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44节

  刘彻:……

  各朝古人看得当真是过瘾,好戏一出接着一出。

  大家正在吃李唐皇家的大瓜,正吃得津津有味,又看到汉武帝和唐太宗两个千古一帝怼起来了。

  不过有些可惜,大家还想看两位千古一帝交锋,结果就熄火了。

  “武则天进宫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后来李世民病重,当时的太子李治入宫侍奉。”

  “也正是这段时间,两人建立了感情,李治对武则天心生爱慕之情。”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52岁的唐太宗李世民驾崩。”

  “按照惯例,武则天和一些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进入长安城的感业寺出家为尼姑。”

  “之后太子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而武则天也与新即位的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大唐时期的老百姓听到这里,一个个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可没有一个人敢多说什么,只能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已经包含了大家想说的话。

  老子病重,儿子趁机和小妈看对了眼,这种情节光是想一想就刺激。

  大唐的老百姓是看得津津有味,可大唐的皇家众人却脸色难堪,一个个郁闷不已。

  武则天一人侍二夫,本就是大唐不光彩的丑事。

  可如今却公之于众,大唐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让他们李唐皇家的脸面往哪里放。

  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也就是说,朕还有二十年的寿命,应该足够朕把大唐打造成万国来朝的贞观盛世。

  李治和武则天趁他病重胡乱勾搭,丝毫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他的心思全在自己贞观二十三年驾崩这件事上,二十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如何好好度过这二十年时间,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

  李治和武媚娘两人也是一脸尴尬之色,颇有些不自在。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如今闹得人尽皆知,他们两人可谓是颜面大失。

  但即便如此,他们两人也丝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武则天: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如今回想起当尼姑的那段经历,仿佛还历历在目。

  她进宫之后,就一直是才人,没有得到太宗皇帝的宠爱。

  眼看着太宗皇帝病重,她的处境越发危险。

  因为按照规矩,她没有诞下一子半女,太宗皇帝一旦驾崩去世,她就必须出家为尼,一辈子与青灯古佛相伴。

  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自己才二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华。

  让她一辈子待在感业寺诵经礼佛,她死都不愿意。

  还好在她快绝望的时候,那时候的太子李治出现了,让她看到了摆脱命运的希望。

  想要摆脱出家为尼的命运,唯有仅仅抓住太子李治这根救命稻草。

  于是,后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

  凭借着她的美貌与才智,让太子李治对她情根深种。

  后来她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期盼着已成为皇帝的李治可以救她出去。

  在感业寺的那段日子,是她最难熬的日子,害怕李治把她忘记,让她老死在感业寺。

  李治登上皇位之后,手上有一大堆政事要忙,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一直没有顾得上她。

  她在感业寺待了两年,彻底坐不住了,担心李治忘记了两人之间的露水情缘。

  为了让李治接她出去,她特意做了一首诗《如意娘》送进皇宫。

  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直到现在她还记得一清二楚,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女子思念情郎的忧愁悲苦之情。

  也正是因为这首《如意娘》打动了李治,让李治来感业寺接她回宫,从此开启了她传奇的一生。

  “650年,李治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去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相遇,两人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暗中让武则天留发,主动劝说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情敌萧淑妃。”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答应下来。”

  “651年,李治的服孝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

  “再次入宫的武则天因聪慧机敏,迅速打败萧淑妃,受到李治宠爱,被封为昭仪。”

  各朝古人对王皇后的决定颇感好笑,这是亲手送进宫一头猛虎,最终也把自己吃得一干二净。

  大家觉得王皇后要是知道武则天是日后的女皇帝,一定非常后悔当初愚蠢的决定。

  为了对付一只狐狸精,结果放进来一头猛虎,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正在被武昭仪打压的王皇后听到这里,整个人欲哭无泪。

  一想起之前愚蠢的决定,她就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萧淑妃是失宠了,可武昭仪得宠的势头比当初的萧淑妃更甚。

  此刻的她,悔得肠子都青了,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让武昭仪进宫。

  杨坚:还是李家人会玩,在尼姑庵都能玩出花来。

  感业寺是佛门清修之地,可他没想到李治都能在佛祖的见证下整出个孩子来。

  武则天一个尼姑都能干出这等大胆的勾当,也难怪后面敢篡夺李唐江山自立为女帝!

  雍正:武则天在感业寺怀孕的情节,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王皇后和萧妃失宠,对武则天进行诬告。”

  “但李治没有听信,唯独信任武则天。”

  “王皇后虽然失宠,但李治并未有废后的想法。”

  “655年,武则天生下了长女安定公主。”

  “在安定公主出生后一个月,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

  “王皇后离开后,李治与武则天却发现女儿遭到杀害。”

  “询问周围的人,他们都称王皇后刚刚来过。”

  “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李治认定是王皇后杀害了公主。”

  “而王皇后无法自证清白,李治开始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

  听到这里,各朝古人吵翻了天,对于此事分成两派。

  一派是认为王皇后太恶毒,连一个月大的婴儿都下此狠手,真是丧尽天良。

  另一派则认为王皇后是被人陷害的,毕竟一个正常人不会蠢到这种地步的。

  哪怕再怎么想杀害公主,也不会大摇大摆的跑去亲自动手,怎么着也得背后动手。

  两方争论不休,吵得不可开交,恨不得打起来。

  李世民:朕怎么看都觉得其中有问题,凶手不像是王皇后干的,反倒像武则天干的。

  他怎么也不相信身为一个皇后,居然愚蠢到这种起步,跑到武则天寝宫害死婴儿。

  毕竟寝宫都有宫女太监,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王皇后来过寝宫。

  这样一来,王皇后就相当于告诉大家,是她害死孩子的。

  所以这种推论漏洞百出,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孩子是别人害死的,正好栽赃嫁祸给王皇后。

  根据目前来看,最大的嫌疑就是武则天。

  毕竟案发地点在武则天的寝宫,别人也很难混进去,只有武则天才有这个机会。

  而且整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就是武则天,所以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武则天。

  可他一想又觉得不对,公主是武则天亲生的,怎么可能有母亲亲手害死自己的孩子呢?

  虎毒不食子,哪怕武则天再心狠手辣,也不可能杀害自己的孩子。

  这不禁让他疑惑,那孩子是谁害死的,难不成是第三人?

第172章 废王立武

  武媚娘生下安定公主,王皇后来看过公主后,公主就遇害了。

  对于此事,各朝古人纷纷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认为王皇后心思歹毒的,也有认为王皇后是被人陷害的,说什么的都有。

  唐高宗李治看到大家在直播间发表的各种评论,也不禁深思安定公主是不是被王皇后害死的。

  毕竟前脚王皇后刚来,后脚公主就暴毙了,王皇后的嫌疑是最大的。

  记得当初看到安定公主暴毙的那一刻,他怒火攻心,找来王皇后对峙。

  但王皇后无法自证清白,这也让他认定王皇后就是害死公主的凶手。

  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王皇后是不是凶手不好说,毕竟大家说的不错,王皇后不会愚蠢到跑去武媚娘寝宫杀害公主。

  如今看来,王皇后更像是被人陷害的,背了这口黑锅。

  至于幕后的凶手,他下意识的看了看身旁的皇后武媚娘。

  要说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现在的皇后武媚娘。

  他当初看到公主暴毙的那一刻,直接就认定王皇后是罪魁祸首,根本就没有怀疑过武媚娘。

  一是那时他并不喜欢王皇后,所以打心底不相信王皇后的话。

  二是他深爱着媚娘,更不会怀疑媚娘下此毒手。

首节 上一节 14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