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82节

  杨坚:主播,可否告诉朕原因,实在是令人不敢相信。

  李世民:这异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在帝陵保密这一块做到极致了。

  宋神宗赵顼:真羡慕,就是不知道元朝是怎么做到的,朕也想参考一下。

  忽必烈:嘿嘿,即便是告诉你们,你们中原的皇帝也学不来。

  见大家都对大元帝陵深感好奇,苏晨决定大致说一说,也算是给大家揭秘一下,至于要不要借鉴就看各朝皇帝自己选择了。

  “元朝是由蒙古铁木真家族的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的生死观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影响,葬俗和中原相比也非常独特,其特点是薄葬以及密葬。”

  “薄葬就是独木棺葬,元朝皇帝下葬使用独木棺,就是将一整段楠木从中劈开,然后将树心挖空,再把元朝皇帝遗体放在里面,接下来把楠木合起来,最外面用铁锁捆牢。”

  “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居所,生活方式简单实用。即便是入主中原后,也还是延续了以前的传统,入殓非常俭朴,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物,随葬器物较少,大多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比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金银珠宝几乎没有!”

  “密葬就是不留活物,元朝皇家陵区的起撵谷非常隐秘,至今都没发现具体位置。元朝皇帝送葬那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沿途一切活物都被灭口。”

  “下葬时不弄坟堆,不种树留标记,不建祭祀建筑,安葬完毕,万马踏平墓地,来年春季长出草皮后,守陵队伍方可回程,送葬士兵也会在此时被全部处决,只是少数皇室人员知晓秘密。”

  “为方便祭祖,通常会将一只正在吃奶的小骆驼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祭祖时,后人牵着母骆驼前往寻找。”

  “动物都有特殊本能,当母骆驼在哪里嘶鸣时,哪里就是祖先的葬身之地,一旦母骆驼死了,那就彻底找不到了。”

  “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其遗体就是以独木棺的方式被运往漠北某处挖深坑密葬,沿途杀了几千人,再以马匹踏平墓地,外人很难看出这个地方曾动过土,自然也就没人找得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苏晨的话一说完,各朝皇帝就陷入深思,在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尤其是那些帝陵被盗掘的皇帝,对元朝墓葬方式更为感兴趣。

  刘彻低着头若有所思,在思考是否要借鉴元朝帝陵的墓葬办法。

  在所有被盗掘的帝陵中,他的处境是最惨的那一批,也就比宋理宗稍微强一点。

  元朝的墓葬特点是薄葬和密葬,他可以借鉴一二。

  至于元朝的薄葬,他是不打算考虑的。

  厚葬事关他死后的荣辱,他还想把财富带到死后的世界,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大好人生,自然是不想薄葬的。

  要是真的按照元朝墓葬的标准来,仅带一些生前喜欢的武器作为陪葬品,那也太寒酸了,一点也配不上他汉武大帝的名号。

  好歹他也是千古一帝,该有的排场还是要有的。

  因此元朝的密葬对他格外有吸引力,让他怦然心动。

  密葬好啊,任何人都不知道墓葬的地点,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也不用担心陵墓被盗掘。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恨不得当即就让人准备密葬的相关事宜。

  找一处隐秘的荒郊野外,什么标记也不作,死后带着金银财宝深埋地下,可以保证不让任何人发现。

  至于后代子孙祭拜什么的,可以建一个衣冠冢专门给后人祭拜。

  这样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真身葬在地下不受人打扰,假身端坐于衣冠冢受世人祭拜敬仰。

  一想到解决了身后事,他整个人浑身轻松,长舒一口气。

  帝陵什么的,他也不再想了。

  还是低调为好,找个无人知晓的角落在地下长眠,至少死后可以安息,不用担心被人侮辱遗体。

  自从天幕出现后,他知道了朝代兴替的历史规律,知道不可能有万古长青的皇朝。

  所以他现在已经想开了,不敢期望大汉王朝可以永存于世,肯定会有那么一天被改朝换代。

  既然历史的规律不可避免,那他要是再大肆兴建帝陵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还不如采取密葬的形式永存地下。

  因为他要是修建帝陵,改朝换代之后,迟早有一天还会遇到董卓这样的败类。

  想通之后,他一整个神清气爽。

  被元朝密葬吸引的,除了汉武帝刘彻,很多皇帝也同样感兴趣,尤其是宋理宗赵昀。

  经过御医的抢救,他很快就苏醒过来了。

  一清醒就听到主播说元朝十五座帝陵全都安然无恙,当即令他大为动心,也想学元朝的墓葬方法。

  在听到密葬的那一刻,他的眼睛都在放光,他感觉密葬非常适合自己。

  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与世长眠,总好过被后人折辱做成酒杯。

  而且如今看来,他们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不可能挽回了。

  既然知道南宋最终被异族灭亡,那帝陵也就没有必要修建了,否则最后少不得被异族刨坟掘尸,还不如采用密葬的办法长眠地下。

  找到解决办法后,他的心情好多了,不用再担心死后不宁。

  这一章的订阅人数最多,把作者都搞懵了,这一章的标题有这么吸引人吗,作者一点都没感觉出来,怎么有这么多人跳订,拜托读者老爷们全订支持一下小作者吧,不要跳着订阅了,跪求了^_^

