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93节

  他被这些人蒙蔽,以为是变法的盟友,没成想是媚上欺下的奸臣,以前看错他们了。

  不过好在现在及时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还有回旋的余地。

  现在没有了这些奸臣的掣肘,变法成功的可能性又上升一个台阶。

  苏晨看完宋神宗处理奸臣的热闹后,又继续讲第三个根源。

  “变法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变法派内部分裂。”

  “熙宁七年,宋朝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当时保守派趁机攻击王安石变法行为触怒上天导致降下灾祸,鉴于朝野内外群情激愤,王安石被迫辞去了相位,转任江宁知府。”

  “王安石离京之后,保举亲信吕惠卿继续主持变法事宜,吕惠卿被提为宰相之后,贪恋权位不愿王安石回朝主持大局,多次设局陷害王安石。”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被宋神宗再次任命为丞相,吕惠卿不满失去大权,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宋神宗,在信件中王安石曾写有“勿使上知”的字眼。”

  “宋神宗虽然没有怪罪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支持。”

  “与此同时变法派内部争权夺利日益激烈,互相构陷攻击,王安石二次拜相后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变法派力量薄弱难以与反对变法的保守派继续抗衡。”

  王安石:……

  他自嘲的笑了笑,看到吕惠卿被自己保举为宰相后,居然贪念权位设计陷害自己,也难怪主播说他识人不明了。

  不过好在吕惠卿等人已经被贬谪,不会再出现内部分裂的情况。

  可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争权夺利的这些变法盟友被赶出了朝堂,那他还能用什么人支持变法呢?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无人可用的窘境,否则阻挡不住保守派的攻讦。

  宋神宗赵顼注意到‘勿使上知’的字眼,心中给自己打了一个预防针。

  不能因为些许小事,就降低对王安石变法的支持力度。

  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大宋要有出路,唯有变法图强,否则北宋灭亡的历史将重演。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会支持王安石变法。

  而且由于知道变法失败后的结局,这一次他将给予王安石坚定的支持。

第110章 来自赵匡胤的支持

  “变法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与宋人尊崇祖宗之法传统背道而驰。”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了稳定朝局基本上沿袭了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的统治制度和政策,并且不断加以完善。”

  “宋朝皇帝为了表示对先祖的尊崇,往往会遵循前任皇帝统治方针进行统治,保证了皇权的平稳过渡。”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延续前任皇帝统治方针的行为成为惯例,宋代的大臣将先帝在位时期的规章制度尊称为祖宗之法。”

  “而在以孝治天下的宋朝,祖宗之法也成为了历代君主不敢逾越的法度,宋神宗赵顼虽然支持变法然而并不敢完全推翻祖宗之法,与王安石主张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理念存在分歧。”

  “王安石变法触及到宋朝祖宗之法根本时,除了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激烈反对以外,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由支持逐渐减弱并转向保守派。”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与当时宋朝盛行尊崇祖宗之法的传统背道而驰,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王安石新法的施行。”

  王安石神色复杂的看向直播间,保守派以祖宗之法的借口来反对他,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真正让他心塞的是,官家居然也会因为祖宗之法不再支持他。

  他早已经和官家阐明变法的厉害之处,大宋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只因前朝遗留下来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合时宜,再不改变的话,大宋只能等死,没有其他出路。

  官家也明白这一点,也向他保证过会坚定不移的支持变法。

  但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当初明明已经说好的,怎么就变了呢?

  王安石幽怨的瞥了一眼赵顼,看得赵顼心里发毛,浑身不得劲。

  赵顼:王爱卿,变法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干,朕一定全力支持你,绝不会左右摇摆。

  王安石听到官家当众保证,脸色这才缓和了许多。

  王安石:有了官家的支持,臣有信心让变法取得成功。

  赵顼和王安石在这里你来我往,眼看着达成一致,保守派却不乐意了。

  司马光:官家,祖宗之法不可废,这是大宋的国本,是天下稳定的基石,如今宰相实施的新法却要废除祖宗之法,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请官家罢免宰相之职。

  欧阳修:祖宗之法是太祖制定的,现在官家为了变法,想要废弃祖宗之法,官家眼里还有太祖吗?我大宋以孝治天下,现在官家想要行大逆不道之举吗?

  赵顼闻言,紧皱着眉头,一脸犹豫。

  臣子把太祖搬出来,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他虽然强烈愿意支持王安石变法,可也不敢推翻太祖留下来的祖宗之法。

  王安石见官家犹豫不决,心中暗道不妙,正要劝诫时。

  赵匡胤:@司马光,@欧阳修,伱们两个给朕滚犊子,大宋都积贫积弱成什么样了,你们还要抱着不合时宜的祖宗之法,难道你们想要大宋重现靖康之耻吗?@赵顼,@王安石,你们两个给朕听着,大宋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朕支持你们变法图强。

  司马光和欧阳修两人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说什么。

  太祖都亲自出来发话了,他们哪里还敢辩驳。

  赵顼和王安石两人一脸喜色,有了太祖的支持,就有了尚方宝剑,看谁还敢拿祖宗之法反对变法。

  赵顼:太祖放心,小子一定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有太祖这句话,臣必定赴汤蹈火也要推行变法。

