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第388节

  对于一些老辈子人传下来的谚语,朱元璋还是相信有道理的。

  更何况通过同王布犁的交流,朱元璋可不觉得王布犁是一个心里没谱之人。

  这小子过于谨慎小心了,也不知道是在防着什么!

  “那我找个机会问一问吧。”

  “嗯,不要太明显了,过两天他就该成亲了,有些事等到事情办了再聊,兴许将来的心气就不一样了。”

  姻亲是最容易拉进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子,至少大家从明面上都是一家人了,那就有着足够让双方互信的渠道了。

  即使有时候姻亲关系又脆弱的一笔。

  “明白。”朱标又继续往下看,又抬起头:

  “爹,王布犁是不是想要靠着漕运来收税啊?”

  一听到收税,朱元璋的眼睛当即就亮了。

  “兴许他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如今海运过于危险,朱元璋派人去倭国寻找银矿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取得进展。

  再加上国内想要往北运输节省时间,就只能靠着漕运。

  朱元璋吩咐把工部尚书薛祥给叫来,漕运的事,自然是归他管辖的。

  有些事,问他也能更加清楚。

  对于天子询问运河的事情,薛祥知道工部是养着三十艘马船和快船的,主要是用来运输贡品。

  马船主要是为土司和属国进贡使者乘坐到西南地区,快船是为了水师支援用的,都是南京附近卫所的兵负责,隶属于兵部。

  当然这些船只的使用寿命大概再五年到十年左右,薛祥最近也在整理需要换的船只,否则运输贡品沉船,那可就是吃了瓜落了。

  南京城外就有一个船坞,用来打造战船,但此事又归兵部管理,他只是负责出工匠。

  洪武元年的时候,老朱就设立了漕运使,三年,建立了两个粮仓,用来转运粮草。

  如今算是定都南京,江南漕运为主。

  各地漕粮由江淮民众运到京师,北边的粮饷,由户部尚书建议,采取海运和河、陆相兼的运输办法。

  一由江入海,出直沽口,由白河运到通州,叫做海运,因经常遇到风暴,使用率不大。

  一由江入淮、黄河,到阳武县,陆运到卫辉府,由卫河运到蓟州,叫做河运。

  除去海运为军运外,其余皆为民运。

  海运只有朝廷能用,寻常百姓要是想出海,全都抓起来问罪。

  永乐十三年,官府才宣布罢海运。

  原来使用的海船全部改为里河漕船,以供应卫军支运。

  南京、南直隶、浙江、福建这四个地全都没有海军了。

  这个时间点,郑和已经下过四次西洋了,两年后举行了第五次。

  而且疏通漕运河道也是从朱棣开始的,老朱那个时候对于北方段的漕运根本就不怎么重视。

  “陛下,如今运河都是延续元朝所用,我大明往北运输粮草,运到黄河段也是极为危险的。

  故而朝廷往北运粮,多是要在风平浪静处改为陆运,船只平安经过黄河段,再装上船运往边境。”

  薛祥说的很符合实际的情况,这种危险的因素直到清朝开凿中运河段,彻底结束了漕运借黄河行运的时代,并且建成黄、淮、运交汇枢纽,缓和河面比降,减轻浊流灌运。

  “尤其是冬天河道封冻,对于水上运输影响极大,冬季的黄淮之间天寒地冻,河流封冻期足有三个多月,与此相应,舟卒亦还营,至春复集,名曰放冻。

  元朝为保障大都供应,除了例行海运之外,又开通会通河,使内河航运的线路由东南西北向转变成南北向。

  供应目的地的大幅度北移,不仅使运输距离加长,更在无形中延长了冬季封冻的日期。”

  朱元璋也知道,相比于风险性更高的海运,他还是愿意相信漕运的。

  只不过大明的政治重心在江南,向北方运粮的压力不如永乐迁都后的压力大。

  对于漕运也就那样,在河面封冻之前,把粮饷运到北方就行。

  再加上徐达几次从山西迁徙人员到华北地区,朱元璋相信再过几年,朝廷供应北方粮饷的压力就会小上许多。

  如今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老朱缺乏的不是粮食,而是钱币,但他就是没有,也找不到什么铜矿。

  为了发行纸钞代替铜钱,就下令不让金银在市场上流通。

  老朱对粮食的储备还是非常满意的,可一提到银子储备,就失望万分,同后面张居正是一个发愁的模板。

  “若是想要漕运更加便利,还需要修缮黄河?”

