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29节

  “某天忽然得到一个消息,朝中派人让他去长安继承皇位。”

  “这个突然到来的消息,可结结实实的吓了刘恒一跳,可能刘恒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当上皇帝。”

  “刘恒收到了这么大的消息,并没有急着要去长安。”

  “此时的刘恒年仅二十来岁,而他的表现却远超于他实际年纪一般的沉稳冷静。”

  “他并没有被这个当皇帝的消息冲昏头脑,这个消息如果换成别人的话,早就迫不及待了。”

  “虽然之前的刘恒在代国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对朝中的局势一直洞若观火。”

  “刘恒他知道此时朝中的大权都掌握在那些开国功臣的手中,吕氏家族在朝中的势力那么大,都能被他们给扳倒,这个突然砸在头上的皇位是不是陷阱呢?”

  朱棣:不愧是汉文帝,考虑事情就是周到,即便面对惊天大消息也能沉着稳定。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听到皇位落在自己头上,肯定早就迫不及待的去继承皇位了,哪里还会考虑其中有没有诈。

  天底下最大的诱惑就是皇位,每个人都想当皇帝。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一般人是无法保持冷静的。

  哪怕明知道其中有诈,在无法抗拒的诱惑之下,也会奋不顾身的跳进去。

  可汉文帝不是一般人,会在巨大诱惑之下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其中有没有陷阱。

  毕竟一群开国功臣除掉吕家人之后,突然通知汉文帝去长安继承皇位,很难说其中没有陷阱。

  有可能开国功臣把汉文帝骗去长安,然后把汉文帝一网打尽。

  又或是功臣只是看中汉文帝根基薄弱,想要架空汉文帝,把汉文帝当成傀儡。

  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汉文帝小心谨慎了。

  “刘恒先是找到了他在代国的团队班子,当时他的手下张武一些人商量说这个皇帝不能当。”

  “朝中的那些大臣都是刘邦时期的大将,以他们的军事能力跟政治手段,他们不仅仅是想当大臣那么简单,他们刚刚血洗京城,他们邀请大王去当皇帝,这不可信。”

  “而这时候有一个人看得更加透彻,他就是宋昌。”

  “宋昌他言明张武他们说的都不对,高皇帝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各国之间的形势犬牙交错,互相制约。”

  “现在刘氏的根基坚如磐石,天下人都觉得刘氏强大。”

  “而汉朝建立之后废除秦朝的苛政,对百姓们是非常的好,天下的人心都向着刘氏。”

  “现在天下的刘姓宗室跟大臣们互相制约,他们不能拿大王怎么样。”

  “而且大王的美名早早已经传遍天下,那些大臣也是顺应天下的人心,所以想迎接大王去当皇帝,不要再怀疑了。”

  “代国的会议结束过后,刘恒还是犹豫不决,他去找到了他的母亲薄太后商量。”

  “薄太后找人占卜卦象,卦像显示刘恒能当上天王。”

  “刘恒疑惑,本人已经是王了,还当什么王,占卜的说天王就是天子。”

  “后来薄太后又派她的弟弟薄昭去找到周勃,周勃把所有的原因都告诉了他。”

  “薄昭回到了代国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让他们不必怀疑什么,这回刘恒才放下心来去长安登基。”

  “就这样,刘恒带着他的团队班子去了长安。”

  李世民:汉文帝倒也小心谨慎,不过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虽然最后那帮老臣的确是真心实意的邀请汉文帝去当皇帝,但站在汉文帝的角度来看,其中有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毕竟汉文帝在山西当代王好好的,那帮老臣诛杀吕家人后,突然邀请那时毫不起眼的汉文帝去长安登基称帝,怎么看都不寻常。

  要是他身处其中,也不会轻易相信那帮老臣的邀请。

  谁知道那帮老臣会不会造反,想要把他骗去长安杀掉。

  或是看他没有根基,想要借此操控他,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

  不过宋昌所说的虽然很有道理,开国老臣和刘氏宗亲相互制约,也不能拿汉文帝怎么样。

  但还是薄太后想得周到,直接派人去询问那帮老臣事情的来龙去脉。

  汉文帝虽然年轻,但那般谨慎小心,也足以看出汉文帝确实是当皇帝的料。

  “临走的时候刘恒笑了,拍了拍宋昌的肩膀,直言道真让你给说中了。”

  “因此走的时候,刘恒带着他坐着同一辆车。”

  “但是刘恒入了关中之后,刘恒并没有放松戒备。”

  “刘恒先是派宋昌去前面打探了一下情况,宋昌到了长安的渭桥,群臣们都在那里迎接。”

  “宋昌回去告诉刘恒,这回刘恒才放心。”

  “刘恒到了渭桥之后,所有的群臣都拜见他,刘恒立马下车回礼。”

  “大臣们看见这个新来的皇帝很是谦卑随和,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类型。”

  “而这时候周勃出来了,他想要单独跟刘恒说话。”

