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23节

  “据说,万历皇帝对钱财的痴迷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而万历皇帝本人也被称为是明朝最会敛财的皇帝。”

  “万历考察各地官员的成绩不是看大家的政绩,而是看大家给他献上多少钱财,谁给的钱多,就表示谁更忠心。”

  “万历还动不动就伸手找太监要钱,给不出钱就打一顿。”

  “宫里妃子生孩子,皇子公主结婚之类的,他要求文武官员都要给份子钱。”

  “甚至为了搞钱,他堂堂一个皇帝,还卖官鬻爵,谁出的钱多,就让谁做官。”

  “明朝官员的工资本来就很低,他还到处克扣,官员一旦犯点错,他首先就是罚银子。”

  “他在很多地方都要收税,船只在长江上航行,甚至要收五六遍税收。”

  “发生天灾,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他还要收米税。”

  “为了敛财,他能开的脑洞都开了,他在皇宫设置商业街,开设店铺,自己做掌柜,让太监宫女来店里买东西。”

  “他还让皇家印刷局到处接单子,只要顾客给钱,就没有不敢印的,甚至还帮白莲教印刷了一批造反手册。”

  “为了搞钱,他还养成了一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抄大臣的家,抄出来的钱财,都进了他的小金库。”

  朱元璋越听越气愤,整个人气得浑身发抖,已经到了暴怒的边缘。

  他从未想过如此荒唐的事居然发生在大明,身为皇帝居然带头贪污受贿,这是何等的荒谬。

  整个大明,谁不知道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为了惩戒贪官污吏,他不惜把贪官污吏扒皮充草,就是为了震慑贪官污吏。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后代子孙,大明的皇帝,居然成了大明全天下最大的贪官,这让他制定的《大诰》仿佛就是一个笑话。

  连大明皇帝都带头贪财,试问哪个官员还愿意遵守《大诰》。

  要不是全天下老百姓都看着,他真想对那两个不肖子孙破口大骂。

  心里最委屈的就是万历,他在太后和首辅的管教下,老老实实的,哪里敢干出那些事。

  主播在讲述万历贪财的事迹时,万历身旁的张居正脸色阴沉得都快滴出了水。

  他自然不怀疑主播所说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荒唐事都是陛下以后干的。

  这让他完全不敢置信,陛下在他的教导下,俨然是一副明君的模样。

  可为何到了后面,陛下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主播继续将吏治腐败,到了大明后期,皇帝不理朝政,权力逐渐落入官僚手中。”

  “权臣与宦官集团则勾结党羽把持朝政,并从中中饱私囊。”

  “他们掌握着国家政权,骄横跋扈,大力搜刮民脂民膏。”

  “自上而下的层层压榨,使得平民百姓身上的赋税越来越重,阶级矛盾的不断加深,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此外,明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当时权贵豪绅大都通过各种方式广置庄田,他们一边占据着大量良田,一边又逃避赋税,致使本就少地的贫苦百姓们赋役更为沉重。”

  “许多农民都不得以纷纷选择逃亡,从而导致税收大量锐减。”

  “长期下来,积欠的税收越来越多,税收无法全额征收,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也陷入困境。”

  “到崇祯年间,国库已是毫无盈余,朝廷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只能不断剥削百姓,百姓交不上赋税只能被迫流亡,最后演变成起义。”

  “最初朝廷面对这些农民起义,采取招抚政策,起义军遇招就投降了。”

  “然而国家又没有足够的抚恤粮草,以致起义一直反反复复不能彻底解决。”

  “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降临,明廷因国库虚空无力赈灾,又导致大批农民起义爆发。”

  “而当时明朝还面临着另一个劲敌后金,为了解决这些战乱,明朝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三饷。”

  “但此举无疑是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农民起义与赋税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总之,吏治腐败使得大明财政崩溃,致使国库没有银子,导致后面的局势一步步恶化。”

  崇祯脸色复杂,主播所说的财政困局正是如今大明面临的情况。

  随着局势的越发严峻,可朝廷能够用的银子却越来越少。

  他之前还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现在终于明白了。

第153章 七千万两白银

  崇祯不是不知道有官员贪污腐败,可却始终以为只是部分官员。

  现在听了主播所说的,他终于深刻明白吏治腐败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用触目惊心都不足以形容。

  只是一时有些不敢相信朝堂的官员会腐败至此,尤其是东林党人给他的印象很好。

  清正廉洁,道德楷模,为国为民,这些都是他所看到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重用东林党官员。

  刚才主播也已经说过,东林党人和魏忠贤一样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

  这让他猛然发现,自己很可能被东林党人欺骗了。

  现在主播说吏治腐败是造成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那其中八成也包括东林党人的贪污腐败。

  崇祯:主播,官员贪污腐败真的有这么严重,以至于成了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他有些难以想象,即便官员贪污腐败,又能贪污多少,怎么就能让大明一下子轰然倒塌呢!

