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06节

  “先前说好了奉军不入关,现在怎么入关了,大骂张作霖不讲究。”

  “对于冯玉祥的不满,张作霖当然是不在乎的。”

  “我现在兵强马壮,连吴佩孚都被我干趴下了,你冯玉祥算老几?”

  “我还明确告诉你了,奉军不仅要入关,接下来还准备一统天下。”

  “面对张作霖的恃强凌弱,冯玉祥想了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主动让出了北京。”

  “不过冯玉祥也不是吃亏的性格,为了制衡张作霖。”

  “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打算借国民党的招牌笼络革命派。”

  “孙中山北上之前,冯玉祥还需要为自己营造革命人设。”

  “毕竟他之前是军阀,连同盟会成员都不是,现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没有相信。”

  “那么冯玉祥要怎么打造人设呢?这个时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为旧势力代表的溥仪。”

  “11月5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逐出紫禁城。”

  “驱逐溥仪事件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效果是真不错。”

  “大家见冯玉祥不卖遗老遗少和保皇党人的面子,与北洋军阀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冯玉祥也因此成为孙中山在北方的名义代表。”

  冯玉祥:我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个时空的隆裕太后在弹幕上大骂他不信守承诺,但他丝毫不在意。

  隆裕太后和国民政府签订了《清皇室优待条件》,允许溥仪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将溥仪撵出北京城。

  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自己的革命人设。

  而是溥仪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这才将溥仪赶了出去。

  溥仪总觉得自己不能行驶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政府的牺牲,因此仗着《清皇室优待条件》找民国政府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可随着军阀混战,国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给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些拖延和减少。

  可结果溥仪大发雷霆,还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严重损毁国民政府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仪还一心想着复辟,在满清遗臣的帮助下率领五千辫子军复辟称帝成功。

  不过好在这场复辟闹剧仅仅十二天就被镇压了,逼得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之后溥仪不断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溥仪的这种行为让大家都很担心,觉得待在紫禁城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且溥仪还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画大肆倒卖,使得国宝文物流落到海外,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此种种,他把溥仪驱赶出紫禁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头是段祺瑞、孙中山和张作霖。”

  “孙中山远在广州,对北方是鞭长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系的实力也偏弱。”

  “因此张作霖早先并没有打算与段祺瑞、孙中山平分胜利果实,他想的是入关之后一手遮天,独霸北洋政府。”

  “然而时局被冯玉祥这么一搅和,张作霖也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段祺瑞给抬了出来,担任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所谓临时执政,就是张作霖无意操控中央,只是情势所迫,让段祺瑞临时出来撑撑场子。”

  “等孙中山到了北京,大家再组建联合政府。”

  “不过,张作霖抬出段祺瑞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渡,他的真实意图是联合皖系制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陆军部大礼堂宣誓就职。”

  “随后,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开了个会,划定各自势力范围。”

  “山东、安徽、江苏归皖系,西北一片归冯玉祥。”

  “华北对半分,北京、保定由国民军控制,天津及其他地方由奉军控制。”

  “这个划分方案明显奉系不利,张作霖没有捞到实质性的好处,但这正是张作霖的精明之处。”

  “因为安徽、江苏当下都在直系手上,他把皖系推到前面,自己随时都可以玩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月7日,段祺瑞下令罢免江苏都军齐燮元。”

  “齐燮元不服,自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决心联合浙江的孙传芳,力拒皖奉联军南下。”

  “段祺瑞玩政治很有一手,他见江浙联手,便把齐、孙分别处理,授予孙传芳恪威上将军勋位,还派人给孙传芳送去珍宝。”

  “孙传芳获利颇多,加之他本来也不想对抗张作霖和段祺瑞,便转变了态度,宣布中立。”

  “没了孙传芳的支持,齐燮元陷人孤立。”

  “1925年1月,奉军张宗昌部和皖系卢永祥部南下。”

  “由于张宗昌早年在江苏当过师长,江苏本地武装见到混世魔王来了。”

  “要么投降,要么让路,要么仓皇出逃。”

  “一时间,齐燮元沦为光杆司令,被迫下野,流亡日本。”

  张作霖:从始至终,我奉行的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略方针。

  他能从蜗居东北的奉系小军阀,成为直奉大战最后的胜利者,多亏了这种战略方针。

  有足够的实力,自然毫不客气的抢地盘,快速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可要是实力不允许,那他就选择低调,让其他势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看来,他的这套战略方针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

  虽然在直奉战争中胜利了,致使他奉系的势力范围一举达到了巅峰。

  但他丝毫高兴不起来,反而内心有着深深的担忧。

  原因很简单,奉系阶段是北洋时期最后的阶段,再后面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最后还是败了,而胜利者则是南京的国民党。

  “江苏和安徽是连着的,江苏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系势力由山海关一路延伸到了长江下游。”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经日本辗转抵达北京。”

  “当天的前门车站外,约有30万北京市民集聚欢迎,可谓人山人海。”

  “孙中山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冯玉祥的话语权。”

  “不过还没等孙中山有所作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孙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就因为左右之争陷入混乱。”

  “见形势有利,张作霖联合段祺瑞又把冯玉祥踢出北京,撵到了张家口。”

  “张作霖、段祺瑞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为当时冯玉祥的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屯垦督办。”

  “一个本该在张家口办公的西北督办,成天在北京待着,完全不像话。”

  “临行之前,冯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仅靠察、绥地区的税收养不活几十万国民军。”

  “为了给部队寻找出路,冯玉祥便会务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还请苏联派军事顾问到国民军做指导。”

  “就这样,冯玉祥与苏联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即便搭上了线,苏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为冯玉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见冯玉祥暂时构不成威胁,张作霖便开始专心对付皖系。”

  “1925年4月,张宗昌故意把部队集中于徐州附近,暴打了山东的皖系部队。”

  “段祺瑞惹不起奉系,只好将山东督军郑世奇调往安徽,改派张宗昌为山东军武督办。”

  “张宗昌这次撒泼只是试水,看到皖系好欺负,张作霖也不客气了。”

  “很快,江苏督军卢永祥和安徽都军郑世奇受到奉系排挤,黯然去职。”

  “挤走了皖系,奉系也达到了顶峰,控制的地盘除了东四省外,还有直隶、山东、江苏、安徽。”

  “其势力所及,北到黑龙江,南到长江下游。”

  “全国几乎三分之一的繁荣地区都在张作霖的掌握之下,奉系的势力至此达到了巅峰。”

  孙中山:1925年与世长辞,这么说的话没几年可活了。

  骤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他要说不落寞是不可能的。

  毕竟伟大的革命事业还没有完成,他还不想那么早离世。

  可哪怕他再不愿意,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选择坦然接受。

  不过话说回来,他倒也没有太过伤感。

  毕竟自己身体状况怎么一回事,他非常清楚,也早就知道时日无多。

  能在临死前得知革命事业取得成功,他已经非常满足了,再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张作霖的奉系势力达到巅峰,但这个天下最后依旧是他革命党的。

  北洋时期之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也就意味着最后革命党打败了张作霖,统一了全中国。

  再没有什么消息能比革命成功更令他高兴的了,尤其是在临死前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第253章 卖国贼溥仪

  直奉大战,最后以吴佩孚的失败告终。

  这个结果对于北洋时期的人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原因很简单,就目前的乱世而言,吴佩孚是最有能力统一全国的。

  大家早就受够了连年战乱,无时无刻不期待着有人能够统一全国,让他们能够过上安定的日子。

  现在最有希望横扫天下的吴佩孚败了,这也就意味着动荡的年代还将持续。

首节 上一节 30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