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节

  看来后面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才导致皇位落到赵光义手中。

  难不成是赵光义学李世民弑兄吗?

  他越想越觉得可能。

  毕竟除了赵光义造反,他实在想不到皇位怎么到了赵光义的手里。

  此刻他的心中思绪万千,迅速思考对策。

  赵光义肯定是要除掉的,他要把皇位顺顺利利传给自己的儿子。

  不过赵光义已经做大,想要除掉还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但他不着急,既然已经知道赵光义造反,只要多加提防,再慢慢对付就行。

  他还是非常有自信可以除掉赵光义的。

  直到这个时候,他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大宋后面的皇帝那么窝囊,一点都不像他。

  原来都是赵光义的种,怪不得没有他一丁点的勇猛。

  看到大宋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窝囊,更加坚定了他要除掉赵光义的决心。

  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不想被窝囊废糟蹋成这样。

  宋真宗赵恒:朕就知道会这样,如果铺天盖地的一片骂声。

  在天幕说到泰山封禅的六位帝王时,他就已经预料到后世人又要嘲讽自己,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反正他已经看出来了,后世人只要说到大宋,就少不了对他的辱骂讽刺。

  此刻他的心很累,深深的叹了口气,后世人根本就不懂他。

  大宋和辽国长达25年的战争,让大宋多少将士死去,给大宋带来了多么沉重的灾难。

  他也是为了大宋的和平稳定才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的。

  他为了大宋百姓和平安宁,和辽国结为兄弟之国怎么了?后世人至于这么辱骂他吗?

  他不过每年给辽国一些金银,就可以给大宋带来和平,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和每年与辽国大战所花费的军费相比,这些金银简直不值一提。

  花费不足军费百分之一的金银就可以给大宋带来和平,他如此大的功绩去泰山封禅理所应当。

  事实证明,签订檀渊之盟后,大宋和辽国就再也没有打仗了。

  他给大宋带来和平,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宁,难道不好吗?

  就因为他签订檀渊之盟,没有和辽国硬刚,后世人就对他大加嘲讽,他对此非常不满。

  在他看来,后世人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痛。

  打仗是要死很多人的,他大宋的好男儿死再多不心疼是吧!

  他相信要是把那些嘲讽他签订檀渊之盟的后世人拉去和辽国打仗,保证那些后世人跪求他去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

  他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他大宋的百姓都没有抱怨,哪里轮得到后世人多加指责。

  想到这里,他已经可以心如止水的面对后世人的嘲讽。

第50章 诗圣杜甫

  苏晨刷完视频,看了看系统的激活进度。

  两天不到,激活进度已经到20%,看来再有几天,系统就可以彻底激活。

  一想到系统激活后可以走向人生巅峰,苏晨就颇为激动。

  平复下躁动的心,苏晨又继续刷起了视频。

  结果还是有关于历史的视频,可能近两天看历史相关的视频比较多,斗音就一直给他推送这方面的视频。

  不过光看视频的标题,他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历史上10位知名的落榜生#历史#历史故事】

  【第一位,杜甫。

  青少年时期的杜甫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自小就十分好学的他也因为家庭原因得以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这也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杜甫成年后就独自一人来到江南游览大唐的名山大川,直到23岁才回到家中刚好赶上了乡试,就顺便报名参加。

  杜甫依靠自己的才华如愿以偿的考中举人,随后他就背起背包前往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为了此次考试,杜甫也准备很长时间,认为自己就算中不了状元也能拿个进士,然而满怀信心走出考场的他却榜上无名。

  杜甫虽然非常失落,但他也没有太放心上,还去了齐赵之地,登上了五岳之首的泰山,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望岳》。

  12年后,杜甫再次参加考试,却依旧落榜,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但仍然毫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奔走十年都不得志,还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和社会危机,这也让他的心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将悲伤化作力量,为后世人创作了大量著名的诗篇,仕途上的失意也在无意间造就了诗坛上的泰斗。】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皱又补全半个乱世》

  《杜甫的登高我愿奉为千古第一七律》

  《李林甫误了杜甫一生》

  《虽然天赋可能比李白稍差,但杜甫其实比李白更深刻,应该和个人性格与经历有关系》

  《没有这些苦日子,也写不出千古名诗》

  《喜欢杜甫胜过李白,那首石壕吏是百姓于乱世饱受战乱之苦的真实反映》

  《杜甫一生都在写史,三吏三别真的我哭死》

  《诗人说史诗,诗圣唯杜甫》

  《有才华却过得这么惨,真是造化弄人,李隆基祸国殃民啊!》

  大唐。

  看着天幕上自己悲惨的一生,杜甫面色忧郁,内心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从小的理想就是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为此,他参加科举,希望可以高中,进入朝堂。

  可结果却名落孙山,无缘施展心中的抱负。

  他这些年积极准备科举,就想着下一次可以高中。

  但现在后世人告诉他,准备了12年,却依旧落榜。

  这种知道自己最后命运的结果并不好受,让他的心情万分失落。

  本来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已经够悲伤了,结果后世人告诉他更悲伤的还在后面。

  他看了一下后世人的言论,已经基本确定他的后半生在乱世中渡过。

  这让他不敢相信,大唐现在如日中天,怎么一下子就要进入乱世呢?

  他回想起后世人对大唐陛下的评论,说是陛下要是早点死就好了。

  如今看来,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估计在他的晚年,陛下治理下的大唐出现重大危机,令大唐烽火连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他有些明白后世人说他补全半个乱世的意思。

  李白的半个盛唐,他杜甫的半个乱世。

  仅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他晚年经历了怎样一个乱世。

  得知这些,令他心中更加悲痛。

  屡次落榜就已经够让他悲伤的,现在看来这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苦难还在后面等着他。

  此刻,他心里很苦,他不想说话。

  不过唯一让他苦中作乐的是知道自己被称作诗圣。

  诗圣两个字的份量很重,足可以看出他以后的才华有多么浓郁。

  能够名垂千古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他还是很欣慰自己的名字能够流芳百世。

  不过一想到他是因为在乱世中创作大量悲伤基调的诗歌而青史留名,他欣慰的笑容中不禁掺杂了一丝苦涩。

  和创作诗歌相比,他更愿意入朝为官施展心中的政治理想。

  可如今看来,他一生都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白很是感慨杜甫的遭遇,连连叹息。

  半个乱世虽然仅仅只有四个字,但他看到了子美兄后半生凄惨的境遇。

  对此,他也无能为力,这不是他可以改变的。

  不过他暗下决定,等下次遇到子美兄,一定和子美兄多喝几杯。

  看到杜甫悲惨的后半生,李隆基的眉头紧皱。

  尤其是半个乱世、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样的字眼令他格外扎心。

  杜甫的名字,他是听说过的。

  他记得很清楚,杜甫之前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三大礼赋》献给他,他当时是想赏赐给杜甫一官半职的,可最后李林甫阻拦,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后世人说杜甫的晚年很悲惨,饱受乱世之苦。

  再结合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说他活得太久的。

  他已经大致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了。

  他有些不敢置信,现在的大唐如日中天,怎么后面就成乱世了呢?

  半个盛唐,半个乱唐,差别也太大了吧!

  他很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大唐出现如此巨大的危机,令大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一刻,他内心惶恐。

  尤其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盛唐变乱唐,就令他更为恐惧了。

首节 上一节 4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