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76节
毕竟萝卜是养生之宝,不仅能促进消化,而且还能增强免疫力。
即便是成为大明皇帝之后,老朱依然保留了这两个饮食习惯。
因此朱元璋不仅身体素质非常好,而且精力十分充沛。
历史上的朱元璋在位31年,享年71岁。
这哪怕是放在559位皇帝里面,都是比较长寿的。
据说朱元璋年近七旬仍然精神不减,还可以进行马上操练。
朱棡记得老朱的生日是八月初八,今年只有48岁,至少还有20年的寿命。
在朱棡看来老爹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体不好,无非是希望他和朱标能够多分担一些政务。
然而早已打定主意将来去海外就蕃的朱棡,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老爹,之前您说还有一件喜事,现在应该可以揭晓答案了吧?”
朱元璋点头说道:“本来打算等办完泉州的差事之后再通知你,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快就跑了回来。
戴思恭这个人你还记得吧?
咱前几天让他给谢钰儿诊了一次脉,初步判定已经怀了一个多月的身孕。”
在讲究血统和传承的古代,嫡长子的出生必然会被家族看重。
因为他既是父母感情的结晶,也是家族生命的延续。
谢钰儿腹中的朱济熺,既担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也寄托着长辈们的无限希望。
自从晋王妃怀孕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便有诸多勋贵争相登门拜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和尚未出生的朱济熺结娃娃亲。
最终老朱力排众议,将傅友德之女傅曼婉赐婚给了朱济熺。
由于户部侍郎傅友文是傅友德的堂弟,加上他与蓝玉私交甚密,这次联姻很快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朱棡索性便将陈寿六进京告御状的事情,提前摆到了桌面上。
虽然朱元璋知道这是自己的三儿子在转移视线,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在奉天殿接见了陈寿六。
“自从咱颁布《大诰》以来,你是第一个自带干粮、赶着车马、绑着县吏进京城的百姓。
心里有什么冤屈,尽管说来,咱一定会给你做主的!”
陈寿六原本还有一些紧张,当他看到朱棡向自己投来鼓励的眼神,心中顿时多了几分底气。
“吏房县吏英文栋对待宜兴百姓非常蛮横,除了贪污受贿之外,他仗着自己的官威没少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后来英文栋负到了草民的头上,一开始草民还咬牙忍着。
后来草民实在受不了英文栋的压榨,就跟自己的弟弟、外甥合伙把他绑了起来,想要跑到京城告御状。
谁知刑房县吏顾明杰知晓此事之后,为阻止草民的弟弟和外甥抓污吏进京,故意扣押了他们的‘路引’。
如果不是晋王殿下为草民主持公道,恐怕草民一家就要求告无门了!”
根据大明律法的相关规定,百姓不带路引出门,将被治以重罪。
朱元璋想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自己颁布的《大诰》存在漏洞。
“那个叫顾明杰的胥吏,把他给咱带进来!”
被锦衣卫带进来的顾明杰,一脸惊恐地看着堂上的朱元璋。
“陛……陛下……饶命啊,小人知罪了!”
朱元璋怒目圆睁,“你身为刑房县吏,不好好为百姓办事。
反而欺压良善,助纣为虐,该当何罪?”
顾明杰吓得瘫软在地,“小人……小人也是迫不得已啊,英文栋他有权有势,小人不敢得罪他!”
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难道你就不怕咱吗?
咱可是大明皇帝,天下之主!”
老朱的语气威严而冰冷,让人不寒而栗。
顾明杰磕头如捣蒜,“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只见他的身体不停颤抖着,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朱元璋瞪着顾明杰,冷冷地说道:“咱看你也是个污吏,来人,给咱好好查查他!”
老朱的命令果断而坚决,不容置疑。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顾明杰拖了出去。
他的求饶声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了奉天殿之外。
朱元璋看着陈寿六,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你放心,咱一定会为你做主,严惩这些不法之徒!”
老朱的声音坚定有力,让陈寿六感到无比安心。
陈寿六感激涕零,连忙跪地谢恩。
“多谢陛下!多谢晋王殿下!”
朱棡明显可以感觉到,陈寿六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朱元璋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朱棡微微一笑,“这是孤王应该做的。”
言语间他平静而自信,充分展现出了作为晋王应有的风度和担当。
第231章 把《大统历》换成《崇祯历法》,晋王无意之举留下大麻烦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嗯,棡儿做得不错。
不过这也说明大明律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改进才行。
随即朱元璋将目光转向了刑部尚书刘希鲁,“咱命你召集相关大臣商议一下,看看如何修改现有律法,才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刘希鲁面色恭敬地回答道:“遵命,陛下。
臣等一定全力以赴,制定出更完善的律法,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安宁。”
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宫殿内只剩下了朱元璋、朱棡和陈寿六三人。
朱元璋走到陈寿六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陈寿六,你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挺身而出,为百姓发声。
咱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勇气和正义感,为大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陈寿六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陛下放心,草民定当不负陛下所托,为大明尽心尽力!”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笑,然后转头看向朱棡。
“棡儿,你也要向陈寿六学习,关心百姓疾苦,勇于担当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藩王,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朱棡郑重地点头,“孩儿明白,孩儿定会努力达到父皇的要求。”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带着两人走出了宫殿。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照亮了众人前行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棡发现张灯结彩的人家越来越多,就好像快过年了一般。
尤其是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福字、彩灯等装饰品,以增添节日的气氛,朱棡便感到更加纳闷。
“现在虽然已经进入正月,但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
这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是不是有点太急了一些?”
站在一旁的谢钰儿,笑着提醒道:“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启用太初历,重新规定了夏之正月为岁首的传统旧例。
历法上的正朔,此时就已经慢慢固定下来了。
我大明颁布的《大统历》,结合了传统立法与阿拉伯历法的长处,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一部历法了。”
朱棡这才恍然大悟,明朝中前期采用的《大统历》,和后世流传的历法有着很大不同。
据朱棡所知,所谓“阳历”实际上就是清朝推行的《西洋新法历书》。
这本历书的编撰者汤若望,也是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将还没来得及发行的《崇祯历法》换了一个名字。
真正的作者徐光启历书还没有写完,人就已经驾鹤西游了,自然没有办法为自己讨说法。
朱棡在发现根据《大统历》推算天气预报存在多次不准确之后,便将《崇祯历法》直接搬到了太原进行实施。
虽然说实施新的立法之后,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也让朱棡封地里面的百姓与大明子民严重脱节。
如果不是这次返回京城正好赶上了过新年,朱棡还以为现在已经二月份了呢。
谢钰儿见朱棡一直沉默不语,似乎想到了什么。
“妾身知道夫君是要做大事的人,过不了多久又要出征北元。
实在不行你就抓紧时间,把妙云妹妹娶过门。
这样等到妾身生产之时,身边就可以有人照应了。”
毕竟徐妙云承蒙老朱的恩典,同样可以享受正妃待遇。
然而朱棡与徐妙云之子可以被封淮王的旨意,还需要等到两人的孩子出生才公开。
现在外面已经有人在说,朱文章为了拿回北方的兵权,逼着魏国公的女儿做侧妃。
谢钰儿心里清楚,让谣言不攻自破的方式,就是尽早让徐妙云诞下朱棡的子嗣。
当务之急就是,两人先得把婚礼举办完毕,这样就可以把子嗣的事情摆上日程了。
朱棡万万没想到,谢钰儿在娶侧妃这件事情上,比他这个晋王还要着急。
“孤王只是担心妙云过门之后,咱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在一起抵足而眠了。”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