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24节
而楚怀王之子子兰等人各怀私心,支持赴会,楚怀王最终选择去武关会盟。
结果很悲催,秦国将楚怀王扣押,胁迫他割让城池。
要说楚怀王还算是有些骨气的,断然拒绝了秦国的要挟。
楚怀王一代枭雄,居然被困秦国三年,一直到楚怀王死去。
自此,楚国虽有新王楚顷襄王登基。
但是已经无法再与秦国抗衡,逐步走向式微。
在屈原被打压排挤的那一刻,楚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又过了数年,到了公元前293年。”
“秦国为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又开始攻打韩国,秉持着哪里弱小就攻打哪里的策略,最终以秦国大将白起大败韩国24万联军而告终。”
“楚顷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震惊,非常害怕会遭遇秦国的再次入侵。”
“于是准备向秦国低声下气,想要做秦国的小弟以求得安全。””
“屈原看到懦弱的楚顷襄王,感到非常痛心。”
“他再次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如此懦弱会让秦国得寸进尺。”
“最终楚国则会一败涂地,只有联合其他国家才能与秦国抗衡。”
“然而,楚顷襄王遗传了楚怀王的倔强脾气,对屈原的任何谏言一概不听,结果已经47岁的屈原又一次被流放了。”
“此次被流放,屈原已经心灰意冷。”
“于是他特意选择去到距离遥远的湘西地区生活,这一待竟然长达16年之久。”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
“其中许多都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九死不悔的精神。”
“恰如屈原曾经说过的那样,楚顷襄王的懦弱不但没有换来秦国的同情,反而只会换来秦国的得寸进尺。”
“在公元前278年,秦国被称为人屠的将军白起又率领军队一路攻破了楚国都城。”
“楚顷襄王和一众贵族吓得惊慌失措的仓皇出逃,远在湘西的屈原听闻此事后。”
“为了不让两代楚王一错再错,他甘愿冒着犯上的风险再次向楚顷襄王进谏,试图将其骂醒。”
“只是屈原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却依然毫无作用,并且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灭亡。”
“当他得知楚国都城被攻破的那一天,心中仅存的那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了,于是屈原怀着极度绝望的心情来到了汨罗江边。”
“当时江边有一位渔夫,他看到屈原垂死的模样便询问原因。”
“屈原感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随即头也不回的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
“当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一代爱国诗人就这样陨落了,享年63岁。”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刻缅怀和崇高敬意。”
苏轼: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得到世人的认可,他也成为了爱国的代名词。
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从此不得回朝。
从此屈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直至离世。
在屈原被流放期间,他游览了山川风景,寄情于山水。
但是屈原没有忘记楚国,没有忘记作为一个楚国人应有的责任。
屈原创作出大量的充满浪漫色彩的文学诗歌,饱含爱国热情。
流放18年,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的非人待遇。
对于一般的人,不要说是18年,就算是3年,估计早就无法忍受了。
或者轻生,或者厌世,或者愤世嫉俗,或者游戏人间,随波逐流,走向堕落。
但是,屈原不是一般人。
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破罐子破摔。
他把对楚国的满腔爱国热忱,寄托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他要用自己的文采来唤醒世人麻木的灵魂。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国之心,所有的爱国之情,尽在他的作品中。
他相信,终有一天,他的爱国思想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他所创作的《离骚》,开创了中华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但可惜的是,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都城,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让屈原昏厥。
屈原心中的希望之火,被无情而残酷的现实浇灭。
他整日茶饭不思,昏昏沉沉地在外面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
他怀念楚国的兴盛时期,憎恨秦国,更憎恨楚国的奸邪小人。
屈原恍恍惚惚地走在汨罗江畔,他找了一块光滑的石头,这是他心中未受敌国践踏过的纯净的国土。
然后他脱下外衣,将这块石头包起来,又用衣带将石头捆绑在自己身上。
面对眼前的汨罗江,屈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纵身跳了下去。
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并不明显。
一个城池,今天属于楚国,明天或许就成为秦国领地。
战国的人才亦是如此,比如张仪侍秦多年,而后在秦国失势,便投向魏国。
但是屈原终其一生,都忠于他的祖国,至死他都是楚国人。
这在战国那个人才随势流动的大环境下,更是难能可贵。
屈原热爱楚国与百姓、一生都忠于楚国。
却一生坎坷,屡次遭受小人的诬告和陷害,一次又一次地被楚怀王不信任。
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复兴楚国。
屈原也曾悲痛失望,但每一次所受的委屈,最终都化作下一次投身复兴楚国社稷之路的动力。
光论政治才干,屈原也许不如那些纵横寰宇的谋略家。
但他那赤血丹心的爱国热情,和那些他用热血写下的优美文字,足以让他名留千古了。
在屈原死后,有人往汨罗江里面投掷粽子是为了喂鱼,防止屈原尸身被鱼类破坏。
足见世人对于屈原这位品格高洁的爱国志士充满了爱戴之情,充满无限的敬意。(本章完)
第356章 方圣扁鹊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可以说中医是道,西医是术。
中医源远流长,以人为本。
西医半路出家,兽医为母。
自古以来,杏林高手不计其数,但留名千古的只有寥寥数人。
扁鹊不仅能跻身其中,还是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
可谓医术高明,一生救人无数。
却最后不得善终,令人惋惜。
扁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医学家,他总结和发挥了前人的经验,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扁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可考的民间医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传记的医学家。
扁鹊奠定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础,开创了中药学,发展了方剂学,被誉为方圣。
“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
“扁鹊年轻时,曾替人管理旅店。”
“有一天,一位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店中投宿。”
“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君也觉得扁鹊不是普通人,在以后的十余年中始终和他保持联系。”
“有一天,长桑君又来到了旅店,并把扁鹊找来闲谈。”
“长桑君告诉扁鹊,自己有祖传的秘方。”
“现在年纪大了,不想把它们带到坟墓里去。”
“因为了解扁鹊的人品,就想把秘方传给扁鹊。”
“但是要求扁鹊不许泄露出去,扁鹊连忙答应。”
“长桑君从怀里拿出一包药交给扁鹊,让他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
“这样,三十天后,扁鹊就能通晓各种药理、洞察一切。”
“之后,长桑君把自己全部的秘方和医书都交给了扁鹊。”
“扁鹊按照长桑君的交待,接连服药三十日。”
“三十天之后,他能够隔着墙看到墙另一边的人,而且能隔着衣服看清人的五脏六腑。”
“为了不泄露自己的特殊本领,扁鹊仍沿用古人传统的把脉问诊的方法作为掩饰。”
“之后,扁鹊四处为人看病,有时到齐国,有时到赵国。”
“在赵国时,他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自称为扁鹊。”
华佗:扁鹊历来是中华医学界的祖师,堪称我辈楷模。
俗话说,扁鹊行医有六不治的原则。
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
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