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73节

  “汉和帝在班昭哥哥班超死后就去世了,由于新皇帝还小,邓太后便临朝称制。”

  “由于赏识班昭的才华,将班昭召进宫参政。”

  “而每遇不决之事,邓太后都要问计于班昭。”

  “班昭只得奉命参政,为邓太后出了不少力。”

  “为此,班昭的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在汉朝,能够被拜相封侯的。”

  “除非是此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否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朝廷对女杰班昭有多器重。”

  “公元120年,一代博学多才的年逾古稀的女史学家班昭溘然长逝,走过了传奇而非凡的一生,终年75岁。”

  “邓太后得知后,对班昭给予了高规格礼葬。”

  “并亲自为自己多年的老师着一身素服哀悼,眉眼之间难掩哀痛之色。”

  “又派使者监护丧事,还在其死后给予了应得的荣誉。”

  “能够得到当时实际掌权者的最高礼遇,一代杰出才女班昭,也算死而无憾,流芳百世了。”

  “班昭的一生,精彩而传奇,聪颖而睿智。”

  “她虽身为女儿身,却懂得取舍。”

  “虽早年守寡,却甘守清苦。”

  “孜孜不倦续写辉煌巨著,为当世及后世人敬仰而千古流芳。”

  “她身为班家女儿,念及手足情,行事谨慎。”

  “言辞间藏睿智委婉却不乏锋芒,最终令兄长叶落归根回归故乡。”

  “她为皇帝后妃师,却懂分寸,通明事理,而不恃宠生骄。”

  “因而在波云诡谲的皇宫深受器重,最终安全无虞。”

  “一个人活得清醒,活得通透,才足以不枉此生。”

  “一代史学才女班昭即是如此,她的事迹将永远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熠熠闪光。”

  杨玉环:一代才女班昭,因为一篇《女戒》毁誉参半。

  班昭以太后老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国家朝政的决策。

  当时的班昭,已经几乎成了一位女子宰相,影响力极大。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随着这篇《女诫》的流传,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尤其是文章本身,更是让当时整个世家大族都开始激烈讨论了起来。

  这篇《女诫》的核心内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从四德四个字。

  支持这篇文章的人认为,这是一篇千古奇闻,堪称女性读物的四书五经。

  写这篇文章的班昭,以后就应该被尊为女圣人。

  以后所有女子,都应该按照这篇文章的要求来做事。

  而反对这篇文章的人则认为,这就是一篇垃圾,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而且,里面提到的各种道德观念,也完全站不住脚。

  如果让这篇文章彻底流传开来,很容易会荼毒天下女性,贻害无穷。

  因为这两种观点过于对立,而且双方都坚持己见,谁也不肯妥协。

  所以很快,一场围绕着这篇文章的大讨论,就开始迅速席卷整个东汉。

  而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班昭更是成了争论的焦点。

  其实从班昭所处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这篇《女戒》并没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女戒》这篇文章,是班昭在晚年时期为世家女子和宫中贵人所作。

  当时班昭已经身患重病了,而族中的女子们也都快到了适婚的年纪。

  班昭害怕她们不懂礼节,在婚后失了夫家的面子,辱没了娘家的颜面,于是便写了《女戒》这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班昭想通过《女戒》这篇文章矫正当时的风气。

  因为当时班昭发现汉朝皇室中已有女子干预朝政,外戚也有了擅权的苗头。

  班昭便决定曲线救国,想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局面,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随着这篇文章逐渐流传,相关争论越来越大,事情很快就脱离了班昭的控制。

  讽刺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邓太后。

  邓太后和班昭亦师亦友,两人的关系没得说。

  但从文章本身来看,如果邓太后认可班昭这篇文章。

  那就意味着她现在掌权是不合法的,必须马上放弃权力,把一切都交给小皇帝来打理。

  这个结果,显然是邓太后无法接受的。

  除了对权力的执着之外,更重要的是,邓太后很清楚一点。

  一旦现在放弃权力,由小皇帝接班,接下来国家一定会出大问题。

  因为当时在位的小皇帝年龄太小,根本就无法应对天灾频发的状况。

  所以最后,在班昭写完《女诫》不到一年之后,邓太后下令将班昭的儿子调离京城。

  同时,按照班昭自己的理论,夫死从子,班昭就必须跟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上任。

  就这样,班昭离开了京城,彻底脱离了政治漩涡的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既算是一种贬黜,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至少,班昭摆脱了舆论漩涡的中心后又活了七八年,最后高龄善终了。

