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11节

  “中国的高铁起步是比较晚的,只不过在21世纪后才实现快速超越。”

  “1978年,当时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从东京到京都。”

  “乘坐的是新干线高铁,平均时速达到210公里。”

  “而当时的中国,铁路上跑的还是烧煤的蒸汽火车,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

  “日本的新干线让中国大受震撼,中国的铁路人开始探索之路。”

  “随后的四十多年,中国高铁不断发展,如今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网络。”

  “中国从技术和经验都不足的末尾生,摇身一变成为领头羊。”

  “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自行摸索阶段、国外技术的消化阶段、中国高铁的反超阶段。”

  嬴政:短短四十年时间,中国高铁就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实在是令朕敬佩。

  高铁是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自从主播之前直播后世的生活场景时,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高铁。

  他还清楚地记得,主播过年回家乘坐的高铁速度之快,令他瞠目结舌。

  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是一个什么概念,光是想一想就头皮发麻。

  以他大秦目前最快的骏马来看,时速还不到50公里,连后世高铁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骏马再怎么奔跑,也跑不了多长时间。

  可高铁则不同,跑上一天一夜都没问题。

  在上次见识过高铁的威力之后,他就时常在幻想,要是大秦全国各地通高铁,那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啊!

  当然了,高铁的厉害固然让他震撼,但后世能在如此短时间跃居全世界第一更加令他骇然。

  要知道,中华民族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

  况且还有西方列强盘踞在中华大地,随时准备侵吞瓜分中华大地。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濒临灭亡的危机下,不仅赶跑了外国侵略者,还在高铁这方面超越外国列强,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不过他在震撼于后世高铁成就的同时,也无比欣慰取得这一成就的后世子孙万代。

  毕竟他是后世人的老祖宗,看到后世子孙努力奋斗取得伟大成就自然再高兴不过。

  按照主播所说,中国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艰难的阶段,他倒是非常好奇这其中的过程。

  “1978年中国代表团乘坐新干线的新闻,让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了高速铁路。”

  “这给了中国铁路人很大的触动,觉得应该追求更快的速度,中国高铁的种子从此开始萌芽。”

  “这段时间,一大批中国的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去各国了解他们的高铁技术。”

  “可惜,中国当时没法开展高铁建设,经济基础还是薄弱。”

  “1993年,为了解决京九铁路的施工问题。”

  “当时中央的大领导在京九铁路的建设工地现场办公,亲自帮铁道部解决钢材不够的问题。”

  “一直等到即将进入21世纪,铁路人才感觉,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建设高铁了。”

  “想要建高铁,首先需要新型列车。”

  “1978年时,中国的火车很多还是蒸汽火车。”

  “到了1993年,虽然大多数换上了更先进的内燃机车,但是最高时速也只能达到110公里左右。”

  “想要实现高速铁路,迫切需要新一代的火车。”

  “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中国陆陆续续研发了20多种高速火车。”

  “只不过,这些新型火车因为稳定性不高,难以投入实际使用。”

  “其中的代表,是中华之星新型火车。”

  “曾经在冲刺试验中跑出过321公里的时速,当时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速,是当时被寄予厚望的列车型号。”

  “可惜在试验阶段,中华之星就出现了稳定性差的问题,最终只作为临时客车使用过一段时间。”

  “这些实验车型,提升了我国高铁的自主研发水平。”

  “但是实践中发现,想要借助我们自己的研发力量,实现一步到位,还是有很大困难。”

  “于是,这才有了之后对国外先进高铁技术的吸收与消化。”

  詹天佑:能看到后人在高铁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死而无憾了。

  他身为一个铁路工程师,最清楚其中的艰难。

  现在看到后世的高铁成为全世界第一,他在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自豪。

  这就是中国人,不管多么艰难险阻,总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中国铁路的发展有多么艰难,他最有发言权。

  1881年清政府修建一条唐山至胥各庄的货运铁路,当时还聘请了英国的工程师修建。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铁路和中国铁路的历史起点,从此便开启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直到1909年,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京张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而他便是总设计师。

