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63节

  一开始他还想抗议自己分数太低,可看到从乾隆开始,一代不如一代,他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穿越到这些不肖子孙面前,用鞭子抽死他们。

  先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到了他这一代,才把江山彻底坐稳当。

  可这些不肖子孙却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天下,如此糟蹋大清江山,这让他如何不气愤。

  看看后面的不肖子孙都做了什么,抽大烟的,上妓院的,卖国的。

  听听,这是身为一个皇帝能干得出来的事?

  这些不肖子孙干出来的荒唐事,简直比大明那些奇葩皇帝还恶劣。

  也难怪最后大清江山亡国了。

  有这些不肖子孙不停的糟蹋大清江山,大清不亡国那才是见鬼了。

  不过看到儿子康熙和孙子雍正干得这么出色,他还是感到一丝欣慰的。

  儿子康熙的种种功绩,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灭准葛尔丹,看得他都沸腾不已,忍不住为儿子怕手称快。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现在被儿子轻轻松松完成了,他怎么能不为儿子感到自豪呢!

  就这些功绩,他觉得8.1分太低了,最少也是9分。

  不过随即他想到后世人对他们大清有偏见,能有8.1分也算很高了。

  正如后世人所说的,儿子康熙要是明朝的,绝对能和秦始皇比肩。

  由此可见,儿子康熙的功绩有多大了。

  和儿子康熙相比,孙子雍正给他的震惊更大。

  9.3的高分由后世的汉人评出来,可见雍正的实际功绩远大于9.3分,甚至有可能和李世民的9.9分一样。

  最后天下又重归汉人手中,因此后世人对他们大清的印象肯定是不好的,从之前后世人经常对大清破口大骂就可见一斑。

  在这种明显带有偏见的情况下,雍正还能有9.3的高分,那只能说明雍正这孙子的功绩深深折服了后世人。

  他从后世人对雍正这么高的评价中看出,雍正为什么能有9.3高分了。

  拿士绅阶级开刀改革,这是连他都不敢做的事,可没想到这孙子不仅做了,还做成功了。

  对于这个孙子雍正,他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康熙:朕做了这么功绩,就只有8.1分吗?

  他无奈的摇摇头,叹息一声,觉得后世人对他们大清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

  之前看到后世人对大清皇帝非常不友善,他还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

  毕竟天下又回到汉人手中,按照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来看,那就说明大清晚期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起兵造反,这才推翻了大清。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世人对大清皇帝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加上出于民族自尊心,后世的汉人对满人也比较抵触。

  这两个因素下,后世人对大清皇帝有意见也是无可厚非的。

  可他以为,后世人只是对后面的那些皇帝有意见。

  毕竟是后面的那些皇帝没有治理好国家,才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可他万万没想到,后世人还能把怒火牵连到他身上。

  他做出了那么卓越的功绩,还不能折服后世人偏见的内心吗?

  加强皇权,祭拜孔子,收台湾收西藏,剿灭葛尔丹,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地方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就这些成就,还不能超过9分吗?

  至于批评他采取愚民政策,不让老百姓看外面的世界,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愚民政策又不是从他们大清开始的,这个黑锅扣不到大清头上。

  历朝历代采取的都是愚民政策,就为了皇家方便管理天下百姓,使国家稳定不发生动乱。

  他们大清不过是延用这个政策罢了,怪不到大清身上。

  而他之所以不让老百姓看外面的世界,则是有他的考虑。

  他和法国的路易十四相交甚好,经常有书信往来。

  他也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那里知道了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也知道欧洲的哲学、文化、科技都在发展。

  他更是知道法国老百姓接受新思想后,就把路易十四送上了断头台。

  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他当时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群老百姓把皇帝送到断头台杀死的样子。

  这在华夏历史上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一般来说,皇帝被杀也都是被叛军杀死,可从来都没有被老百姓杀死的。

  华夏的老百姓天生就对皇帝畏惧,绝不敢生出这样胆大包天的想法。

  也正是法国路易十四的死,让他深刻明白过来,决不能让欧洲的思想传到大清。

  要不然,他真担心有一天,大清老百姓接受了西方思想后,一窝蜂的冲到皇宫把他送去断头台。

  雍正:被读书人黑,朕已经预想到了,但朕不在乎。只要大清江山永固,只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朕愿意当这个恶人。

