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59节

  因此,湘水之盟后,鲁肃周旋于荆州,谨小慎微的处理双方关系,逐渐化解了关羽的复仇之心。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元229年,在孙权称帝登坛祭天时,念念不忘的就是鲁肃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帝业为目标的人。”

  “当孙权迁都建业时,与将相文武大会,跟大臣说道。”

  “我过去把鲁肃比作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当时你们争论没有停止过,现在又觉得如何呢?”

  “大臣有些不理解,我不明白这个意思,觉得夸赞鲁肃太过了吧。”

  “于是孙权解释其中的原因,过去邓禹见到光武帝,当时光武帝在更始帝手下,抚河北,行大司马事。”

  “光武帝最初并没有帝王的志向,是邓禹劝说刘秀光复汉业。”

  “刘秀最终能成为帝王,追索源头,开端是邓禹的提议。”

  “而鲁肃为人豪爽有奇略,与我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

  “鲁肃这点与邓禹相似,我才这么比较。”

  “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我非要偏爱鲁肃。”

  “大臣听完恍然大悟,于是对鲁肃深表佩服。”

  “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鲁淑治军严整,有才干,于274年病逝。”

  “鲁淑去世后其子鲁睦承袭了鲁淑的爵位,并统领兵马。”

  雍正:鲁肃有些可惜了,死得太早,致使东吴再未能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奇才。

  鲁肃死时才四十六岁,这个年龄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是很大。

  东吴拿下了荆州,刘备发兵东吴,吕蒙病死,将大都督的职位给了鲁肃。

  鲁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训练军队,严格防备曹操。

  另一方便,要派人联系诸葛亮,重新修好两国的关系。

  鲁肃作为一个有远大谋略的人,他希望在自己手上,能够化解这场天大的危机,可以说是呕心吐血了。

  这样一来,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这样的劳累。

  再加上不断的战事告急,本来身体可能只有一点点问题。

  但是由于不断地批示文案等,彻底累垮了,身体虚弱不堪。

  再加上曹军出兵讨伐东吴,抵达不久,就遭逢大疫,军中病死者不计其数。

  本就体弱多病的鲁肃,也未能逃过此难,立马就暴病身亡了。

  鲁肃死后,东吴恶意撕毁湘水之盟,悍然向荆州发起偷袭,斩杀了关羽。

  如此一来,也彻底打破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之间的平衡。

第275章 神将陆逊

  东吴的名士除了周瑜和鲁肃,还有一人名声不显,那就是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为东吴建立三分天下的王霸之业立下战功。

  陆逊也因其杰出的才能、辉煌的战功和忠君的门风,赢得了孙权的高度信任。

  虽然陆逊晚年因参与二宫之争遭孙权不满,但其死后陆氏一门长盛不衰。

  在有吴一朝始终是执掌军政的重臣之家,仍然是吴国的国之柱石。

  陆逊在三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去世是东吴由盛转衰、由强转弱的重要标志。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陆逊出生于吴郡吴县的一个江东世家大族中。”

  “陆家世代为官,陆逊的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堂叔祖陆康担任东汉的庐江太守,父亲陆骏官至九江都尉。”

  “陆逊年幼时父亲早卒,于是跟随叔公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舒县读书。”

  “东汉兴平元年,淮南军阀袁术因与陆康有隙,而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

  “到了次年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不久后陆康就病逝了。”

  “不过在病逝之前,陆逊及亲族家人,就被陆康送回老家吴县。”

  “在抵御孙策的两年战争中,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死了将近半数。”

  “陆逊的叔叔陆绩比陆逊小六岁,所以,陆逊帮他支撑门户。”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在当时的吴县人士中以博览群书知名。”

  “孙策因为遭到许贡三门客的刺杀而去世,孙权继位成为将军,陆逊被招募。”

  陆逊:虽说我陆氏一族和孙策有不共戴天的血仇,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我也不得不投靠孙权。

  孙吴政权立国江东,虽然由孙策孙权两兄弟发扬光大,但追根溯源还是到孙坚一系。

  孙家发迹在北方,而他们主要将领和谋士却大多出自江淮和江北。

  孙氏出身寒门,他们和江东本土士族们的社会身份和文化政治观念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从一开始就是敌对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东豪强扶植了大量反抗孙氏的军事武装。