  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自行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完成。

  投入使用的铁路,全长约200千米。

  这条铁路修建虽然十分艰难,但意义重大。

  在战火纷飞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如此成就让外国人刮目相看,蕴涵其中华民族伟大不屈精神。

  也正因为他深知修建铁路的困难,他才深刻的明白一点。

  那就是后世的高铁能取得耀眼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必定是经过几代人殚精竭虑、默默付出,克服重重困难换来的。

  了解其中的艰难,便可知一群多么伟大的后人创造出多么伟大的举世瞩目工程。

  “此外,铁道部开始为之后的高铁项目打下基础,对中国庞大的旧有铁路网进行提速改造。”

  “从1997年到2004年,中国铁路进行了五次大提速。”

  “经过五次提速,列车运营的最高时速提升到了160公里。”

  “全国旅客列车运营的平均时速提升到了66公里,直达和特快列车的平均时速更是达到了100公里。”

  “2007年,中国铁路又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

  “这一次大提速,中国的铁路上出现了新一代列车——和谐号动车组,正式开启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大门。”

  “在2004年的一次会议上,未来中国铁路技术引进的总原则得到了明确。”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引进先进技术,意味着不能闭门造车。”

  “当时的国外技术,有时速16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几个档次。”

  “联合设计生产,意味着引进国外企业的技术,并不只是买你的技术图纸。”

  “而是要联合设计的技术图纸,要搞懂为什么要这么画。”

  “打造中国品牌,中国高铁一开始就坚持使用自己的品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打下了基础。”

  “铁道部下决心,为了实现技术引进,必须要整合国内资源,当一次战略买家。”

  “铁道部对第六次大提速所使用的高铁动车组进行了公开招标,一次性招标的动车组数量高达140列。”

  “当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速铁路最大的市场。”

  “对国外那些高铁巨头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为此,铁道部想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无解阳谋,让中国高铁弯道超车。”

  刘彻:从铁路技术引进的总原则就可以看出,后人在高铁发展上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后取得成功也就不意外了。

  在高铁技术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后人能够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发展,这一点还是非常正确的。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总的战略方针是没有问题的。

  在他看来,其中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引进先进技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没有第一步,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成功。

  毕竟技术这东西是别人的看家本领,想要从别人那里成功引进,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他听到主播说到二桃杀三士的无解阳谋,大致也就明白了是怎么成功的。

  二桃杀三士,也就是让对手内讧自相残杀,最终自己坐收渔利。

  要是不出他所料的话,后人正是凭借着二桃杀三士的计谋,让外国企业内斗,从而乖乖的交出高铁技术。

  “2004年5月,中国铁道部向全世界发布了一项采购需求,140列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动车组。”

  “最终经过审核,发现有4家公司能满足我们的建设需求。”

  “分别是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高铁联合体和加拿大庞巴迪。”

  “其中,西门子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公司能力都是最强的,而庞巴迪实力则最为弱小。”

  “而西门子显然也明白自己的长处,觉得自己已经稳了。”

  “于是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傲慢,开出了每一列动车3.5亿人民币的天价之外,还要收取3.9亿欧元的技术转让费。”

  “全部加起来,差不多要600亿。”

  “事实上,当时我国的动车和高铁事业刚刚起步,600亿我们完全是能拿出来的。”

  “但如果任由西门子漫天要价,那就等于把主动权拱手相让,对我们高铁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铁道部是不可能被西门子牵着鼻子走的,于是,铁道部增加了两个要求。”

  “一是参与投标的公司必须是中国企业,二是参与投标的中国企业必须有国外成熟技术的支持。”

  “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个公司,只要他们想要中国的大订单,就必须跟中国的企业合作。”

  “不仅如此,在这两个要求的基础上。”

  “铁道部还表示在建设过程中,中标企业必须对关键技术以最低的价格转让给中方。”

首节 上一节 41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