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22节
过了几年平平淡淡的日子之后,两人的婚姻和爱情,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赴京上任,飞黄腾达。
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喜欢上了一个茂陵女子,慢慢冷落了卓文君,甚至动了休妻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
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面写着一行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慧的卓文君一下子就看懂了其中真意,一到万全是数字,但是唯独缺少亿,无亿即是无意的意思。
卓文君读了以后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于是回了一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全诗表现了卓文君的幽怨,以及在得知夫君对自己无意时内心的慌乱和心灰意冷。
写完《怨郎诗》后,卓文君仍旧心绪难平,接着又写了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如果说《怨郎诗》以惊人的才华,抒发了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爱和思念。
那么《白头吟》则说出了天下女子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但是卓文君又说了,这一心与白头,却不该是求来的。
当年她与司马相知相恋,不顾家族反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他私奔。
如今爱已不在,她虽悲痛惋惜,却也绝不留恋,宁愿潇洒放手。
不苟且不将就,这样的气魄与坦荡,早已超越了世俗男子的胸襟与胆识。
收到妻子的信之后,司马相如被妻子的才华所折服。
又回想起昔日夫妻恩爱之情,不由得羞愧万分。
于是亲自前往临邛迎接卓文君,从此不再提休妻纳妾之事。
庆幸司马相如并非真正薄情寡义之人,能及时地回心转意,这才让二人的爱情传为佳话。(本章完)
第355章 辞圣屈原
他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敢称风骚的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华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不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爱国思想,还创立了楚辞,被誉为辞圣。
其久负盛名的代表作《离骚》乃是一部备受褒扬,具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诗。
全篇共有370多句,2400余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李白和杜甫对他的诗词高度评价,他还是苏轼的终身偶像。
他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屈氏,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出身贵族,相传是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后代。”
“屈原与楚国国君同姓,可以说屈原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公子。”
“凭借着贵族身份以及优越的家庭条件,屈原自幼不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嗜书成性。”
“每天放学后他还会到后山的一座山洞去研习诗经、诗歌、民歌等,这些读书方面的积累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屈原不光才华出众,颜值也是相当之高,身高达九尺。”
“他明明可以凭借颜值,却偏偏要依靠才华。”
“屈原在小时候便胸怀大志,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
“在学堂时就表现得十分突出,15岁便小有名气。”
“后来名声传到朝廷,很快也获得了楚怀王的重视,进而被引入朝中为官。”
“当屈原22岁便已身处高位,担任楚国的左徒。”
“这是一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而左徒这一职位仅仅次于丞相。”
“并且只有获得楚王相当程度的信任才能够担任此职,拥有绕过丞相直接上报的特殊权力。”
“包括外交方面的工作也是由屈原来主持,所以此时的屈原可谓是春风得意。”
“屈原担任高官之后,便开始着手对楚国进行深入的变法和改革。”
“他向上陈述治国之道以辅佐君主参与国事,向下修订典章制度以管理民众。”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荐贤能之士,对外极力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
“促使楚国国力逐渐强盛,一度成为与秦国、齐国并列的强国。”
“然而,少年得志的屈原却在23岁时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波折。”
“公元前317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
“国力日益强大,对楚国已然构成了巨大威胁。”
“虽然楚国也曾有过吴起变法,但却因触动了过多贵族利益且失去了楚王的支持而以失败告终。”
“于是,在吴起变法之后。”
“屈原于楚怀王执政期间全力倡导改革变法,且与当时的贵族势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斗,让楚国的局势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只是这一次的改革也同样得罪了众多小人,像是楚国的丞相子兰、上官大夫以及楚怀王的宠妃等人。”
“那时的楚国正在与齐国结盟,秦国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的。”
“打算破坏齐楚之间的联盟关系,因而派出了以拥有三寸不烂之舌著称的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抵达楚国之后,首先见到的便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屈原。”
“屈原自然是极为清楚秦国的意图,倘若同意秦国终止齐楚联盟。”
“秦国便再无后顾之忧,进而能够打垮五国从而统一六国。”
“而楚国也将成为秦国的口中之食,于是屈原当即就回绝了张仪会见楚怀王的请求。”
“但是张仪并未就此收手,反而是用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上官大夫随即就向楚怀王进献关于屈原的谗言。”
“在公元前314年,楚怀王罢免了屈原的左徒职位,转而让他担任负责宗族事务的三闾大夫。”
刘彻: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战国时期,屈原为楚国的左徒官,此时的楚国由楚怀王统治。
屈原反对秦国侵略战争,劝楚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
楚怀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楚国因此一天一天地强盛起来。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侵略者是西边的秦国。
屈原主张联合六国之力,形成六国联盟,一同对抗秦国。
在得到楚怀王的赞同后,屈原开始出使其他五国,游说齐、赵、燕、魏、韩国国君与楚国联盟。
经过屈原的不懈努力,六国终于建立了联盟,楚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六国联盟的力量强大,遏制了秦国的侵略。
在没有外患,国家安定的形势下。
屈原建议楚怀王整顿内政,于是楚怀王让屈原编订一部新法令。
屈原心系百姓,就想编订一部限制贵族特权、造福百姓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传到了贵族们的耳中,于是他们从中作梗,希望楚怀王不再信任屈原,从而不任用他的新法令。
贵族的首领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他联和上官大夫一起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听了他们的谗言,楚怀王渐渐对屈原表现出了不满。
这时秦国得到了楚国内部情况的情报,于是派相国张仪去挑拨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从而拆散六国联盟。
张仪离开秦国前,秦王给了很多金银财宝。
张仪来到楚国国都后,立刻给子兰、上官大夫送了很多大礼,于是三人狼狈为奸,又勾结了楚怀王最爱的宠妃。
宠妃收了张仪一双价值万金的白壁,自然就和他们一道对付屈原。
子兰从中牵线,使张仪见到了楚怀王。
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于是动了心,但是表面上没有显露出来。
随后楚怀王高兴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宠妃从中作梗,诬陷屈原向张仪索要一双白壁。
楚怀王摆下酒席,正式招待张仪。
宴会上张仪再次提出秦楚联合的事,屈原果然百般阻挠。
张仪将屈原拉倒一旁,愿意以白壁换取屈原的同意。
屈原听得一头雾水,但楚怀王却起了疑心。
楚怀王心里想着那六百里土地,又想起白壁的事,就不再相信屈原。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