  “这时候的宋昌突然出来,宋昌直接表明立场,公事就在这里说,要是谈私事的话,大王不接受私言。”

  “这一下表明了刘恒的态度,不卑不亢,谁知道周勃要把刘恒拉过去讲什么潜规则。”

  “这时候的周勃很是尴尬,他跪在地下献出了玉玺。”

  “这玉玺看见谁不眼红,但不得不佩服刘恒的沉稳。”

  “刘恒立马推开玉玺,等到了代王府邸再说。”

  “后来到了代王府邸的时候,陈平、周勃、刘章等人再次请求刘恒登基。”

  “刘恒表示江山社稷的大事,自己恐怕没有这个才能,让他们再看看有没有比他更适合的,自己实在不敢当。”

  “这群臣们听到了这句话,全都伏在地上,再次请求刘恒担任皇帝。”

  “就这么刘恒还是推让了三次,刘恒这一番推让,弄得跟自己不想当皇帝一样,这都是大臣们求着他来当的。”

  “历史上也有很多三封三让的例子,这个时候陈平说了,我们都是认真考虑过的,天下的诸侯跟万民都觉得大王最合适,希望大王能答应我们的请求。”

  “刘恒表示如果宗室将相诸侯们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那他就不再推辞了。”

  “这么一番繁琐的流程下来,刘恒终于当上了皇帝。”

  各朝的老百姓虽然看不懂汉文帝为什么一再谦让,但他们非常钦佩汉文帝。

  不仅仅因为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他们更加佩服的是汉文帝在皇位面前,还能如此谦虚谨慎。

  这要是换了他们,在老臣邀请他们去当皇帝的那一刻,就屁颠屁颠的跑去了,哪里还会一再推辞。

  天底下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他们要是有这个机会的话,自问是做不到汉文帝那般谦虚的。

  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但各朝一些聪明人却能看出汉文帝此举的深意。

  汉文帝一再谦让,无非是在和那帮老臣相互较量,并且取得了上风。

  要是那帮老臣让汉文帝当皇帝,汉文帝直接接受了,那这个皇位是那帮老臣给汉文帝的,因此汉文帝必须承下他们的人情,以后汉文帝需要偿还那帮老臣的人情。

  可现在汉文帝三次推让,是那帮老臣求着汉文帝当皇帝的,汉文帝接受皇位是在帮助那些老臣,这样一来汉文帝自然就不需要还人情了,也就可以避免受那帮老臣的掣肘。

  所以别以为汉文帝是在做无用之举,其实双方已经在明争暗斗了。

  “回顾汉文帝上位的这个过程,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在整个过程当中,运气真的是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薄姬这么一个母亲,或者刘泽当时没有说那句话,亦或者刘恒隐忍的差一点直接被吕后干掉了。”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刘恒最后都不可能继位皇位。”

  “但是最后,刘恒偏偏躲过了所有的麻烦,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这运气无疑是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除了运气之外,刘恒自己确实也厉害。”

  “别的不说,光是隐忍十多年不被吕后干掉,这就已经很厉害了。”

  “而刘恒入京之后,能够避免被大臣们架空,成功坐稳皇位,那就更是刘恒的手段了。”

  “所以说,没有运气,刘恒不可能当上皇帝。”

  “但是如果单靠运气的话,刘恒同样也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在刘恒登基的路上,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从大汉开国以来,曾经历过清理异姓王、吕后专政、诛吕之乱种种血腥的斗争。”

  “而从刘恒继位之后,大汉的风气从此焕然一新,国家在他的治理下,一个历史上的盛世即将到来。”

  刘恒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很多人说他登上皇位只是靠运气。

  他也承认运气是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聪明才智。

  要是他自身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是当了皇帝,也会被那帮老臣架空皇权,从而成为他们操控的傀儡。

  不过不管怎么说,天命在他,他最后成为胜利者。

  成为皇帝固然值得高兴,但他更知道,成为皇帝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当皇帝容易,怎么当好这个皇帝可不容易。

  唯有治理好这个国家,让大汉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他当皇帝的追求。

第221章 十个图书馆名额

  刘恒的登基之路让吕后颇感意外,她没想到一个毛头小子这么出色。

  在她的眼中,一直没有把薄姬和刘恒这对母子放在心上。

  毕竟薄姬一直不受刘邦恩宠,自然威胁不到她的地位。

  由于刘邦不待见薄姬,连带着也不待见代王刘恒。

  在大汉朝,薄姬和刘恒这对母子就一直是透明人的角色,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也正因如此,她才没有把过多的目光放在这对母子身上。

  可现在看来,刘恒这个小子出色的不是一星半点,远超她的儿子刘盈。

  刘恒还没有登基,就能在和老臣交锋中取得上风,没有被这帮子老臣架空皇权。

  这一点在她看来,足以表明刘恒的优秀,天生有做皇帝的天赋。

首节 上一节 229/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