  说实话,苏晨对崇祯抱有深深的可怜。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不愿意相信事实,可见平时被朝堂上的官员欺骗得有多深。

  “贪污腐败已经不能用严重来形容,主播给崇祯陛下说个小故事,你就知道大明的官员有多么腐败了。”

  此话一出,崇祯还没有怎么样,周围的文武大臣一个个脸色大变。

  尤其是内心有鬼的官员,此刻已经面色惶恐,汗流浃背。

  “根据历史记载,说是在大明灭亡的最后几年,全国各处都在打仗,可打仗要钱,但那时崇祯已经没有钱了。”

  “在叛军快打到北京城的时候,走投无路的崇祯终于放下面子,言辞悲切的请求大臣捐款。”

  “当时崇祯表示,只需要把保卫北京城的军费凑齐就可以,要不了大臣多少银子,并且让大家不要紧张,姿态放得特别低。”

  “号召捐款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主动前来,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崇祯得知后热泪盈眶,当场封老头为锦衣卫千户。”

  “相比这个老头,不少大臣一个个腰缠万贯,表现却非常丢人。”

  “要说大臣一分钱没掏倒也不是,只是每人大概就几十、几百两的捐。”

  “作为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捐的银子算是比较多的了,可也只有区区五百两。”

  “相比之下,太监慷慨多了,东厂大太监的名声不好,富裕又吝啬,但起码还是捐了一万两,几乎赶上了大臣们的总和。”

  “全部捐款数凑上来一看,崇祯当场发火,大家捐的银子太少,都不够塞牙缝的,要求大家再捐一点。”

  “结果可倒好,那些朝廷重臣,平时人模狗样的,这会儿全换上了破衣服,有人生怕自己衣服破得不够厉害,还特地在上面挖了几个洞。”

  “更有甚者,在自家门口挂出‘此房急售’的招牌,表示业主急需用钱,宅院跳水大甩卖。”

  崇祯听到这里的时候,心中顿时火冒三丈,气得想杀人。

  敌人都打到北京城下面了,他号召大家募捐,可只有区区两万两银子,其中的一万两银子还是东厂太监一个人捐的。

  这两万两银子怎么可能保卫得了北京城,他绝不相信那么大臣只能凑出一万两银子。

  那些大臣平时一个个保家卫国的口号喊得倒是响亮,可到了节骨眼,真的要他们出一份力的时候,居然如此敷衍,丢出三瓜两枣就把他打发了。

  这一刻,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朝廷大臣的虚伪。

  兴许是感受到了陛下的怒火,各位大臣心虚的低着头瑟瑟发抖。

  虽说现在还没有发生募捐军费的事情,可真的到了那一步,他们也会像主播说的那样,捐个几百两银子应付一下。

  陛下向他们大臣募捐军费,只有脑子坏掉了,才会几万两几万两的捐,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这些银子都是他们贪污得到的吗?

  这要是人人募捐上万两银子,最后成功保卫了北京城。

  恐怕接下来,陛下就要找他们秋后算账了,说不定会以贪污腐败的罪名抄家。

  毕竟陛下的刻薄寡恩,哪个大臣不知道,袁崇焕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袁崇焕成功打退了金兵,保卫了北京城,可结果还是被陛下凌迟处死了。

  而且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大明都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拉都拉不回来,大明江山注定会被推翻。

  他们即便募捐了银子,那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根本就没用。

  还不如留着银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即便大明被推翻,也不过就是换一个统治者而已,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他们身为大臣,依旧是下一个朝代的大臣。

  他们不在乎皇帝是谁,只要能保住手中的财富,谁当皇帝对他们而言都没有区别。

  “大臣都不愿意募捐,崇祯无奈之下,找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想让岳父做个表率,带头多捐点。”

  “这个周奎原来是个街头算命的,女儿成为皇后,他也跟着飞黄腾达,成了百万富翁,在北京的富豪榜单里也能排得上名次。”

  “然而当皇帝女婿跟周奎要钱的时候,他却飙起了演技,堂堂的国丈,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一边趴在地上哭得满地打滚,还一边号丧一样的哭穷,直言家里穷得只能吃发霉的大米。”

  “周皇后觉得老爹实在是太丢人了,偷偷地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凑了五千两银子交给老爹,让他给崇祯撑点面子。”

  “有了钱,周奎倒是去了,可是五千两变成了三千两,另外两千,被他当回扣拿了。”

  “连堂堂国丈的表现都这么差劲,其他的大臣们也就可想而知。”

  “崇祯费尽力气,动员了文武百官外加太监,最后只凑到了二十万两银子。”

  崇祯:国丈,好,你很好。

  崇祯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这句话,眼中的怒火都要喷出来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岳父,堂堂国丈,居然如此无耻。

  不帮他也就算了,居然连皇后的银子都要克扣。

  说起来,岳父作为皇亲国戚,理应大力支持他募捐才是。

  毕竟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要是大明亡了,他这个国丈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周奎被主播当众点名批评,已是颜面扫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并非他不愿意出钱救大明,而是大明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首节 上一节 12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