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28节

  没过多久,还真被徐二牛找到一个摆放中国古典小说类型的书架。

  徐二牛在这个书架上发现两本熟悉的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之前天幕有播放过相关的电视剧。

  决定好后,徐二牛抽出两本小说,带着儿子找好位置后,津津有味的翻阅起来。

第264章 明初四大案

  大明,南京。

  皇宫,奉天殿。

  大殿之内,文武百官正在商议国事,朱元璋庄严的端坐在龙椅上环顾四周。

  由于最近国事繁忙,要处理的政事太多。

  这才导致早朝上到现在,外面都快日上高头了。

  可尽管在场大臣讨论得异常积极,但每个大臣脸色的焦急肉眼可见。

  别说是这些大臣了,就是高高在上的朱元璋本人也时不时的看向外面,同样是一脸着急之色。

  大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的心思不在这里,而且全部飘到皇宫外的大明图书馆去了。

  大明图书馆经过一整晚的整理,今天早上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

  这会儿,大明图书馆肯定爆满,全城的老百姓都蜂拥跑过去了。

  毕竟大明图书馆对大明有非凡的意义,可以说是大明最重要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比皇宫还要重要,大家如此疯狂又热情的跑去图书馆也是理所当然。

  要不是紧急的国事重要,奉天殿的所有人恐怕早就赶去大明图书馆了。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大明图书馆就是圣地般的存在,必须要前往的地方。

  尽管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想法,恨不得大明图书馆开放那一刻就赶去瞧个稀奇。

  但他深深的明白,大明图书馆已经开放,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但眼前的政事必须紧急处理,半点也耽误不得,不然容易影响到大明的发展大计。

  下面的大臣在出言献策,位于一众大臣最前面的太子朱标则是时不时的参与讨论,以便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完美的策略。

  朱元璋见到这一幕,无不欣慰的点了点头,看向太子的目光甚是柔和。

  标儿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也是钦定的大明接班人。

  现如今经过一番历练,标儿也越来越能够娴熟的驾驭这些大臣,也让他更加放心未来把江山交到标儿手上。

  半个小时过去后,今天的要紧政事终于处理完了。

  这个时候,在场的所有文武大臣纷纷把目光看向最上面的皇上,一个个期待万分。

  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心里想的是什么,也就不再耽误时间,当即起身带领着众人出发前往大明图书馆。

  朱元璋:标儿,过来,跟在父皇后面,咱们现在就赶去大明图书馆。

  朱标快步跟上朱元璋的步伐,满脸激动的望向大明图书馆的方向。

  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知识,也有他想要寻找的答案。

  其实不仅是他,在场的大臣,哪怕是朱元璋本人也有疑惑想去大明图书馆寻求答案。

  就对朱元璋而言,他最关切的就是关于自己的历史记录,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登基称帝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

  之前他运气好,抽到主播的红包,得以向主播提出一个问题。

  那个时候,他原本是想询问主播关于自己的历史走向的。

  这样也好心里有个数,可以从容不迫的应对未来发生的一切变故。

  但考虑到标儿之死一直困扰着他,于是也就向主播询问标儿死讯的具体缘由。

  而现如今,大明图书馆里面有八千万册书籍,肯定会有关于大明历史介绍的相关书籍。

  于是乎,朱元璋带领着一大群人乌泱泱的快步赶去大明图书馆。

  这一路上,原本繁华的大街此刻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显然全城的老百姓都去图书馆看热闹了。

  很快的功夫,朱元璋一行人就来到大明图书馆,只见广场上站满了老百姓,嗡嗡的嘈杂声响彻全场。

  大家看到当今皇上来了,立马识趣的安静下来,以免惊扰了皇上。

  朱元璋这时候没有功夫理会在场的老百姓,带着标儿等人直接朝着图书馆大门口走去。

  整个南京城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而大明图书馆的容纳人数是有限的。

  于是就需要分批进去,等在图书馆里面的人出来后,再放人进去。

  也正因如此,这才造成了大量的老百姓在外面等候的盛况。

  朱元璋:皇后在哪里?带咱过去。

  朱元璋来到大门口,让门口的侍卫带他去找马皇后。

  在大明图书馆开放的时候,马皇后就先一步过来了,这会儿应该在图书馆某个角落看书学习呢!