  在决定颁布官绅一体纳粮的政令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身后名不会好,肯定会被那些读书人抹黑。

  毕竟官绅一体纳粮动了整个士绅阶级的利益,以那些读书人为代表的士绅阶级肯定会大力抹黑他。

  可是他必须颁布这样的政令,否则大清江山不保,将走大明的老路。

  天下的土地通过兼并集中到士绅阶级手中,可这些士绅阶级却享有特权,可以不用纳税。

  大清为了国家的运转,就必须收税充盈国库。

  可这些税收全都压在老百姓头上,而占有全天下大部分土地的士绅阶级却不用缴纳一分银子。

  现如今大清老百姓已经快被赋税压断了腰,再不想办法解决危机,天下老百姓必然会造反。

  也正是处于大局考虑,他必须对士绅阶级动刀改革,实施官绅一体纳粮,让士绅阶级也要纳税。

  除了官绅一体纳粮,他还颁布了两大政策,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现如今看来,他颁布的三大政策最终成功了,要不然对大清有偏见的后世汉人不会给他9.3的高分。

  乾隆:放他娘的屁,朕怎么可能只有5.2分,朕可是十全老人。

  他气呼呼的看向天幕,眼中怒火中烧,十分不满后世人给他这么低的评分。

  他治理下的大清,国家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军事力量强大,外交关系和睦。

  他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超越以往帝王的成绩,因此他才把自己比作十全老人。

  天资聪颖,他自幼聪明过人,学识渊博,对于各种学问都有很高的造诣,光是写的诗就有4万多首。

  勤政爱民,他推行一系列政策,减轻赋税负担,兴修水利,加强农业发展,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圣明神武,他的军事才能卓越,多次亲自率军平定边疆叛乱,巩固国家的领土完整。

  文化繁荣,在他的支持下,大清的文化事业得到空前的繁荣,动用3800人历时13年编撰完成最全的百科全书,使文化达到了巅峰。

  经济富强,他制定一系列政策,使国家财政富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使大清的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治理有方,他增加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稳固了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外交和睦,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解决一些边境争端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法治严明,他重视法治建设,严格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使国家安定有序。

  人才辈出,他注重培养和选拔有才能的人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选拔制度,使各级官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德高望重,他尊重儒家思想,推崇仁爱之道,关心民生,为百姓谋福祉。

  在这十个方面,他全都做到了,当之无愧的十全老人。

  凭什么才5.2分,不说和李世民一样的9.9分,怎么着也得有9.8分才对。

  他觉得之所以分数这么低,一定是后世人故意抹黑他。

  一想到这个分数是后世对大清有偏见的汉人评出来的,他就释然了。

第68章 逃出大英博物馆

  下一个刷到的视频让苏晨心灵大受震撼,看到视频最后不禁有些动容。

  苏晨认认真真的了解了一下视频的创作全过程,深深被这样有使命感的播主所折服。

  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部分藏品被盗,该馆的一名员工被解雇,伦敦警察厅开展调查。

  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在被称为“赃物大教堂”的大英博物馆里有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2000件长期展示。

  这些文物大多数来自侵略战争的疯狂掠夺,以及清末盗墓贼的销赃和大清皇室的私卖。

  雨果曾在书信中说过,胜利者装满了口袋,携手回到欧洲……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

  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并不能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盗窃、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的命运。

  并且,在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还收藏着167万件中国文物。

  据统计,仅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为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

  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一个网友在斗音上刷到这条新闻,并发布了一则留言。

  “拍一部动画,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各个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各个朝代的文物历经磨难回到中国时发现已经不是它们记忆中的中国了。在文物们失落时,追捕它们的坏人也来到了中国,在国内四处逃亡时发现过年各种文化传统依旧在传承。”

  而这条留言引起了斗音上两个播主夏天和煎饼的关注,于是这两个博主以此为灵感,酝酿了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剧本,并且远赴英国拍摄《逃出大英博物馆》短片。

  【逃出大英博物馆】

  【视频中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成了一个穿着古代服饰的可爱女孩,在英国碰巧撞上了一位中国的记者。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

  “相信我,我真的是从大英博物馆逃出来的……”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首节 上一节 6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