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93节

  ㈠有助于增强枪械的防冻性能

  木头枪身可以防止在寒冷环境下,使用金属枪械时手部冻伤。

  ㈡减轻重量,便于携带

  众所周知木头比金属轻,使用木头做枪身可以降低枪械的整体重量,便于携带和操作。

  比毕竟木质的零件在重量上远远低于钢铁铸件,在战场上单兵装备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往往决定了在关键时候士兵的生命。

  即便是在现代化制造水平高度发达的后世,木质元素依然会被加入军队的枪械中。

  ㈢加工方便,便于大量成产。

  ㈣手感舒适,冬天也不会影响射击精度

  木头枪身提供良好的握持感,特别是在冬天使用时,不会影响士兵的射击精度。

  ㈤成本效益。

  在冶炼技术没有进入流水化的明朝,未来会有数十万的火铳需要被生产。

  这对于采矿、冶炼、融合制造的现代化程度要求都很高,处理木质材料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着实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最好方式。

  最为重要的是,枪身使用胡桃木、桦木、楸木等,木质结构致密、坚硬、不易腐蚀、种植较多等的材料。

  损坏后更换方便,不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㈥灵活性和便利性。

  木头枪身比金属枪身更灵活,便于士兵在战场上快速移动和操作。

  ㈦吸收冲击力。

  虽然钢结构加强了枪械的整体结构,但是由于是硬性链接可压缩范围少,使得在射击时产生了大量的冲击力无法被吸收。

  相比之下木制的枪拖在这一点上则表现良好,松软的结构使得它能吸收掉大部分后座,可以减少对士兵的伤害。

  (八)耐高温和耐摩擦。

  虽然后世枪械中很少使用木头,但工程塑料等现代材料也具有类似木头的特性。

  沉默若没有被及时打断,一旦持续渐渐的,它就愈发难以打破。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最终还是朱棡率先打破了这份静谧。

  “表哥,真的不用先试试吗?”

  李文忠笑着说道:“看看你,好歹也是一个藩王,慌什么慌?”

  朱棡面色凝重的回道:“这种战场上用的东西,就是要展现它最真实的一面。

  我不能为了让父皇高兴就作出谎报数据的事情,那是对将士们的不负责。

  因此还需要表哥帮忙测试一下,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改进。”

  说话间朱棡命人在国子监的空地上插上一根木桩,又让张龙拿来一套板甲绑在上面,准备用来测试威力。

  当测试物品全部准备就绪后,朱棡目光转向一旁的张龙,并示意他上前介绍燧发枪的具体使用方式。

  只见张龙稳步走到众人面前,先是向朱棡行了一个礼。

  随即他才开始详细地解说起来:“国公爷,第一步咱们得先将火药小心翼翼地从枪口处,灌入枪管之中。”

  说罢张龙便亲自示范操作起来,他伸手摸向自己腰间挂着的那个装满火药的小药壶,动作娴熟而利落。

  紧接着张龙将药壶口准确无误地对准了枪口,缓缓倾斜。

  让那黑色的火药如细沙般源源不断地流入枪管之内,直至填满为止。

  完成这一步骤后,张龙并未停歇,而是继续说道:“接下来,还需在枪口上方放置一块由柔软布料制成的垫片。”

  说话间他已迅速从身上取出那块小小的垫片,并稳稳地放置于枪口之上。

  随后张龙拿起一颗沉甸甸的铅弹,轻轻地放在垫片之上。

  做完这些之后,他才抄起一根长长的推弹杆,小心翼翼地将铅弹推入燧发枪的枪管深处。

  这一连串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如此快速且精准地完成。

第256章 国子监试射燧发枪,朱棡提醒李文忠警惕倭寇发展火器

  整个过程仅耗时短短三个弹指一挥间,然而这已经是张龙经过无数次练习、熟能生巧后的成果了。

  若是换成一个从未接触过燧发枪的新手来尝试,恐怕就算花费整整一炷香的时间,也未必能够成功发射出五次子弹。

  待装填工作结束之后,张龙手持火枪,将枪口高高抬起。

  他径直指向辽阔无垠的天空,丝毫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生怕误伤他人。

  就在这时,朱棡注意到一旁的李文忠满脸兴奋之色。

  他似乎对这新奇的武器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见状朱棡赶忙出言提醒道:“表哥啊,还是让张龙先来试试吧。

  毕竟此枪的精度尚有不足,对于未曾用过它的人来说,想要击中目标并非易事!”