  “变法失败的第五个原因是灾异说。”

  “根据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说法,当统治者犯下过错时,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以示警告。”

  “熙宁二年,当宋神宗赵顼正式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时,就有多位保守派大臣将天灾归咎于王安石的新法上,认为就是王安石变法违反天意,使得上天降下灾祸警示君臣。”

  “此后数年间宋朝天灾不断,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纷纷上书,将灾祸与王安石变法联结起来,强烈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

  “熙宁七年三月,宋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各地官府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本息,灾民们只好拖家带口逃离故土,途中饿死者不计其数。”

  “郑侠将灾民颠沛流离的惨状绘成《流民图》呈给宋神宗,请求朝廷罢除新法,令宋神宗深受触动。”

  “此后保守党官员再次以灾异论攻击王安石新法,迫于朝野内外群情激愤,王安石被迫辞去了相位,新法多项措施被废除。”

  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确实是我提出来的,当初也是因为皇权没有约束,我担心皇帝肆意妄为,余毒百姓,这才想着用天人感觉给皇帝上一层枷锁,让皇权不至于肆无忌惮。

  宋神宗时期的大宋子民得知熙宁七年有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个个面如死灰,如丧考妣。

  尤其是饿死者不计其数,让他们心中更为绝望,恐惧自己会成为饿死中的一员。

  他们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朝廷知道情况后有办法应对。

  王安石没有在意自己后来辞去相位,反正这个时空的自己是不会放弃变法的。

  真正让他脸色凝重的是熙宁七年三月,宋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百年不遇的大旱,他哪怕没有亲眼所见,也能想象到老百姓饿殍无数的惨状。

  既然现在已经提前知道熙宁七年有大旱,那么他就可以事先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到时候老百姓颠沛流离。

  造成老百姓饿死无数的根源在于各地官府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本息,现在他已经知道变法存在的问题,那就可以找到解决办法,避免灾民被逼死的悲剧发生。

  经过主播的解答,他已经全部知道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而这一次,他有太祖和官家的鼎力支持,清除了内部的人员隐患,只要再把其他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他相信自己这次一定可以变法成功,让大宋国富民强,兵强马壮。

第111章 琉璃珠宝?

  苏晨总结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后,宋神宗时期的天下百姓惴惴不安。

  大家担心变法给他们自己带来灾难,害怕颠沛流离的惨状再现。

  他们身为普通老百姓,不在乎什么变法不变法的,只想日子好过一些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

  他们现在已经了解到原先历史的变法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不管是贪官污吏的剥削,还是百年不遇的天灾人祸,都不是他们可以承受得起的。

  而且现在看样子,官家和王安石哪怕知道原先的变法已经失败,这次也会坚定不移的推行变法。

  他们老百姓担心历史重蹈覆辙,可却无力改变,只希望官家和王宰相这次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要再出现贪官污吏盘剥他们的情况。

  除了大宋子民对王安石变法心事重重,各朝的王侯将相也在深思王安石变法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时之间,直播间的弹幕少了很多,苏晨知道大家还在消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过了片刻,苏晨看时间差不多了,咳嗽一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好了,王安石变法的话题就说到这里,接下来,主播给大家带来的是北京二锅头。”

  苏晨一边说着,一边搬出一个箱子,里面装的十瓶北京二锅头,全都是大瓶装的。

  苏晨说到北京二锅头时,各朝的古人无不诧异,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二锅头是什么东西。

  朱棣听到北京二锅头的名字时眉头紧锁,北京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可他不知道北京什么时候有二锅头,想来应该是北京以后出现的东西吧!

  昨天主播说要售卖二锅头时,大家就一头雾水,从名字听不出来什么。

  现在大家见到主播搬出一个箱子,知道谜底马上就要揭晓了。

  苏晨撕开纸箱子,从里面拿出一瓶北京二锅头摆放在直播镜头前。

  这瓶北京二锅头是500ml的,和一瓶啤酒差不多大小,只是瓶身是无色透明的玻璃,里面的白酒都快装满了。

  要是不注意看的话,一时还发现不了玻璃瓶里面的白酒,至少各朝古人只看到一个无色透明的琉璃,丝毫没有注意到瓶子里面装的白酒。

  无数古人看得一脸诧异,暗暗猜测主播要卖珠宝吗?

  虽说珠宝取名北京二锅头有些不中听,但纯净无色的琉璃绝对是无价之宝。

  很多珠宝商人看得流口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干净的琉璃。

  他们平时见到的琉璃含有很多杂质,哪里像主播手中的琉璃这般清澈透明,都可以透过琉璃看到对面。

  更为关键的是,这琉璃真踏马大,比他们以前遇到的大多了。

  按照他们多年做珠宝生意的经验来看,主播手中的一大块琉璃最少价值上万两银子,而且还是有市无价的那种。

  只要运作得好,拍卖出十万两白银也是大有可能的。

  如果他们时代抢购到琉璃的数量很少,那琉璃的价值还会往上翻。

  各朝的珠宝商人对主播手中的琉璃大为感兴趣,但其他人明显有些失望,轻轻摇了摇头。

首节 上一节 9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