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29节
可却不曾想起,这天下成百上千年,不管是正统之争,还是文武争锋,都逃不过的一个字,并非是“权”。
而是一个“理”字。
所谓大义为先,就必须要占据大义,否则根本无法成气候。
至于“权”,只有获得“理”,你才能掌握“权”。
胡惟庸已经失了公道,已经失了大义,纵然所作再多,也不过是掀起掀起波澜,无法撼动这巍巍日月。
何为日月?
日月乃天地运转之法则,冲刷黑暗,为世间带来光明。
合则为明,山河月明,亦能冲刷罪恶,重整世间山河,为这万万百姓带来一丝曙光。
大相国寺。
“拜见秦王殿下,拜见晋王殿下,千岁。”
车辇停下以后,朱棡与朱樉刚一下车,迎面便是走过来一位少年公子,看向他们二人行礼道。
而在这少年公子的身后,还有一袭青衫的少女。
只见其容貌宛若春日里初绽的梨花,清雅脱俗,肤如凝脂,眉似远山轻描,眼若秋水含烟,长睫微翘,朱唇不点而红。
一袭精致的青色丝质衫子,轻柔地贴合着她纤细的身姿,衣裳上绣有淡雅的梅花图案,以金线细细勾勒出边角,既显其清贵之气,又不失少女的灵动与纯真。
“徐允恭?”
朱棡迟疑了一下,便是询问道。
“正是允恭。”
少年公子,也就是徐允恭不卑不亢道。
但这言语之间,一旁的朱樉总感觉有一丝崇拜之意。
但想想也对,徐允恭身为魏国公徐达之长子,对于朱棡在草原的战绩,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那出生将门的徐允恭,对于朱棡生出一抹崇拜之意,也实属正常。
不过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个猛人。
徐允恭,未来改成了徐辉祖。
洪武二十一年承袭魏国公爵位,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以后,又是加封太子太傅。
而靖难之役爆发以后,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于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
后徐辉祖被调入南京,淮北南军因此势孤而大败。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当时建文不听信谗言,继续任用徐辉祖为帅,朱棣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赢。
但实话实说,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徐家可谓是赢麻了,毕竟两头下注,所以不管哪一方赢了,那都能保全徐家的荣光。
至于见闻为什么要召徐辉祖回京师?
民间一直都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
至于剩下的一个,是有人进谗称,徐辉祖因燕王是至亲之故,而未尽力作战。
所以才将徐辉祖召回了京师。
而不管是哪一个原因,从召回徐辉祖的那一刻,建文帝就已经是大势已去。
但为什么说这哥们猛?
那是因为等到朱棣准备渡过长江时,徐辉祖仍率军在浦子口迎击,并且成功阻击朱棣。
但南军大将盛庸再战,遭遇大败,水师尽归于燕军,燕军于是得以渡江,攻克南京金川门。
说白了,就是大势已去,建文已经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纵然是忠臣良将,猛的一塌糊涂,也难挽颓势。
“那这位,应该就是号称女诸生的徐家大姑娘,徐妙云吧?”
就在朱棡思索间,朱樉的声音又是响起道。
朱棡特在此时回过神来,并且看向了眼前的徐妙云。
“妙云见过秦王殿下,晋王殿下。”
徐妙云又是盈盈一礼。
徐妙云自幼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精通四书五经,被人们称为“女诸生”,乃是京城的第一才女。
而如果没有朱棡负气出走京师,拒绝成婚,这个徐妙云今年也应该会被册封为燕王妃,成为燕王朱棣的王妃。
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但现在,可能就不是了。
“不必多礼,自家妹妹,自家兄弟,就不用称呼殿下了。”
朱棡轻轻点头,便是笑着道:“称呼一声二哥,三哥便可。”
116.第115章 贫僧道衍,见过晋王殿下。
116.
“允恭,晋王殿下和秦王殿下,今日怎么会来大相国寺?”
等朱棡与朱樉的身影步入山门以后,徐妙云方才转过头,看向徐允恭问道。
“祈福的话,应该是晋王快要成亲了。”
“毕竟前些日子,陛下为谢世伯赐爵封侯,永平,想来就是为成亲做准备。”
徐允恭思索了片刻后,便是看向自家大姐开口说道。
晋王朱棡要成亲的消息,又不是什么隐秘。
应天府的达官显贵们,只要能触及这个门槛的,基本上都知道,并且都已经备下了厚礼。
而且,听说今日一早,一向不问世事的曹国公李贞身穿五爪金龙袍,携带礼品,前往了永平侯府。
想来应该就是今日送定,也就是六礼之一的纳采与问名。
毕竟这两位的亲事,拖的实在是有点太久了,所以朱元璋有些着急,也实属正常。
“嗯。”
徐妙云轻轻的点了点头,但眼底却是闪过一抹失落之色。
她与朱棡也不是第一次见面,只是因为那个时候太小,所以彼此之间的记忆不深。
可徐妙云却记得很清楚,一直都记得朱棡。
至于为什么会记得,徐妙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特别是洪武六年,朱棡就藩太原,初期传出来的消息,乃是晋王。逃婚。
那时的徐妙云,心里还有一点点说不上的开心。
而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特别是如朱棡这般的英雄。
洪武七年与草原对决扩廓帖睦尔,一战成名,被誉为大明年轻一辈的第一战神。
后来又是连续两年,朱棡以一己之力压制草原,此消息一传回京师,更是引起大地震。
朱棡从此也是彻底坐实了年轻一辈的第一战神。
也是从那时起,朱棡的影子,便再也无法挥散。
“大姐,你怎么了?”
就在徐妙云出神之时,徐允恭的声音又是响起。
“没什么,我们走吧。”
徐妙云轻轻摇摇头,便也是踏进了大相国寺。
“这大相国寺的寺名,还是咱爹御笔亲题。”
走在大相国寺的院子里,看着络绎不绝的香客,朱樉方才看向身旁的朱棡笑道。
“咱爹写的字,越来越不错了。”
闻言,朱棡也是点头笑道。
“那可不,自打你洪武六年就藩,咱爹就开始勤学苦练。”
“等有所成就以后,就给这大相国寺题了个寺名。”
对此,朱樉又是有些哭笑不得道:“甚至是我的秦王府,你的晋王府,还有给老四盖的燕王府,都是咱爹题的字。”
这事的渊源,还是以前朱棡说朱元璋的字丑,当时老头就有点不乐意。
所以就一直在偷偷摸摸的练字,后来还真被这老头练成了。
只是这事情的起因,每每想起,都会让人哭笑不得。
还真是老头的性格,不蒸馒头我都要争口气。
“老头子还未发迹前,做个乞丐,当过和尚,这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
“也难怪,这大相国寺的香火,这般的鼎盛。”
朱棡又是看了一眼面前的大雄宝殿,不由的点了点头道。
“能承受皇家香火,应天府也就大相国寺了。”
“再加上老头亲自题的字,香火鼎盛倒也正常。”
“不过近几年佛门,因为咱爹当过和尚的缘故,声势也是大了很多。”
说话间,朱樉又是摇了摇头。
北方因为战乱,所以寺庙并不是很常见。
再加上若不是因为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棡就根本不可能理佛,所以不知晓,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因为大明的首都在南方,所以这几年佛寺兴起,各地都建有佛寺,且和尚香客甚广,可谓是吃尽了红利。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