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3节

  黄承彦:还是我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了诸葛亮前途远大。

  其实很早之前,他就听说过诸葛亮的名气。

  那个时候,他就有意认识这种青年才俊。

  在见过诸葛亮其人后,经过一番交谈,诸葛亮确实如传闻中那般才华横溢。

  也正因如此,他才把女儿嫁给诸葛亮。

  在知道诸葛亮以后的伟大成就后,他就明白自己所做的决策有多么正确。

  虽说之前观看的三国演义有戏说的成分,很多情节做不得真,但诸葛亮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却是真真切切的。

  对于诸葛亮的才华,他是最有发言权的,非常认可诸葛亮这个女婿。

  甚至于他认为在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

  毕竟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曹魏用兵的情节就可见一二,虽然略有改编,但对抗曹魏的整体方向是不会有错的。

  面对综合实力数倍于己的强大的魏国,诸葛亮以攻为守,主动向曹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且能做到进退自如,打得有来有回,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就这样厉害的女婿,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与刘备相遇。”

  “不过对于这两人的相遇,史书记载有两种说法。”

  “一是刘备屯驻新野,司马徽、徐庶分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是卧龙,能助刘备安定天下。”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劝刘备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可以谋取天下。”

  “另一种说法为诸葛亮认为曹操刚刚安定河北,下一个进攻的地方一定是荆州。”

  “但时任州牧刘表不通晓军事,所以诸葛亮先去找刘备,想让刘备守卫荆州。”

  “一开始,刘备只是以普通待客之礼设宴接待诸葛亮及其它宾客。”

  “宴会结束后,诸葛亮独自留下没有离开,此时才有机会与刘备展开深入交谈,并受到刘备的礼遇。”

  “后来,诸葛亮为好友刘琦献计助其逃离襄阳。”

  “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即位,当曹操攻打荆州时纳城投降。”

  “诸葛亮与刘备南行避乱,此时孙权正在柴桑拥兵观望。”

  “诸葛亮亲自劝说孙权,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据荆州,孙权也难以自保,为此孙权应与刘备结盟共御曹操。”

  “孙权认同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领三万水军与诸葛亮回去支援刘备。”

  “后刘孙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在我们后世可谓是家喻户晓。”

  “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并从这三郡征收赋税为刘备充当军资。”

  孙中山: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个封建制时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后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热忱的颂扬和怀念,在我国封建制时代实在是少有的。

  他纵观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绩,处处体现着诸葛亮的优秀品德。

  这些优秀品德,可以归结为修身养德、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

  当然了,诸葛亮最让他看中的一点,就是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远大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这些精神实际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将永远昭示后来者,就比如深受影响的他自己。

  三国混战,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天下大一统,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也一直激励着他。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实现整个中华的统一,他也必将为了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相遇的两种说法不管哪一个是真的,但两人谈论的《隆中对》却广为流传,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后世学生的必背篇目。”

  “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相见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计策。”

  “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

  “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熄灭,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面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向刘备陈述了三分天下的计谋。”

  “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多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

  “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

  “只可以把孙权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

  “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

  “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搜罗天下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

  “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并具体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

  “兴复汉室、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了后来蜀汉政权的立国之纲。”

  刘备:妙啊!真是妙啊!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匡扶汉室有望啊!

  哪怕他刚刚听过诸葛先生的《隆中对》,可再一次听到三分天下的大计,依旧让他不甚欢喜。

  他深知以自己的才智想要匡扶汉室,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须拜访天下名士才行。

  也正是抱着这个原因,他大老远跑来隆中三顾茅庐,请求诸葛先生出山。

  刚才诸葛先生给他讲述的三分天下策略和主播所讲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诸葛先生敬佩不已。

  虽然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绎的情节来看,实际的发展情况和隆中对有明显的差别。

  但这并不能说明隆中对的计策就是错的,只能说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之所以看重诸葛先生,并不在于隆中对的谋划最后有没有实现。

  而是通过隆中对,他切实感受到了诸葛先生的才华横溢。

  而他所寻找的正是这样的谋士,以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助他匡扶汉室大有希望。

  尤其是历史轨迹已经改变,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忙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

  “214年,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沿着长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东、巴西、德阳等地,后来与刘备在成都附近汇合。”

  “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领益州,并驻守在成都此时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刘备外出时,常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

  “因刘璋软弱宽和,蜀地民风涣散,所以诸葛亮刚入蜀地就实行严法以正风气。”

  “时任广都长蒋琬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处罚他,被诸葛亮以蒋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为由加以劝阻。”

  “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222年,刘备要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没有劝住。”

  “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223年5月,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

  “蜀汉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决断,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不应该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

  “诸葛亮十分感谢杨颙的提醒,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几个郡县都叛乱了,诸葛亮以刚刚经历先帝大葬为由没有发兵平叛。”

  “诸葛亮还派遣使者去往东吴政权缔结姻亲,增进蜀吴友好关系。”

  李隆基:依朕看,刘备白帝城托孤,直言刘禅不才,诸葛亮可却而代之,并不是在收买人心,而是确有此意。

  刘备临终前准许诸葛亮可以将刘禅取而代之,诸葛亮自己来做蜀汉的皇帝。

  很多人会认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好让诸葛亮备受托孤之恩,将来倾尽全力辅佐刘禅。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刘备的确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国家的存续,远比谁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刘备的出征队伍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文臣武将战死,刚刚建国的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败退回白帝城的时候,并非东吴无力继续追击。

  而是陆逊担心曹魏会攻击东吴,因此才撤了回去。

  也就是说,刘备战败后,几乎没有足够实力抵挡东吴的进攻。

  几乎没有能力在白帝城自保,因为战败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首节 上一节 33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