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6节

  在他们这些弟子眼中,老师孔子就是圣人,甚至强于古代的贤君尧舜。

  不过尽管他们极度推崇老师孔子,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却对孔子褒贬不一。

  晏子:孔子的繁文缛节,礼仪制度,百姓穷尽一生都学不完,用这个来移风易俗不切实际,而且有诸多礼节耗费财物,削弱国家财力。

  他对孔子并不感冒,在他看来,孔子恢复礼教以教化人民的政治主张并不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墨子:孔子的人品不行,他和弟子怀疑舜和周公,是心术不正的体现。

  孔子鼓动田常作乱,而在危难时犹如饥不择食一般胡乱选择君主,他是非常看不上的。

  况且在他看来,孔子为代表的儒生表面上讲求仁义,但是实际上鼓励叛乱危害天下。

  韩非子:孔子固然圣贤,但也并非没有过错的地方。

  他是认可孔子是贤明的人才,完全可以和管仲、伍子胥相提并论。

  但他同时认为,孔子一些言论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属于亡国之言。

  荀子:孔子是集大成的圣人,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他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给予孔子高度的评价。

  他对孔子的推崇,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孔子是当时的大儒,即便住在破旧的房子里,王公大臣也无法与之争名。

  老子:孔子是我遇到的最有智慧的贤人。

  他虽然是周王朝的柱下史,不是什么大官,但他的学问与知识却广受人们的称赞。

  也正因如此,孔子专门前来拜访他。

  这次拜访,他和孔子进行了一番对话,并在分离的时候给孔子一些临别赠言。

  他听说富贵的人会送钱财给别人,而知仁义的人只送给别人有益的赠言。

  他不是富贵的人,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仁义之人,所以他从仁义之人的角度送了孔子赠言。

  第一,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就喜欢议论别人。

  第二,不要以为自己知识广博,又善于辩论,就揭发别人的短处。

  第三,作为父亲的儿子,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想法,作为国君的大臣,也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想法。

  能做到这三条,就不会危害别人,也不会使自己受害。

  除此之外,他还对孔子说了道家关于人生与社会的见解,让孔子受益匪浅。

  刘彻:在经历了早期的黄老之术思想统治后,朕采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将孔子的地位拔高。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董仲舒将孔子塑造为先知,将其形象神圣化。

  甚至董仲舒将孔子作《春秋》的动机解释为受命于天,传达天意,进而将孔子定义为有圣人之实而无帝王之名的素王。

  对于董仲舒的这些做法,他是非常赞成的。

  孔子的社会影响力极大,用来治国理政再好不过。

  秦朝虽然推行以吏为师,以严刑峻法治国的理念,但孔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依旧很高。

  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就说过诸生皆诵法孔子,害怕秦始皇用严刑峻法惩罚儒生会导致天下不安。

  由此可见,孔子当时的社会影响力非同凡响。

  “春秋时期权臣掌权,孔子对于这种礼崩乐坏的情况十分愤怒。”

  “鲁定公六年,鲁国权臣季桓子家臣阳虎执政。”

  “孔子怒斥为陪臣掌控国家,因而退出鲁国政坛。”

  “孔子归家后,编订诗书礼乐,追随他的弟子越来越多。”

  “权臣执政又常常导致权力不稳定,而发生内乱。”

  “鲁定公八年,阳虎出逃齐国,季桓子的另一位家臣公山不狃趁机背叛自己的主公季氏。”

  “他征召孔子,想要让孔子为己所用。”

  “孔子想要去公山不狃那里任职,但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高兴,孔子最终未能成行。”

  “孔子在鲁定公十年终于获得了被重用的机会,被鲁定公任用为中都宰,四方都来效法孔子的行政作为。”

  “这年春天,齐国与鲁国会于夹谷。”

  “齐景公想要以武力威胁鲁定公,被孔子识破。”

  “孔子斥责了齐景公在宴会上不合礼制的行为,让齐景公十分羞愧,最终齐景公将侵占鲁国的一些土地归还给了鲁国。”

  “一年后孔子升任司空,后又任大司寇。”

