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78节

  “就当儿子有孝心,孝顺您了。”

  “可是这三年来的俸禄,您老人家总得给我吧?”

  “按照您当时算的是亲王五万贯宝钞,再加上其余的杂七杂八,包括岁米,儿子算您一年十万两,这不过分吧?”

  “三年,三十万两,这很合理吧?”

  “您准备怎么给我?”

  朱棡眯了眯眼睛,便是十分玩味的看向朱元璋说道。

  “三十万两,臭小子,你怎么不去抢!”

  对此,朱元璋瞬间瞪大眼睛,并且没好气道:“而且咱给你们定下的俸禄,不是被你自己推翻了么?你还要个屁!”

  “可是您到现在都没有拿出我究竟应该拿多少俸禄?”

  “我纯纯打工仔,而且多少银子是我自己补贴的,您老人家真的是乐见其成,只顾着享受?”

  “而且那是给您提个醒,毕竟按照您的那个俸禄,大明迟早被拖死,还不是为了您着想?”

  朱棡也是毫不示弱道。

  “那现在不是以国事为重,压根没有时间去考虑嘛。”

  朱元璋虽然有些底气不足,但还是伸了伸脖子倔强道。

  “大明政务,您老人家好久没过问了吧?”

  “哪个不是我和老大在解决?”

  “行吧......给您老人家赖上,那今日总算是有时间了吧?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我的俸禄了?”

  “您要是还让我白干活,那我现在就打道回府,反正我也不缺银子。”

  面对朱元璋的耍无赖,朱棡则是更加无赖的看向朱元璋道。

  恶人还得恶人磨。

  “那你怎么不说你从你娘这里顺走多少宝贝?”

  “那可都是咱的珍藏,咱也没找你要过吧?”

  朱元璋想了想,便还是梗着脖子道。

  “您这话就有点过分多余了,儿子就是上天派来讨债的。”

  “您老人家留下的那点东西,以后不还得我们兄弟几个来分?”

  “所以此时给我们,和以后给我们,那有什么区别?”

  “但家是家,国是国,你不能混为一谈吧?”

  “家里我没跟您伸过手,要过银子,但是君臣上面,该我的俸禄,少一个子,我就敢撂挑子。”

  朱棡倒是不屑的撇了撇嘴道。

  “你.....还真是歪理一大堆。”

  朱元璋顿时伸出手指,有些咬牙切齿的看向朱棡道。

  “随根。”

  朱棡还是撇了撇嘴道。

  “三十万两太多了,况且宝钞在你手上,咱现在也管不了。”

  “最多二十万两,咱可以让国库拨给你。”

  面对这个油盐不进的老儿子,朱元璋明显有些无奈,但还是没好气道:“别忘了,臭小子,你的晋王府,咱可是花了不少银子,还有里面的装饰,也都是价值连城。”

  “好。”

  朱棡也明白不能太过分,便是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还有就是以后的俸禄,今日怎么都要定下一个章程?”

  “包括给文武百官涨俸,今日也得拿定一个主意。”

  朱元璋可算是见识到了朱棡的厉害,便是在拍板以后,又是沉吟道。

第147章 应天演武,神机营!

  “关于这方面,我派下去的人都做了详细的评估报告,包括对于民间的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生活成本都有了详细的评估。”

  “所以对于官员每个月的底俸,应该上调,毕竟人家也有一家老小,需要养家糊口,吃饭治病,哪里不用银子?”

  “至于绩效的评估,要按照季度去评估,一个季度一发放。”

  “而发放绩效的标准,一来就是政绩,地方治安、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为主。”

  “二来,廉洁奉公,只要没有查出任何违纪违法,贪赃枉法的行为,就已经可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官吏。”

  “第三,执行力,完成地方建设,还有对于朝廷旨意的明确完成力,也是发放绩效的考核之一。”

  “第四,鼓励官吏们创新,提出并成功实施新政策或改进现有政策,可直接上报朝廷,只要于国有益,不仅可以获得绩效,更是可以加官进爵,为民谋福祉。”

  “剩下的就是奖金,则是一年一发放,年末做总结,干得好,奖金就越多,干的一般,奖金就砍半,至于毫无建树,取消奖金,他这个官,也算是做到头了。”

  “而且除了朝廷要去查证,百姓的意见也很重要,两者相结合之下,才能得出这个官员究竟有没有建树,对于民生,对于发展,有没有用,这样也能让朝廷更好的判断。”