  据历史记载在十四世纪火绳枪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膛线的概念。

  奈何当时的加工精度,使得膛线只能提供轻微的膛压加成。

  造成的效果无非是让初速高一点,顺便提供可怜的一点伤害。

  甚至早期的膛线范围还会影响精度,导致武器出现炸膛风险。

  再加上加工过于费时费力,因此膛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普及。

  随后一段时间内,膛线的加工越发纯熟。

  等到1700年之后,膛线的加工已经到了可以让线膛枪批量生产的地步。

  然而线膛燧发枪依旧没有大量装备,原因是有了膛线的燧发枪装填会更加麻烦。

  从枪口到枪膛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完成装填,这就导致线膛枪比常规的滑膛枪射速更慢。

  本来燧发枪的射速就够慢了,再加上毕竟打的还是球型弹丸杀伤力堪忧,射速优势便不容小视的。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太原铳械研究所最终并没有给燧发枪加工膛线。

  这种情况精度便成为了一个问题,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场上也要等到敌人进入五十米之内的距离后才能开枪射击。

  “好吧,那就让他来好了。”

  沉默许久的李文忠,终于打破了僵局。

  他的话语仿佛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陷入沉思的朱棡,瞬间回过神来。

  朱棡心中暗自感叹,在涉及到火器这样的专业领域时,自己这位表哥确实展现出了对专业知识和人材应有的敬重。

  得到朱棡眼神示意后,张龙稳步向前迈进,来到离木桩大约五十米远的地方停下脚步。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地握住长枪,眯起眼睛仔细瞄准着木桩上那块坚固的板甲。

  此刻时间似乎凝固了,周围一片静谧,唯有张龙紧张而专注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他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目标,不敢有丝毫松懈。

  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张龙的脸颊滑落。

  然而他全然不顾,全部心思都集中在眼前的任务上。

  经过一番调整与判断,当张龙确信自己已经牢牢锁定目标时,他便毫不犹豫地用力扣动扳机。

  然而期待中的火药爆炸声并未响起,取而代之的只有轻微的“咔哒“一响。

  围观的国子监众官员,惊愕地望着那根纹丝不动的木桩,以及其上毫发无损的板甲,一时之间都有些不知所措。

  李文忠先是疑惑地看了看木桩,随后又将目光投向张龙。

  他的脸上也露出不解之色,显然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

  就在这时,朱棡轻声说道:“表哥,这把燧发枪哑火了。”

  他的语气虽然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

  紧接着朱棡补充道:“即使将来制造工艺日益精湛,此类火枪仍有可能出现约两成的哑火概率。”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心头。

  让原本满怀希望的李文忠,也不禁心生忧虑。

  朱棡面色平静,眼神毫无波澜地看向张龙,仿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继续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对于朱棡这样见多识广、历经沧桑的人来说,接受眼前的现实并非难事。

  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的历史事件早已向他揭示了,燧发枪存在的种种弊端。

  然而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幕,朱棡心中仍不禁涌起一丝感慨。

  站在不远处的张龙,此刻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用力咽下一口唾沫,双手微微颤抖着。

  张龙不断揉搓着掌心,试图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

  终于在深吸一口气后,他再次举起手中的燧发枪,全神贯注地瞄准前方的目标。

  只听“咔哒”一声清脆的响声,紧接着便是“嘭”的一声巨响!

  刹那间,火花四溅,烟雾弥漫。

  击锤与枪口同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随后滚滚白烟腾空而起,迅速笼罩住整个场地。

  待到烟尘散去,国子监众人定睛望去。

  只见那原本坚固无比的木桩上,赫然出现了一个直径约数寸的圆形穿孔。

  透过孔洞,可以清晰看到后面破碎不堪的木块。

  那颗致命的子弹犹如一道闪电,深深地嵌入其中,几近穿透整根木桩。

首节 上一节 29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