  “此后,孔子进一步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削弱威胁鲁定公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准备将三家世卿的私人领地拆掉。”

  “孔子的做法遭到了三家势力的反对,最终孔子的计划失败。”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以大司寇的官职代理国相管理国家。”

  “为整肃政治,孔子惩罚了自己的政敌大夫少正卯。”

  “同时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鲁国路不拾遗。”

  “齐国人感觉孔子如此治理鲁国将使鲁国称霸,于是想要阻止孔子继续当政。”

  “齐国将会歌舞的美女,以及花马赠与鲁国。”

  “鲁国权臣季桓子接受了齐国的美女,终日玩乐。”

  “后鲁国祭祀,结束后并没有给孔子送祭祀的祭肉。”

  “孔子对鲁国君臣十分失望,便带领学生离开鲁国。”

  李世民:孔子治理鲁国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最能体现孔子治国的本领。

  齐国经过齐桓公和管仲的治理,后又经数世,传到齐景公时,齐国愈发强盛,称霸诸侯。

  这个时候,鲁国非常弱小,在晋、楚、齐三个强国之间周旋。

  要是依附于楚国,晋国就要发怒。

  要是依附于晋国,楚国又要来讨伐。

  要是不防备齐国,齐军就要入侵。

  鲁国没有什么地位,生存艰难。

  后来,鲁定公任用孔子,把强大的齐国给震慑住了,这足以看出孔子治国的能力之强。

  鲁定公任用孔子,只一年,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时候,齐国人就有点担心了,认为鲁国重用孔子会对齐国产生威胁。

  齐景公为了消除威胁,决定和鲁定公在夹谷相会结盟。

  会盟非常讲究是什么官位就坐什么位置,两国的君王臣子要先相互作揖,然后再登坛。

  等到两国君臣都坐下来了,齐国大夫向齐景公出谋划策。

  孔子讲究礼法,但是胆小,可以让莱人作乐,乘机抓住鲁定公,这样,鲁国就在齐国的掌控之中。

  齐景公就命令莱地乐人打着旌旗,挥舞着羽毛,打着鼓上台表演。

  孔子反应很快,看到莱人,快速又不失礼节地一阶一阶走上去台去。

  等到了最后一阶,孔子就不再上去了。

  因为那是鲁定公和齐景公的位置,不能逾越礼仪制度。

  孔子认为两国国君相会,夷狄的舞乐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尽快撤走。

  齐景公觉得计谋被看穿,心有愧疚,挥手示意让乐人离去,下令让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上台表演。

  这时孔子又像上次一样,登上阶梯,认为这些乐人迷惑诸侯,应该斩首。

  于是,就派人把这些乐人全部腰斩。

  齐景公万分震惊,回到齐国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鲁国以君子之道招待他,而臣子以小人之道教他,让他得罪鲁定公。

  有臣子就出了个主意,与其像小人一样用花言巧语来道歉,不如像君子一样用实际行动道歉。

  于是,齐景公听完就归还了侵占的鲁国城池。

  后来,孔子治理国政三个月,物价稳定,商人不敢抬价。

  礼仪有序,男女分道而走。

  路不拾遗,盗贼无有。

  四方宾客到了鲁国,就好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齐景公听说后就更加恐惧了,担心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强大了攻打齐国。

  当时就有臣子进言齐景公,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必然成为霸主,还不如现在就割地依附鲁国。

  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实现,有一个大夫出了主意。

  不如先阻止孔子治理鲁国,如果不行,再割地。

  齐国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用了招美人计。

  选取齐国数十个好看的女子,让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驾着马车,去迷惑鲁国君臣。

  果然,鲁国权臣接受了这些美女,并且和国君一起观看,不理朝政。

  就这样,孔子辞官离开了鲁国。

  齐国没有献地,鲁国也没有称霸。

  他只能感慨孔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自己的明主,导致孔子一生都没能实现理想抱负。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在卫国,孔子寄住在弟子子路妻子的兄长家。”

  “卫灵公十分尊敬孔子,以孔子在鲁国的俸禄水平优待孔子。”

首节 上一节 44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