  “对。”

  听着薛祥肯定的回答,朱元璋倒是不着急了。

  元朝就随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旧历。

  他目前还真就没有修缮黄河的心思。

  按照惯例,黄河哪年不闹灾啊?

  最为重要的是,朱元璋也没有寻到什么治河能臣。

  若是随便派人修河,那就是劳民伤财,最终走向同大元并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修缮黄河从来不是一件小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啊!”

  工部尚书薛祥赶忙劝谏了一句:

  “与其修缮黄河,咱还不如修一修运河,至少能够积累经验,还能解决一些困难,黄河没有把握就不要轻动。

  否则一旦下一场大雨,就容易把黄河给冲破,水淹各地。”

  所以中国人是喜欢中庸的,相比于掀屋顶,开个窗户他们还是更容易接受,并且还要反过头来劝你也接受。

  “修缮黄河朕目前是没有想法,黄河刚刚改道几年,还没有稳定,一旦乱动,就容易出现更大的差错。”

  朱元璋也没想着修缮黄河,只不过他的话让薛祥误会了。

  修理黄河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什么都没有准备,最终结果能有个好?

  薛祥顿时松了口气。

  毕竟按照天子的性子,陛下一旦提起此事,心中就有了打算,寻常人很难把他给拉回来的。

  看样子陛下是真的想要修一修运河,也算是为覆灭北元做好粮草等后勤工作。

  “薛祥,你差人把运河上的所有漕船都要用编号标记好,官府做好登记,尤其是官船,以后民船上面也要做好序号标记,避免出现问题找不到船主人。”

  朱元璋吩咐了一句,便让薛祥下去办了。

  这招还是从王布犁给市场画摊位排序标号学来的,这样更好统计数据。

  因为明初对于这些船只都没有统计造册的行为,而且黄册这个事情,朱元璋也不过是小规模试验,并没有开搞。

  没有百万漕工依靠运河吃饭,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蝇营狗苟。

  现如今淋尖踢斗的现象百姓也有接触过,但是靠河吃饭后,光是造船搞木料就有许多营私舞弊的空间。

  随着制度荒废,到了大明中叶后,缺银造船和缺船载运的情况异常尖锐和突出,直接导致北京和北边粮食供给的匮乏,对于大明的统治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更何况东南的漕粮是专门供给京师贵族,官僚以及京师边卫军的消费,为了将这些粮食无偿的调拨到京师地区,大明官府规定粮户在交纳漕粮的时候还必须承担运粮的任务。

  换句话说,粮户必须缴纳苛重的运费,受到各级官府的搜刮掠夺。

  长久下去,一旦朝廷运转出现困难,漕运这种行为,自然就到了崩溃的地步。

  “标儿,你说这个漕运一旦实行,咱们怎么收税?”

  朱元璋觉得收税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除了农用工具和教育材料以及书籍不收税之外,其他的都要收税。

  “我不知道,具体还要看他们在运河上怎么赚钱,赚了多少钱。”

  朱标对于收税这种事是完全没有想法的。

  “对,咱不该问你。”朱元璋自问自答的道:“朕觉得咱的贤婿可比你会收税多了,咱等他汇报的时候问他。”

  朱标:???

  “爹,你这是偏见,我如何不如王布犁擅长?”

  “得得得。”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手,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同儿子争辩。

  他要是会收税,早就能同王布犁这样让那些商人主动多交税了。

  如何能让王布犁自己独美于前,大显神威?

  菜就多练!

  承认别人的优秀很难吗?

  朱标一下就被噎回去了,只是低头瞧着王布犁所提的问题和建议。

  县衙当中,王布犁感觉时间过的挺快的,他照旧骑着小黑子回了家,顺便同知县吴卫请假。

  吴卫倒是点头答应,到时候少不得被王布犁邀请过去。

  成亲结束后,王布犁还得摆桌请同僚吃饭。

  按照王布犁的脾性,不差钱,全都请一遍。

  咱江宁县及时雨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家里忙来忙去的,待到明天就要先请周遭街坊吃一顿。

  毕竟后日就要同大明公主成亲了。

  王布犁心想着明天也该有婚假了吧,总不能成亲还得去上班吧。

  反正老朱定的制度就放三天假。

  但愿朱标他们别去县衙找自己,哪有空搭理他们呐。

  “布犁啊。”

  母亲把王布犁叫过去,叫他把婚服拿过去再试一试,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的。

  儿子的大喜日子,尽量要合身一些。

首节 上一节 388/5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融合拜月教主,开局杀燕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