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第48节

  就在这时,王之仁突然带领麾下的数百骑兵先行抵达。

  谢三宾见状大喜过望,连忙带着自己的家奴们前来相迎。

  “王总兵,这些人便是那六狂生!”谢三宾指着钱肃乐身旁的华夏等人道。

  “原来你们就是想要聚众造反六狂生啊。”王之仁看着这群年轻的生员微笑道。

  “不错,王总兵,我等便是誓死驱逐鞑虏,匡扶大明社稷的六狂生!”

  华夏等人拱手道。

  “宁波不止有钱老大人,不止有六狂生。”

  “还有我举人张煌言!”

  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二十五岁张煌言傲然出列。

  “张煌言!你也要造反!”谢三宾惊呼。

  张煌言自幼便是宁波的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

  如此文采真的令一众大儒汗颜。

  还不止如此,张煌言自幼见鞑虏猖狂,国势日艰。

  于是在读书之余还练习骑射。

  在考中秀才和考中举人之时。

  都给大伙来了一手三射皆中!

  如此文武全才,若是投靠满清,那可是能够平步青云的。

  哪曾想宁波神童,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的张煌言竟然也参与了造反!

  这可是自毁前程啊!

  “原来是自幼文武兼修,三射皆中的张举人。”

  “有趣,有趣,有趣得很啊!”

  王之仁看着这一众年轻的学子感慨道。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可是谁年轻的时候没轻狂过啊。

  张煌言这些年轻的生员、秀才、举人,无不是家境优越者。

  甚至几乎都是官绅世家出身。

  然而国难当头这些年轻士子的表现却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这不由地让王之仁为之怀念以前。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想要灭虏剿贼,匡扶咱大明朝的社稷!

  正如昔日闯阵救父的吴三桂,鞠躬尽瘁的左良玉,誓死不降的尚可喜一样。

  “王总兵,别跟他们废话了。”

  “杀了这些犯上作乱的乱民,还我宁波一个朗朗乾坤!”谢三宾狗仗人势道。

  王之仁闻言笑了笑。

  “来人啊,把谢三宾谢大人拿下!”

  “什么!”谢三宾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置信。

  “王总兵,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连忙道。

  “什么意思?”王之仁冷哼了一声。

  “钱老大人,张举人他们这些文人士子尚且不顾杀生之祸,挺身而出,匡扶大明社稷。”

  “我身为总兵,贵为伯爵,又手握重兵。”

  “自然得举兵反正,恢复大明朝的江山了!”

  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竞相向王之仁行礼。

  并纷纷赠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而谢三宾迅速被拿下,但是他乞尾求饶,又尽出家产。

  最后竟然被钱肃乐动了恻隐之心,饶了他一命。

  在王之仁举兵反正后,整个浙东的抗清局势一片大好。

  由于钱塘江以南,满清就只有王之仁这一支成建制的部队。

  所以待这支部队反正后,整个钱塘江以南顿时不复为满清所有。

  很快在绍兴郑遵谦,宁波钱肃乐,定海王之仁尽数举兵抗清后。

  金华的朱大典,败退入浙东的方国安也纷纷领兵响应。

  一时间除了杭州等地外,浙江大部分地区尽数竖起了大明的旗帜。

  待光复地方后,王之仁、方国安、钱肃乐、朱大典、郑遵谦等人商议。

  决定拥立一位明朝藩王先就任监国,而后再登基称帝。

  用以号召天下复明人士,稳定人心。

  而此时此刻,潞王等浙江明朝藩王皆委身鞑虏。

  唯有鲁王朱以海还在台州,未随博洛北上。

  于是一众浙东文武便遣使去台州恭迎鲁王监国。

  不愿意降清的鲁王朱以海也没有推辞,当即北上绍兴就任了监国之位。

  鲁监国政权正式在这片因剃发令而光复的土地上成立。

  鲁监国政权成立后,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普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不久又起用旧辅臣方逢年入阁为首辅。

  任命章正宸为吏部左侍郎署尚书事,陈函辉为吏部右侍郎,李向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余煌为兵部尚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

  钱肃乐、孙嘉绩、熊汝霖起义有功,均加右佥都御史衔督所部义师。

  进封大将方国安为镇东侯,王之仁为武宁侯,郑遵谦为义兴伯,以大学士张国维为督师,统率各部兵马。

第51章 两千万岁入

  在鲁监国构建完自己的班底后。

  便开始着力于北伐,恢复江南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一条消息传来令鲁监国政权上下掀起来惊涛骇浪。

  原来在鲁王监国之前,唐王朱聿键便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就任监国并且登基称帝,改年号为隆武。

  并且得到南明福建、江西当局的承认了!

  在东南之地的残山剩水中,唐鲁并立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争夺正统地位,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又在东南残存的土地上展开了明争暗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分别建立,唐鲁争立之时。

  李自成初步理顺了三省之地。

  十几万大顺军北镇湖南,南控两广。

  已经彻底稳定了三省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一方面以十几万大顺军的武力作为后盾。

  并在多尔衮的剃发令加持下。

  在三省之地,推行营庄,减租减息,并规划了大批钱粮。

  另一方面在大顺在三省之地站稳脚跟后。

  大顺军的扩军行动也该提升日程了。

  “诸位爱卿,我大顺在三省之地没收了前明藩王、官员、愚昧士绅的大批家产。”

  “现在又已至八月,秋收即将在三省之地展开。”

  “现在湖南有耕地四十万顷,两广之地有耕地三十余万顷。”

  “按照官二民八的营庄之制,以三省之地亩产一石五斗左右的水平。”

  “我大顺这次的秋收岁入,足以养活数十万兵马!”皇宫之内,李自成中气十足道。

  其实明末的人地问题不是不能解决。

  按照咱大明的数据,整个天下在册耕地高达七百万顷。

  而明末的人口实际上应该在一亿五千万到两亿之间。

  按照最大的两亿来算,七百万顷耕地,七亿亩耕地。

  人均耕地在三亩半以上。

  而按照明末粮食的亩产水平,北方的旱田一般在一石左右,比较差的也有八斗了。

  而南方的水平一石五斗大概是平均水平。

  比较差的在一石二斗,比较好的则在二石以上,甚至江南地区的上好良田可在三石以上。

  就这种粮食产量,咱大明朝的百姓就算按最差的北方旱田亩产八斗来算。

  三亩半的地,一年也能打出二石八斗的粮食。

  而明代一石是一百五十斤,明代一斤合现代五百九十五克。

  一年二石八斗的粮食产量,相当于现代的五百斤以上了。

  要是有这待遇不要说其他老百姓了。

首节 上一节 48/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签到大雪龙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