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89节
“你真是枉为读书人!”
常茂确实有些听不下去了,便是直接起身,手指指向刘涟呵斥道。
“少国公说的不错,读书人不堂堂正正,真的是枉为读书人。”
“一边打着忠君爱国的幌子,一边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真是侮辱了读书人这三个字。”
“天下的读书人就该以你们为耻,只顾自身利益得失,浑然不顾朝廷之律法,只要能满足一己之私欲,你们这些读书人什么干不出来,什么话说不出口?”
“孤还记得,他们在朝堂上义愤填膺,数落着廖永忠的罪过,说什么害死了小明王,就当处于重罚。”
“但心下也明白,廖永忠于国有功,所以本来应该位列开国公爵之一的廖永忠,被降为了侯爵。”
“这朝堂上的波诡云翳,包括所有的好名声,都被读书人占尽了。”
“唯独陛下背上了数不尽的骂名,还有廖永忠,一心为国,被你们忽悠瘸了。”
“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在为陛下办差,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
“你们确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怎么可以啊,这怎么能对得起陛下,这怎么能对得起廖永忠?”
“又怎么能对得起大成至圣的先师孔夫子?”
朱棡也是缓缓起身,冷眼看向刘涟道:“所以你们也配称呼自己为读书人?也配称呼自己为仁人志士?”
“异族入侵,百年动荡,中原板荡,神州陆沉,崖山喋血。”
“可正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仁人志士,气节长存,方才能有今日光复中原之天下,大明之江山。”
“因为一时的政权亡了,但传承与气节不灭,故而暗夜可期,山河可复。”
“但你们配得上么?”
顿了顿,幽幽的声音又是响起,其中夹杂的冷冽,纵然风雪飘忽,天寒地冻,也难有三分。
“我”
刘涟张了张嘴,可却是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只能是一脸死灰之色。
“刘夫子于国有功,可若是没有刘夫子,这大明的江山,这板荡的中原,依旧在手。”
“可称为君臣,却满腹私心,如何不愧?”
“至于原因,孤王其实也想得明白,无非就是浙东、江南来自于一些官吏,都做过元朝的官。”
“而要是我大明的天下,不是从元朝手中接过,他们就不能安安心心的当官。”
“毕竟一句投靠过异族,曾在与暴元做过官,就能将他们摁死,使他们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夫子装聋作哑,看着数不尽的骂名,都叠加在陛下的身上,然而依旧冷眼旁观。”
“难道气节,就已经被曲解成了这个意思?”
“只要天下同流合污,那这气节依旧长存?”
“他们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当官,口口声声忠君爱国。”
“而若是真是忠君爱国,又岂能由此下作勾当?”
“纵然没有参与,但其罪责难逃,绝不宽纵。”
朱棡缓缓抬起眼眸。手指指向刘涟,沉声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身为国之臣,亲之子,你都是个不忠不孝之徒。”
“父亲有错,儿子隐瞒包庇,直至事情败露,避无可避,方才全盘托出,还是你父亲的意思。”
“但若是你早些开口,我与晋王殿下并未上门,还代表你心中有公义,陛下当然会网开一面。”
常茂也是冷冷的看向刘涟,寒声道:“等此间案,公之于天下,浙东先生,江南士族,还有参与在其中的官吏,洗不清了,你们愧对于列祖列宗,更愧对于仁人志士。”
“常茂,孤不想忍了。”
“吩咐下去,将江夏侯周德兴带回诏狱审问,其子周骥目无王法,私窥宫廷,以律斩首示众。”
“上十二卫,还有大都督府下辖在京诸卫,都由孤王统帅,那其犯案之官员,以律抓捕,纵然朝廷动荡,这场风雪过后,孤也要扫尽天下雪。”
朱棡又是看向院中飘落的霜雪,轻声道:“诚意伯刘夫子于国有恩,虽有包庇之嫌,但无犯罪之实,削爵降罪,以示惩戒。”
“至于其长子刘涟,罔顾圣恩,不忠不孝,赐死。”
“至于刘家,举家迁往岭南,终其一生,世世代代,不可入朝为官。”
“就当是孤王代替陛下,赐给你们的恩德。”
话音落下,朱棡便是大踏步的离开了诚意伯府。
这一晚,终究是个不眠之夜。
大批锦衣卫出动,乃至于在京诸卫都是封锁了京师,一时之间,引起了极大的震荡。
皇宫之中,本来都已经睡下的朱元璋,此刻也是在坤宁宫之中来回踱步,眼中闪过一抹焦急。
“爹。”
直到太子朱标走进门,朱元璋方才急忙上前,便是一把拉住朱标的手道:“老三在搞什么,大晚上的调集在京诸卫,京师戒严,又是大批锦衣卫抓捕官吏,他想干什么?”
