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72节

  朱元璋听完以后,整个人都惊住了,随后缓缓吐声道。

  如此缜密的布局,哪怕是引起胡惟庸的临死反扑,也不会伤到大明的一分一毫。

  因为最关键的人就在浙东。

  李文忠。

  那意思显而易见,摊丁入亩与官绅一体纳粮,是需要两人精诚合作,才能推行的更快。

  但同时,李文忠也会盯死胡惟庸,以免其与浙东的士绅豪强有所勾结。

  而但凡是有一点的动向,李文忠都会将胡惟庸抓捕,并且继续实施摊丁入亩与官绅一体纳粮。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胡惟庸的党羽,还有浙东的士绅豪强一网打尽。

  “本来就是天衣无缝,要不然,设了这么多的局,有什么意义?”

  朱棡轻声道。

  但言语间,也是闪过满满的嘲讽之色。

  胡惟庸压根不是对手,甚至连自己身在局中局,都还没有察觉到分毫。

  看来还是朱元璋的压迫感太强,让胡惟庸根本不敢有别的心思。

  只是想在权力上更进一步,可恰恰就是这一步,足以要了胡惟庸的命。

  封侯、封公,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梦,还是一场被人编织好的梦。

  那这样一个对手,已经不能让朱棡升起一点博弈的心思。

  毕竟顺其大势,便足以将胡惟庸碾压,何来博弈?

  “那对于汪广洋,你们想怎么办?”

  朱元璋点了点头,便又是问道。

  “先将其留在京师,让御医去给他瞧瞧病,就按照他的意思,让他养病。”

  “毕竟留他在京师,胡惟庸才能更好的有动作,朝廷也能把握大局。”

  “而且汪广洋是元朝末年的进士,虽然放弃了元朝官职,但他也在元朝做过官。”

  “所以小明王之死,汪广洋究竟有没有参与在其中,还得好好盘问一下。”

  朱棡又是转过头,看向了身旁的朱标笑道。

  “我会去慰问。”

  朱标当然明白朱棡的意思,便也是轻笑一声道。

  “刘伯温的儿子,你们问过了没?”

  闻言,朱元璋也是沉吟道。

  “朝廷近来事务繁忙,还未曾询问过。”

  “不过胡惟庸即将离京,也是时候将刘涟叫来问话了。”

  “就算他不肯实言相告,也没关系,我最善于把控人心,他只要露出微微一点苗头,我就能将他摁死,让他招供。”

  朱棡慵懒的靠在椅子上,便是道。

  “朝廷不能始终不稳,胡惟庸要动,小明王的案子要查,一个都不能放过。”

  “不管是谁涉案其中,但只要是想踩着咱上位,咱就不可能饶恕了他们。”

  “还有空印案的苗头,既然你们已经察觉,就给咱从头查到脚,一个涉案的官吏都不要放过。”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狠辣,方才点头道。

  “嗯。”

  朱棡与朱标相互对视一眼,便是齐齐起身,拱手道:“遵旨。”

  至于此时的凤阳,诸多百姓也是冒着风雪,看向行刑台上的血腥,言辞间满是叫好与愤恨。

  这个该死的刘琦,千刀万剐之刑,绝不为过。

  还有刘继祖凭着跟皇室的那点恩情,也是无恶不作。

  但朱元璋念着恩情,这才是降爵,要不然今日也得死。

  “乡亲们,凡有罪状,凡有冤屈,可击鼓鸣冤,朝廷定会为你们做主。”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士绅豪强,凡有不法者,朝廷都会以律严惩,绝不宽纵。”

  “还有诸多赔偿,陛下有旨,凡家有横死者,朔其源头,杀人偿命,其家赔偿五万贯宝钞。”

  “再者,长子犯错,由次子为其死者守孝三年,终日以素裹腹,不可沾半点荤腥,方能赎罪。”

  锦衣卫指挥同知陆风宣读完第一道圣旨,便是转头看向面色惨白的刘继祖,还有其诸多家眷,继续打开圣旨道:“陛下有旨,义惠伯刘继祖接旨。”

  “臣在。”

  刘继祖,还有其诸多家眷,都是纷纷叩首,聆听圣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义惠侯刘继祖藐视天恩浩荡,不思为国尽忠,但念其于国有恩,将其降为义惠伯,年俸两百石。”

