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7节

  “王阳明主张的存天理、去人欲和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一回事。”

  “两个人说的天理意思不一样,朱熹的天理是封建纲常,王阳明的天理是人心。”

  “王阳明强调,做事要以不违背良心为准则,强调问心无愧。”

  “只要不违背良心的事情,就可以做。”

  “朱熹要灭的人欲,是人的正常欲望。”

  “王阳明要去的人欲,不是人的正常欲望。”

  “而是心中贼,是人心中的邪念,是有违良知的邪念。”

  “现实生活中,有的事情违法,有的事情缺德,但不一定违背良知。”

  “比如,有的人快饿死街头了,他不得已偷了吃的。”

  “在王阳明看来,这事可以原谅,并不违背良知。”

  “又比如,张学良曾经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自己的领导蒋介石,逼蒋抗日。”

  “这事按照朱熹的思想来说是违法的,违背天理的。”

  “但是按照王阳明的思想则是可以的,因为在当时全民抗战才是良知,内战不得人心,因此张学良问心无愧。”

  徐光启:阳明心学虽好,但帝王更加推崇程朱理学。

  帝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学属于统治者哲学。

  理学认为人是先对事物有了认知,才会有行动。

  这个认知出自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所说,很多事情人天生就知道。

  还有很多事情是有圣人告诉我们的,比如孔夫子说这件事得这么干,不这样不行。

  只有按照孔夫子,按照圣人先贤的教导去做事,才是正确的。

  总得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比如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这就是针对女子的行为准则。

  再比如三纲五常等,都是约束老百姓行为的准则。

  帝王当然喜欢这样的思想,老百姓和当官的都要忠君,这就能更好的维护帝王的统治地位。

  但是王阳明就说了,凭什么圣人先贤说的道理就一定对呢?

  王阳明觉得,没有真正的圣人,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切都要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菜谱是不是正确的,你得先做出来。

  要勇敢的对权威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实践去验证,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所以说王阳明的心学是鼓励摸着石头过河的,没有理论指导也没关系。

  只要大方向没毛病,就尽管去做,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遇到一个问题,就总结一个经验,然后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理论。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最后达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还认为,人人皆有良知。

  所谓良知,包括了良和知两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良心,或者说恻隐之心,和与生俱来的智慧。

  进一步说,良知就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清净光明的本心。

  良知来自本心,无需外求,不假外物。

  唯有致良知,才能识本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尽管王阳明的思想将儒家思想推向顶峰,但明朝统治者从来没有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官方思想。”

  “王阳明去世数十年之后的万历年间,王阳明心学在民间传播较广。”

  “这时有大臣上书万历皇帝,请求朝廷下令禁止民间传播阳明心学,万历皇帝不予理会。”

  “阳明心学对人性解放、回归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西方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人当做人,回归人性,不提做不到的要求,保持良知范围内的宽容,那么人的成才就不难了。”

  “王阳明之后,儒家也出现了一些大儒,但是都没有超出心学的高峰。”

  “阳明心学立足于人的内心,这是一种让人内心强大的哲学,也是助人走向成功走向圣境的力量。”

  “人为什么会焦虑,这来源于人的欲望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只有收拾好内心,安定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

  “才能够在混乱复杂的社会中,找到一处安静的精神家园。”

  “王阳明在临终时曾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心光明了,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点亮。”

  “此后的几百年间,王阳明和心学理论真的点亮了很多人的内心世界。”

  吴承恩:我所编撰的《西游记》,也受到了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潮流的影响。

  他生活的时期,也是阳明心学兴盛的时代,自然会受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

  他在《西游记》里面也把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都隐含了心学思想的逐步发展壮大历程。

  他笔下的主角孙悟空,其实和王阳明有几分相像。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其实孙悟空也被授予过弼马温。

  王阳明被贬的过程,可以说九死一生。

  在江边逃脱追杀,不远万里来到贵州龙场,最后一个破旧的山洞里面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天人感应,悟出了人生大道,史称龙场悟道。

  孙悟空也是为了拜师学艺,翻越了万水千山,遭受了不少谩骂毒打。

  一路磨难下来,才到达了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其实方寸和斜月三星都是心字的表达形式。

  孙悟空号称斗战神佛,火眼金睛,战无不胜。

  这其实就是王阳明的真实写照,先后荡平江西境内为患数十年的盗贼,以一己之力平定宁王之乱,浑身上下都是满满的个人英雄主义光环。

  而孙悟空带着的紧箍咒,其实就表示每个人都要守好自己的内心。

  最终心境解放,紧箍咒自然也就消失了。

  这都暗合着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是心之动,至善至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良知。

  总而言之,便是致良知三个字。

  道教追求成仙,佛教追求成佛,儒家追求修身而成圣,而心学追求的则是良知二字。

  阳明心学将心分为俗心和圣心,而追求良知的过程,就是超凡入圣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功夫,从学习到实践,便是知行合一。

  唐僧师徒从个人经历,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整个过程,伴随着最后的结果便是超凡入圣。

  金蝉子在佛说法时表现轻慢,被贬下凡尘转世。

  石猴诞生便为神仙,因自负傲慢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了五百年。

  猪八戒本是天河第一神将,因酒后失德,调戏嫦娥被贬。

  沙僧也是同样的命运,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

  小白龙更加凄惨,只是打坏了定海珠,便差点被千刀万剐。

  总而言之,师徒四人因缘际会聚到一起,开始了一场归心的历程。

  取经大任于儒释道三教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于心学而言,更是师徒四人对于自身的一种磨练。

第333章 清代:儒家衰落

  儒家发展的第五阶段,则是从清代开始走向衰落。

  其实即便苏晨不介绍,各朝各代的老百姓心中也有数。

  尤其是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早就意识到这一点。

  他可是清楚地记得,随着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大清王朝彻底轰然倒塌。

  而在大清倒塌之前,也曾想要救亡图存,废除了科举考试。

  要知道,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儒家经典。

  科举制度和儒家是相伴而生的,科举考试没了,也就意味着儒家彻底衰落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社会关系和政治活动中。”

  “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时期,儒家思想被进一步加强和推广,成为了政治和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建立是以清军入关为标志的。”

  “清朝时期,社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明朝后期的内忧外患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世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思想,寻求一种能够稳定社会的思想体系。”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统治者与汉族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官方思想上推崇的是满族传统文化和思想,而儒家思想则被视为汉族文化和思想。”

  “然而,随着清朝逐渐稳定和统一国家,儒家思想逐渐被重新重视和加强。”

首节 上一节 477/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