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3节

  甚至连前三都进不去,大多都是什么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什么的。

  难道真的是因为实力不够吗?显然不是。

  而是贾诩实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隐藏自己,不断的降低存在感,连同样能隐忍的司马懿都比不过他。

  纵观贾诩的一生,身处乱世,审时度势,冷静地趋利避害,对人性有精准把握。

  说话把握时机,关键时刻一字千金,听者受益不听受挫,是一个纯粹的靠智谋安身立命的人。

  作为一个谋士,贾诩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谋略本身的完美为己任。

  同时贾诩紧随形势发展,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顺从于命运的安排并巧妙地争取个人利益,直至善终,堪称由平民走向巅峰的教科书典范。

  “他本是董卓的部将,却成为曹魏的开国功臣。”

  “他为李傕出谋划策,却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他是张绣的谋士,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却劝张绣归降了曹操,并为曹操出谋划策。”

  “离间马超和韩遂,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官渡之战前夕,他提出四胜四败论,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前夕,他曾力劝曹操不战。”

  “但曹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赤壁大败。”

  “他一生算无遗策,助曹丕成为曹操的接班人。”

  “虽屡立奇功,却从不解结党,闭门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结高门。”

  “他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在77岁时去世。

  “他,便是谋士贾诩。”

  李世民:三国谋士过百,贾诩绝对称得上顶尖。

  不出他所料,流传到后世被众人所知的谋士果然有贾诩。

  在他看来,贾诩一个人看似不起眼,却搅乱了整个三国,有点纵横家的意思。

  贾诩是个真正的谋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禄,得以全善而终。

  他也分析过贾诩可以善终的原因,这要归功于贾诩从来没有得意忘形的忘记自己的身份。

  贾诩不是曹操的旧部,只是后面加入曹操的队伍。

  贾诩的智谋高超遭人嫉妒恨,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旧部。

  但好在贾诩一直牢记这一点,深居简出,小心翼翼,这才得以善终,说是三国第一谋士都不为过。

  活着才是最大的赢家,反面例子就是陈宫。

  陈宫也是个人才,却早早赴死,还以为自己很聪明。

  贾诩自保在于看透了人性,这辈子很轻松的名利双收寿终正寝,谁不羡慕这样的人生。

  贾诩的深谋远虑也让他钦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时候不让儿女结亲权贵,这一点太聪明了。

  要是结亲曹家,后来必然会被司马家满门抄斩。

  要是结亲司马家,万一司马家失败了也会被牵连,看不清形式情况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

  “年少时没有人赏识他,只有汉阳名士阎忠觉得他不一般,说他是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

  “贾诩被举为孝廉任郎官,后因病离职。”

  “在返乡途中走到开县时,遇到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抓。”

  “贾诩说自己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埋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赎回我。”

  “当时太尉段颎早年长期驻守边疆,威震四方,所以贾诩借他的名气来吓唬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并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杀。”

  “贾诩善于随机应变,像这种事情有很多。”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

  “192年,董卓被杀,牛辅又死,众人恐惧。”

  “校尉李傕、张继等人想要解散队伍,从小路返回家乡。”

  “这时贾诩对众人说,如果你们解散队伍回乡,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处召集兵马,从而进攻长安。”

  “如果事情成功,则可以侍奉天子来征服天下。”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众人都认为他说的对。”

  “于是进攻长安,击杀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推辞不受。”

  “后改任为尚书,主持官员选拔任用。”

  贾诩:虽然我因为提出反攻长安之计被天下人骂作毒士,但我仅仅只是为了自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就要开始清算董卓余党。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任职,要是再不采取行动,他也必然会被清算。

  当时董卓死后,余党群龙无首,李傕等将领则打算逃亡凉州。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但要是如此的话,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虑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给李傕等将领出主意。

  于是他造谣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要是他们将领抛弃属下独自逃亡的话,一个亭长就能把他们抓住。

  与其逃亡天涯,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败了,再逃走也不迟。

  经过他的一顿忽悠和恐吓,李傕等将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李傕等人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人祸乱长安,让长安城像曾经的洛阳城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

  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

  这一切虽说是他的一个计谋导致的,但他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都杀了,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呢。

  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等将领,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贾诩做了许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于是李傕等人对他又亲近又害怕。”

  “而李傕与郭斯在长安城中明争暗斗,相互猜忌,后又请贾诩为宣义将军。”

  “经贾诩的周旋后,两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贾诩也做了许多保护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后,贾诩交还官印辞职。”

  “当时将军段威屯住在华阴县,段威与贾诩是同郡人,贾诩便离开李傕依附了段威。”

  “贾诩素来有名气,受到段威军中将士的敬服。”

  “段威害怕贾诩取代自己的位置,但表面上对贾诩还是礼遇有加,贾诩看出后更加感到不安。”

  “当时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交接了张绣,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

  “贾诩准备走的时候,有人对贾诩说,段威待伱不薄,你怎么就离开他了呢?”

  “贾诩对他说,段威生性多疑,虽然礼节周到,但是却靠不住,时间长了定被他所害。”

  “而我离开,他也一定很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结交强大的外援,所以也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

  “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礼遇有加,而段威也果然善待贾诩的家人。”

  苏轼:贾诩的聪明才智不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三国的谋士众多,其中他最欣赏的,就是号称第一毒士的贾诩。

  贾诩此人计谋的确极高,不献计则已,一献计必然是一击即中。

  绝不会给敌人机会,就算不死也是重创。

  甚至就连曹操在宛城之战中,都差点被贾诩的计谋干掉。

  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贾诩有才,但不露锋芒,韬光养晦低调才是王道。

  三国谋士聪明且比贾诩强的人有不少,但却一个个不是早逝便是累死。

  而贾诩不想活的那么累,你有难问我,我答,你不问我,我就不开口。

  你赢不会少我好处,你输对我也没损失,活着才是王道,贾诩太过精明也太惜命。

  “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

  “突然有一天领军撤退,张绣亲自率兵去追。”

  “贾诩劝阻不能追,追则必败。”

  “张绣不听,进军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而此时贾诩又对张绣说,快去追,现在追,再战必胜。”

  “张绣谢绝说,刚才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大败,现在再追有什么用?”

  “贾诩只说现在军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立刻追击必然获胜。”

  “张绣还是相信了他,于是收集散兵追击曹军与之大战,果然得胜而归。”

  “张绣回来之后,不解的问贾诩,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

首节 上一节 34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