会听信谣言呢!

  看到自己悲惨的结局,他顿时心生胆寒,一脸死寂之色。

  他要是和金兵战斗的过程中战死了,那他无话可说,也就认了,没什么好遗憾的。

  可他死于阴谋诡计,而且还是凌迟处决,这就让他有些不能接受了。

  他为了大明江山兢兢业业,驻守山海关,不让金兵进犯,不知立下了多少功劳,可最后陛下听信谣言就要把他凌迟处死,他此刻感到心寒。

  他希望陛下能够明辨是非,不要被敌人的诡计蒙蔽双眼。

  要是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对他不利的话,那他也只能投靠后金了。

  “在政治上,可以说崇祯确实是明朝所有皇帝中为数不多的勤政皇帝,有中兴明朝的潜质,但他却并未解决民生问题。”

  “崇祯年间,小冰河期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导致灾荒频繁,粮食欠收,而土地赋税却依旧不减。”

  “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金蒙时常窜入关内劫掠,以及山贼、乱军也加入其中,不断扰乱剿匪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北方农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也被拉开。”

  崇祯:农民起义的问题可以不用担心,朕有了土豆和红薯,不出五年,就可以让大明各地的老百姓种植土豆和红薯,到了那个时候,人人都能吃饱饭,想必就没有人造反了。

  高产主粮种子,尤其是土豆和红薯,已经陆续送到京师。

  再过几天,主粮种子就可以到齐了。

  到时候,他会在皇庄进行栽种,培育出更多的土豆和红薯。

  时间完全足够,完全来得及,不用担心。

  有了高产主粮种子,他已经丝毫不担心农民造反问题。

  现在的农民造反只是小问题,以大明目前的情况还可以应对。

  只要再坚持三五年,等全国的土豆红薯大丰收,一切都不成问题。

  “1628年,陕西爆发王二起义,他们杀死知县公然造反。”

  “崇祯帝得知后大怒,立刻命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三人互为犄角,剿灭农民军。”

  “不久又以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崇祯更是将解决辽东、平息民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他。”

  “杨嗣昌本人也非常有能力,他迅速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略,逼得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溃散,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投降。”

  崇祯:王二,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都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虽说这些人造反是以后才会发生的,而且现在有了土豆和红薯,历史已经改变,他们三人估计也没有造反的机会。

  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处死为好,把威胁的源头彻底消灭。

  于是他当即下令派人捉拿此三人,死活不论。

  杨嗣昌的表现引起了崇祯的注意,能够逼得农民军如此窘境,足以看出杨嗣昌的能力有多强了。

  他在心里把杨嗣昌默默记下,等会就派人去找找此人,尽快调到身边任用。

  如今身边缺乏能干的官员,这个杨嗣昌有能力的话,那就提前重用。

  “1638年,清军再次入关,大掠山东,京师告急,崇祯随即调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勤王。”

  “而这也让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机会,他们迅速招兵买马,接连在河南、湖北攻克重镇大城。”

  “此时,洪承畴率精锐将士正在辽东御敌,卢象升早已战死,孙传庭被诬陷畏惧敌人,遭怀疑心极强的崇祯下狱。”

  “杨嗣昌手上没有了可用的精兵良将,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也只好自裁而亡。”

  崇祯:原本能用的人就少,一个战死,一个下狱,一个自裁,也难怪江山亡得这么快。

  听到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不禁内心戚戚然。

  不过还好历史已经改变,他相信自己可能重振大明江山,不会再重蹈覆辙。

  杨嗣昌,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四人都是国家的栋梁,必须委以重任,让他们好好保家卫国。

  卢象升:战死的结局早在我预料之中,身为军人,随时都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看了看其他人的结局,他战死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

  不过要是可以活着,他也不愿意战死。

  孙传庭:这就被下狱了,然后呢,结果怎么样?

  要是诬陷别的入狱,他无话可说。

  可诬陷他畏惧敌人,不敢上阵杀敌,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这种诬陷就是对他的羞辱。

  他早已经做好了战死疆场的准备,怎么可能畏惧敌人呢?

