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26节

  乾隆:原来大清发生这么多的天灾,并不是因为什么抢了大明江山,纯粹是小冰河时期造成的。

  让他松了口气的同时,他也非常好奇小冰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如此厉害,能够持续几百年。

  雍正:主播,为什么会有小冰河时期,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怎么持续时间这么长。

  这个问题不仅是雍正想问的,大明各朝的古人也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小冰河时期和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太阳活跃时,气温升高,太阳活跃性下降,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就会导致温度降低。”

  “而太阳的活跃性和这个世界的温度息息相关,太阳不活跃时,这个世界就会进入小冰河时期。”

  “在一万年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七千多年,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随后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从而造成粮食大规模减产,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饥民,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从竺可桢写的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

  “第一次小冰河期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饥荒造成的战乱导致国家人口急剧降低。”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东汉末年、三国、西晋这段时间,东汉末年的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

  “第三次小冰河期横跨唐末、五代、北宋初年,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

  “第四次小冰河期就是明末清初,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战乱损失的人口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听到主播说到小冰河和太阳活动有关系时,各朝古人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说法头一次听说,感觉非常新奇。

  而且关键是通俗易懂,大家基本上都听得明白。

  太阳活跃,温度就高。

  太阳不活跃,温度就低。

  这就好比白天太阳出来的温度比大晚上要高得多。

  可当主播说到历史上居然有四次小冰河时期,各朝古人一个个惊呆了。

  本来还以为小冰河时期只是明朝末年发生的,大家只是当一个故事在听。

  可听着听着,发现他们的时期也有小冰河。

  诸葛亮:我说天下大旱怎么持续了几十年,原来是碰上了小冰河时期,而且看样子还会持续到西晋时期。

  之前他就一直奇怪,这大旱持续的时间也太长了,明显有些不正常。

  纵观历史,就没有哪朝哪代的旱灾持续几十年的。

  要是小冰河时期的话,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只是让他忧虑的,是小冰河时期还会延续到西晋时期,也就是说旱灾还会持续几十年。

  这对天下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不过好在这场大灾难有了解决之道,那就是他昨天抢到的土豆盲盒。

  有了他抢到的土豆,再加上主公抢到的红薯,要不了多久,他们蜀国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吃上土豆和红薯。

  赵匡胤:原来朕的大宋也有小冰河时期啊!不过好在小冰河时期只是持续到北宋初年,也就是这两年就要结束了,真是可喜可贺。

  他之前没有仔细分析过天下战乱不断的深层次原因,现在知道了小冰河时期,他一下子醍醐灌顶,彻底搞明白了。

  北宋初年时期的老百姓得知小冰河就要结束了,一个个欣喜异常,恨不得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他们出生在战乱的年代,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时刻想着结束乱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太祖陛下建立大宋,他们也松了口气,终于是迎来了希望。

  可大家内心深处还是有浓浓的担忧,毕竟天下大旱还在持续,和平的局面随时会再次陷入战乱。

  但现在大家没有这个担心了,小冰河时期在大宋初年就要终结,这就意味着旱灾将成为过去,而他们也将彻底迎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崇祯:抗旱的高产作物土豆、玉米、红薯便宜了满清,明明是朕大明的东西,结果全部为别人做了嫁衣。不过,这一次肯定不会重蹈覆辙,即便小冰河时期还会持续,但朕丝毫不心慌,有了从主播那里抢到的高产主粮,朕肯定可以力挽狂澜,挽救大明于水火。

  一想到原先历史上的他不知道高产农作物就在大明,最后全部便宜了满清,他就郁闷不已。

  守着宝山而不自知,谁知道了都会郁闷的。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转变,他不仅有宝山,而且还是比原先更高产的宝山。

  “明朝末年,大量的自然灾害泛滥,可以说,几乎年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在华夏大地肆虐。”

  “崇祯在位十七年,年年大灾,各种雪灾、水灾、旱灾、蝗灾,连年发生,死伤无数。”

  “南京和北京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年间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数次地震,给明朝带来了大量物资损失,人员伤亡。”

  “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肆虐在底层的老百姓身上,几乎是一场天灾还没缓过来,又继续衍生出另一场天灾。”

  “天灾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饥民遍地,人吃人的人间地狱。”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饥荒引发的瘟疫,北京城之所以败得那么快,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瘟疫肆虐造成的。”

  崇祯:什么?主播,你是说瘟疫传到了北京城?

