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29节

  比拼综合力量,大明的力量远在后金之上,只要慢慢僵持下去,迟早会把后金拖垮。

  只是不知道后来局势越来越恶化,国内大规模农民起义,使得大明要两头作战,最终大明的力量一步步被蚕食。

  但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历史,那对后金的策略就要转变。

  趁着时间尚早,农民起义还没有出现势头,派遣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三人领兵五十万,直捣后金老巢。

  在大明举国之力的打击下,他就不相信后金还能存活。

  “后金到皇太极统治时期,皇太极励精图治,且优待汉族降官,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政策,逐步瓦解了明军军心。”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并将国号改为大清。”

  “为了应对大明内部的农民军,崇祯指派洪承畴围剿农民军。”

  “在洪承畴的率领下,即将要把农民起义军彻底剿灭干净的时候,清军突然向明军发起进攻,连连告捷,甚至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全,崇祯只好从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前线抽调出大量的军队返回保卫京师。”

  “由于皇太极的配合,农民军得以喘息的机会,再次做大做强。”

  “清军撤退后,崇祯再次调集兵力围剿农民军,眼看着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将要被明军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清军再向明朝发起了进攻,这又给了农民起义军带来了转机。”

  皇太极:朕虽然不是汉人,但熟读汉家典籍,还是知道围魏救赵的道理。

  以他们大清的国力,在辽东站稳脚跟就已经是极限了。

  他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战胜大明,还需要不停的削弱大明的力量。

  而大明国内爆发的农民军起义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大清和农民军有共同的敌人,属于天然的盟友。

  大明国内肆虐的农民军可以极大的削弱大明的实力,他们大清自然不可能坐看农民军被明军剿灭。

  大清和农民军两者的关系就是唇亡齿寒,在他们大清的实力足够强大之前,还需要农民军牵制大明。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坐看农民军和明军打得你死我活,在农民军快撑不住的时候,他再出来围魏救赵,帮助农民军获得喘息的机会。

  “1640年,皇太极为打通关宁锦防线,发动了一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大会战,称为松锦之战。”

  “皇太极率军围攻锦州,崇祯只能放下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暂且不管,集中了几乎全部明朝军队共十三万人,在洪承畴的率领下援救锦州。”

  “松锦之战历时两年,最终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明朝多年的精锐主力部队损失殆尽,钱粮损失无数,这几乎掏空了明朝的家底。”

  “战后,明朝关外铁骑损失殆尽,只剩下吴三桂退守孤城宁远。”

  “1644年,吴三桂献关降清使清军成功进占北京。”

  “随后清廷又发动一系列战争,平定了大顺、南明等政权,最终彻底取代大明帝国。”

  吴三桂:当年要不是李自成迫害本王的家人,本王也不会引清军入关。

  已经是大清平西王的吴三桂回想起当初投降清军的那一幕,还仿佛历历在目。

  当年京城被李自成攻破,而他的父亲被李自成施加酷刑,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副将刘宗敏强行霸占。

  一怒之下,他打开关门,引清军入关,就是为了给家人报仇。

  除了为家人报仇这个原因,他除了投降清军,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

  崇祯上吊自杀,意味着大明正式灭亡。

  在这种困境下,他面临艰难的选择,投降李自成,投降清军,自立为王。

  而他和李自成有生死大仇,不可能投降李自成。

  至于自立为王,也不现实,他的实力比不上李自成和清军。

  要是自立为王的话,他正好处于中原和东北关外之间的战略要地,势必会遭受李自成和清军的联合攻击。

  而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就是清军,所以投降清军是他最好的出路。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他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不仅剿灭了李自成报仇雪恨,还成为平西王保住了荣华富贵。

第157章 被吃垮的大明

  听着主播讲述后金如何一步步蚕食大明,最终窃取大明江山改朝换代,崇祯脸色很复杂,一时感慨良多。

  就那么不起眼的关外鞑子,人口少得可怜,最终居然可以入主中原,当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不过现在不会了,他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

  相反,他会重振大明,将大明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超越以往。

  他非常有信心做到这一点,知道历史走向以及解决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振兴大明绝非难事。

  大明灭亡的四个根本原因,现在主播已经告诉了他。

  接下来,就需要他好好想想对策,如何一个一个解决,让大明重新焕发生机。

  对于大明的灭亡,要说心情最复杂的,还得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亲亲苦苦打下江山,是为了让大明朝世代永存,让大明皇家子孙永享荣华富贵。

  可结果却落了个悲惨下场,大明朝都没了,想必朱家后代子孙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现在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他那个叫朱由检的后代说不定可以力挽狂澜。

  朱元璋:@崇祯,现在主播告诉了你历史走向,也有了土豆和红薯这样的高产粮食,咱相信你一定可以中兴大明,保护好咱朱家的子孙后代。

  崇祯:请太祖放心,我一定谨记太祖的教诲,中兴大明,庇护朱家子孙。

  苏晨看到朱元璋的弹幕,突然想起一点,大明王朝的灭亡,朱家子孙也有很大的关系。

  “说起来,大明之所以灭亡,洪武陛下也有很大的责任。”

  苏晨的一句话仿若石破惊天,令大明各朝的古人心头震动,尤其是大明各朝的皇帝。

  朱元璋一下子愣住了,他距离大明灭亡的时间有两百多年,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有他的责任呢?