  在得知班昭去世之后,邓太后更是亲自身穿素服为其哀悼。

  显然,在邓太后眼里,早已将班昭当成了自己至亲的长辈。

  但同时立场不同,又注定邓太后无法接受班昭写出来的这些道理。

  然而邓太后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所引发的风波,并没有随着班昭的离开而结束。

  此后,大家的争论虽然暂时搁置,但双方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依然没有妥协。

  而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很多支持这篇文章的人,逐渐把这篇《女诫》捧上了天。

  再之后,这篇文章,就真的成了无数女子的道德规范。

  而里面主张的三从四德思想,严重禁锢了后世的女性。

  至于说后世大家拿着三从四德,去严格束缚女性,这其实真的是班昭始料未及的。

  不过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借助班昭的这篇文章,来严格束缚女性,这其实也不能怪到班昭的头上。(本章完)

第383章 花凋卫子夫

  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后,要数汉朝的卫子夫。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个美貌贤德又充满传奇色采的女人。

  她从公主府里的一名普通歌伎,扶摇直上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汉武帝轻轻地一瞥,改变了她和她家族的命运。

  她贵为皇后,一生享尽荣宠。

  史书都没有记载她任何的过错,可谓是有名的贤后。

  但就是这样一位母仪天下的贤后,最后却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一家被自己丈夫屠杀殆尽,自己最终被逼无奈只能自尽身亡。

  “卫子夫出身低微,原本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中的一名歌伎。”

  “因为平阳公主要选一个漂亮的女子献给汉武帝,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就选中了善歌善舞的卫子夫,开始在自己府邸排练歌舞。”

  “建元三年,汉武帝祭扫皇陵回来,顺道去平阳公主家中。”

  “平阳公主就把事先排练好的乐舞演奏给汉武帝,当卫子夫轻盈摇曳的风姿进入汉武帝的视线时,汉武帝一瞬间就被迷住了。”

  “卫子夫有着一双迷人的眼晴,能把那种娇柔的美准确的传递给汉武帝,让汉武帝有一种被融化被燃烧的感觉。”

  “卫子夫同时有着空灵的嗓音,从口中吟唱出来的歌声。”

  “就像冰雪融化后山泉的叮咚声,又像春日枝头黄鹂的婉转。”

  “时而低眉浅唱,时而引伉高歌,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阳春白雪,无论是哪种都让汉武帝动心。”

  “一曲歌舞,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从此开始了她由歌伎走向至高无上的皇后宝座的传奇一生。”

  “卫子夫虽然入了汉武帝的眼,但是也不过是一时新鲜,不久之后就被汉武帝抛到了脑后。”

  “卫子夫也只能像其他嫔妃一样,每天从日出等到日落。”

  “静静的等着汉武帝想起自己,静静的等待着汉武帝的召唤。”

  “这样的日子慢慢的侵蚀着她的心,让她那颗进宫时火热的心慢慢的凉了下来。”

  “汉武帝要裁减宫中用度,决定放一批没有生过孩子,或者连面都没有见过的女子出宫。”

  “卫子夫自从进入宫中,就没有想过离开。”

  “可是当她爱上汉武帝,却又被汉武帝抛在一边不闻不问。”

  “只能每天呆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与汉武帝是咫尺天涯。”

  “为了那自由,她决定求皇后放自己出宫。”

  “出宫的日子终于到了,卫子夫怀着对汉武帝的眷恋,怀着对自由的渴望收拾准备出宫。”

  “可是,当她向汉武帝辞行时,汉武帝留下了她。”

  “这次卫子夫要求出宫,却被汉武帝留下。”

首节 上一节 57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