  之前他有听主播说过河南爆发过瘟疫,可那时候,他尽管悲痛老百姓被瘟疫折磨,但也仅限于此。

  可现在听到北京城也爆发了瘟疫,着实没把他吓得半死。

  那可是瘟疫,莫名其妙的感染,然后就快速死亡,比阎王爷还恐怖。

  阎王爷至少还有个形象,可瘟疫这东西太过邪门,看不见摸不着,连是什么样子都一无所知。

  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尤其是瘟疫这种杀人于无形的大恐怖。

  京城的大明百姓听到瘟疫二字,一个个脸色煞白,目露惊恐之色,显然是想到了瘟疫的可怖之处。

  一想到日后京城会出现瘟疫,大家被吓得六神无主。

  瘟疫这东西,人人谈之色变,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甚至已经有不少老百姓打算逃离京城,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虽说历史已经改变,京城以后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瘟疫,但保险起见,还是远离为妙。

  但也有一些京城老百姓不以为然,认为京城不会如历史那般发生瘟疫。

  毕竟之所以会发生瘟疫,是因为饥荒造成的。

  可陛下已经收缴了土豆和红薯农作物,过几年就可以全国各处种植,饥荒根本就不会再发生。

  天下老百姓人人有土豆和红薯吃,饥荒也不会再出现,瘟疫自然就没有了。

  “长期的旱灾导致田地欠收,粮食产量骤减,不仅给老百姓带来巨大影响,还使得老鼠也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鼠疫菌繁殖传染开来。”

  “找不到食物的老鼠大批涌进人类居住地,它们将自身携带的病毒传染到人身上。”

  “而人们又因灾荒四处迁徙流动,将病毒进一步扩大,于是一场明末大瘟疫就这样爆发了。”

  “疫情的肆虐,当时京城每天都有上万人死亡,甚至出现十室九空,无人收尸的悲惨境况。”

  “鼠疫传到北京后,造成了大批民众死亡,死亡人数就已经占了全城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除了京城,全国很多地方都爆发了鼠疫,让军队的士兵和战马几乎死绝,整个大明染上鼠疫而亡的人,数量高达千万。”

  主播的话,让崇祯时期所有古人的脑子嗡嗡作响,大脑一片空白。

  大家自然知道鼠疫的可怕,谈之色变都不足以形容。

  可万万没想到,大家还是低估了鼠疫的恐怖之处。

  上千万人感染鼠疫而死,光是想一想这个数字就令人头皮发麻。

  那可是上千万人,不是上万人。

  这一刻,崇祯时期全天下的臣民心生胆寒,害怕历史重新上演。

  就连之前乐观的以为不会发生瘟疫的人,此刻也都一脸恐惧。

  崇祯一脸痴呆的看向直播间,双眼无神,显然已经被上千万人死亡的数量吓懵了。

  别说是崇祯时期的古人,其他朝代的古人也满脸惊恐之色,纷纷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的朝代大多发生过鼠疫,只是没有明末时期那么严重。

  瘟疫自古以来就是无解的,沾之必死。

  从明末超高的死亡人数中,各朝古人再一次深刻意识到瘟疫的可怕之处。

  过了好半晌,崇祯才缓缓回过神来,只是脸上惊恐的表情还没有缓下去。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历史总结下来的经验。

  大明这几年,年年大灾,他也猜到会有瘟疫发生。

  他是知道瘟疫的恐怖之处,可到底还是低估了瘟疫,居然能造成上千万老百姓的死亡。

  听到数字的那一刻,他的心口绞痛,难以呼吸。

  那是上千万活生生的老百姓,就这样死于鼠疫,他难以接受。

  不过好在庆幸的一点,现在还没有发生如此惨绝人寰的悲剧。

  可随后他又想到一点,想要全国大范围种植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土豆红薯全国普及之前,饥荒依旧会每年发生。

  饥荒也伴随着鼠疫,尽管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可也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要是鼠疫万一失控,历史很可能重演,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可鼠疫是无解的难题,想要解决鼠疫,他也没有好办法。

  就在他不知所措时,一下子注意到了直播间的主播。

  瞬间就有了想法,他是不知道如何应对鼠疫,可主播想必有办法解决。

  崇祯:主播,朕担心大明爆发鼠疫,再次上演人间炼狱的惨剧,不知道主播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避免鼠疫。

  崇祯的话引得各朝古人眼睛一亮,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瘟疫不仅仅是明朝末年会发生的,他们的朝代也有可能发生瘟疫。

  要是主播有办法应对瘟疫的话,那他们也可以从中受益,以后发生瘟疫就有应对之策了。

  苏晨看到崇祯的问题后,在心中思考了片刻。

  他对鼠疫这方面知之甚少,只知道古代比较出名的瘟疫就是天花了。

首节 上一节 12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