  朱元璋:不知道主播何出此言,还请主播明说,咱听听有没有道理。

  “大明亡国的悲剧,与洪武陛下的一个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当年洪武陛下为巩固中央皇权,一口气册封了25个世袭罔替的宗亲藩王。”

  “显然洪武陛下不懂什么叫做几何倍增,于是吃垮大明财政的一大弊政就要从这25个宗亲藩王开始说起。”

  朱元璋一脸不相信,他不过是册封了25个世袭罔替的宗亲藩王,好让大明子孙世代享受荣华富贵,怎么可能会吃垮大明财政呢?

  天下老百姓何其之多,他不过才25个儿子,就算敞开了吃,也不可能吃垮大明。

  哪怕他的25个儿子特别能生,子孙后代又能有多少,偌大的一个大明朝还养活不了这么多张口吗?

  至于吃垮一词,他认为是主播夸大其词。

  崇祯深表认同,朱家的宗亲子孙已经成了大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压得大明喘不过气来。

  可他对此毫无办法,供养朱家宗亲子孙是太祖制定的祖训,任何人不能违抗祖训。

  “洪武陛下册封的这25个藩王,像种子一样陆续在大明各地扎根。”

  “这些没有兵权与参政权的王爷,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到了生育这件事上。”

  “于是这些家族开枝散叶,很快就繁衍出了数量惊人的朱姓子孙。”

  “藩王有多么会生孩子,主播简单的举一个例子。”

  “弘治五年,山西巡抚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奏报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喜得第94个孩子。”

  “庆成王朱钟镒死后,他的儿子朱奇滇继承王位。”

  “朱奇滇似乎想要和父亲分出高下,在33年时间里,他整整生出了100个孩子。”

  “除了长子世袭王位外,其余99人都被封为镇国将军。”

  “以至于每次庆成王家族聚会,同胞兄弟相互寒暄,需要熟人引荐,才知道对方姓谁名谁,可以说是千古未有的奇谈。”

  “尽管人形播种机庆成王是明代宗藩的一个极端缩影,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氏这一脉的生育能力确实非常强大。”

  朱元璋:生了100个孩子,这个朱奇滇是猪吗?

  听到此处时,朱元璋倒吸一口冷气,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人这么能生孩子。

  一个生了94个,一个生了100个,这对父子比老母猪都能生。

  此时此刻,他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虽然不清楚朱家子孙后代有多少人,但要是朱家子孙按照庆成王这么生的话,那子孙后代的数量难以想象。

  原本他以为,一个人能生十几二十个都算多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册封自己的25个儿子世袭罔替,毕竟25个儿子又能生多少子孙后代。

  可现在他不这样看了,他已经开始有点相信主播所说的。

  朱奇滇:什么人形播种机,主播说话太难听,本王之所以生这么多,是因为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朝廷大量的补助,生的越多,补助就越多。

  “从嘉靖朝开始,藩王和藩王子女的数量开始呈爆炸式增长。”

  “万历40年,仅记录在案的人数就高达10万人。”

  “到了明末年间,据统计洪武陛下子孙后代已经高达100多万人。”

  “这些皇亲国戚除日常的俸禄之外,还要拿着如婚丧、嫁娶、建造宫殿等各种补贴。”

  “这笔庞大的开支逐渐从万历年间占朝廷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一,发展到明末财政入不敷出的地步。”

  朱元璋:什么?100万?

  此刻的朱元璋如遭雷击,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

  100万朱家子孙彻底吓到他了,虽说朱家子孙后代多了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可问题是每一个朱家子孙都有大量的俸禄。

  要是这么算的话,他已经不敢想象朝廷每年光是给这些朱家子孙的钱财有多么庞大。

  尤其是到了明末,已经入不敷出,根本支付不起皇室宗亲的俸禄。

  这一刻,他深刻的理解主播的话,也难怪主播说朱家子孙吃垮了大明。

  “其实明朝宗亲的问题,每个当局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关键在于大家都是利益集团的一分子,没有人会拿自己开刀。”

  “只要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就是要与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作对,以至于到头来基本上是当朝皇帝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去解决提问题的人。”

首节 上一节 129/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