  “所以,正一品的大臣月俸为两百五十石,折合为大明宝钞就是一百二十五贯。”

  “至于绩效的最高点就是两百石,也就是一百贯贯宝钞。”

  “还有就是奖金,最高点设为四百石,也就是二百贯大明宝钞。”

  “如此推算一下,正一品大臣的年俸应该是三千石,折合为大明宝钞就是一千五百贯。”

  “而绩效是一个季度一发放,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四百贯宝钞,再加上奖金的二百贯宝钞,也就是等于二千一百贯宝钞。”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朱元璋沉吟道:“然后就是以此类推,依次递减,同时保证俸禄的公开与透明,更可以激发官员的上进心。”

  “也就是说光是胡惟庸,一年就能从朝廷拿走四千二百石!”

  闻言,朱元璋却是直接瞪大眼睛道。

  涨俸,一下子几乎翻了四倍,就别说是绩效与奖金,光是他们一年的俸禄,都足以让他们顿顿大鱼大肉,哪还设置个锤子的绩效与奖金?

  “没错。”

  朱棡轻轻点了点头。

  “这不可能,最多涨一番,你这翻了四番,咱拒绝。”

  朱元璋果断的摇了摇头,心中更是暗骂一声,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可是四千两百石,二千一百贯宝钞,他怎么可能舍得?

  “翻一番,最多就是让他们把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但想让他们不贪,真的很难。”

  “但是翻了四番,俸禄是够了,绝对足以养家糊口,再加上绩效和奖金,他们也就不会去贪脏枉法。”

  “当然这个制度之初,所谓的奖金与绩效,几乎是与政绩挂钩,朝廷也可以依次分辨出,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

  “毕竟政绩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官员造访,暗察民间,那当地的官员究竟是什么样的作风,我们也能看明白。”

  “所以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您相信儿子,大明的粮食产量,一定会上去的。”

  “还有就是削了我们的俸禄,为官吏们增添一份保障,这又何乐而不为?”

  “况且您想想,以您之前给我们定下的俸禄,在和官员的俸禄相比较之下,朝廷最多支出的多一点点,根本无关紧要,也无伤大雅。”

  朱棡倒是直接摇了摇头,反驳道。

  “可是咱心疼。”

  朱元璋当然明白朱棡的意思,但还是十分心疼道。

  “您老人家这是在治国,不是在当土财主,守着这些银子,您也富不了国。”

  朱棡有些无力的吐槽道。

  “老三说的不错,既然要提升官吏们的待遇,那就一步到位,以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得不偿失。”

  朱标也是开口提议道。

  “那你们那些兄弟们的俸禄,应该怎么定?”

  见状,朱元璋也是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开口问道。

  毕竟朱元璋拗不过自家的两个儿子,那既然官吏们的俸禄解决了,亲王的俸禄,又该怎么支出?

  “儿子的意思,就是不再设立亲王俸禄。”

  朱棡想都没想道。

  “这怎么可以,他们可都是在边疆苦寒之地,为咱大明戍守边塞,要是银子不够用,他们也会侵吞民脂民膏,所以该给还是要给的。”

  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爹,老三的意思是将他们全部放出去,未来的大明也不需要戍守边塞的塞王,因为未来的大明没有边塞。”

  “至于他们在京师,咱们可以从内库支出,也就是给他们点散碎银两,一年给个一两千贯,也就足够用度了。”

  “毕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日后才好放出去,作为开疆拓土的亲王。”

  朱标当然明白自家老弟的那点意思,便是率先开口解释道。

  “你还真想将你的那些弟弟们全部放出去啊?”

  对此,朱元璋又是瞪了瞪朱棡道。

  怎么他们家就生出这么个儿子,一门心思的往外面跑?

  而且这次还要拉着他的弟弟们,一起往外跑?

  真是造了孽了,摊上这么个儿子,不知道是八辈子得来的运气,还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您总不可能永远将他们留在大明吧?”

  “作为一个混吃等死的亲王?”

  “北元必灭,已成定局,将草原纳入版图,也是我在着手准备的事情。”

  “所以何必让他们出手边塞?”

  “那个时候,大明还有没有边塞,都还是另一回事,所以倒不如从小培养,将他们放出去裂土封王,也算是有了一番建树,总好过混吃等死。”

首节 上一节 178/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