这也不怪朱元璋会如此急躁,说造反当然不可能。
但如此大的行动,也总得知会一声他们吧?
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抓人审问,而且还戒严京师。
这要是传出去,就真的是拥兵自重,罔顾圣恩。
“何止,锦衣卫分三批出动,分别去往了浙东、江南,还有在京师抓捕官吏。”
“而且锦衣卫传来消息,指挥使蒋瓛已经前往了江夏侯府,老三要动周德兴。”
“那依照目前的形势看来,小明王的案子,爆发了。”
朱标依照目前形势,还有锦衣卫的禀告,便是看向朱元璋沉声道。
“那这个臭小子,都不知道提前知会一声?”
闻言,朱元璋终于是松了口气,但还是生气道。
“锦衣卫传回的消息之中,老三去过诚意伯府,并且削了刘夫子的爵位,还赐死了刘夫子的嫡长子。”
“也是老三自刘府出来以后,在京诸卫就封锁了京师,锦衣卫大批出动,虽然没有言明,但却是依照册子抓人。”
朱标又是道。
“所以你的意思,老三在刘府上生气了,所以才有的突然行动。”
朱元璋也是听明白了朱标的意思,便是开口道。
“嗯。”
“你老人家就安心的睡吧,老二也已经去了,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老三就会进宫。”
“毕竟惹出这么大的乱子,老三也自然不可能瞒着我们。”
朱标点了点头,便是出声宽慰道。
“你亲自去一趟,以安其心。”
“毕竟要是皇宫始终无所动,这对老三来说不好。”
“至少要表明咱的态度,老三的所作所为,咱不仅知情,更是咱允准的。”
“以免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搞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朱元璋想了想,便又是吩咐道。
小明王之死的案子,既然已经浮出水面,那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但也不能让朱棡身陷被动,那以朱棡私自调兵为由,纵然无法保下那些官吏,也会成为抨击的一个缺口。
所以必须要有万全之策,那就是太子朱标亲自去一趟,并且表明立场,那就没有人敢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了。
154.第153章 朱元璋不会背上杀戮功臣的骂名,就由你来背吧。
154.
江夏侯府邸。
“放肆!此乃江夏侯府,你们胆敢擅闯!”
一声厉喝声响起,只见为首的侍卫手持长刀,列阵于府前,看向眼前的锦衣卫,与之对峙。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蒋瓛也是毫不犹豫的抽出绣春刀,看向眼前的侍卫,冷声道。
“锵——”
眼见蒋瓛已经抽出了绣春刀,身边的诸多锦衣卫,也是纷纷拔刀而向,眼中没有丝毫惧色。
“纵然本侯有罪,也得陛下降旨,要不然就凭尔等,恐怕还拿不出绑本侯的绳。”
就在此时,又是一小撮侍卫举着火把而出,随后跟来的便是江夏侯周德兴,还有其嫡长子周骥,并且冷冷的看向蒋瓛。
堂堂江夏侯周德兴,纵然是以身试法,多有不轨,也轮不到锦衣卫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更何况,周德兴还是朱元璋幼时旧友,又是开国功臣,而且还是一路从龙的功臣,自然无惧锦衣卫。
“那就看看是江夏侯府上的侍卫厉害,还是我锦衣卫更胜一筹。”
蒋瓛微微眯起眼睛,手中的绣春刀,更是散发起丝丝的寒气。
漫天风雪而下,蒋瓛便是朝前踏出一步,身后的锦衣卫也是踏出一步。
至于江夏侯府上的侍卫,则是退后了一步。
而就是这般寒冷的天气下,他们的头上竟然浮起了一抹汗意。
就连周德兴的儿子周骥,身子也是微微震了震,但还算勉强能把持得住,并没有倒下。
唯独这位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江夏侯,眼中依旧毫无惧色,反而是依旧冷冷的看向蒋瓛。
免死铁卷在手,还有多年以来的情义,纵然是那件事被查出,也能保命。
那自然无惧锦衣卫。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