  侍卫在前面带路,而朱元璋一行人跟在后面,环顾四周打量着图书馆内部的环境。

  原本空荡荡的图书馆,现在所有的书架已经全部摆满了书籍,放眼望去异常壮观。

  整个图书馆非常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座位上坐满了看书的老百姓。

  朱元璋见到老百姓刻苦学习的一幕,极其欣慰的点了点头。

  大家如此努力用功,大明的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在侍卫的带领下,朱元璋等人来到三楼的某个区域。

  朱元璋:妹子,再看什么书呢,看得这么认真,咱来了都没注意到。

  朱元璋穿过一排排书架,一眼就看到正坐在窗边认真看书的妹子。

  马皇后所在的区域已经被封锁,由侍卫严密看守,在场区域就只有马皇后一个人在聚精会神的看书。

  马皇后:重八,你快来看这本书,是介绍我大明初期的历史。

  朱元璋一听,脸色一喜,大步走上前去。

  自家的妹子和他想到一块去了,他也正想看看大明开创之初的相关历史,也好从中知晓后来都发生了什么。

  尽管天幕出现之后,整个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但依旧是可以当个参考的。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

  他一下子就看到妹子手中书籍的名字,当即就好奇的接过来查看。

  原本跟在朱元璋身后的一众文武大臣还好奇马皇后手上拿的是什么书籍,可在听到皇上口中所说洪武四大案五个大字时,一个个被吓得胆战心惊,双腿都忍不住颤抖。

  洪武四大案仿佛有某种魔力,令在场的文臣武将面面相觑,皆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恐。

  前年才刚刚发生胡惟庸案,皇上下令处死了三万多人,至今还让在场大臣心惊胆寒。

  一个胡惟庸案就让他们心生恐惧,现在洪武四大案意味着未来还会发生三个大案。

  要是按照胡惟庸案的杀人程度,也就意味着后面的三大案将要死亡近十万人。

  一想到这个恐怖的死人数据,在场的大臣无不心肝俱裂。

  甚至有几个胆子小的大臣已经被吓得瘫倒在地,一股暖暖的液体从裤裆处流出来。

  他们非常清楚,要是按照十万死亡人数来看的话,在场的大臣估计有一大半在劫难逃。

  倒也并不是大家杞人忧天,而是胡惟庸案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他们头上。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是快步走到父皇身后,打算看个仔细。

  胡惟庸案被牵连的人数众多,他不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悲剧发生。

  当初父皇为了废除丞相制,加强皇权,专门拿胡惟庸开刀,他是有阻止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也不愿意父皇大开杀戒,滥杀无辜。

  可最终还是没有拦住父皇,致使三万人受胡惟庸案的牵连被诛杀。

  要是按照胡惟庸案的三万死亡人数来计算,未来将要发生的三大案死亡人数恐怕无法想象。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阻止父皇再行大开杀戒之举。

  朱元璋全神贯注的沉浸在洪武四大案中,丝毫没有注意身边其他人的情况。

  洪武四大案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书中介绍的情况和他所导演的一模一样。

  他之所以要发动胡惟庸案,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胡惟庸案后,他对中央朝廷统治机构进行了改革。

  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六部。

  而六部尚书直接对他负责,加强中央的集权。

  看完胡惟庸案的详细介绍后,他继续翻看还没有发生的三大案,这才是他需要重点关注的。

  胡惟庸案过后就是空印案,所谓空印,指的是在空白文书簿册上加盖官印,也就是一张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件。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只为盖个官印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来回跑,显然极不现实。

  浙江、江苏等靠近南京的省份还好,云南、四川等省份,派人跑一趟南京动辄需要数月,重填一次数据便回本省重盖一次官印,往往小半年就过去了。

  所以,随身携带多份已经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就成了一种全国通行的普遍做法。

  书中记载,洪武十五年,户部考校钱粮册书时。

  他发现空印文册这种做法,怀疑这背后存在着普遍的贪污腐败与作奸犯科。

  于是震怒之下,将所有涉事官员抓捕。

  空印案共计约有数百人,冤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而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空印案后,他为了避免再出现盖空白文书的情况,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以便核对。

  此举加强了朝廷对地方行文的控制,有效补充了明代的文书用印制度。

  看到这里,他不由得皱紧眉头,到现在他倒是从未发现下面官员有空印的做法。

  可按照书中的介绍,空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下面官员心照不宣的做法。

首节 上一节 32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