  “义惠伯府,皆要为其赎罪,死人者,命义惠伯嫡长子刘英披麻戴孝,为其服丧,死一人,三年。”

  “还有就是取回他的世袭罔替凭证,大明与他刘家的恩情,由他而起,自他而终。”

  “钦此。”

  陆风的声音落下,刘继祖整个人几乎晕厥,顿时觉得头晕目眩。

  二百石的年俸,由他而起,自他而终,取回世袭罔替的凭证。

  还有就是这倾家荡产的赔偿,朱元璋这是要绝了他们老刘家的活路。

  就连刘继祖身后的刘英,都是一脸的惶恐。

  因刘琦所牵连至死的乡亲百姓,纵然没有二十几口,也有十几口。

  一个人守孝三年,那就是守孝四十几年,毕竟这是朱元璋的圣旨,定死了嫡长子刘英守孝。

  所以是哪怕想找人代替,都不可能办得到,而且刘英还不能承袭义惠伯爵位,这天更是塌了下来。

  这个该死的刘琦。

  此时此刻,在场的刘家人竟无一人痛心,反而是充满怨恨的看向正在被千刀万剐的刘琦。

  所以得见,人性之卑劣,究竟有多么的恐怖。

  至于在座的所有百姓,眼中皆是升起了喜悦之色,甚至看向应天府的方向,叩首磕头,更是无比感恩朱元璋的功德。

  这还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遭受如此重罚的权贵。

  而且还是与国有恩情的恩侯。

  朱元璋都能如此果决,这大明朝的未来,岂能不繁荣昌盛?

  有如此爱护百姓的皇帝,百姓的日子,一定可以好起来,所以哪个对朱元璋不感恩,不戴德?

  “义惠伯,还不领旨谢恩?”

  “莫不是连义惠伯的爵位,也不想要了。”

  陆风看向这些口称万岁的大明百姓,眼中闪过一抹酸楚,便又是冷冷的看向刘继祖道。

  “臣叩谢天.”

  刘继祖的面色又是一白,刚想开口,顿时觉得喉咙一甜,话都还没有说完,便是栽倒在地,没了生机。

  “爹!”

  刘英大惊,便是抱着刘继祖的身体疯狂摇晃,包括在座所有的刘家人,心也都是瞬间跌入了谷底。

  刘继祖今日要是有个好歹,朝廷严查之下,刘家没有人能跑得掉,毕竟没有了伯爵的庇护,刘家就算是彻底栽了。

  “刘公子节哀,义惠伯去了。”

  陆风上前,探了探刘继祖的鼻息,但是摇了摇头道。

  “啊”

  此言一出,刘英乃至于刘家人皆是嚎啕大哭,不知道是在为刘继祖哭诉,还是在哭自己的未来。

  但也仅仅是片刻的功夫,刘家人便是看向上方的刘琦,狠毒咒骂了起来。

  就连刘英也是一脸怨恨的看向昏死的刘琦,恨不得请汝肉,食汝皮。

  “草民代替父亲叩谢圣恩。”

  随后,刘英先是三跪九叩,接过了圣旨,便是再次看向陆风叩首道:“还请陆大人开恩,让草民上去割两刀。”

  言语间,更是充斥着无法言喻的恨意。

  兄弟相残,此时也变得不那么忌讳了。

  “去吧。”

  陆风轻轻摆了摆手,便是给了刘英这道恩典。

142.第141章 关于太原,朱元璋的羞愧与好奇。

  142.

  “对了,都过去了这么久的日子了,你还不准备跟爹解释解释,你的太原,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依旧还是坤宁宫之中,朱元璋看着悠然干饭的两兄弟,沉默片刻后,便是开口道。

  锦衣卫自然已经从太原回来很久了,但是所见所闻,有点太过于稀奇,根本不是朱元璋能够理解的。

  甚至是锦衣卫都是雾里看花,所有都是有头没尾,有尾没头。

  压根也说不上来,太原的建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真的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国中之国,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粮食物产丰富,几乎什么都有。

  特别是经商业、农畜业,锦衣卫更是听得稀里糊涂,总而概括就是一本书。

  《论科学养殖的重要性?》

首节 上一节 172/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