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37节
“在大唐盛世的光环下,欧阳询官运亨通。”
“一直活到了八十四岁,寿终正寝。”
“也是在这段太平盛世时期,欧阳询才真正开始了他的成名史,应诏与他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仅仅用了七年便完成了《艺文类聚》的编撰工作,当然序言也是欧阳询执笔的。”
“大唐太平盛世,也给欧阳询创造了书法创作的最佳环境。”
“在贞观之治期间,欧阳询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这也创造了中华书法史上的坎坷经历。”
“如传世之作《九成宫醴泉铭》,便是在大唐贞观六年,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而成的千古名作。”
“赫赫有名的《虞恭公碑》为唐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晚年佳作。”
“在遇到李渊后,欧阳询不仅官运亨通,编撰名著,书丹名作。”
“也让他成为了楷圣,功成名就,流芳千古。”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句话用于欧阳询再贴切不过了,少年惨遭灭门,一生颠沛流离。”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幸遇贵人。”
“才能晚年得志,终得佳作,流芳百世,一生真可谓传奇。”
苏轼:欧阳询的传世之作《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楷。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这两个名称相辅相成。
九成宫醴泉铭,在欧阳询三大碑帖中,艺术成就是最高的。
在他看来,九成宫多一分就胖了,少一分则瘦了。
可见,欧阳询创作的九成宫是极为严谨的。
《九成宫醴泉铭》,在书法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九成宫醴泉铭》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不只是笔法的特殊与神奇,还有此帖的产生背景。
此帖的内容,为唐代名臣魏征撰写。
所以这帖子从书写到内容,是由一位书法家和一位政治家合力完成的。
然而,事情还没有那么简单。
九成宫所记载的内容,原为唐太宗避暑时,在九成宫发现涌泉的事。
于是命令魏征撰文,记录发现醴泉的不寻常的经历,又命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此文。
因此,此碑至少关联唐太宗、魏征和欧阳询三位大人物,故为此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九成宫碑帖,开创了楷书严谨规范且变化多端的先河,凝聚了欧阳询半生的心血。
世人只知道欧阳询的九成宫,名为天下第一楷书,很少人知道他是怎么练习书法的。
欧阳询为了研究书法,曾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被人称之为书痴。
为了研究西晋时期索靖的章草石碑,曾经就在碑前安营扎寨了三天三夜。
用心观察此碑的妙处,甚至边画边手舞足蹈,终于领会了索靖的书法精华。
书体的演变与发展,都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
欧阳询通过对索靖章草的观摩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没有哪个大书法家,不付出常人的百倍的努力。
欧阳询观碑,赚了一个书痴的赞誉。
欧阳询创造天下第一楷,个人的主观勤奋是一方面,个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欧阳询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这就塑造了他的顽强刚毅的性格。
这些性格,已经较好的体现在他的楷书风格中。
数百年来,欧阳询的楷书,一直在书坛上熠熠生辉。(本章完)
第363章 图圣裴秀
地图是人类自步入文明社会以来,极其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虽然现代有了更为方便的卫星导航等技术,普通人不再那么需要传统地图。
但地图学仍旧是现代科学门类中,不断被深入研究的学科。
测绘是门古老的科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关于测绘的描述。
裴秀提出的绘图理论,把中国地图学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古代地图事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为记念这位中国地图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
“裴秀,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人。”
“西晋大臣,著名地理学家,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223年,裴秀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里。”
“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由于家庭的优越条件,裴秀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加上天资聪颖,裴秀到八九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了。”
“裴秀十几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望了。”
“裴秀的叔父裴徽,在当时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宾客来往。”
“有一次,裴徽当着客人提起这个聪明的小侄子。”
“客人们就留上了心,从裴徽家里出来,便去找裴秀。”
“裴秀年纪小小的,却知书达礼。”
“见了客人也不知道腼腆害羞,总是有问必答。”
“而且妙语连珠,逗得客人们开怀大笑。”
“裴秀还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请客人们批评。”
“对不同意见,裴秀也能有理有据地辩论几句,引得客人们兴致盎然。”
“一时间,人们称赞裴秀是后进的领袖。”
“裴潜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家里请了几桌客人,都是裴潜的同僚和当时的名士。”
“裴秀的生母的出身微贱,裴秀的嫡母宣氏根本就不把这个小妾当一回事。”
“宣氏叫裴秀的母亲出来上菜,客人们不敢怠慢,全都站起来向她问候施礼。”
“席散以后,宣氏立即打扫出两间上房。”
“请裴秀母子搬进去住,从此不敢再轻视她了。”
“几年后,将军毌丘俭欣赏裴秀,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
“并称赞裴秀生而聪慧,博学强记,孝敬尊长。”
“于是,曹爽召裴秀为自己的下属。”
“244年,裴秀父亲裴潜去世后。”
“裴秀世袭父爵清阳亭侯,不久迁为黄门侍郎。”
“当时魏帝曹髦好学有文才,多次请裴秀到东堂一起讲解谈论学问,切磋文章,称裴秀为儒林文人。”
“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和曹爽火拼,曹爽被杀,裴秀受牵连被免职。”
“河东裴氏家族势力很大,但很快就被任命为廷尉正。”
“裴秀在司马昭麾下担任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
李世民:严格说来,五胡乱华的灾难,裴秀也有一定的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善于巧思,在工程技术上很有天赋。
但可惜的是,中国人虽然擅长技术,但却非常不重视技术。
诸葛亮为解决运粮难题,于是发明了木牛流马。
这种运输工具能够缓慢地自行,非常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
诸葛亮之后,又一位大发明家横空出世,此人就是曹魏的马钧。
马钧官做得不大,空余时间也很多,于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明创造之中。
马钧曾改进织布机,研制出指南车,让曹魏君臣十分惊叹。
之后,马钧又发现农民灌溉困难,因此发明了翻车。
这种水车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并沿用了一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诸葛亮北伐后,马钧不甘心只在民用机械上有所建树,于是开始着力研究军用技术。
当时,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曾让魏国大吃苦头。
之后,朝廷将魏军缴获的诸葛连弩拿给马钧研究。
马钧认为诸葛连弩还不完美,改造一下,可以将其威力提高五倍。
其后马钧对连弩进行了改进,竟能连发五十支箭。
官渡之战时,谋士曾发明了一种投石车,专门用来克制袁绍的箭塔。
马钧经过研究,认为这种投石车实在太粗劣,射程短,而且射速还慢。
于是马钧在投石车上加了个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可迅速地接连抛射。
然而,曹魏政权对马钧的投石车却不珍惜,反而还想方设法挖苦。
裴秀年纪轻轻就享有名望,有时不免自视过高,看不起他人。
对于马钧设计制作攻城用的发石车,能接连不断地把大石头发射到远方。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