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606节

  曹雪芹: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但二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日益改善。

  两国之间商业贸易日益频繁,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同时松赞干布倾慕中原文化已久,于是便借着和亲的机会引进史书典籍进入西藏,并命令贵族子弟学习中原文化。

  文成公主本人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能。

  她以儒墨两家思想开化吐蕃,倡导和平,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

  她亲自教授妇女们养蚕抽丝及刺绣女工,亲自教授师傅们汉字书法以及绘画,又以师傅之手广招学徒将汉文化传遍吐蕃。

  同时,她在入藏时带来了一座释迦牟尼佛像及三百六十部佛经。

  在入藏后她深受藏族佛教的熏陶,并开始将其与中原佛教相结合,使佛教焕发全新的面貌。

  文成公主还虚心学习藏族语言,在学有所成后与松赞干布一起翻译藏族佛经。

  并将大量藏族佛经译本传回中原地区,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的佛教发展。

  文成公主对佛教发展的巨大贡献,使其在藏传佛教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菩萨的化身。

  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以王后的身份继续在吐蕃生活达三十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病逝后,吐蕃族人民感其恩遇,特为其建造文成公主庙以示纪念。

  相比之下,在汉朝时同样是前去和亲的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

  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胡俗王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

  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王昭君只得下嫁,最后郁郁而终。

  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但二人的待遇和结局却完全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其一,所属朝代国力的不同。

  文成公主所属的唐朝正值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国力非常强盛,中原地区外的各邦都争先恐后想与唐朝结交。

  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是能保住他们和平的守护神,更是与中原实现对话沟通的桥梁。

  再者,倘若文成公主在吐蕃所受待遇不好,唐朝皇室定会对吐蕃追责,而吐蕃的实力又不足以抵挡唐朝的进攻。

  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件易碎的宝物,必须要好好捧在手心上对待。

  而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所属的时代正是汉元帝与汉成帝统治时期。

  因汉元帝宠信宦官,汉朝的国力早已日渐衰退,对匈奴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所以匈奴王室也基本没有把汉王室放在眼里,即使王昭君所受待遇不好,汉王室也不敢过分追究责任。

  其二,两位和亲使者的身份不同。

  文成公主虽说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好歹也是皇室之女,与李世民流着同样的血液。

  身份地位自是甚高,说话也更有分量,所以她可以轻易废除藏族地区的陋习。

  吐蕃若不好好对待,必定遭到唐朝皇室的谴责。

  而王昭君却只是平民出身,说话没有分量。

  背后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为她撑腰,自是只能受人欺凌,随波逐流。

  其三,所前往的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度不同。

  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相连,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可以说与西藏地区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渊源,所以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

  而王昭君所进入的匈奴地区是出了名的野蛮,匈奴地区的大部分人对中原文化所知少之又少。

  王昭君嫁过去后不仅没有渊源,还存在着生活习惯上的冲突,自是难以被匈奴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文人对和亲进行抨击,需要一个弱女子的幸福来保持和平而羞愧。

  但是大多数文人之所以会对和亲发出抨击,都只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历史中的个体,他们只看到了远嫁的公主内心的煎熬。

  但如果把和亲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格局中,就会发现其实和亲是一件伟大的壮举。

  虽说,和亲牺牲了一位女子的幸福。

  但是如果不和亲,两国交战,那么将会有无数将军士兵战死。

  这些男儿背后更是一个家庭,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

  倘若他们都战死了,一个国家将会出现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

  有多少女子要忍受丧夫之痛、丧子之伤,有多少孩子自出生下来就会没了父亲。

  如果和亲,那么牺牲的只会是一个女人的幸福。

  但这份幸福能拯救两个国家中无数女人的幸福,更能避免无数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同时和亲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能够为两国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所以,抛开个人得失的小格局,和亲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其伟大的作用。(本章完)

第399章 花相上官婉儿

  大唐王朝。

  那是男女地位发生改变的时代。

  那是一个女人挑战男人的时代。

  那也是女性在政治权力上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

  上官婉儿,一代旷世才女,闪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

  上官婉儿,原本只是阶下女奴,命运注定沉沦于深宫冷院。

  但她却在权谋诡谲、腥风血雨的朝堂之中,步步为营。

  最终攀至权力巅峰,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辉煌与悲怆并存。

  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尝尽世态炎凉,备受人生百折。

  她才华出众,敢于打破传统桎梏。

  凭借过人智慧,化身诗界盟主,权倾一时。

  然而,过于急功近利,争名夺利的欲望。

  最终使其功亏一篑,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红颜薄命,青史留名。

  上官婉儿无疑是大唐王朝最具传奇色采的女性之一,值得后人无限唏嘘。

  对于上官婉儿的一生,我们不予评判对错。

  但对于上官婉儿,我们不禁还要感叹一句,不服丈夫服妇人。

  上天给了她这样的天资,她就要展露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以证明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上官婉儿自称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

  “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副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664年,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

  “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浑然天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

  “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权势日盛,军国谋略,杀生大权,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的故事。”

  “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

  “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岁就免除劳役。”

  “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李显都准许了。”

  柳如是:尽管上官婉儿是一代才女,但终生未嫁实在可惜。

  上官婉儿终身未嫁,原因众多。

  第一,上官婉儿没有瞧得上的人。

  上官婉儿有极高的政治才干,又有极高的文学才华。

  这样的女人,放眼当时的唐朝。

首节 上一节 606/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