  杨嗣昌: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用的精兵良将,再好的设想都无济于事。

  他对自己自裁而亡丝毫不意外,确实是自己做得出来的。

  不过现在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偏转,大明的局势也将越来越好,他也相信自己的结局再也不会那么凄凉。

第151章 大明最后的尊严

  “1641年,河南爆发瘟疫,连续的大旱和瘟疫导致人吃人的现象发生,无数的灾民加入李自成起义军。”

  “明朝此时的内外局面严重失控,北方政局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642年,清军攻克松山,俘获洪承畴,取得了松山大战的胜利。”

  “不久后,祖大寿献锦州于大清,清军又攻克塔山。”

  “至此,明朝在山海关外已无寸地,清朝则完全占据辽地。”

  朱元璋:这是老天都要亡咱的大明,大明晚期本就风雨飘摇,结果祸不单行,年年大旱就已经够老百姓受苦的,还要来瘟疫,这谁能受得了,老天爷是要把大明朝往死里逼啊!

  他深刻的明白瘟疫是比大旱更加令人恐惧的灾难,老百姓一旦染上瘟疫就只能等死。

  这让他一瞬间想起小时候不堪回首的记忆,他们一家人就是因为染病死的。

  记得元朝末期,天下大乱。

  先是旱灾,接着是蝗灾,天下不知道多少人饿死。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

  当时无数人饿死路边,然后就产生了大疫,导致瘟疫流行。

  结果很不幸,他们一家就感染了瘟疫。

  短短半个月,他的父亲,母亲,大哥,都在那场瘟疫中去世了。

  亲眼目睹家人感染瘟疫而死,对他当时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让他深刻感受到瘟疫的大恐怖。

  现在听到主播提起河南瘟疫,让他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历史轮回的错觉感。

  当初元朝末年也是瘟疫横行,现在大明晚期也同样瘟疫横行,这种感觉让他心中难受。

  他刚刚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没几年,现在听到大明晚期的情形和元朝一模一样,他的心情格外悲痛。

  此时河南的老百姓一个个惶恐万分,听到以后要爆发瘟疫,吓得胆战心惊。

  要是大旱,他们还不会如此恐惧,可那是瘟疫,杀人不见血的瘟疫。

  光是听到瘟疫的名字就吓得六神无主,主要是瘟疫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实在是太过诡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稀里糊涂的死了。

  不过唯一让大家安心的,就是距离时间还早着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已经得到高产主粮作物的种子,要不了多长时间,像土豆和红薯这样的高产主粮将遍布全国。

  那个时候,他们就不用担心饥饿,自然也就不会有瘟疫爆发。

  崇祯:洪承畴,祖大寿,这两个贪生怕死的混蛋,朕看错你们了。

  他想发火,可却没有理由发火,只能憋屈的怒骂一句。

  这是以后才会发生的事,要是现在怪罪他们两人的话,好像也说不通。

  况且如今历史已经改变,以后估计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洪承畴战败被俘,他还能理解,也不指望洪承畴能做到兵败后自杀的壮举。

  可这个祖大寿是个什么鬼,直接跪地投降,把锦州送给满清。

  这完全就是妥妥的叛徒,要不是如今形势不好,不能轻易妄动,真想直接结果了祖大寿。

  祖大寿:这可如何是好,该怎么向陛下解释。

  此刻的他十分头疼,心如乱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明明他现在什么都没做,都是另一个他投降背叛的,可却要现在的他来背锅,真是比窦娥还冤枉。

  “1643年5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克武昌后,在此建立大西国,李自成则在襄阳建立新顺政权。”

  “崇祯帝听后大怒,并启用孙传庭为督师,命其率兵数千剿灭李自成。”

  “然而此时的剿灭无异于痴人说梦,李自成的兵力此时已经有不下20万,而孙传庭的关中劲旅秦兵仅有不到1万人。”

  “同年10月,孙传庭与李自成在潼关大战,孙传庭战败身死,李自成也长驱直入关中,不久后以此为都,并在次年的正月初一建立了大顺国。”

  孙传庭:好消息是后面放出来了,坏消息是以卵击石战死了。

  听到自己战败身死,他的表情很复杂,脸上难掩悲哀。

首节 上一节 12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