第92章 挫骨扬灰

  苏晨讲完元朝帝陵的情况后,明朝各个皇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接下来就是明朝帝陵,大明所有的皇帝心里没底,担心被满清报复性破坏。

  没等大明皇帝纠结太久,苏晨继续介绍大明帝陵的情况。

  “大明王朝一共有十四座帝陵,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还有就是北京的明十三陵。”

  “大明十四座帝陵没有被盗,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明朝灭亡后,清朝出于笼络民心的考虑,派人对明十三陵进行修葺和看护,使得十三陵保护得很好。”

  “二是明朝皇陵的结构复杂,地宫深邃,挖掘难度大,想要盗掘明朝皇陵,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行。”

  “三是明朝皇陵距离主城区太近了,但凡有点风吹草动、牛鬼蛇神,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周边驻军肯定前往抓贼,一般的盗墓贼根本不敢下手,也无从下手。”

  听到十四座帝陵没有被盗,大明所有的皇帝长吁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是落地了。

  看到前朝那么多帝陵被盗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帝陵步入后尘。

  所幸安然无恙,虚惊一场,终于可以彻底安心了。

  还没等大明皇帝高兴太久,苏晨话锋一转。

  “但是……”

  顿时,大明所有皇帝心里咯噔一下,心中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但是到了近代,有两座帝陵出了点问题,其他十二座帝陵直到现在还完好无损。”

  朱元璋:主播,是哪两座,没有朕的孝陵吧?

  苏晨看到弹幕后微微一笑,给了朱元璋一个放心的眼神。

  “洪武陛下请放心,孝陵安然无恙,出问题的两座帝陵是崇祯皇帝的思陵,还有就是万历皇帝的定陵。”

  此话一出,让万历和崇祯两人瞬间不淡定了。

  万历皇帝:主播,快告诉朕,朕的定陵出什么问题了,被盗了吗?

  崇祯皇帝:主播,还请务必告诉朕详情。

  “两位陛下不用着急,我一个一个说,先说崇祯皇帝的思陵。”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京城,崇祯皇帝为国殉葬在景山上吊自杀,崇祯去世后当时因为政治变动没几个人顾得上他的葬礼,然后人们就给他凑了二百两银子,在他的陵墓周围绕了一圈砖头。”

  “思陵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说是最普通的陵墓,按照那时候的皇帝陵礼制,在崇祯陵墓面前放了五个石供,其中的两个石烛台在2016年被偷盗。”

  “所以严格说起来,思陵并没有什么陪葬品,只是丢了两个烛台,情况也还好,算不上被盗。”

  崇祯的心情很复杂,倒不是因为被盗了石烛台。

  而是自己的帝陵太寒酸了,连个像样点的陵墓都没有,更何况那些奇珍异宝。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他根本就没有心思考虑自己的帝陵修建情况。

  自缢后能有人给他弄个安息之地就不错了,也要求不了太多。

  总的来说,了解自己帝陵被盗情况后,他反而一脸平静,心中没有波澜。

  苏晨讲完崇祯的帝陵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万历皇帝详情,主要是后世人做得太不地道了。

  思索片刻后,苏晨深吸一口气,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说一下万历皇帝定陵的情况,先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乾隆为了给自己修建陵墓,偷盗过定陵里面珍稀的金丝楠木。”

  万历皇帝:@乾隆,真是不要脸,自己没有金丝楠木吗?还要偷盗朕陵墓里的金丝楠木。

  自己做的丑事被公之于众,让乾隆颇有些无地自容,一脸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和明史专家吴晗两人一商量,向上级申请挖掘明十三陵,很快获得了同意。”

  “永乐大帝的长陵是十三陵的祖陵,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帝陵,理论上陪葬物也是最多的,因此长陵成为郭沫若两人的首选。”

  朱棣:……

  “考古学家经过实地勘察之后发现长陵地宫真的太难寻找,找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找到长陵的墓道,因此暂时放弃了长陵。”

  “于是郭沫若等人把目光转向定陵,对定陵考察数周后,发现定陵宝城墙内有一小部分坍塌了,正是因为当年修建定陵工程质量不过关露出的破绽,终于找到墓道,也决定了定陵的命运,只能说定陵比较倒霉。”

  “找到了墓道,接下来就水到渠成了,定陵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但是由于保存方法不得当,导致文物损坏严重,使得十三陵的挖掘计划就此终结。”

  “在特殊年代,某女主任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拉到定陵博物院的广场上,连带一些帝后画像等文物进行批评教育。”

  “三具尸骨被石头砸碎后又一把火点燃,烧了个干净,彻底挫骨扬灰。”

  “焚烧接近尾声,阴沉的天空突然一个炸雷,下起了瓢泼大雨,浑浊的雨水将残存的骨灰和骨渣冲进了陵前的排水沟中,一切又尘归了尘,土归了土。”

  万历皇帝听到自己死后被挫骨扬灰,一瞬间精神恍惚,顿时心口一甜,猛的吐出一大口血,摇摇欲坠倒在地上。

  “陛下……”

  “快……御医……”

  “陛下……快醒醒……”

  现场顿时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御医赶紧上前,给陛下检查情况。

  张居正脸色大惊,连忙焦急的问道:“快说,陛下情况怎么样?”

  经过御医的妙手,这里按一按,那里扎一扎,万历皇帝终于苏醒过来。

首节 上一节 8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