  而这些势力遭到了孙氏的强势镇压,很多士族举族被灭,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血海深仇。

  同样的,他们陆氏一族就和孙氏有大仇。

  孙策投靠袁术时,曾攻打庐江太守陆康,导致他们陆氏家族百余人死伤近半。

  就连陆康的儿子也被贬为郁林太守,最终抑郁而死。

  而他当时也在庐江,不过好在陆康为了保存家族实力,战前就把他送回老家,这才得以保全性命。

  虽然陆氏和孙策结仇,可是形势比人强。

  随着孙吴政权在江东站稳脚跟,统治逐渐稳固,肩负振兴家族使命的他就不得不投靠孙权来护佑门第。

  “孙权统领江东之后,二十一岁的陆逊开始在孙权的幕府中任职。”

  “先是担任东吴的东西曹令史,后又被孙权任命为海昌屯田都尉并掌管一县之事。”

  “当时海昌县发生严重的饥荒,陆逊打开粮仓解救遭受饥饿的灾民。”

  “度过灾荒之后,陆逊又亲自劝课农桑并教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陆逊在治理海昌县的同时,吴、会稽、丹杨等地有不少人隐蔽在山林躲乱。”

  “陆逊上奏孙权当前急需解决的事宜,并请求招募他们。”

  “会稽的山贼首领潘临侵犯并毒害当地百姓,东吴军队连续几年没能擒获。”

  “陆逊派遣手下的部将召集士卒,讨伐藏身险要地带的乱寇。”

  “陆逊所过之处乱寇都基本投降,将自己的军队扩充到二千多人。”

  “鄱阳乱寇的首领尤突作乱,陆逊再次率军前往讨伐。”

  “陆逊平定之后被孙权拜为定威校尉,领兵在利浦驻守。”

  “之后,孙权为稳定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将兄长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并且在公务之余多次向陆逊讨教治国之策。”

  “陆逊建议孙权集中主要兵力对付境内的山寇,消灭其精锐力量。”

  “孙权采纳陆逊的计策,并封其为禁军统帅。”

  “适逢当时丹杨郡的山贼首领费栈接受曹操的印绶册封,又煽动山越族作为内应作乱,孙权派遣陆逊率军讨伐费栈。”

  “由于费栈的支系部队较多,但陆逊自己带的兵少。”

  “于是陆逊就增设旌旗,分置战鼓号角,趁着黑夜埋伏在山谷间并鼓噪而前,一举击溃费栈的部众。”

  “后陆逊将东三郡的队伍整编,将身强力壮者留下充军,老弱伤病者充当民户。”

  “最终陆逊新获得几万精兵,荡平祸乱之后回师驻守芜湖。”

  李世民:陆逊虽然投身于军队,但他对治国安民的谋略也很有一手。

  像陆逊这种能文能武的贤才,他是敬佩的。

  陆逊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陆逊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灾民,一方面鼓励农桑。

  除此之外,陆逊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

  按照陆逊给孙权的建议,用仁政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要以百姓为重,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从陆逊的这一系列主张来看,这说明了陆逊作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眼光。

  陆逊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一套,在军事打仗方面同样出色。

  当时东吴深受山贼骚扰,陆逊认为山贼勾结曹魏,时常寻机生事。

  有山贼在,东吴就难以安稳发展,实为心腹大患,这一观点与孙权不谋而合。

  陆逊又趁着讨伐费栈的功夫,向孙权提出了赢者补户的政策,把俘虏中的精兵补入军队。

  这一提议让陆逊借机得到数万精兵强将,让陆氏家族得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仅此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陆逊在军事方面的谋略同样出色。

  “公元219年七月,蜀国将军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

  “吕蒙上书给孙权建议自己假装生病返回建业,以此来麻痹关羽。”

  “关羽闻讯果然中计,逐渐把守备兵力调往樊城。”

  “同年冬十月,时任禁军统帅的陆逊前往拜访吕蒙,建议趁关羽疏忽大意之际进攻关羽。”

  “之后吕蒙以陆逊深谋远虑、才干超群为由向孙权举荐陆逊。”

  “并认为陆逊年纪尚轻且名声较浅,不易引起关羽的重视,这样可以暗藏真实意图伺机进攻。”

首节 上一节 359/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