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11节
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
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
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
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
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
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
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
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
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
“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
“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
“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成。”
“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读书的渴求更强烈,单靠自己抄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于是便乐意出钱雇人抄书,这种私家抄书的风气越发普遍。”
“而抄书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抄错。”
“扭转抄书风气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让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时期,雕版印书更是蔚然成风,数量惊人。”
“不过,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印一本书,刻那么多板子,雕刻工人费眼费力,相当辛苦。”
“一块板子,如果有一个字错了,或者要改动,那整个板子就作废了。”
“如果一本书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废了,没法重复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费。”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经》,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万块板子,花费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应运而生,成全毕昇的历史定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宗也曾说过喜欢读书。”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称,组织编纂《新唐书》《新五代史》,诗词、古文和理学都有了长足进步。”
苏轼: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整个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对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其制作程序是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
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
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
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
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
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
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
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
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
“北宋历代皇帝主张尚文抑武,自然会带动朝野上下形成不学无术为耻的社会共识。”
“北宋王朝从笼络知识分子,扩大统治基础考虑。”
“大幅增录进士,年均录取量是唐代的十四倍。”
“北宋官员的经济待遇相当于汉代的十倍,唐代的两倍多。”
“这样的高收入,使他们有条件专注于读书、写书与文化传播。”
“北宋历代皇帝还重视图书事业,大量收集散落民间的古籍,组建文史馆,开展图书管理和研究。”
“尤其作为官办图书馆的崇文院,藏书多达八万多卷,学科覆盖面广泛。”
“对于科技人才和科技发明,北宋统治者是欢迎的。”
“有人进献火药的制作方法,得到皇帝赏赐。”
“有人制造了八车船,得到官府的表扬。”
“科学家沈括业余研究天文历算,朝廷干脆调去做提举司天监,专门负责观测天象、编纂历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种激励导向为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毕昇不知不觉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
“公元1006年,宋真宗下御诏,让毕昇协印《国书》。”
“毕昇为赶印《国书》,在汴京八大印坊推广木活字印刷。”
“公元1018年,因气温变化,导致木活字变形,字面高低不平,竟然印坏了《国书》。”
“宋真宗一时龙颜大怒,下旨严办八大印坊坊主。”
“毕昇仗义主动投案,竟被打入大牢。”
王安石:毕昇能够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受到了儿子玩过家家的启发。
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毕昇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字。
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
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
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
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
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连忙询问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大藏经》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万块板子,花费了十二年。
要是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几个月就可以完成。
正因为效率如此之高,才让毕昇的师弟们心头震动。
而之后毕昇也做出了解释,原来毕昇有一次清明带着妻儿回乡祭祖。
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毕昇眼前忽然一亮,当时就想自己也可以玩过家家。
用泥刻成单字印章,就可以随意排列,进而排成文章。
谁家的孩子都玩过家家,但偏偏只有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这是因为毕昇最有心,时刻在琢磨提高效率的新方法了。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值得世人的敬仰。
“公元1023年,宋仁宗继位,大赦天下。”
“毕昇获大赦出狱还乡,这年毕昇已四十二岁。”
“获释后的毕昇,仍不忘他的活字印刷。”
“他不断总结木活字经验,吸取木活字因木质不同而变形的教训,反复试验。”
“在儿子用黄泥玩过家家的启发下,他终于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公元1046年,毕昇再赴杭州,开设印坊,广收门徒,推行胶泥活字印刷术。”
“可一开始,活字印刷的推广并不顺利。”
“当时雕版印刷,非常精美。”
“胶泥活字印刷,质量粗糙,而且排版需要工人能大量识字。”
“活字印刷唯一的优点,是大批量印刷速度快。”
“可这一优点,被它的缺点所淹没了,更主要的是当时士大夫们对活字印刷的排斥。”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